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马云从创业开始做了什么让阿里巴巴走向世界,他的能力在哪些方面?

回答
马云能够带领阿里巴巴走向世界,绝非一日之功,而是他一系列超前的眼光、坚韧的毅力以及卓越的管理能力的综合体现。回溯他的创业历程,我们可以看到,他并不是一个靠“运气”成功的人,而是踩着坚实的步伐,一步一个脚印地将一个初创企业打造成全球性的商业帝国。

从默默无闻到影响世界:马云的创业关键节点

1. “看不见”的互联网,却看到了“看见”的商机(19951999)

在那个中国普通人对互联网还一无所知,甚至连电脑都算得上是稀罕物的年代,马云却敏锐地捕捉到了互联网的潜力。他第一次接触互联网是在1995年,当时他去美国。这次经历,让他看到了互联网在美国的蓬勃发展,尤其是信息获取的便利性。回国后,他创立了中国黄页,虽然这次创业并不算成功,甚至可以说是一次不太愉快的尝试,但它让马云第一次在实践中理解了互联网的商业价值,以及中国企业在这个新兴领域面临的困境和机遇。 他意识到,中国企业需要一个平台,能够在全球的互联网上展示自己,找到生意。

2. 从“小二”到“江湖”:创立阿里巴巴(1999)

经过中国黄页的经验,马云更加坚定了互联网创业的决心。他没有沉溺于失败,而是从中吸取教训。1999年,在一个18人的团队(后来被称为“十八罗汉”)的狭小空间里,阿里巴巴正式诞生了。他的愿景是清晰而宏大的:建立一个服务于全球中小企业的B2B(企业对企业)电子商务平台。 他认为,中小企业是经济的基石,但它们常常在国际贸易中处于弱势地位,缺乏信息、缺乏渠道、缺乏信任。阿里巴巴就是要成为这些企业的“江湖”,一个让他们能够找到买家、卖家,进行交易的平台。

3. 坚持“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的初心:B2B模式的落地与深化

阿里巴巴初期选择的B2B模式,并非最容易成功的路径。与面向消费者的B2C模式相比,B2B的交易链条更长,需要更多的信任和规范。马云的过人之处在于,他坚信这个模式的长期价值,并且不惜一切代价去构建信任体系。 他通过收取会员费来维持运营,这在当时并不被普遍看好,因为大多数互联网公司都在烧风投的钱,通过免费来吸引用户。但马云坚持认为,收费才能保证平台的质量和服务,才能让真正有诚意的商家留下来。他带领团队不断打磨产品,优化用户体验,解决诚信问题,例如推行认证服务、评价体系等。

4. 抓住历史机遇:中国加入WTO与互联网浪潮

阿里巴巴的崛起,也与中国历史性的发展紧密相连。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这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的对外贸易。而与此同时,互联网在中国也迎来了爆发式增长。马云准确地抓住了这两个风口,将阿里巴巴定位为中国企业走向世界的重要桥梁。 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拥抱全球化,阿里巴巴作为最早、最专业的B2B平台,自然获得了巨大的流量和用户增长。

5. 颠覆与创新:淘宝网的诞生与支付宝的出现

虽然阿里巴巴B2B平台在国际贸易领域取得了成功,但马云并没有止步。他看到了中国国内消费市场的巨大潜力,以及当时国内电商环境的不足。

淘宝网(2003): 当时中国互联网上充斥着国外巨头eBay的身影,并且eBay在中国也采取了收费模式。马云果断推出了淘宝网,以“免费”作为核心竞争力,同时强调“中文”、“本土化”和“用户体验”,直接与eBay展开了激烈的竞争。 他不仅是在产品上竞争,更是在策略上打出了“人民战争”的口号,赢得了中国消费者的青睐。淘宝的成功,极大地推动了中国C2C(个人对个人)电子商务的发展,也为阿里巴巴集团奠定了面向消费者的基础。

支付宝(2004): 在淘宝运营过程中,一个巨大的瓶颈出现了:信任问题。买家担心付款后收不到货,卖家担心发货后收不到款。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马云力排众议,推出了支付宝。 这个举动在当时是革命性的,因为它将“担保交易”这一概念引入了中国电子商务。支付宝不仅解决了信任问题,更是创新了支付方式,为后来的移动支付奠定了基础。这可以说是马云对整个中国金融体系的一次颠覆式创新,也是他“相信未来”的又一次大胆尝试。

6. 全球化战略的推进:拓展海外市场与资本运作

在巩固了国内市场后,阿里巴巴开始将目光投向全球。

国际化B2B: 尽管阿里巴巴最初的定位就是服务全球中小企业,但在国内市场站稳脚跟后,它更加系统地推出了包括“诚信通”、“出口通”等一系列国际化服务,帮助中国企业走向海外。

