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太小看八旗制度在当时的先进性了。
八旗是将军事、政治、财政、司法、行政等各方面的社会职能融合在一起的社会组织,入关之后,八旗的生产职能逐渐削弱,军事职能日渐增强,行政职能则始终存在于八旗禁军和驻防地区,呈现出八旗制度与州县府衙系统并行的局面。
事实上,八旗制度在入关以前,就已经是一个跨民族的组织形态了。
八旗组织中蒙古旗与汉军旗的建立比满洲旗稍晚。清太宗皇太极天聪三年(1629)时,已有蒙古二旗的记载,称为左右二营。八年改称左翼兵和右翼兵。九年,后金在征服察哈尔蒙古后,对众多的蒙古壮丁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编审,正式编为蒙古八旗,旗制与满洲八旗同。汉军单独编为一旗,据考证是在天聪五年正月(一说天聪七年)。皇太极崇德二年(1637)分汉军为二旗,旗色玄青,四年分二旗官兵为四旗,七年正式编为汉军八旗,旗色与满洲八旗同。从明万历四十三年八旗制度建立,直到清崇德七年才完成八旗组织三个部分二十四旗的组织建设,八旗每一旗下都包括满洲、蒙古、汉军三个部分。
在这种形态下,八旗制度事实上比腐朽的明军不知高到哪里去了。
清廷对任何民族的旗人都平等相待,使得八旗成员内部基本相互平等,并不会因为来自哪个民族而有所不同,雍正帝曾专门就此发布上谕:“从来治道, 在开诚布公, 遐迩一体, 若因满汉而存分别之见, 是有意猜疑, 互相漠视, 岂为治哉! 天之生人, 满汉一理”。八旗内部也不会因为隶属于不同的旗分而有尊卑贵贱的差异,即便是宗室觉罗也要依据所食采地之户而分属各旗。即使上三旗与下五旗之间确有不同,也是因为归附时间早晚以及对八旗贡献大小不同而产生的。况且,著有功绩的八旗满蒙汉大臣还享有换旗的资格,即原为下五旗的功臣可奉皇帝的命令抬入上三旗。
所以说,
八旗制度带给旗人平等的地位,八旗制度填平了民族之间的鸿沟,消解了不同民族旗人对自己母体民族的认同,代之以对八旗制度的认同。
所以,对于满族统治者来说,一开始他们就打破了所谓的民族概念。直接建立了一个专门的旗人阶层,直接参与统治。
这种明面上看得到的东西,没必要给人洗脑。
好好为朝廷效力,抬籍入旗难道不香吗?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抬旗要发工资的,16岁成丁一丁一年要发相当于40两银子的的银米,这怎么推广,哪来这么多银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