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把孩子留在老家你们后悔吗?

回答
这个问题,我恐怕是没法给你一个简单的“是”或者“否”的答案。因为这太复杂了,涉及太多东西,也因人而异。而且,我们做出这个决定的时候,根本就没有“后悔”这个选项,或者说,后悔这个词好像也无法真正概括我们内心的感受。

我们把孩子留在老家,说实话,初衷是为了我们自己。当年我们年轻,刚毕业出来闯荡,在大城市里打拼,生活压力真的很大。房租、生活费、还有那个时候对未来的不确定感,压得我们喘不过气。而老家呢,虽然收入低一点,但有老人帮忙照顾孩子,我们至少不用担心孩子的生活质量,也省下了很大一笔开销,让我们能够集中精力去打拼,去积累经验和资本。

刚开始的时候,确实是觉得挺值的。孩子在爷爷奶奶那里,吃得好,穿得暖,有长辈的疼爱,也算是无忧无忧。我们每周都会视频通话,看看孩子,听听他的声音,虽然隔着屏幕,但也觉得挺欣慰的。我们也会尽量每个月都回去一趟,陪孩子几天。那几天,我们就像“客串父母”,玩够了,就又得离开,那种感觉,怎么说呢,挺矛盾的。一方面是知道孩子过得好,我们放心,另一方面,又觉得亏欠了他,我们错过了他太多太多的成长瞬间。

我记得孩子刚学会走路的时候,我们没在身边。视频里看到他跌跌撞撞地迈出第一步,我当时就眼泪就下来了。我婆婆在那头高兴得不得了,说孩子好聪明,我却心酸得不行。还有孩子第一次叫“爸爸”、“妈妈”,我没听到,是视频里爷爷奶奶转述的。那种遗憾,就像骨头里卡了一根刺,偶尔会时不时地泛上来。

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他的问题也越来越多,我们不在他身边,很多事情就变得难以处理。比如孩子刚上幼儿园,有点怯生生的,不爱跟小朋友玩,我们只能通过电话嘱咐老人多陪陪他。或者孩子生病了,我们远在千里之外,心急如焚,却只能听着老人的描述,那种无力感特别强。我们想要参与到孩子的教育中来,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我们很难真正做到“言传身教”。很多时候,我们只能通过说教来代替陪伴,效果可想而知。

当然,我们也会看到一些积极的方面。孩子在老家和爷爷奶奶的关系特别亲近,那是一种城市里很多孩子体验不到的亲情。他学会了爷爷奶奶的一些生活习惯,也懂得一些老人家的道理。而且,因为有老人看着,我们确实能更专注地工作,也在事业上取得了一些进步,这给了我们更大的底气去为孩子提供更好的未来。

所以,问我后悔吗?我更倾向于说,那是一种复杂的、难以言说的情绪。我们或许“不后悔”当初做出的那个决定,因为在那个特定的时间点和我们当时的能力条件下,那似乎是最好的选择。但我们一定“后悔”那些错过的时光,那些无法弥补的缺席。

现在孩子也大了,我们也在努力让他回到我们身边,或者争取更多的陪伴时间。但回想过去,我们心里总有一块地方是空着的,那里承载着我们对孩子的愧疚,也承载着我们对亲情的理解。

说到底,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难处,每个父母都有自己的选择。我们只是选择了我们认为最可行的一条路,然后尽力去弥补其中的遗憾。也许,没有完美的父母,只有尽力的父母吧。这个问题的答案,也许只有时间才能真正给出。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补充一下。

1.在这里我真的是很鄙视那些把孩子交给老人带但是有大喊后悔的人,我觉得简直就是得了便宜卖乖。

生了孩子的人,再怎么年轻,也是成年人了,自己的孩子是自己的责任,这个觉悟起码要有吧?但是基于现在的国情,房价高,劳动回报率低,育儿环境不好,所以很多年轻夫妇不得已把孩子交给老人带。

注意,这里是不得已!!!不得已!!!不得已!!!不是老人就欠你们的,不是老人就该替你们承担为人父母的责任。

老人主动愿意帮忙带那是很好的,如果老人愿意与时俱进去学习新时代的育儿知识那简直就是天上掉馅饼了,你不能要求老人一定要愿意带孩子,也不能要求老人一定要去学习育儿知识,毕竟那是你的孩子不是老人的孩子!!!