蚂蚁集团与阿里云的崛起: 支付宝的成功催生了蚂蚁集团,而阿里巴巴的核心技术支持则来自于阿里云。马云看到了数据和云计算的巨大潜力,即使在早期阿里云投入巨大但回报甚微的情况下,他依然坚持投入, 最终使其成长为全球领先的云计算服务提供商。这为阿里巴巴集团的全球化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和生态保障。

资本市场的运作: 阿里巴巴的全球化离不开资本的支持。马云带领阿里巴巴成功在纽交所上市,这是中国互联网企业在国际资本市场的一次里程碑式的事件。他通过一系列复杂的资本运作,为集团的持续扩张和全球化战略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资金。

马云的能力体现在哪些方面?

马云之所以能带领阿里巴巴走向世界,他的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关键维度来解读:

1. 超前的洞察力和远见(Visionary Leadership):
识别互联网的潜力: 在互联网还未普及的年代,他就看到了它改变商业模式的巨大力量,以及中国企业在这个时代的需求。
预见“信任”和“平台”的重要性: 他明白电子商务的根基在于信任,因此不惜投入资源去构建信任机制。他看到了平台的力量,能够连接买卖双方,并提供一站式服务。
对未来趋势的把握: 他能预见云计算、大数据、移动支付等技术对商业的颠覆性影响,并提前布局。

2. 坚定的信念和强大的执行力(Unwavering Conviction & Relentless Execution):
不畏艰难,坚持初心: 面对质疑、困难和竞争,他从未动摇过“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的使命。
从不放弃: 无论是早期的中国黄页失败,还是在竞争白热化的淘宝时期,他都展现出惊人的韧性。
将想法落地: 他不仅仅是空谈愿景,更能带领团队将想法转化为具体的产品和服务,并不断迭代优化。

3. 卓越的领导力和团队建设能力(Exceptional Leadership & Team Building):
凝聚人心: 他具有强大的个人魅力和说服力,能够吸引并留住一批志同道合的优秀人才,如“十八罗汉”。
授权和信任: 他懂得放权给有能力的团队成员,并给予他们充分的信任和支持,让他们能够发挥最大的潜力。
建立企业文化: 他成功地塑造了阿里巴巴独特的企业文化,强调使命、愿景和价值观,这使得团队能够齐心协力,共同朝着目标迈进。他本人更是企业文化的最佳代言人。

4. 深刻的商业洞察和商业模式创新能力(Sharp Business Acumen & Business Model Innovation):
精准的市场定位: 早期选择B2B作为切入点,以及后来推出免费的淘宝和创新的支付宝,都显示了他对市场需求的深刻理解和敏锐的商业嗅觉。
商业模式的颠覆: 从收取会员费的B2B到免费的C2C,再到担保交易的支付宝,他不断通过创新的商业模式来解决痛点,创造价值,甚至颠覆行业规则。
生态系统的构建: 他不仅仅是运营一家公司,而是构建了一个包含电商、支付、物流、云计算、金融等多个领域的庞大商业生态系统,相互支撑,形成强大的协同效应。

5. 沟通和整合能力(Communication & Integration Skills):
演讲和鼓舞人心的能力: 马云是一位非常出色的演讲者,他能够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充满激情地阐述自己的理念,激发团队和外界的认同。
资源整合能力: 他善于整合内外部的资源,包括人才、技术、资本和政府关系,为阿里巴巴的发展提供支持。
化解矛盾和危机处理: 在发展过程中,他需要面对各种各样的矛盾和危机,他能够有效地进行沟通,化解冲突,带领团队度过难关。

总而言之,马云的成功并非偶然。他以一个普通教师的身份,凭借对互联网的深刻理解,对商业模式的创新大胆尝试,对团队的卓越领导,以及永不放弃的坚持,将阿里巴巴从一个小小的创业项目,打造成了影响全球的商业巨头。他的能力体现在了对未来的洞察,对细节的执着,对人才的吸引,对商业模式的创新,以及最重要的一点——持续学习和适应变化的能力。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你疑问马云创立阿里巴巴后做了什么能这么顺利

其实,我认为你更应该看看他在创立阿里前做了什么


来我给你分析下

1 1988年毕业于杭州师范学院外语系

90年代,国内大学生是非常稀有的,此外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师范,当时是免费入学还有额外的国家补贴的,而且毕业还包分配,当时的师范是非常吃香的学校,而国际贸易,外语等和国际搭边的专业,当时是最热门的。在看看大学期间荣誉:凭借出色的英语稳坐外语系前五名。之后当选学生会主席,后来还担任了两届杭州市学联主席




