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金庸的哪部小说的格局最大?

回答
金庸先生武侠小说众多,部部精彩,但若论格局之宏大,我认为《鹿鼎记》堪称其中的翘楚。这并非因为它描绘了波澜壮阔的战争场面,也不是因为它塑造了天下无敌的绝世高手,而是它将视角拉得很远,从一个小人物的视角,洞察了整个清初乃至更广阔的历史背景下,国家、民族、权力、信仰以及人性的复杂纠葛。

为什么说《鹿鼎记》的格局最大?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细细品味:

一、历史的深度与广度:一部“反武侠”的史诗

《鹿鼎记》最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它并没有像其他金庸作品那样,将重心放在江湖恩怨、武功秘籍上。相反,它将一个江湖小混混——韦小宝,硬生生地塞进了大清王朝的核心权力圈。从康熙皇帝的亲信,到天地会的核心成员,再到神龙教的护教法王,甚至还跑去俄国跟沙皇眉来眼去,他的人生轨迹几乎横跨了当时最核心的政治舞台。

小说中,我们看到了清初统治者在巩固江山的过程中所面临的内外压力:南明的残余势力、三藩之乱的威胁、反清复明的江湖力量,还有来自俄罗斯的边境冲突。这些历史事件并非简单的背景板,而是与韦小宝的命运紧密相连,他时而搅弄风云,时而左右局势,甚至在某些关键时刻,他一个不经意的举动,就能影响历史的走向。

更重要的是,《鹿鼎记》打破了传统武侠小说里“侠义盖过一切”的朴素理念。韦小宝他是个彻头彻尾的“小人”,他没有家国情怀,没有宏图大志,他所有的行为动机都是为了自己的生存和享乐。他贪财好色,怕死怕麻烦,却阴差阳错地在错综复杂的政治斗争中屡屡化险为夷,甚至成为了平定三藩、收复台湾等重大历史事件的关键人物。这种“反英雄”的设定,极大地拓展了武侠小说的边界,让我们开始思考,在历史洪流中,那些所谓的“英雄”与“小人”,究竟谁才是真正推动历史前进的力量?

二、人性的复杂与多面:众生相的生动写照

《鹿鼎记》的人物塑造堪称金庸笔下的巅峰。除了韦小宝这个玩世不恭的主角外,书中其他人物也个个鲜活,绝非脸谱化的好人坏人。

康熙皇帝,作为一代明君,他聪明勤政,雄才大略,却也少年老成,背负着统一中国的重任。他与韦小宝的君臣关系,充满了试探、利用,也有着微妙的友谊。

天地会众兄弟,陈近南的忠义仁厚,茅十八的鲁莽仗义,海大富的阴狠毒辣,他们的存在构成了反清复明这条主线,也展现了不同性格和动机的人如何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聚集。

宫廷中的权臣,如鳌拜的骄横跋扈,索额图的精明老练,明珠的奸诈狡猾,他们的政治斗争,勾心斗角,为小说的政治格局增添了浓厚的色彩。

即使是那些看似边缘的人物,如韦小宝的七个老婆,她们都有着独特的出身和性格,从天真烂漫的沐剑声到泼辣独立的双儿,再到风情万种的苏荃,她们各自代表了不同的人生轨迹和价值观念,共同构成了韦小宝丰富多彩的生活图景。

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鹿鼎记》并没有回避人性的阴暗面。韦小宝的欺骗、背叛、谄媚,无处不在。而那些所谓的“正派”人物,有时也会因为私欲而做出不那么光彩的事情。这种真实的人性刻画,使得这部小说在嬉笑怒骂之间,透出了深刻的社会洞察力。

