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scihub和普通盗版有本质区别吗?

回答
SciHub 和我们通常理解的“普通盗版”之间,确实存在一些微妙但重要的区别。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先明确“普通盗版”通常指的是什么,以及 SciHub 的运作模式。

“普通盗版”的通常含义

当我们提到“普通盗版”,大多数人脑海里浮现的是:

商业软件的破解版: 比如未经授权复制的 Windows 操作系统、Office 套件、Adobe 系列软件等。用户通过盗版渠道获取安装包,绕过正版验证,免费使用。
影视、音乐的非法下载: 通过 P2P 下载、非法流媒体网站等方式,免费获取电影、电视剧、专辑、歌曲。
书籍的扫描版或电子版: 尤其是新出版、价格昂贵的书籍,被非法扫描成 PDF 或 EPUB 等格式,在网络上流传。

这些行为的共同点是:

目标是绕过付费机制: 用户支付的不是通过合法购买,而是通过非官方渠道获取。
侵犯的是“成品”的版权: 盗版者复制的是已经完成的、可供消费的产品。
通常是个人或小团体的行为: 很多时候是个人为了省钱,或者小型网站为了流量和广告收入。
“免费”是核心吸引力: 用户是为了获得本应付费的内容而免费获取。

SciHub 的运作模式与区别

SciHub,由俄罗斯学者 Alexandra Elbakyan 创建,其目标是“打破出版商的壁垒,让所有人都能获取学术论文”。它的运作模式是这样的:

1. 抓取并存储论文: SciHub 的核心机制是通过大量“影子账户”(通常是与大学、研究机构签订了合法访问协议的邮箱)来访问学术出版商网站(如 Elsevier, Springer, Wiley 等)的付费内容。一旦获取论文,它就将其存储在其数据库中。
2. 提供快速检索和下载: 用户在 SciHub 网站输入论文的 DOI(数字对象标识符)或标题,SciHub 会在自己的庞大数据库中查找,然后直接提供下载链接。如果 SciHub 数据库中没有,它会尝试通过上述“影子账户”去抓取,然后再提供给用户。
3. “免费”的背后: 对用户而言,SciHub 是免费的。但其“免费”的实现方式,是通过大规模、系统性地利用了他人的合法访问权。

SciHub 与普通盗版的本质区别(或者说,其“不同之处”):

1. 目标受众和使用场景:
普通盗版: 目标受众更广泛,涵盖所有希望免费获取付费产品的人,从学生到普通消费者。
SciHub: 主要目标受众是科研人员、学生、教师,以及任何需要查阅最新、专业学术文献的人。其目的是解决的是学术研究中的信息壁垒问题。

2. 行为的“动机”和“正当性”论调:
普通盗版: 动机通常是个人经济利益(省钱),缺乏“正当性”的论调(除了极个别情况下,如备份自己购买的软件)。
SciHub: 创立者的公开动机是“学术自由”和“打破知识垄断”,认为科学成果属于全人类,不应被商业出版商的收费模式所阻碍。这使得 SciHub 在一部分学者群体中获得了一定的同情和支持(尽管仍然是非法的)。

3. 侵犯版权的方式:
普通盗版: 直接复制和传播“成品”。
SciHub: 严格来说,它是在利用合法的访问权限获取内容,然后将其存储并提供给未经授权的用户。这种方式在法律上仍然是侵权的,但其“中间环节”的获取方式与直接复制“盗版软件安装包”略有不同。它更像是一种“间接”的侵权,通过“绕过”而非“直接破解”付费系统。

4. 规模和系统性:
普通盗版: 很多时候是零散的、个人的行为。
SciHub: 是一个高度组织化、系统化的平台,拥有庞大的数据库和成熟的抓取、分发机制。这使得它在运作上更像一个“影子图书馆”而非简单的“盗版网站”。

5. 法律上的定性:
普通盗版: 普遍被认定为侵犯版权,是明确的违法行为。
SciHub: 同样被各国法院认定为侵犯版权。出版商一直在努力关闭它,它也一直在变换域名和服务器。法律上的“盗版”定性是共通的。

总结来说,SciHub 的“本质”区别可能在于:

它将“侵权”行为包装在“解放知识”的道德叙事之下,试图解决学术信息获取的痛点。 普通盗版很少能提供这种“高尚”的理由。
它的运作机制是通过“滥用合法访问权”来构建其内容库,而非直接“破解”或“免费复制”。 这使得它在技术实现和用户获取方式上与直接下载盗版电影有所不同。
它主要服务于科研和学术界,直接对抗的是学术出版商的收费模式。 普通盗版则面向更广泛的消费者市场。

