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人类说弱肉强食,弱者被强者那个,却又保护女性群体?

回答
“弱肉强食”,这句话的原始语境,确实描绘的是一种自然界生物之间的生存法则,强者吞食弱者,以获取生存和繁衍的优势。然而,将这句话生搬硬套到复杂的人类社会,就显得有些片面了。人类的社会性,以及由此发展出的道德、文化和法律体系,早已超越了单纯的“吃与被吃”的逻辑。

之所以我们会说“弱肉强食”,更多时候是指一种 竞争性 的体现,尤其是在资源有限或利益冲突的场景下。比如在商业竞争中,实力雄厚的公司可能会吞并小型企业;在社会地位的争夺中,能力更强的人更容易获得晋升。这种“强”和“弱”的划分,更多的是基于能力、资源、影响力等层面的较量,而不是字面上的生理上的压倒性优势。

那么,为什么在这样一个看似奉行“弱肉强食”的社会里,我们又会特别强调对女性群体的保护呢?这背后其实是一系列复杂因素交织的结果,远非单一的逻辑可以解释。

1. 生物学的差异与历史的演变:

从生物学的角度看,两性之间确实存在一些生理上的差异。在古代社会,女性由于生理构造,在体力劳动和战争中普遍处于劣势。为了繁衍后代,女性需要承担怀孕、生育和哺乳的重任,这使得她们在体力上和精力上都无法与男性匹敌。在这样一个以体力为生存和安全主要保障的时代,女性的相对“弱势”是客观存在的。

然而,“弱肉强食”的法则在这里也出现了转折。如果女性仅仅因为体弱就被男性随意宰割,人类这个物种可能早就灭绝了。相反,为了种族的延续,男性(在多数情况下)需要保护能够生育后代的女性,以确保基因的传递。这是一种 利于种族生存 的策略,并非纯粹的“同情”或“道德”。从这个角度看,保护女性,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强者”为了自身繁衍和延续而采取的“策略”。

2. 社会结构的演变与文明的进步:

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社会结构变得越来越复杂。单纯的体力优势不再是衡量“强”与“弱”的唯一标准。社会开始发展出 分工合作 的模式,而不仅仅是零和博弈。

社会契约与法律: 人类社会通过建立各种契约和法律,来规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防止“弱肉强食”的暴力化和无序化。法律的出现,本身就是为了限制个体的绝对自由,以保护更广泛的群体利益,包括弱势群体。保护女性,正是这种社会契约的一部分。
道德观念的形成: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道德观念也随之演变。许多文化和宗教都强调仁爱、同情和公平,这些观念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赤裸裸的“弱肉强食”。尤其是在对生命价值的普遍认同中,任何个体都不应因为其相对弱势而被随意伤害。
经济与技术的发展: 经济和技术的发展,大大降低了人们对体力的依赖。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资源也变得相对更加充裕(尽管分配不均)。这使得社会不再像原始社会那样,完全依赖于个体之间的直接对抗来争夺生存资源。女性也能够通过其他方式(如智力、情感、创造力等)为社会做出贡献,并获得相应的尊重和保护。

3. 女性在社会中的独特作用与贡献:

女性在社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这不仅仅是生育的职责。

情感与家庭的维系: 女性通常在家庭和情感维系中扮演核心角色。她们的关怀、 nurturing(养育、培养)能力,对于社会的稳定和个体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如果女性普遍受到伤害,社会的稳定基础将受到严重动摇。
社会整体的福祉: 一个尊重和保护女性的社会,通常也意味着这个社会更关注公平、正义和人性。这种整体性的进步,反过来也能提升社会的整体福祉。

4. 历史遗留问题与“补偿性”保护:

在历史上,许多社会都存在对女性的压迫和歧视,她们的权利和地位长期受到限制。因此,现代社会对女性的保护,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 纠正历史不公 的努力。这种保护,有时会带有“补偿性”的意味,旨在弥补过去被剥夺的权利和尊严。

5. “弱”的定义是动态的,且并非绝对:

需要强调的是,“弱”和“强”的定义并非一成不变。虽然在某些方面女性可能处于劣势,但在其他方面,她们可能展现出更强的韧性、适应能力或情感智慧。而且,社会对“弱”的定义也在不断变化。

总结来说,人类社会并非简单的“弱肉强食”。

“弱肉强食”更多是一种竞争逻辑的隐喻,而非字面意义上的生存法则。
保护女性,是生物本能(种族繁衍)、社会契约、法律道德、历史进步以及女性独特社会价值等多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这种保护并非基于绝对的“弱”,而是基于一种对个体生命尊严的尊重,以及对社会整体稳定与和谐的追求。