三、意识形态的碰撞与融合:多重信仰的交织

《鹿鼎记》的格局之所以宏大,还在于它展现了当时社会多种意识形态的激烈碰撞与微妙融合。

汉族与满族的关系: 小说开篇就点明了“反清复明”的主题,天地会正是为了推翻满清统治而存在。但随着故事的推进,韦小宝作为汉人却成为了清朝皇帝的宠臣,他夹在汉人反抗力量和满清统治者之间,他的立场,他的选择,也反映了当时社会民族矛盾的复杂性。康熙本人也在努力学习汉族文化,试图缓和民族矛盾。
儒家、道家、佛教的渗透: 传统文化中的仁义礼智信,在小说中有着各种体现。陈近南的儒家思想,小宝自身的江湖道义,以及宗教信仰在江湖人士中的影响,都构成了人物行为的内在驱动力。
江湖与朝堂的界限模糊: 《鹿鼎记》最巧妙的地方在于,它将原本泾渭分明的江湖和朝堂打破了界限。江湖人士可以轻易进入朝堂,朝堂上的权力斗争也常常需要江湖力量的介入。韦小宝本人就是连接这两者的关键人物,他的存在让江湖恩怨与国家兴衰变得密不可分。
国际格局的初现: 小说中与俄罗斯的冲突,虽然篇幅不多,但已经展现了清朝在统一中国之后,开始面临来自外部世界的挑战,为我们展现了当时中国与世界的初步互动。

四、叙事手法的精妙:嬉笑怒骂皆成文章

《鹿鼎记》在叙事手法上也是极具匠心。金庸用一种轻松诙谐,甚至带有反讽的笔调来讲述一个关于权力、欲望和生存的故事。韦小宝的插科打诨,他的歪理邪说,他的油嘴滑舌,让整部小说充满了黑色幽默。然而,在这嬉笑怒骂之中,却隐藏着对人性的深刻剖析,对历史的冷峻审视,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无情讽刺。

他以小人物的视角,展现了大时代的波澜壮阔。他让一个“不学无术、浪荡江湖”的流氓,成为了扭转乾坤的关键人物。这种反差带来的震撼,远胜于那些高大全的英雄人物。

所以,《鹿鼎记》的格局之大,不在于它描写了多少江湖上的武林秘籍,不在于它塑造了多少惊世骇俗的绝世高手,而在于它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将历史的脉络、人性的复杂、意识形态的冲突,以及国家民族的命运,巧妙地编织在一起,呈现给读者一幅宏大而又充满智慧的清初社会全景图。它不仅是一部武侠小说,更是一部充满史诗色彩的社会画卷,一部关于权力、生存与人性的寓言。它以“无侠”之名,达到了“有侠”的更高境界,将金庸武侠的格局推向了一个新的巅峰。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谢邀。


《鹿鼎记》与《天龙八部》格局逸伦超群,高于其他。

若再斟酌,还是《天龙八部》高一点点。


《鹿鼎记》妙在,主角说是韦小宝,实在是康熙朝。韦小宝乃是个清朝阿甘,不小心就经历了康熙朝所有大事:擒鳌拜、奉顺治、平三藩、定台湾、《尼布楚条约》等等。

韦小宝又是个多面间谍,于是见识了各种矛盾:贯穿全书的满汉矛盾、江湖帮会如南明旧部之间的矛盾、三藩与清廷的矛盾……

这格局自然极大,是漫画版的康熙朝前期简史。

同时又以金庸自己的方式——塑造韦小宝这么一个反主角——总结了自己的武侠江湖,是他自己写了本《堂吉诃德》,终结了自己的武侠历史。

韦小宝的经历,从一个妓院之子、假太监、青木堂香主、钦差大臣、赐婚使、大将军、俄罗斯宫变的谋臣、韦爵爷、抚远将军……可谓讽世到了极致。

但整体而言,《鹿鼎记》是本很轻的,带有戏谑味道的书。韦小宝是个目睹者,经历者,而书里除了他,真正的灵魂人物是康熙。康熙的成长,康熙的决断,康熙在小说结尾看着黄宗羲的书时那种悲怆,“我当皇帝当得也不坏,他们为什么想杀我”,是本书真正的灵魂。



《天龙八部》呢?