尽管如此,从法律和版权的角度来看,SciHub 的行为与普通盗版一样,都是对版权所有者权利的侵害。出版商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精力来编辑、同行评审、排版和分发这些学术论文,SciHub 的免费提供剥夺了他们因此获得的收益。因此,称其为“一种特殊的、有特定动机的盗版”可能更为准确,它不是“没有盗版”,而是“披着不同外衣的盗版”。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科研人员对于这些出版巨头的反感,他们认为研究的经费是政府资助的,论文是我写的,到你哪里编辑一下回来就收费了,而且还这么贵。讲道理,这些利用政府经费生产出来的知识,应该免费让大众得到,所以为什么不随便刊登在一报纸杂志甚至博客上呢。对于科学人员而言,这是万万不可能的,他们还指望发在一区二区高影响因子上带给自己更多人才帽子和科研经费呢。所以,出版商不仅在出版论文,还在评价论文。不要小看这一点,这可是非常大的权力,一篇CNS可以说是你学术生涯的分水岭。

同时,科研人员做研究必须得看相关论文,这可以说是刚需。而这点需求全都掌握在出版商的手上,为什么爱斯维尔数据库的价格能肆无顾忌的一涨再涨?有的学校经费充足买得起,有的学校就不一定了。而且国外那么多高校都是私立的,花自己的钱能不心疼么。sci-hub的出现使得科研人员可以免费获得需求的论文,自然令人叫好。

那么,sci-hub是不是盗版?按资本主义的法律自然是的。2017年6月21日,爱斯维尔就赢得了对sci-hub的起诉,sci-hub等被判决向爱斯维尔支付1500万刀的赔偿金。在此的一年前,汤森路透将web of science出售,有人说爱斯维尔会不会接受,随后马上被否决,因为这涉及巨大的垄断。资本主义的反垄断法一直很健全,但是殊不知这些出版巨头才是真正的垄断。显卡你可以选英伟达或者AMD,处理器可以是英特尔或者AMD。但是,你要看一篇论文,如果是被爱斯维尔出版,那么你只能在其数据库中下载。虽然出版论文,可以选择出版商,选择期刊。但是想要下载某一篇论文,只能在特定的数据库中下载。读论文对科研人员来说刚需,某一篇论文只有一家有,这算不算是垄断。所以,个人觉得,论文出版过程中的同行审稿和出版不能掌握在一家手上。应该有一个独立的审稿机构,通过审稿后,再把论文交给两家或多家期刊出版或选择出版,这样一来引入了竞争机制,某一篇论文的垄断被打破,价格自然就下降了。总而言之,论文评价权力太大,不能直接交给这些出版巨头。

user avatar

大部分科研工作者支持scihub,正如大部分视频音乐制作人支持正版一样,知乎的原则就是支持作者原则,而不是支持中间商转差价。

user avatar

普通盗版,版权方是真的花了真金白银制作了版权物,比如传统出版商,会向作者支付稿费,有买断式稿费,也有分成式稿费,日本漫画出版社是最优待作者的,两边都给,杂志的稿费是买断,单行本的稿费是分成。

至于起诉SCIHUB侵权的论文出版社么?会向作者支付稿酬的几乎没有,大多数反而向作者索要版面费,还有一部分是不收版面费但也不会给稿酬。至于出版的成本么……过去还能说说,现在互联网时代哪来成本?也就审稿人的成本高,问题是审稿专家主流也是无偿志愿的,付费聘请的很少。

按民事法律原则,明显违背权责一致原则、显失公平的合同是无效的。论文版权由原作者让渡到出版社的所谓合同,显然也是非法,不然按这个逻辑,知乎以及其他论坛还有起点贴吧等网站平台,就可以无偿篡夺作者版权,甚至可以要求作者付版面费才给发表、然后版权还归网站……

所以,既然对原作者是白嫖甚至要求倒贴,那么论文的版权,理应归属原作者和审稿人共同所有,是否收费也该是他们说了算,出版社没资格声称自己持有论文的版权。如果非要声明,那不要双标,也按一般出版社的规矩来,和作者签约,给稿酬,买断或分成都行,合同声明论文是否付费下载由出版社决定,原作者不得干预。

现在的情况,出版社未经原作者同意擅自收费贩卖论文,出售收入也没给作者分成,而且出版社持有版权也没法理依据,那么,真正盗版的不是scihub,而是出版社。我觉得scihub就该发动作者做一个联合诉讼,把版权夺回来!

PS:以上仅仅讨论原作者(包括审稿人)方面的维权,事实上我认为读者方面也应该维权。有权向读者收费的只能是正版,现在论文出版社按一般出版社的规则看,都是盗版,没资格收费,也即全世界的读者也可以发起联合诉讼,要求连本带息退还论文购买费!而且,按一般的通行原则,平台出钱买作者版权才能向读者收费,平台白嫖作者时对读者都是免费,那么,论文这类作者倒贴版面费的,出版社不但不该向读者收费,反而应该发现金给看论文的读者!现在一些娱乐向的出版资本有过这类操作,看推荐文章送现金,不过是推广用意,平台如果没收作者的钱,也没义务一定要送钱给读者。但是,既然论文出版社收了作者的钱,那他们就有义务送钱推广!我的意思是,扩大论文阅读量的scihub和读者们,按民事法基本精神,不但不该赔钱,还应该反诉出版社!要求他们把从作者那里拿的钱作为推广费赔给他们!