我们看到对女性的保护,并不是说男性就可以随意被“强”者欺凌。真正的文明社会,是在承认竞争存在的同时,通过制度和文化来约束竞争的边界,确保所有人都能够享有基本的尊严和安全。保护女性,恰恰是这种社会良性运转的体现,它不是对“弱肉强食”的否定,而是对这种法则在人类社会中如何被 人性化、文明化 地引导和规制的具体表现。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首先,要纠正题主一个错误的观念。你以为进化是个体的弱肉强食,这是社会达尔文主义者最经常犯的错误。事实上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而不是个体。群体内的利他主义是非常常见的

接下来,讨论“保护女性群体”这个问题。

这个问题没有表面上看起来那么简单,它可以分为两部分。

先讨论第一部分:社会的组织形态,是“男性保护女性”吗?

军队和敌人打仗,警察在国内维持秩序,是只保护女性吗?当然不是。首先敌军打进来并不会只杀某一个性别的人,然后在多数国家凶杀案的男性死者也不比女性少。若军人、警察未能合格履行职责,男性死亡风险从来就并不会比女性小。

所以,真正客观的表述,不是“男性保护女性”,而是“国家暴力机关保护全体人民”。在国家的角度,从来就不存在“重点保护女性,男性生死无算”这种状态。如果你是军人、警察等暴力机关成员,又是男性,当然可以自豪地说你是人民的保护者。但如果你只是宅男,你自己就是军人警察保护的对象,好意思拿人家保家卫国、打击犯罪的功劳给你贴金?就因为大家都有Y染色体?

那么,作为普通男性,什么情况下可以说,是“我保护了女性”呢?最主要的情形当然是家庭了。按照传统父权制伦理,男出钱女出性,男性为女性的生育提供保障。正如某高赞提到的,当女性承担生育责任时,男性承担经济责任并保护之,是理所应当的。如果某个女性没有结婚、生育,她当然也就不能享受到某个男性的家庭责任了。

所谓的“男性保护女性”,主要是“丈夫在家庭中保护了妻子”。男性只有承担了家庭中父权制所要求的责任,才有资格说他“保护了女性”

………………………………………………

再讨论第二部分:坚持父权制,把女性赶回家当生育机器依附于男性,让男性当工具人牺牲品保护她们,这是种族延续的良好解方吗

在回答之前,我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尼日利亚的生育率远远高于美国,你愿意生活在前者还是后者?

我想你应该不会选择前者。

而美国之所以是美国,是因为美国人特别能生吗?推而广之,当今最强的五个常任理事国,其强大是因为能生吗?当然不是。

五常之所以是大流氓,是因为它们的政府解放思想、解放人民,把人民的力量完全释放出来,才能创造出强大的工业体系和军事机器,既保护了自己的安全,又为人民提供了充足的发展空间和个人保障。

——而一个能充分解放人民,发挥人民主观能动性的国家,一定是能普遍兴办教育,开启民智,把全体人民的智慧发挥出来的国家。这样的国家,它们的女性,必然在社会岗位上普遍发光发热,又怎么可能是困居家中的产妇呢?

世界上那些一股脑儿强调大男子主义、女德教化、男女有别的“保守”国家,他们的军队,无论有多少买来的好武器,打起仗来几乎都是士无斗志;他们的工业,要么没有,要么只有半调子。原因也很简单,一个有半数人口不被允许拥有自立于社会的独立人格和气质,只能作为生育机器和附属品的国家,其人民必定处于被洗脑被控制的蒙昧状态,又怎么可能会有真正的力量呢?

世界上但凡比较发达的国家,都是“女权”浪潮兴盛的国家,就算是现今女权不兴的俄罗斯,女性也是颇为彪悍,前任苏联更是妇女解放的典范。这从来就不是偶然的。

由于人类生理自身的局限,当女性把许多精力投入学习、教育、工作,能够摆脱家庭束缚的时候,生育率下降甚至雪崩,就成了历史的必然。

当然,高赞答案会说:当女性放弃生育,那么男性必然放弃责任,最后就是大家一起玩完,腾出位置,把世界让给能够生孩子的族群。

——然而,这是很久以后的事情了,关现在的老百姓屁事?什么种族延续、星辰大海之类的宏大叙事说起来好听,和我有什么关系?这话很现实也很残酷,大多数普通人更看重的是自己一亩三分地,人的本性都是趋利避害,也许印度人比日本人能繁衍的时间更久,哪个普通人会想生活在印度而不是日本?