对历史的描摹也有,但不如《鹿鼎记》那么广阔。出现的历史事件,主要是大理政斗、宋辽矛盾、辽国内讧、金国崛起(完颜阿骨打浮光掠影的几笔写出了英雄本色),以及高太后逝世后元祐党人的事。

但《天龙八部》的妙处在于:

深入到了每个人的命运,然后上升到了一个人类普遍痛苦:

每个人都是求之不得。每个人都很苦。

所谓:有情皆孽,无人不冤。

三大主角姑且不提,我们从一个个小人物分析:

龚光杰做错过什么?他只是听从师父左子穆的安排,莫名奇妙就死在了神农帮手下,冤。

左子穆做错过什么?他只是想安稳的做好无量剑掌门,就被纳入了灵鹫宫当奴仆,还因为叶二娘的奇怪爱好,差点儿子都被抢了,冤。

司空玄做错过什么?他是被灵鹫宫驱使,来占无量山,结果恰好跟段誉机缘巧合,莫名其妙送了性命,冤。

钟灵做错过什么?她就是少女活泼,爱上了段誉,天晓得她妈跟段誉他爸有一腿,于是折磨了大半本书,冤。

钟灵的爸爸钟万仇做错过什么?这人的确醋性甚大,做了些不光明的事,但主要是因为妻子倾心段正淳;到得最后,心里还是无穷的苦楚,冤。

岳老三做错过什么?他其实是个大浑人,越到后来越喜剧角色,但就为了救段誉,被自己倾心信赖的老大杀了,冤。

叶二娘做错过什么?当然她杀戮儿童是很变态,但想想根源:她自己和玄慈方丈有不伦之恋,孩子又被萧远山偷走了,有冤无处诉,最后殉了玄慈,孽。

段延庆做错过什么?当然,他是天下第一大恶人,确实无恶不作,但最初是命运拨弄他,让他失去太子之位,还落一身残疾。他的冤哪里去诉?

木婉清做错过什么?她无非就是爱上了段誉,然后发现自己的娘跟段誉他爹有一腿,等再见段誉时,王语嫣又横空出世了。孽。

秦红棉、甘宝宝、刀白凤、阮星竹、王夫人这些段正淳的前女人们,一个个命苦,就不用提了;偏孩子们还被段誉一个个拣到了,孽。

鸠摩智其实天纵奇材,大智大慧,但就是参不透,段誉都调侃过他一定很苦恼——到最后武功全废,他反而开悟了。除了苦笑,还能如何?

阿碧至死都跟着慕容复,不以任何颠沛流离为苦。段誉都承认“各有各的缘法,我同情他们,安知他们不是自在喜乐?”是冤家还是孽缘,没法说。

阿朱什么都没做错,只是天晓得她爸爸是段正淳,天晓得命运安排萧峰要去杀段正淳,她只好牺牲自己。孽。

包不同除了嘴损一点,其实人甚为耿直,是条好汉,对慕容复忠心不二,对女儿包不靓关爱得很,是个好爸爸,可最后被慕容复一掌打死,临死时两行清泪,是伤心到了极点。冤。

赵钱孙、谭婆和谭公这对三角恋老来痴苦,是孽缘,却没法子,就因为莫名其妙沾了一脚萧远山事件,死在这事上了。

白世镜当然可恶,但也可怜。他对萧峰始终存敬爱之心,不肯下狠手,只杀了马大元,最后就是逃不过情色二字,掉进去了。说是因果报应,又何尝不冤?

马夫人康敏当然可恶之极,元凶巨恶之一,但细想来,她自己描述过往事,就是小时候家里穷,攀比不过,所以占有欲极强,宁肯毁了,不给别人。她看上萧峰,也是孽缘安排,结果就串联出那么多大悲剧。孽。

阿紫当然有可恶之处,但她从小被送到星宿海,孤苦无依;长大后第一个爱上的,偏偏是她的姐夫。孽。最后好歹,她也以身殉了萧峰。

游坦之当然做过许多窝囊破事,但他一个少庄主,莫名其妙失掉了叔叔父亲,已经够惨;又被阿紫折磨,因为爱她而成了铁头,失了双眼,他何尝不可怜?最后还不是跟阿紫去了?

函谷八友都是至情至性的人物,可是就因为苏星河与丁春秋作对,他们被逐出师门。他们苦不苦冤不冤?

