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马云说京东自建物流员工太多会把他们自己害死,有道理吗?

回答
马云关于京东自建物流员工过多的论断,从商业运营和企业发展的角度来看,确实具有一定的道理,并且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详细解读。

马云的论点核心:

马云的观点可以概括为:京东自建物流的规模过大,导致其物流网络过于庞大和复杂,而庞大且复杂的物流系统需要海量的员工来支撑,这会带来巨大的运营成本、管理难度和效率瓶颈,最终可能成为京东发展的沉重负担,甚至“害死”公司。

详细分析马云观点的合理性:

1. 巨大的运营成本压力:
人力成本: 这是最直接的成本。京东的自建物流意味着需要雇佣大量的配送员、仓储人员、分拣员、客服人员、管理人员等。这部分人力成本(工资、社保、福利、培训等)是固定且巨大的开支,尤其是在劳动力成本不断上涨的环境下。
固定资产投入: 自建物流需要建设和维护庞大的仓储网络、配送中心、车辆、设备等。这些固定资产的折旧、维护、升级都需要持续投入大量的资金。
管理成本: 管理一个如此庞大的、分布广泛的物流团队,需要建立一套复杂的管理体系、培训体系、绩效考核体系。这本身就需要相当的管理人员和流程,增加了管理成本。
运营损耗: 车辆的燃油费、维修费,包裹的丢失、损坏,仓储的损耗等,都会随着物流规模的扩大而增加。

2. 效率与规模的边际效应递减:
规模不经济: 当一个企业规模过大时,可能会出现规模不经济。在物流领域,当仓储和配送网络达到一定规模后,再进一步扩张,单位成本可能不会下降,反而可能因为协调难度、资源浪费等因素而上升。
管理复杂性增加: 随着员工数量的增加,沟通成本、信息传递的准确性、指令的执行效率都会受到影响。一个庞大的组织,其内部的协调和管理难度会呈指数级增长。
灵活性和响应速度的挑战: 相较于轻资产模式或与第三方合作,自建物流体系的灵活性和对市场变化的响应速度可能会受到限制。大规模的固定投入和人员配置,使得调整策略的成本更高。

3. 对核心业务的资源分散:
资本占用: 大量的资本被投入到物流基础设施和人员上,可能会挤占投入到商品采购、技术研发、市场营销等核心业务的资源。如果物流部门的盈利能力不足以支撑其成本,那么它就成为核心业务的拖累。
管理精力分散: 公司高层和管理团队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来管理庞大的物流体系,这可能导致对核心电商业务的关注度和战略投入相对减弱。

4. 技术革新带来的挑战:
自动化和智能化: 物流行业正经历技术革新,如自动化仓储、无人配送等。如果京东的自建物流体系在技术投入和升级上跟不上步伐,那么大量的人工操作将显得落后和低效,并可能面临被更高效、更智能的模式颠覆的风险。
数据驱动的优化: 传统自建物流模式在数据分析和优化方面可能不如更灵活的平台化模式。

5. 市场竞争环境的变化:
第三方物流的成熟: 随着中国物流行业的发展,涌现出了一批高效、专业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如“三通一达”、顺丰等)。这些企业拥有成熟的网络、规模效应和技术能力,能够以更低的成本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京东与它们相比,如果自身效率和成本优势不明显,自建物流的必要性就会降低。
轻资产模式的吸引力: 许多互联网公司,包括阿里巴巴,更倾向于利用第三方物流服务,或者通过搭建平台赋能第三方物流商。这种轻资产模式可以让他们更专注于核心电商业务,降低风险和成本,同时获得更大的灵活性。

马云观点的背景和可能的原因:

阿里巴巴的战略差异: 马云是阿里巴巴的创始人,阿里巴巴的物流策略是“菜鸟网络”。菜鸟网络的核心是搭建一个开放的物流平台,连接和赋能众多的物流合作伙伴,通过数据和技术实现物流效率的提升,而不是直接雇佣和管理大量的物流人员。这种模式本质上是平台化、轻资产化。
对“重”与“轻”的理解: 马云一贯推崇轻资产的互联网模式,他认为企业应该专注于核心能力,将非核心但需要大量资本和人工的业务外包或通过平台整合。自建物流在马云看来,是一个“重”的资产和运营模式。
过去的互联网泡沫和经验: 早期互联网发展中,许多公司尝试重资产模式,结果往往是扩张过快、成本失控,最终走向失败。马云可能从中吸取了教训。