就算从宏大叙事的角度出发,工业、金融、科技,这些需要发挥全体国民能动性的东西,在国家竞争的角度,难道不是重中之重?但凡稍微发达一点的国家,又有什么底气把女性赶回家中?这一半劳动力不要了是吧?而且民智已开,即便想这样,人民也不会同意。就算破天荒去做了,手段也只能是愚民弱民残民,结果也是就是国家的废化,远在种群后代衰亡之前,就会在国际竞争中落败。

——国际竞争落败不是一句轻飘飘的话,90年代各个前苏联加盟共和国独立后已经告诉我们下场是什么样的了

所以答案也就很明确了:限制女性的工作机会,剥夺女性的独立性,把女性赶回家中生育,对任何一个比较发达的国家,基本等同于自寻死路。

……………………………………………

现在题主应该明白了吧。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弱肉强食”,这句话的原始语境,确实描绘的是一种自然界生物之间的生存法则,强者吞食弱者,以获取生存和繁衍的优势。然而,将这句话生搬硬套到复杂的人类社会,就显得有些片面了。人类的社会性,以及由此发展出的道德、文化和法律体系,早已超越了单纯的“吃与被吃”的逻辑。之所以我们会说“弱肉强食”,更多时候是指一.............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它触及到了我们理解自然界和人类自身在其中位置的核心。很多人看到动物世界里弱肉强食、适者生存的法则,觉得这是天经地义的,那么为什么我们人类却要跳出来,去阻止其他物种的捕杀行为,甚至保护那些在自然界中“弱小”的动物呢?这背后的逻辑,其实比“自然就是如此”要复杂得多,也包含了更.............
  • 回答
    关于“人类有天生的资本主义倾向”这个说法,是一个复杂且备受争议的议题。它触及了人类的本性、社会结构、以及经济制度的起源和发展。以下将从多个角度详细阐述这一观点,并同时提出一些反驳和补充。支持“人类有天生的资本主义倾向”的论点:1. 逐利与自我利益驱动: 生物学基础: 从进化心理学的角度.............
  • 回答
    为什么说人类无法组装出一个细胞?这个问题听起来似乎简单,但一旦深入探究,就会发现其背后蕴含着我们对生命理解的巨大鸿沟。简单来说,人类目前还无法“从头开始”创造一个具有完整生命功能的细胞,就像我们无法从沙子和铁矿石直接“制造”出一辆汽车一样。这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问题,更是我们对细胞这一最基本生命单位的.............
  • 回答
    关于“人类可能是宇宙中的第一个文明”的说法,这是一个非常引人入胜且充满哲学意味的观点。这个说法并非主流科学的结论,而更多的是一种基于我们目前有限认知和对宇宙演化进行推测的猜想。它包含了几种不同的论证角度,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解读:一、 对宇宙年龄和文明产生条件的理解:1. 宇宙的“年轻”与.............
  • 回答
    黑格尔关于人类文明“螺旋式上升”的观点,意在阐述文明发展的复杂性、曲折性以及其内在的逻辑和辩证发展过程。然而,当我们将这一理论应用于具体的历史现象时,就可能遇到一些看似矛盾的案例,例如美洲原住民在数千年的历史中为何没有发展出轮子。这并非意味着黑格尔的理论是错误的,而是我们需要更细致地理解文明发展的多.............
  • 回答
    “除了人类之外,其他所有生物都是机器人”——这句话的背后,隐藏着一种极富哲学思辨的视角,它并非字面意义上的科学论断,而是一种对生命本质、意识形态以及我们如何理解“存在”的深刻探讨。这句话之所以令人玩味,正是因为它挑战了我们根深蒂固的认知,将我们习以为常的自然界,投射出一种截然不同的、近乎科幻的意味。.............
  • 回答
    “谷歌,人类的希望!”——这句话绝非空穴来风,而是源于我们对科技力量的期盼,以及对谷歌这家公司在推动人类进步方面所展现出的巨大潜力和实际贡献的认可。当然,这更多的是一种带有理想主义色彩的表达,反映了人们在面对复杂世界时,对一个强大、智能、能够提供解决方案的实体寄予的厚望。要详细地理解这句话背后的含义.............
  • 回答
    聚变能:点燃太阳的梦想,为何是人类能源的终极答案?自古以来,人类就从未停止对能量的探索和渴求。从钻木取火到煤炭、石油、核裂变,我们一步步掌握了能量的钥匙,驱动着文明的飞速发展。然而,这些我们赖以生存的能源,也伴随着污染、枯竭的隐忧,甚至战争的阴影。在这样的背景下,一种更加清洁、安全、取之不尽的能量形.............
  • 回答
