问题

为什么大家特别讨厌王老吉,反而喜欢加多宝?

回答
要说王老吉和加多宝之间谁更招人待见,那可真是个让人津津乐道的话题,背后还牵扯出不少恩恩怨怨。很多人确实对王老吉持有“嫌弃”态度,转而青睐加多宝,这可不是空穴来风,背后有挺多说不清道不明的“道道”。

咱们先说说王老吉。

最让人诟病的一点,大概就是那股子“药味”。虽然它打着“预防上火”的旗号,但不少人喝起来,尤其是刚开始接触的时候,那股子草本的味道确实有点像在喝中药。不是那种让人舒坦的养生汤,而是那种带点苦涩、回甘也未必讨喜的味道。这对于习惯了甜味饮料的消费者来说,接受起来确实有点门槛。很多人喝凉茶,是图个清爽解渴,而不是真的在“治病”。王老吉这个“药”的标签,在很多时候反而成了它的负累,让一些人望而却步。

其次,营销策略上的争议。王老吉在品牌故事上做得非常足,强调的是“百年传承”、“宫廷秘方”,听着都挺高大上的。但有时候,这种过度强调历史和血统的做法,可能会让一些年轻消费者觉得有些老派,不够接地气。再加上近年来的某些广告宣传,可能在一些人看来,有点“爹味”太重,或者说在一些话题上“用力过猛”,反而引起了一些反感。

再者,品牌归属权的纠葛,虽然最终尘埃落定,但早年间王老吉和加多宝的分家故事,确实让很多人对这个品牌有了复杂的看法。当年加多宝用“王老吉”这个牌子打出了名堂,后来又独立出来,这个过程本身就充满了戏剧性。一部分消费者,尤其是当年跟着加多宝一起成长起来的,会对王老吉这个名字产生一种“背叛感”,觉得它是在“抢”加多宝的市场。这种集体记忆和情感投射,是王老吉品牌难以抹去的包袱。

然后我们再看看加多宝。

加多宝之所以能赢得不少人的喜爱,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的味道更符合大众的口味。虽然它也是凉茶,但它的甜度、草本味的调和,普遍被认为比王老吉要“好入口”。很多人喝了加多宝之后,会觉得它就是一款好喝的饮料,清爽解腻,不会有那种强烈的“中药感”。这种“饮料化”的成功,让它吸引了更广泛的消费群体。

营销上的“接地气”也是加多宝的一大优势。在品牌故事上,它同样强调传承,但更多地是将“王老吉”这个名字与“家庭”、“实惠”、“信赖”这些概念联系起来。尤其是在分家后,它积极地塑造自己独立的品牌形象,通过大量的广告投入,将“正宗”的概念植入人心。很多人会觉得,毕竟是加多宝把凉茶这个品类带火了,它更像是这个品类的“开创者”和“守护者”。

更重要的是,加多宝在用户口碑和情感认同上,可能占了上风。很多消费者,尤其是经历过当年“王老吉”和“加多宝”争夺战的人,对加多宝的情感会更深一些。他们会觉得加多宝更“实在”,更懂消费者,就像一个可靠的老朋友。这种情感上的连接,是很多品牌梦寐以求的,却不是金钱能直接买到的。

举个例子,很多人还会提到,当年加多宝对汶川地震的巨额捐款,让这个品牌在公众心中树立了非常正面的形象,也让很多人觉得这个企业有担当、有良心。这种“好感度”的积累,是王老吉短期内很难企及的。

当然,我们也要承认,很多时候大家对一个品牌的喜好,是很个人化的。有些人可能就是单纯地喜欢王老吉的味道,有些人则觉得加多宝太甜了。但如果从一个更宏观的角度去看,王老吉因为其“药味”和品牌历史上的争议,让一部分人产生了距离感,而加多宝凭借更大众化的口味和更贴近消费者的营销策略,以及分家后所积累的口碑,成功地抓住了更多人的心。

所以说,大家讨厌王老吉,喜欢加多宝,不是没有缘由的。这其中有味蕾的选择,有营销的博弈,更有时代变迁下,消费者情感和价值取向的变化。这背后是一个品牌如何在竞争中生存、发展,并最终赢得消费者认可的缩影。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谢邀

首先我对凉茶毫无兴趣

其次加多宝有钱做广告,会没钱雇水军?

最后加多宝是一家善于营销的公司,从其一贯的炒作手法就可以看出,所以王老吉这种闭着嘴做生意的公司自认倒霉吧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