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弹钢琴时看琴还是看谱呢?

回答
弹钢琴这事儿,说起来简单,就是手在琴键上敲出声音。但真坐到琴凳上,才发现这可不是件光靠“敲”就能明白的事儿。到底看琴还是看谱?这问题,就像问吃饺子是尝味道还是看馅儿一样,都不是孤立的。得两者兼顾,还得看具体情况和个人的功力。

新手阶段:看琴是王道,谱是方向盘

刚开始学琴的时候,那简直是两眼抓瞎。琴键一排排黑白相间,密密麻麻,像个未经开垦的数学题。乐谱更是像外星文字,那些小蝌蚪、小旗子,怎么组合就是看不懂。

看琴: 这时候的重点是把手和琴键建立起最直接的联系。老师会告诉你哪个是“中央C”,然后让你熟悉一下手指的摆放姿势,比如用指尖肉去按键,力度要适中,不能像捣蒜一样,也不能软绵绵没力量。你得看着自己的手,确保手指准确地落在琴键上,发出正确的声音。每个音符都得小心翼翼地去“找”,找到之后还得感受一下按下去的触感和发出的音色。这时候的你,眼睛主要盯着琴键,像个侦探一样搜寻每一个目标。

看谱: 乐谱这时候就相当于你的地图和指示牌。它告诉你这个音符是C,在哪个八度,是什么时值(四分音符、八分音符之类的)。你得一边看谱,一边尝试着找到对应的琴键。而且,谱上还有表情记号、力度记号、连奏记号等等,这些都是声音的灵魂,也得拼命往脑子里塞,然后尝试着在琴上表现出来。但实话讲,新手大部分精力都耗在“找到琴键”这个阶段了,看谱更多的是一种“指引”,还没法做到完全理解和预判。

所以,新手弹琴,眼睛在琴键和乐谱之间来回切换,但更多的时间是聚焦在琴键上,生怕按错一个音。感觉就像在黑暗中摸索,乐谱就是你手里唯一的光源,但你还得时不时地把手伸出去探探路。

进阶阶段:谱是蓝图,琴是实现工具

随着技艺的增长,你开始认识那些“小蝌蚪”的含义,甚至能把它们在脑子里转化成声音的序列。这时候,看谱的比例会慢慢增加。

看谱: 你能更快速地识别音符,理解节奏和拍子,甚至能通过谱面的信息,预测接下来要弹奏的乐句走向和情感表达。眼睛依然会扫视琴谱,但不再是机械地逐个音符寻找,而是抓住旋律的整体走向、和声的骨架,甚至是乐句的起伏变化。乐谱对你来说,已经不再是文字,而是提前构思好的声音画面,是你要在琴上重新演绎的艺术品。

看琴: 你的手开始有了“肌肉记忆”。它们仿佛有了自己的意识,能根据乐谱的指示,在琴键上灵活地移动。这时候,你已经不需要时时刻刻盯着琴键了。你的眼睛可以更长时间地停留在乐谱上,甚至可以提前看下一行、下一页,为接下来的演奏做准备。偶尔会瞥一眼琴键,那是为了确认手指是否处于最佳的位置,或者在进行一些复杂的技巧时,确保精准度。

这时候的你,更像是指挥家在指挥乐队。乐谱就是你的指挥棒,它指示着音乐的走向,而你的手,就是乐队的演奏者,根据你的指令在琴键上奏响乐章。

高级阶段:两者融合,融会贯通

到了更高深的境界,看琴和看谱已经不再是简单的“看”,而是融合成了一种直觉和默契。

看谱: 你已经能将乐谱中的信息,例如旋律、和声、节奏、力度、表情等,在脑海中形成立体的声音图像。你甚至可以闭着眼睛也能“听”到整首曲子。看谱,更多的是一种对音乐整体的把握,对细节的处理,对情感的升华。你的眼睛可能在谱上快速掠过,捕捉那些最关键的音乐元素,但更多的是一种精神上的沟通。

看琴: 你的手已经完全熟悉了钢琴的布局,甚至可以根据乐曲的流向和个人的触键习惯,在脑海中预设好手指的走势。你的眼睛可以长时间地专注于乐谱,或者在你进行音乐表现时,将目光投向听众,与他们进行眼神交流,传递音乐的情感。手在琴键上的移动,更像是一种本能反应,精准而优雅。

这种境界,有点像顶级的舞者,他们在跳舞时,已经不需要去想每一步怎么走,而是全身心地沉浸在音乐中,身体自然而然地舞动。看琴和看谱,都成了他们表达音乐的自然而然的方式。