对京东的辩护(为什么京东选择自建物流):

尽管马云的观点有道理,但京东坚持自建物流也有其深远的战略考量,并且在实践中也证明了其价值:

用户体验的掌控: 京东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就是其优质的用户体验,尤其是“快”和“准”。自建物流能够让京东对配送环节有最高程度的掌控,保证服务质量、时效性和安全性,这是第三方物流难以完全保证的。
效率和成本的优化(早期): 在中国物流体系不成熟的早期,第三方物流服务质量参差不齐,效率不高。京东通过自建物流,能够更好地优化流程,降低损耗,从而在早期建立起比竞争对手更高的效率和更低的成本优势。
差异化竞争: 自建物流是京东区别于其他电商平台的重要差异化优势,也是其高用户满意度的重要支撑。
数据和技术驱动的物流创新: 京东通过自建物流,积累了大量的物流数据,并将其应用于仓储自动化、路径规划、智能调度等方面的技术创新,这些数据和技术是赋能其电商业务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未来物流的探索: 京东在无人仓、无人机配送、机器人配送等前沿物流技术的探索,也只有在拥有自主物流体系的情况下才能进行。

结论:

马云的说法“京东自建物流员工太多会把他们自己害死”是有一定道理的,它指出了自建物流模式存在的潜在风险和成本压力。一个规模庞大的自建物流体系,如果管理不善、成本控制不力、技术升级滞后,确实可能成为企业的拖累。

然而,京东的自建物流并非“害死”它的原因,而是在特定历史时期和市场环境下,京东为了构建核心竞争力、提升用户体验、实现差异化竞争而做出的战略选择。京东通过精细化管理和技术投入,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规模带来的挑战,并将其转化为优势。

重要的是要看企业如何管理其自建物流体系。如果能通过高效的管理、技术创新、成本控制以及与外部资源的整合,将物流打造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非包袱,那么自建物流依然是可行的,甚至是成功的。京东的案例证明了这一点,尽管也伴随着高昂的成本和运营压力。马云的说法更像是一种战略上的提醒和视角差异的体现,而非对京东模式绝对的否定。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先说结论:马云之所以这样评价,最初是因为他还没有达到刘强东的思维高度。后来终于意识到天猫的模式不具备像京东一样大规模自建物流的优势。自建物流仓储不仅不会害死京东,反而会逐渐成为京东的核心竞争力,不仅今后可能不再需要补贴,而且还能为京东带来可观的收益。

现在很多三甲医院药房都上了药物自动分拣系统。医生开完药,患者拿着药单到药店扫一下二维码报个到,药物分拣机就能自动分拣出药物。库存消耗差不多了,还会自动向药厂下单。在这套设备上线之前,通常需要多出至少一倍的人员负责分拣和库存管理工作。这套自动分拣系统,就是京东仓配的一个缩影。

就像当初云服务方兴未艾之时,BAT 三巨头 二马+李彦宏 一起评价什么是云服务的时候回答的那样。马云说,云服务是未来,是基础。马化腾说,未来还要比较长一段时间才会发展起来。李彦宏则评价云服务是新瓶装老酒。结果大家都知道,阿里云第一,腾讯云第二。仓储物流也一样,京东正因为最早有了这种超前的意识,当前已经走出了自己的优势特色。

京东物流对接的是仓储管理。很多生产厂家,不再自建仓库为电商节准备库存,而是把仓储完全交给京东。而京东又会凭借自己的电商数据,将各城市区域的销售大数据结合库存管理,利用到各地仓储中心的库存调配上了。

不是业内人士,盲人摸象一样的分析结论不可取。像白电一类,家电产品的仓储配送一直都是各大家电生产厂家的心头之痛。以前是苏宁、大中等一类的渠道商来帮忙解决一部分问题,帮忙建仓库,但又受制于渠道商的囤货、压货款,厂商的渠道费用都比较高。