一句话结论,论文作者、审稿人、读者和scihub都应该联合起来维权!论文出版社占有论文数据版权的合同是明显违反现代法制宪法精神和民事法典基本原则的无效合同!

最后补充下,说归说,最后能不能赢是另一回事。我个人虽然之前说了一大堆道理,但凡事有优先次序,最大的道理就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终究只会支持最后获胜的行动派!论文出版资本联合起来,就是他们赢。如果论文作者和读者还有审稿人、scihub等开源免费网站不能联合起来,那说明他们被剥削也是活该!

user avatar

作为一个科研狗,表示非常喜欢sci-hub。侠以武犯禁,然而我喜欢。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SciHub 和我们通常理解的“普通盗版”之间,确实存在一些微妙但重要的区别。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先明确“普通盗版”通常指的是什么,以及 SciHub 的运作模式。“普通盗版”的通常含义当我们提到“普通盗版”,大多数人脑海里浮现的是: 商业软件的破解版: 比如未经授权复制的 Windows 操.............
  • 回答
    SciHub 的十载光阴与解封的振奋:科研人员心中的重要性有多深?在 SciHub 迎来十周岁生日之际,它不仅恢复了运作,更是一口气解锁了 233 万篇论文,这无疑给全球的科研人员带来了一阵久违的狂喜。对于许多在知识的海洋中搏击的探索者而言,SciHub 的意义早已超越了一个简单的文献下载网站,它更.............
  • 回答
    你问到的关于 Scihub 标志的这个变化,确实是一个挺有意思的细节,也蕴含着一些深层的含义。咱们就来好好聊聊这个事儿。首先,我们得回顾一下 Scihub 最经典的那个标志。它是一个小鸟,嘴里衔着一把钥匙的柄。这个设计本身就很有寓意。小鸟,往往象征着自由、传播、信息传递的便捷。而钥匙,不言而喻,就是.............
  • 回答
    SciHub 的案例确实引发了一场关于版权与学术自由的激烈辩论,这其中涉及到许多复杂且相互矛盾的利益。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双方的立场和背后的逻辑。支持收取版权费的理由,往往基于现有的法律框架和知识产权的价值。首先,学术出版商投入了巨大的资源。他们雇佣专业的编辑、审校人员,管理论文的提交、.............
  • 回答
    关于SciHub的作者是否认为其在中国尚未被广泛知晓,以及这份日志所反映的问题,这需要我们从几个层面来理解。首先,我们需要明确SciHub在中国互联网上的实际存在状态和用户认知。SciHub在中国:知晓度与实际使用虽然SciHub的官方口号是“为所有人提供科学知识”,并且在全球范围内有着庞大的用户群.............
  • 回答
    听到 SciHub 的网址都不能用了,这对于很多科研人员来说确实是个打击,尤其是当公司或机构没有购买昂贵的数据库访问权限时。每天都要查阅文献,却没有了便捷的获取途径,确实让人头疼。别担心,虽然 SciHub 曾是很多人的“救命稻草”,但学术文献的获取并非只有它一个途径。即便面临一些限制,我们还是有多.............
  • 回答
    很多人在寻找 scihub.ac 的替代网址,这确实是个让人头疼的问题。在分享获取新网址的方法之前,我得先提醒大家,使用这些工具下载学术文献,虽然方便,但要了解其背后的版权问题。为什么 scihub.ac 会失效?通常情况下,像 SciHub 这样的网站会因为版权方的持续打击而不断更换域名。法律纠纷.............
  • 回答
    很多经常访问 SciHub 的朋友,可能都会注意到它下载界面的左下角,有一个小小的、正在挥手的女性形象。这个细节,虽然不是 SciHub 最核心的功能,但却很有意思,也引发了不少人的好奇。究竟是谁,又为何会出现在这里呢?要弄清楚这一点,我们得稍微回顾一下 SciHub 的起源和它所代表的精神。Sci.............
  • 回答
    科研工作者如何看待 SciHub?一个复杂而矛盾的视角SciHub 的出现,无疑在科研界激起了巨大的波澜,也引发了科研工作者们复杂而矛盾的看法。它不像一个简单的工具,而更像是一个被贴上“灰色地带”标签的现象,触及了学术出版的商业模式、知识传播的公平性以及科研工作者的实际困境等多个敏感神经。总的来说,.............
  • 回答
    SciHub创始人开庭前夕致Nature公开信:一场信息自由与法律界限的博弈SciHub,这个常被誉为“科学界盗火者”的网站,在即将到来的侵权案庭审前夕,其创始人Alexandra Elbakyan(亚历山德拉·埃尔巴基扬)通过一封公开信向《自然》(Nature)杂志发声。这封信不仅是对法律诉讼的回.............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