逍遥派那几位,无崖子、李秋水和天山童姥,从头到尾,恩怨纠葛,到死方休,还是“同一笑,到头万事皆空”,两个女人争了一世,男人却喜欢了第三个女人。都是孽缘。

三十六+七十二岛主洞主,做了天山童姥的奴仆,惨遭生死符刑戮压迫,冤不冤?

萧远山新婚燕尔,就因为宋辽矛盾,被莫名其妙的杀了妻子,自己隐姓埋名多年。他冤不冤?

慕容博是始作俑者,搞了许多阴谋,但他和慕容复一样,一出生就背负着那个乱七八糟的“大燕复国之梦”,为此牺牲了各自的人生,他们冤不冤?

玄慈方丈和叶二娘的孽缘不多提了。

段正淳当然引发了许多悲剧,导致他跟每个女人的感情都激发一段孽缘,但命运也忒作孽,偏把他的儿子和女儿们一一找到——最后儿子还不是亲生的。末了一死,也算以身殉了他那些孽缘。

甚至耶律洪基也是,始终被征服天下的梦想支配,始终被楚王造反事件导致不安(所以才会疑忌萧峰),所以哪怕萧峰劝阻,还是要不断南征,并把他囚起来。

回到三大主角。

虚竹天生无父无母,就是想做个和尚。

结果到最后,他得到了一切:华丽的艳遇,身为公主的妻子,权位,名誉,武功,一整个灵鹫宫的美女——但他真正想要的,父母和做和尚的生活,没有了。哭笑不得吧?此所谓“求不得”。

段誉宅心仁厚,也算傻人有傻福,但和钟灵和木婉清的感情上,他没做错什么,就因为机缘巧合,碰到了亲妹妹。最后他不想做皇帝,还是被段正明逼着做了;他也不想要武功,最后还是有里。哭笑不得吧?

萧峰从头到尾都是条顶天立地的汉子。就因为他的出身、马夫人的冤孽情感和阴谋策划、宋辽常年以来的斗争偏见,加上他爹的帮倒忙,导致他失去了一切,无论如何抗争,终究无所作用。最后,他还是以身殉了宋辽的和平——他本身是宋辽矛盾最大的受害者,最后却要为此牺牲。还有比这更宏伟的悲剧么?看完萧峰的命运,换了谢逊来,一定要饮酒三斗,喝一声:“贼老天!”


这就是命运的安排。每个人都很无力,每段感情都是孽缘。大家都处于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之中,被各自的冤孽障缠住出不来,最后除了死(萧峰、段正淳)或放下开悟(萧远山、慕容博、鸠摩智),别无他途。