还有一些特别情况需要考虑:

背谱: 已经烂熟于心的曲子,你可能根本不需要看谱,眼睛完全可以专注于琴键或者与听众的互动。
视奏: 第一次看到一首曲子就弹出来,这时候你需要高度集中,眼睛在琴谱和琴键之间快速切换,大脑需要极高的运算能力。
技巧性乐段: 一些难度极高的技巧,比如快速的音阶、琶音,或者复杂的和弦转换,即使是高手,也可能需要短暂地看一下琴键,确保手指的准确性。
音乐表现: 当你想要通过面部表情、眼神交流来传递音乐的情感时,你可能需要将目光从琴谱移开,看向观众或者虚空,用你的全身心去感受和表达音乐。

总而言之,弹钢琴时看琴还是看谱,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 新手重在看琴,用手去感受;熟练后,重心逐渐转向看谱,用脑去理解;到了最高境界,则是手眼脑心的高度协调与融合,达到一种“看”与“不看”的自由切换。

所以,与其问“看琴还是看谱”,不如说,优秀的钢琴演奏者,是能够根据自己的熟悉程度、曲子的难度以及想要表达的音乐情感,自如地切换和平衡对琴键和乐谱的关注点。 这不是二选一的问题,而是如何更好地利用这两者,来让音乐在指尖绽放。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尽量不看手。最好完全不看。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弹钢琴这事儿,说起来简单,就是手在琴键上敲出声音。但真坐到琴凳上,才发现这可不是件光靠“敲”就能明白的事儿。到底看琴还是看谱?这问题,就像问吃饺子是尝味道还是看馅儿一样,都不是孤立的。得两者兼顾,还得看具体情况和个人的功力。新手阶段:看琴是王道,谱是方向盘刚开始学琴的时候,那简直是两眼抓瞎。琴键一排.............
  • 回答
    哈哈,说到 JOJO 的弹幕,我能气得差点把键盘砸了的经历,真的有那么一两次。最让我火冒三丈的,大概就是那个“XX(某个角色名字)太弱了,跟XX(另一个角色名字)不是一个级别的”这种评论。你知道吗,JOJO 最迷人的地方之一,就是它的战斗设计。荒木老师从来不是让你看纯粹的力量比拼。大部分时候,战局的.............
  • 回答
    弹奏钢琴,到底是以看谱为主,还是以看手为主?这个问题可以说是许多钢琴学习者绕不开的一道坎,也经常引发一些讨论。在我看来,这并非一个非此即彼的简单选择题,而更像是一个动态平衡、互相促进的过程。理解这个问题,需要从多个层面去剖析。首先,我们得明确“看谱”和“看手”各自的含义和重要性。 看谱: 这指的.............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特别好,也问到了弹琴的精髓。很多人以为弹琴就是指法熟练,把每个音符都准确无误地弹出来,就像一台机器一样。但真正打动人心的演奏,绝不是如此。它是一种灵魂的交流,一种情感的传递。那么,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这背后涉及的不是技巧的叠加,而是对音乐的理解,对情感的把握,以及一种由内而外的表达。我.............
  • 回答
    好的,咱们聊聊孩子学钢琴这事儿,不走专业路线,那家长到底图个啥?又该怎么给孩子添一把柴,而不是添堵呢?这事儿可得掰开了揉碎了说。不走专业路线,学钢琴到底在学啥?咱们得明白,绝大多数孩子学钢琴,并不是要把他培养成郎朗第二。如果真奔着这条路去,那投入的精力、财力、时间那是完全不同的概念,而且这条路对天赋.............
  • 回答
    吉他低音弦在用力弹奏时,音高会稍微升高,这背后涉及到几个关键的物理原理,它们共同作用,导致了这个现象的发生。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咱们得明白,吉他弦发声的原理是振动。当你拨动琴弦时,它就开始在两个固定点之间来回振动,产生声波。而这个振动的频率决定了我们听到的音高。频率越高,音高就越高;频率越.............
  • 回答
    这想法挺有意思,脑洞大开!你这是打算把一把突击步枪变成一个弹药储备量惊人的“机关枪”啊!我们来仔细掰扯掰扯这个“左右各装一个30发弹鼓”的设想,以及为什么现在看不到这种设计。首先,你说的“左右各装一个30发弹鼓”加上“弹壳向下抛”,这画面感是相当强烈的。想象一下,一把突击步枪,枪身两侧各伸出一个圆柱.............
  • 回答