所以从稀有度来说,横向比较

那就是今天互联网界最有逼格的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类专业,还带着一排金闪闪的大学期间履历呀有么有

(现在尤其互联网,金融等行业藤校海归不少,但现实中我确实没有怎么见过80年代的大学生)



2 当老师的时候评过杭州市十佳教师,发起西湖边上第一个英语角,开始在杭州翻译界有名气。由于很多人来请他做翻译,忙不过来了就成立一个翻译社


和很多人觉得一个小屌丝去创业的感觉不同,马云当时在教师岗位上,本身已经非常出色了,而且是有较硬的荣誉加身的。


换做今天,斯坦福大学计算机海归,还发了行业内知名文章,有较高行业知名度,并且开始有商业方面的思考了


3 翻译社亏本,马云跑去义务进货卖钱

对,他的第一次创业~一开始是失败的

心灵鸡汤常说,当年马云一无所有创立阿里,勇敢一点,你就是第二个马云

其实,现实的情况是,马云第一次创业的海博翻译社,是失败的,你如果只有勇敢,基本也就是第二个海博翻译社


强如马云,还是做的和自己英语非常相关的翻译社,还拥有教师届极强人脉,依然面临公司无法顺利发展的情况


当然,相信在这次失败中,马云第一个是拥有了独立创业的经验,第二就是在义乌进货的过程中接触到了广泛的小企业主们,为未来埋下了伏笔


看好前3点,这是没有一点运气成分的


4 浙江省交通厅委托到美国催讨一笔债务,大家认为最合适的人是马云

你看,催债这个事情是命运的机会,但你必须有实力才能抓住他

1 外资公司人士能做这个事情,但是体制外,身份不合适

2 大使馆外交人士也能做这个事情,但身份敏感且有公务在身,也不好操作

3 体制内的英语教师身份合适,且一个教师请点假基本无影响,那么杭州十佳教师,又极擅长英语,能够在西湖边和老外对话,还有丰富翻译经验的马云自然就进入政府的视线内


你觉得这个是运气吗?但是当时的情况,这个机遇面前,马云就是最合适的人选,没有第二


5 在西雅图,对计算机一窍不通的马云第一次上了互联网。刚刚学会上网,他竟然就想到了为他的翻译社做网上广告,上午10点他把广告发送上网,中午12点前他就收到了6个email,分别来自美国,德国和曰本,说这是他们看到的有关中国的第一个网页。马云当时就意识到互联网是一座金矿。开始设想回国建立一个公司,专门做互联网。马云萌生了这样一个想法,把国内的企业资料收集起来放到网上向全世界发布,他立即决定和西雅图的朋友合作,一个全球首创的B2B电子商务模式,就这样开始有了创意。并起名中国黄页(chiinapage)。 回国当晚,马云约了24个朋友做外贸的朋友开始准备


来来来,把你的商业计划书拿出来溜溜

人家是创业困境-发现新机遇-验证新业务点-开始转型

拥有一次创业经验情况下,还做了初步的市场测试有非常积极的市场反馈,这才决定转型

并且执行力极强


你的商业计划书连风投都骗不了,更别说去市场上实打实的测验一下


6 回国后辞职,自己拿了7000元钱创业,做中国黄页

一年后的1996年,营业额做到了700万

你看,换做今天就是

斯坦福大学计算机海归,有较高行业知名度,首次创业失败,但二次转型开始走上发展轨道


(这个履历,应该是各家风投现在最喜欢的类型了,也应该是有意向创业公司的人们最喜欢加入的公司类型了)


7 中国黄页上线后,马云带合伙人何一兵到北京拜会当时的互联网偶像张树新。张树新很忙,她花了半小时见马云。

从瀛海威出来,又望了一眼那块著名的“中国离信息高速公路离还有多远”牌子,马云对何一兵说:“如果互联网有人死的话,张树新一定比我死得更早。”“第一、她的观念我听不懂;第二、我做的是企业上网,她做的是老百姓上网。”

95年,国内计算机还没几台的情况下,马云已经开始有了 TC和TB的初始概念

这个时候,国内的亿唐,瀛海威确实名声更响,但相比有过一次失败创业经验的马云,他们明显是离商业更远一些的,也缺乏对最底层广大群众及各企业主情况的思考


我能想到的:对业务有清晰的认识,不盲从行业大流


8 1995年12月,他再次来到北京。中国黄页在杭州出名之后,马云要进一步在全国成名。通过朋友介绍,认识了《北京青年报》一名司机。马云将稿件递给司机,同时塞给他500元钱。“不管什么媒体,发了就算你的。”司机很有能耐,发了5个媒体,还上了《中国贸易报》头版。马云意识到了《中国贸易报》有眼光,马上找到了该报副总编孙燕君,跟他谈了两天两夜