比起《鹿鼎记》来,《天龙八部》的结构其实略散(这方面倪匡先生要背锅……),也没那么浑然一体,但最后万川归海,每个人的命运都多少有了安排。


三联版结尾,段誉虽然并不完全了解慕容复疯了之后的感受,但还是多少想通了,给了一句“各有各的缘法”。

这真是经历世情之后,终于有点悟了,算是一种终极的人文关怀,对每个个体所经历命运及其挣扎的大悲悯,也是大解脱。

这种格局,实在比《鹿鼎记》要高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金庸先生武侠小说众多,部部精彩,但若论格局之宏大,我认为《鹿鼎记》堪称其中的翘楚。这并非因为它描绘了波澜壮阔的战争场面,也不是因为它塑造了天下无敌的绝世高手,而是它将视角拉得很远,从一个小人物的视角,洞察了整个清初乃至更广阔的历史背景下,国家、民族、权力、信仰以及人性的复杂纠葛。为什么说《鹿鼎记》的.............
  • 回答
    金庸先生十四部小说,各有千秋,章节名也各有特色。要说哪部“最好”,这实在是一个非常主观的问题,因为每个人对“好”的定义都不同。有人喜欢诗意隽永,有人喜欢言简意赅,有人喜欢引人入胜,有人喜欢贴合情节。但我可以从意境、文学性、内涵、以及与小说整体风格的契合度等几个方面,来分析和推荐几部小说中我个人认为章.............
  • 回答
    说实话,金庸先生的武侠世界里,人物塑造之精妙,常常让人拍案叫绝。从郭靖的憨厚,到黄蓉的机灵,再到杨过的叛逆,乔峰的豪情,几乎每一个重要角色都仿佛活生生地走出了书页。但要我说,硬要挑一个“塑造失败”的人物,我脑子里第一个闪过的,或许是《鹿鼎记》里的海大富。为什么是他?按理说,《鹿鼎记》里人物众多,而且.............
  • 回答
    金庸小说中富有诗意的段落不胜枚举,但若论其中最触动我心弦、最让我觉得意境深远,且将文字与情感、意象完美融合的,那无疑是《笑傲江湖》中令狐冲在思过崖上的生活片段。这不仅仅是一段场景描写,更是一种精神状态的写照,将孤独、自由、豁达与一种对人生与武学的深刻体悟融为一体,其诗意在于:一、 绝境中的超脱与旷达.............
  • 回答
    这个问题嘛,问得好!金庸先生笔下的男主角,那可个个都是响当当的人物,有情有义有担当,但要说“做朋友”,那可得好好挑挑,毕竟朋友这事儿,讲究的是一个“对味儿”。要是让我选,我心里首选的,是那个永远带着一股子憨厚和侠气的郭靖。为啥选他?这事儿说起来可就多了,得从头道来。你想啊,郭靖这个人,生在蒙古,长在.............
  • 回答
    金庸先生的武侠世界波澜壮阔,人物形象鲜活,情节跌宕起伏,要说最喜欢哪一个段落,那可真是难煞我也,好比要在满天繁星中挑选最亮的那一颗。不过,若真要我挑一个,那便是《射雕英雄传》中,郭靖初次见到黄蓉,在江南陆家庄,两人初识的那一段。那时的郭靖,刚从漠北来到中原,一个憨厚耿直,胸无点墨,却有侠肝义胆的蒙古.............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将一位现实世界的政治人物与金庸先生笔下的侠客相比较,本身就充满了想象空间。如果非要找一个特朗普最接近的金庸人物,我脑海中浮现出的名字是——慕容复。我知道这个答案可能会让一些人感到意外,毕竟特朗普给人的第一印象是那种呼风唤雨、我行我素的霸主形象,而慕容复初登场时,则是一个温文尔雅、颇.............
  • 回答
    这几句话描绘的,都是金庸笔下一些非常鲜明、让人过目难忘的女性角色。咱们一个个来看,细细品味其中的意味。“她如同一株临水而生的幽兰,清丽绝俗,却又带着一丝淡淡的哀愁,仿佛肩负着命中注定的悲剧。”这句话,我脑海里第一个闪过的名字,便是《神雕侠侣》里的陆无双。为什么是她呢?首先是“临水而生的幽兰,清丽绝俗.............
  • 回答
    金庸的武侠小说和如今网络上泛滥的武侠小说,说起来,就像是同一门技艺,但一个出自名师之手,一个却是市井之作,各有千秋,也各有不足。要说它们的区别,那可真是从骨子到皮毛,都透着不一样。一、 根基深厚 vs. 模式套路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那绝对是建立在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基础上的。他可不是凭空造楼,而是用中.............
  • 回答