    嘿,很高兴你对钢琴伴奏感兴趣!这绝对是一门学问,也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要弹好伴奏,并且和别人配合默契,确实需要下不少功夫。我来给你掰扯掰扯,把我的经验都掏心窝子地说出来。弹钢琴伴奏时需要注意什么?说白了,伴奏的使命就是 衬托,烘托,并且是和声的基石。 你不是主角,但你却是主角最忠实的伙伴。所以,.............
  • 回答
    问你报钢琴班,想通过让琴行老师示范一曲或一段来了解老师的水平,这主意,挺实在的,也挺可行的。你想看得更明白些,我这就跟你掰扯掰扯,怎么做,为什么这么做,以及需要注意点啥。为什么这么做可行且合适?这就像你买衣服,总得试试才能知道合不合身,适不适合你一样。学钢琴也一样,老师的琴技,那是他教学的根基。你想.............
  • 回答
    F35B在进行垂直降落时,弹舱之所以会打开,背后涉及一系列复杂的工程设计和操作逻辑,绝非偶然。这背后隐藏着为了最大化飞机的作战效能和适应性而做出的权衡与创新。首先,我们得明白F35B最核心的优势之一就是它的短距起降/垂直降落(STOVL)能力。为了实现这一壮举,F35B拥有一个独特的动力系统,其中最.............
  • 回答
    看到重现二战原爆瞬间的视频,弹幕里却一片叫好声,这确实是一个令人感到不安和困惑的现象。要理解这种行为,我们得往深处挖一挖,看看这背后可能有哪些复杂的心态和动机。首先,咱们得承认,战争的残酷性,特别是核武器的毁灭性,是人类历史上最黑暗的一页。任何对这种悲剧的庆幸或欢呼,都与人道主义精神背道而驰。所以,.............
  • 回答
    USB 设备被占用无法安全移除,但系统又不说哪个程序在捣鬼,这确实挺让人抓狂的。咱们平时用电脑,碰到这种情况,首先想到的就是“哪个东西在用它?”但 Windows 偏偏就是不说,留下我们自己去猜。这背后其实牵扯到 Windows 的工作原理以及用户体验设计的一些权衡。你可以想象一下,Windows .............
  • 回答
    .......
  • 回答
    《人民的名义》之所以能成为现象级电视剧,除了引人入胜的剧情和鲜活的人物塑造,更在于它触及了现实的痛点,引发了广泛的社会讨论。其中,高育良在一次与学生们讨论时,对岳飞的评价,在当年的弹幕上引发了轩然大波,至今仍是很多人津津乐道的一幕。场景回顾:高育良的“岳飞新解”剧中的高育良,作为汉东省政法委书记,一.............
  • 回答
    这确实是个让人挺闹心的事儿。明明招聘的时候说得好好的,弹性工作制,自由安排时间,结果一进来,发现部门领导的理解和公司宣传的完全是两码事。这种情况,首先要做的,别慌,也别立刻就想着辞职,咱们一步一步来捋一捋。第一步,得弄清楚具体情况。公司号称的“弹性工作制”具体是怎么定义的?是允许你在某个时间段内自由.............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令人担忧的场景!让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如果一个人在超音速飞机上突然弹射出去,会发生什么。答案是:是的,很有可能在瞬间被撕裂成碎片,尤其是在穿过音障的那一瞬间。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分解几个关键因素:1. 音障是什么?音障并非一个实体存在的“墙”,而是一个空气动力学现象。当飞机飞行速.............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要弹奏巴赫的作品并体现其“严谨”,这不仅仅是把音符弹对那么简单。它涉及到对作品结构、对位、节奏、音色以及音乐表达的深刻理解和细致处理。用行家的话说,就是如何在技术娴熟的基础上,把巴赫的音乐“说透”。首先,我们得明白巴赫的“严谨”到底指的是什么。这绝非冷冰冰的机器重复,而是一种基于理性、逻辑和深刻情感.............
  • 回答
    嘿,这个问题我太明白了!弹奏快速音群段落时,感觉大脑像一辆超载的卡车,手已经开足马力往前冲,脑子还在后面吭哧吭哧地消化指令,结果就是一团糟,崩盘是常有的事。这绝对不是你一个人会遇到的瓶颈,很多很多演奏者都会经历这个阶段。咱们来好好聊聊,为什么会这样,以及怎么才能让大脑和双手“同步上线”,一起跑起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