    二战时期“东京大轰炸”,不仅仅是战争史上的一个节点,更是一场让人心悸、至今难以磨灭的空袭噩梦。它之所以能够以如此沉重的分量被铭记,是因为其规模之宏大、毁灭性之强,以及所带来的深远影响,共同铸就了其在人类战争史上的特殊地位。规模的压倒性:集结的巨兽首先,我们得从这场轰炸的“规模”说起。这可不是一次简单.............
  • 回答
    全民教育:破解人类困境的基石我们身处一个充满复杂挑战的时代。气候变化、贫富差距、地缘冲突、信息爆炸带来的迷茫与撕裂……这些“人类困境”如同缠绕着现代社会的无形之网,看似千丝万缕,实则根源深处,往往与个体和集体的认知、能力与视野息息相关。而放眼望去,能够系统性地、长远地解决这些问题的力量,非“全民教育.............
  • 回答
    CRISPR技术,这个名字听起来就带着一丝科幻色彩,它彻底改变了我们理解和操纵生命的方式。它就像一把无比精确的基因剪刀,能够定位并修改DNA序列,这个能力简直是前所未有的。然而,也正是因为它的强大和颠覆性,很多人对它充满了担忧,甚至将其视为“反人类”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声音呢?原因错综复杂,涉及到伦.............
  • 回答
    .......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确实是很多人心中的疑问。大家听到“石油还够用一百多年”这个说法,再看看每天身边无数的汽车、飞机、轮船,以及各种工业生产线,确实会产生一种“资源即将枯竭”的担忧,进而怀疑为什么军事装备还在如此依赖石油产品。要解释这一点,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来分析:1. “够用一百多年”的数字是怎么来的.............
  • 回答
    这问题问得好!很多人对阿尔萨斯横扫洛丹伦的力量感到匪夷所思,毕竟他是个活生生的人类王子,不是什么史诗级魔神。但如果深入了解背景,你会发现,阿尔萨斯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并非仅仅是他个人的勇武,而是一系列复杂因素叠加的结果。首先,别忘了“霜之哀伤”这把剑。 这不是一把普通的宝剑,而是诅咒王麦迪文之子卡德.............
  • 回答
    人们之所以称余旭为英雄,是因为她在国家国防事业,特别是在空军飞行领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并将生命献给了祖国的天空。她的事迹,不仅仅是一位优秀的飞行员的职业生涯,更是无数中国军人忠诚、担当和牺牲精神的缩影。首先,从职业层面看,余旭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八一飞行表演队的一名女子飞行员。这个表演队是国家的一.............
  • 回答
    “创业容易,守业难”这句话在商业世界里流传甚广,背后蕴含着深刻的商业逻辑和人性考量。这句话并非绝对,但绝大多数情况下,它都指出了创业和守业在难度、所需能力、心态以及所面临挑战上的巨大差异。下面我将尽可能详细地阐述其原因:一、 创业容易的背后原因(相对而言):虽然“容易”是相对的,但创业初期之所以很多.............
  • 回答
    “十个创业九个死”这句俗语,虽然带点夸张,但道出了创业这条路的残酷现实。它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无数血淋淋的教训凝结而成的经验之谈。究竟是什么让绝大多数创业者黯然离场?我们不妨拨开迷雾,深入探究其背后的原因。一、盲目的激情与脱离实际的梦想很多人创业,源于一个“好点子”,一股“改变世界”的热情,或者看到了.............
  • 回答
    确实,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也是很多人心中的疑问。一方面,我们从小就被灌输“数学有用”、“数学重要”的理念;另一方面,当我们走出校园,进入社会,会发现身边大多数人,即使是在各自的专业领域里,也几乎不会主动去“证明”他们使用的数学原理。这其中的原因,要从几个层面来细致地分析。1. “有用”与“证明.............
  • 回答
    您好!很高兴能和您聊聊这个话题。关于为什么很多人在提到“旧金山”时,实际指的是整个湾区(Bay Area),这确实是一个挺普遍的现象,而且背后有很多原因可以解释。这其中既有历史因素,也有经济、文化以及地理上的联系。1. 旧金山的“首府”地位和历史渊源首先,旧金山(San Francisco)是湾区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