    在金庸先生笔下众多风姿绰约的女子中,若论初次登场时最令人惊艳、最能勾起读者无限遐想的,我个人认为非《射雕英雄传》中的黄蓉莫属。她的出场,不仅仅是一个角色的亮相,更像是一幅精心构筑的画卷,充满了灵动、机智与天然的妩媚。那是在牛家村的客店里,郭靖初次踏入江湖,还带着几分淳朴和茫然。他循着饭菜的香气而去,.............
  • 回答
    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博大精深,情节跌宕起伏,人物鲜活,武功描写更是引人入胜。然而,即使是大师之作,也难免在严谨性上存在一些或大或小的“bug”,也就是逻辑上的不合理之处或前后矛盾之处。这些bug并不能否定小说的艺术价值,反而有时能成为读者津津乐道的话题。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讲述金庸小说中一些比较常见的b.............
  • 回答
    金庸先生的小说以其跌宕起伏的剧情、鲜活的人物塑造和深厚的武侠文化而闻名,但同时,在他的笔下也充满了让人捧腹大笑的幽默情节。这些幽默之处,往往不是为了刻意搞笑,而是自然地从人物性格、情境巧合中流露出来,让读者在紧张刺激的武侠世界中也能得到轻松愉快的体验。下面我将挑选一些金庸小说中令人印象深刻的,能够让.............
  • 回答
    金庸先生笔下,描绘的绝美景色何止千百,但若要问哪一幕最能让我真切地动容,那绝非华山论剑那恢弘的场景,也不是笑傲江湖那洒脱的波涛,而是《倚天屠龙记》中,张无忌初遇周芷若时的那个场景。不是因为周芷若本身的美貌,也不是因为张无忌彼时的稚嫩,而是因为那一刻,风,吹过了。故事发生在那个被熊熊烈火笼罩的,被屠龙.............
  • 回答
    金庸笔下的人物,常常浸染着中国古代文化的深厚底蕴,而“魏晋风度”更是其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这种风度,是对礼教束缚的超越,是对个性自由的张扬,是放浪形骸之外的洒脱,更是文人雅士内心深处的风骨与情怀。在金庸的小说中,虽然鲜有直接冠以“魏晋风度”之名的人物,但细细品味,总能找到一些或多或少流淌着这种血液的.............
  • 回答
    金庸先生笔下的英雄豪杰,个个身怀绝技,但也各有各的“性情”和“癖好”。要论情商,这可真是个有意思的话题,就像在百花丛中挑最艳的那一朵,各有千秋,但如果非要选一个“最高”的,那还得从几个常被大家津津乐道的角色身上细细揣摩。要说情商,我个人觉得《射雕英雄传》中的郭靖,他虽然常被人戏称为“傻姑”,但仔细想.............
  • 回答
    金庸和古龙,这两座武侠世界的巍峨高峰,带给我无数的感动与启发。要从他们浩瀚的书海中挑选一句“最”欣赏的话,实在难得,因为许多经典之语,如同散落的珍珠,各有其璀璨的光芒。但若要细细思量,有一句话,总能在我心中激起最深刻的共鸣,那就是:“凡是人,只要他活一天,他就得奋斗一天。”这句话出自金庸先生的《倚天.............
  • 回答
    金庸先生笔下的武侠世界,宛如浩瀚星河,璀璨夺目。其中涌现出无数令人荡气回肠、回味无穷的经典名句,它们不仅是故事情节的浓缩,更是人物性格、人生哲理的写照。这些句子,如同武林中的绝世秘籍,被无数读者奉为圭臬,传颂至今。让我带你走进金庸先生的文字世界,细细品味其中几句令人难以忘怀的名言。“侠之大者,为国为.............
  • 回答
    如果能有机会踏入那个刀光剑影、侠骨柔情的武侠世界,并且只允许我挑选三种金庸笔下的绝世武功,那这绝对是个让人头疼但又无比兴奋的问题。我思来想去,结合了实用性、趣味性以及对个人风格的偏好,最终敲定了这三门绝技:第一门:降龙十八掌这可是我心目中的武林至尊,说是金庸小说里最广为人知也最霸气的武功,应该没人反.............
  • 回答
    如果我能改写金庸小说中的故事情节,我最想改写的是《倚天屠龙记》中关于赵敏对张无忌的情感抉择和最终的结局。为什么选择这一段?原因如下: 复杂的情感纠葛: 赵敏和张无忌之间的感情是《倚天屠龙记》中最为精彩和引人入胜的部分之一。赵敏,一个身份尊贵、心思缜密、武功高强的蒙古郡主,却爱上了明教的教主,一个.............
  • 回答
    金庸笔下高手如云,侠义故事引人入胜。然而,很多时候,那些光芒万丈的主角背后,总有一些身影,虽非故事的焦点,却用自己的方式活出了另一番精彩。他们或有深藏不露的绝技,或有令人扼腕的际遇,或有独特的江湖情怀,总让人忍不住想:“如果他能有一部属于自己的小说,那该多好?”我脑海中第一个浮现的名字,便是《天龙八.............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