“当时他和我一样不懂互联网,但是他觉得互联网肯定有戏,他说马云,我支持你。”

一个月后,北京长安俱乐部,孙燕君请了京城各大媒体30多位编辑记者,马云出3万元钱,得到了向京城媒体集体宣讲互联网的机会。北京网速太慢,没办法联网,马云就将内容全部拷到硬盘上。

  大清早,将两台从杭州带来的486电脑安装好,马云就在那里等编辑记者们陆续到场。那天,马云讲了两个小时,讲什么是互联网,网络有什么好处。

  马云没等到文章见报,因为,第二天上面就有文件下来,要求暂时不要宣传互联网。“他们说,马云,你如果能够说服《人民日报》上网的话,我们就可以报道了。”马云通过一个朋友认识了《人民日报》办公室里的一个行政人员。有天晚上,马云和他聊得很晚,这个时候来了一个人,他问:你们在聊什么?马云说在聊互联网。这个人就跟马云聊起来,这个人就是《人民日报》发展局局长谷家旺。临了,谷家旺说:“你应该给《人民日报》处以上干部讲一次Internet。”马云给《人民日报》讲了两次Internet,并参与了《人民日报》上网的框架构思


这一段是我最喜欢的

其中体现出的娴熟的商业手段,领先与人的互联网意识,懂得关键时刻放手花钱的魄力,我认为都是值得学习的,此外,中国黄页在行业模式成功后,立刻能想到去北京打开全国市场,这已经是非常互联网化的思维了

怎么说呢,人的命运,既要有自己的努力,也要考虑时代的进程

时代的浪潮滚滚向前,历史中的先行者们开始汇聚着冲向未知的前方

当时没有人知道,他们会是后来名动天下的人



9 1997年初,在得到外经贸部进京成立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EDI)邀请后,马云决定放弃中国黄页。外经贸部给了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200万元启动资金,还说给马云他们30%股份。马云很兴奋地从杭州带了5个兄弟北上,6个人租了一个20平方米的房间,连续苦干了15个月。外经贸部官方站点、网上中国商品交易市场、网上中国技术出口交易会、中国招商、网上广交会和中国外经贸等一系列网站全干了出来。网上中国商品交易市场是中国政府首次组织的互联网上的大型电子商务实践,净利润做到了287万元。事情做出来了,但马云们的股份在体制内却很难落实。“我们那时候就拿几千元一个月的工资,其他什么也没有。”


你注意一下,在97年这个节点上

外经贸部进京成立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马云已经是最合适的负责人选之一了

有过中国黄页的成功经验能管技术团队,本身懂英语能对外交流,此外还有一定行业知名度能镇住场子有威信,同时早年有体制内教师经历,懂得如何与政府官员打交道,此外有过创业经验,懂中小企业主们

外经贸的人们,给予方面不靠谱,挑人还是非常准的


当时同年代的小马哥呢,更加书生气

三石哥懂技术,但气质明显难与官员们沟通

那时的求伯君雷军应该适合,但他们当时在做软件,更偏向纯技术开发,产品是技术驱动型的,而且是单纯的制作完后渠道出售,对商业市场的认知应该是比不过做过中国黄页的马云的

8848从之后的情况看,团队比不上马云

亿唐的情况之前说了,纯海归MBA团队对中国市场企业主们了解反而不够,难以地面推进


经历了这么多的事情,一名英语教师,已经可以说是站在了当时中国互联网商业的前端了


10 在外经贸的待遇不如意,加上1998年底的互联网越来越热,借助外经贸部平台,马云认识了杨志远,结交了广泛的外贸关系。名有了,关系有了

商业模式是现成的,在外经贸部就探索了出来的。网上中国商品交易市场净利润287万元,从实践上证明这个市场的存在和这个商业模式的坚固健康。

  实现方式,马云坚持用BBS。“只要能发布供求信息,能按行业分类就行。”其他人不同意,拍着桌子和马云吵。马云拍自己脑袋,还是认为自己对。“阿里巴巴用户是不怎么会上网的商人,一定要简单。”

  1999年3月,马云在外地发电子邮件要求手下立即完成BBS设计,手下还是不同意。马云怒了,抓起长途电话,尖叫:“你们立刻、现在、马上去做!立刻!现在!马上!” 他真想立马飞回去,猛拍他们脑袋。