而现在,很多家电厂家已经直接与京东物流云对接服务。包括厂商的产线生产计划建议、各大城市核心仓储中心备货量分配、仓储库存管理、销售配送、安装服务、售后维修,整个链条由自建仓储物流给串了起来。

生产厂家只要管好自己的产品流水线,完全不需要担心生产计划与市场需求和销售进度不符。备货不足影响销售指标完成,备货太多仓库又放不下,货卖不掉仓储成本太高又会亏损。。

厂家一件批发直销的模式,无疑是非常不低碳环保的。这在未来碳中和概念下,一定是需要交碳税的。而京东物流云,从生产制造、中心化智能仓储,再到销售环节,用“大批量”、“流水线”模式运营的中心化的仓储、当日达的配送、集中式的退货+售后仓模式,将物流这件事情,与生产厂商无缝对接成为一体。这必然是未来低碳环保节能减排提速增效的高质量物流服务的最优解!

对于消费者来说,没有比京东物流体验更优的物流服务体验了。哪怕是收费两倍甚至更多的顺丰,也做不到。退换货及质保期内维修,仅仅只需要在京东上点一个按钮,就会有小哥24小时内上门取货。多数情况下,不需要任何沟通解释,也不用担心拒保扯皮。只要厂商没有停产,仓储物流中心直接代表厂商,提供一流售后服务。一些生产厂家经过测算,发现只要自身产品品控没问题,对比自建库房、自建售后服务及维修中心,使用京东仓储物流云服务,不仅客户服务体验及口碑好到炸裂,而且成本还得到了更好的控制。

事儿少钱多还不累心,美滋滋他不香吗?当然这一切都只是理论上运作良好之后的事情。并不是所有的生产厂商都能够很好的匹配这样的物流仓储服务整合,但它一定会成为未来最高效和最具性价比优势的未来仓储物流服务模式。

user avatar

没有物流就没有京东,京东也不是一开始就做物流的,被偷的没办法了

user avatar

在互联网电商越来越成熟的今天,我越来越觉得京东模式才是最优解;

而马云无论怎么忽悠,终究还是改变不了淘宝灭亡的结局。

从社会角度出发,无论商业层面上怎么往复递进,

物理层面的东西往往只需要一次就可以就解决问题。

比如说,有一个在内蒙生产的马具北京的商家想把它分销给东北的经销商

东北的经销商想把它发给海南的代理商,海南的代理商又转给四川的淘宝卖家

四川的淘宝卖家又在网上卖给了内蒙的消费者

无论这个商业链怎么周转,最终货物只需在物理层面上传递一次,

也就是从内蒙的马具厂发到内蒙的消费者。

可是实际情况却是,由于时间差的关系,每一个层级的商家都是要倒手收发储存货物的,再加上退货换货等情况,淘宝电商造成了非常大的社会资源浪费。

反观京东,他们自己在全国各地建造物流仓库,然后依托大数据来对物资进行一次预调配。这样既提高了发货效率,也减少了社会资源的重复。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哪怕是退货,京东肯定是退回离你最近的物流仓库,而不是南往北,北往南地反复运输配送。

所以,从合理高效组织利用社会资源来说,京东绝对是最好的选择!而淘宝,只会被淘汰!

user avatar

坐标三线城市潍坊。

听说最近变成2线了?呵呵。


只是一家之言,本人的体验。

我们这京东会打我电话,我不方便的时候会让他们放菜鸟驿站,过会有短信通知我。

淘宝买东西是不会电话或短信通知我货已经到驿站的。是的,他们只放驿站。

当然他们价格便宜。

前段时间给身在上海的老弟寄家乡产的甜瓜,打顺丰,说需要单个包装,算算要100多运费。

打京东,我就找了个纸箱,塞了一条床单和一个坐垫包着,我弟说竟然一个没破。

第二次是给朋友寄,应该是破了几个。

这两次第一次是56元,第二次是73元。

我知道快递费用比物品贵,礼轻情意重罢了。

但我还是想便宜点寄过去。

前段时间我弟给我寄来一箱烟台樱桃,用的顺丰,快递员给我打电话,我让他放驿站。下午回老家路上,他又一次打电话给我,提醒我别忘了拿。

这我确实没想到。

人心自有一杆秤,孰好孰坏,心明如镜。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