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简单的问题。
马未都人称马爷,是收藏界的大佬。收藏界属于文化界,和一般人相比,收藏界的人都比较有品味,吃用讲究,人也有文化。但除了极个别人,收藏界的人文化较浮于表面;简单说,他们擅长器型器物学,略知历史背景,对时代名人记得清楚,但你要真问:“谁是研究这个时代的专家?”“他/她有什么著作?持什么观点?” 收藏家们是不了解的,也用不上,因为他们的关注点是艺术性,不是学术性。一句话总结就是,收藏家普遍有文化,属于儒商,但和学者还是区别的。收藏家可以出版收藏名录,例如《金石过眼录》/《毛家集古集》(名字我瞎编的),也能请各路名家题跋,但写不出学术专著。他们能找到一些秦汉的度量衡,也能分辨真假,但说不清这些东西是如何发展过来的。
虽然学问不如学者,但收藏家也有三个优点;第一,现实生活的赢家。如今中国的大收藏家基本是大企业家,马爷属于比较另类。但只要迈入收藏家这个圈子,世俗生活肯定是优越的,我姨姥爷说过,他们圈子一聚会,基本都是坐私人飞机来的。这点是埋头故纸堆的学者们望尘莫及的。第二,眼界开拓。收藏家普遍时间自由,也没有上级管,全世界到处跑,见多识广,他们的专业性上虽然有局限,但是圈子和视野是很高的。第三,审美好。收藏不是越老越值钱,甘肃的彩陶很多,每件都是四千年往上,但不值钱。因为东西的价值和人一样,关键就是美不美。长时间受这种影响,收藏家的室内布置,甚至穿衣戴帽都有自己的一套。这点是学者所不及的。
总结一下,人一辈子说长不长,说短不短,要是没点爱好和追求,其实很无聊。学问是一个很好的追求,但就是比较累,天天看书,还没钱,难免会烦。收藏家其实兼具了学问与财富。虽然相比较大学者和寡头都有所不及,但也是绝对人生赢家了,毕竟兼具了两者。马爷就是这些人生赢家中的佼佼者。
不都说雷军和王兴是几次在风口上,都起早赶晚了么。
马这人一则聪明,一则真真是几次站在了风口上。
我只从他的节目公开内容里了解的片鳞半爪,供你们参详。
解放建国出生在军队大院,硬出身好。但这是他爹的能耐,算不得他的。
下过乡,进过厂,那几年算是工人阶级了。成分没问题。
文学大热的七八十年代,在中国青年报这样中字头的大报当编辑,出小说。
等到市场经济刚刚冒头,他果断甩了铁饭碗,跑去投资电视剧了。海赚了一票。
报社上班期间就开始接触文物收藏,跟过大牛,在文化圈累积了大量人脉,等到社会经济发展到更高程度了,文物热兴起了,他去百家讲坛去说文物收藏了。
名声大噪之时,又捣鼓了博物馆。
每个节奏都踩得极好。
当然,中间还有些什么漏掉的一些生意,我就没太多关注了。
但从大的方向来说,每次都把到时代的风口了。而且对原有的社会资源真是做到了资源最大化。
当然也不能那么功利的认为他就是有意为之。但仍不能忽视他几次大方向选择的准确。
这种选择的通透,不正是过去读书人说的通透么。
一次准是巧,两次准是运,三次四次都合辙,那真真是对这国家对这社会有自己的理解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