斯坦福大学计算机海归,有较高行业知名度,首次创业不顺利,但二次转型开始走上发展轨道,之后被BAT巨头收购合作后,项目成功,但因待遇原因又决定自己创业,并且有非常明确且已经证实的创业思路 (有人说不是雷军的小米吗,其实他们这点是有点类似的,当然你会发现小米初期发展也是飞起)


11 后面就是蔡崇信加盟,孙正义投资,雅虎中国投资这些耳熟能详的故事我就不再说了

蔡的来到打开了国际融资的视野,但首先当时的阿里本身已经是业内顶级的团队了

之后孙正义做出必须要投的决定,其实也是水到渠成的


阿里巴巴,在99年创立的初始,就根本不是一家创业公司

他更接近小米,是一个已经成功的人在积累了一定的资源后,并找到了可证实的,有成熟盈利模式的道路后,厚积而薄发出现的



你看,打了这么多,我终于能说结论了

以上10条请先全部满足,或者满足任意5条以上都行

然后再讨论创业后做什么能带领公司走向世界才比较靠谱


你疑问马云创立阿里巴巴后做了什么能这么顺利

其实,我认为你更应该看看他在创立阿里前做了什么






(如果从你询问创业后如何顺利发展的问题来看~明显是小马哥一路辗转腾挪最终打出一片天的故事更值得你参考啊)


-----------------------分割线---------------------

好了,我觉得,学历的问题不要再争论了

我说马云的学历其实没大家想象的那么低,关键点是在于反对现在喧嚣的创业至上论,学历无用论


我的第一个观点,是想让那些准备创业的人得到一个信息

“就算是你们推崇的创业导师,马云他也是在有比较高学历的基础上,又在自己当前的岗位(教师)上取得了一定的荣誉,最后才下定决心走上了道路,还是和自己专业有关技能有关的,而且还几经磨难”


绝对不是什么都没有但是有满腔热情和创业的胆量就一股脑的上了


再举个我自己接触到的例子。可能更具说服力

第一代那么多电竞的创业者,学历最高的大酒神目前走的不是最远,也是之一

IMBATV BBC是复旦大学的

人皇印象里是河南科技大学的

VP呢,RURU是湖北美术学院的

(这个例子一定要重点讲,那时职业圈大家都不正规,比赛要提交队标头疼死一票人,然后许多队队标是找她帮忙设计的,后来她又学会了做网页设计。。。为何人家能在职业圈越走越远


亲们,当年一票网吧方便面党里面,一个会做队标,能做官网的人,说不定还能给你们做个统一队服,线下赛一开场你们5个着装统一走过去,对方一群T恤背心党受到巨大精神冲击,BP都慌了好嘛

-----------野球场上对方拿出了战术板是什么感受-------------


所以经常有人问我天梯多少分能不能进职业圈,少年,进入行业的路有很多呢,但把你的专业学精,肯定是大有作用的 就算是知乎被黑出翔的无用的生物专业,还能卖卖牛肉粒呢 (手动删除线))


而很多初中高中辍学的电竞选手,在游戏的赛场上光芒万丈

但在人生的赛场上,他们中的许多人不可避免的掉队了

因为缺乏专业知识的支撑,退役后,往往也只能选择竞争已经相当激烈的做视频,开淘宝店,去斗鱼熊猫开直播间的道路


人的视野和思维,通常情况下是极受你的所学等影响的

你把10个普通大学生关在屋子里一个礼拜头脑风暴创业思路,最后能写下来的点子也无非就是那些什么奶茶礼品送外卖、漫吧桌游代金券,花店书店咖啡馆一类的东西。


因为接触面少,所以能想到的都是校园和校园衍生的那些玩意儿。一上来起点就不高,再加上学生的执行力和资金有限,很容易把格局越做越小:什么服务大学寝室的送餐啦,用来给大学生把妹的课程表啦,帮社团搞印刷品纪念品啦,跑到大学后门一条街去发传单啦,联系校园附近的商家打广告啦。。。

这种创业,不说死路一条,也是非常难做的


-------更新分割线————————


恩 有时候也可以用有趣一点的角度来看创业的问题

创业者读西游:为什么十万天兵拿不住孙悟空,但一个妖怪就让孙悟空吃尽苦头?


也欢迎来我的公众号 《诗翰》 查看更多深度文章

user avatar

既然上条回答,得到广泛赞同。


必须更新:


https://www.zhihu.com/video/1051543391921373184


听“小马哥”讲话,总是让人很爽······



胆儿大、敢干、顶天立地男子汗!


(视频分享)


https://www.zhihu.com/video/1048661634637168640



「遇见你得到的启发,就是你我思维空间的交叉。」

—— 湿兄在线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