但是,老人是可以引导的,我的亲生父母能把孙子带好,所有的育儿书籍都是我出钱买的,我买了以后自己先看一遍把自己认为重要的地方画出来和爸妈交流,引导我父母科学育儿的路上,我绝对承担起了不可替代的责任。那些觉得老人带孩子没带好的答主,我想问你们把孩子丢给老人之前,你们自己了解过多少育儿知识?!你们有没有引导过老人去关注新时代的育儿观念??你们有没有全面考虑过父母带和老人带的不同结果??

在这里我们只讨论经济状况一般的普通人,如果你家财万贯,有本事请高级保姆当我没说,如果你老公年入百万,你不工作也可以,还是当我没说,如果你有家族企业,生了孩子当几年全职主妇还能顺利找到工作,当我没说。

但是现在的国情就是,在外打拼的年轻人往往没有时间自己带孩子,以我家为例,如果我辞职,我们家的收入会锐减40%,我觉得找一个男性一个人能负担一家三口开销的不多,不知道男性同胞有多少有这个自信让老婆在家休假三四年的。

然后以上海的房价为例,我们俩能承担一套50平米的房贷就已经是很满意了,父母来了,住哪里??

在这种情况下,只有两种出路,要么当高龄产妇,但是你们知道高龄产妇生下畸形儿的概率多高么??要么就是把孩子送回老家,然后你们还要嫌弃父母带的不好。那你们倒是想办法提前引导父母去学习科学的育儿方法啊!什么都不做,等老人替你们承担了育儿重任,回头还吐槽老人带的多么不好,我觉得真是呵呵。

OK,如果你说夫妻双方没精力带娃,一个人辞职也不现实,老人又沟通不了,那这个就是个死局,在这种情况下你还坚持要生孩子,那我只能祝你好运。

这就是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愿意生孩子的原因了。我在这里只批判那些明明知道自己育儿环境不好而且知道自己没能力改变还生孩子,生了孩子还抱怨老人带的不好的人。

2.在目前这个社会条件下,生育环境不理想,只能根据自己的条件选择最优解。

比如你有钱,你可以选择合适的时间,最优解请保姆或者自己辞职都可以。

如果你没钱,但是老人都退休了,最优解就是选择合适的年龄生育,请老人来帮忙。

如果你没钱,老人还没退休但是可以沟通,最优解就是把孩子送回老家,三岁以后再接回来。

如果你没钱,老人育儿观很差还沟通无效,最优解就是好好工作,多攒钱,生育的时候年龄大就年龄大吧。

我一直觉得多大脚穿多大鞋,尤其在生孩子这件事情上要提前谋划。不明白为什么有那么多人,等孩子生了,发现老人带孩子带的不好,才发现老人没能力带孩子。我忍不住想问,你们之前都不说话的么?你家老人带孩子的主观能动性有多么强烈,你家老人什么性格,什么文化水平,能不能沟通,怎么看待与时俱进,怎么看到现代科学的育儿观,这些非要等到孩子生了你才能去了解么??

3.孩子0-3岁的时候不跟着父母,会不会导致跟父母不亲的问题,还没有什么科学定论。不明白那些人为什么一定要说孩子不亲父母如何如何。

我就是姥姥姥爷带到三岁才回到父母身边,但是我没有一天不跟自己父母亲,我们家的亲子关系好的不得了。

而且我并认为孩子跟谁亲就说明孩子教育得很成功。我有个闺蜜的儿子一直跟奶奶很亲,因为奶奶经常给孩子买零食,买糖,导致孩子小小年纪就蛀牙了,闺蜜带着孩子去看牙医,孩子因为治疗牙齿很痛所以对自己妈妈不亲,但是我想问问你们,这样的亲和不亲,有意义么??

我觉得为人父母,首先应该考虑的是孩子性格发展是否完善,孩子是否得到了足够的爱,而不是孩子和自己亲不亲。就像溥仪,这位末代皇帝和他的乳母最亲,但是溥仪性格发展有多少缺陷大家都知道的,这就说明他的乳母教育得很好是么??

退一万步讲,就算孩子和父母有疏离感,这个也不是什么万劫不复的事情,多和孩子沟通交流,慢慢就有感情了。你和你家所有亲戚都很亲么?也未必吧,只和那些来往的多的亲戚关系亲密,不是很自然的人类反应么!!!

据我妈说,我当年从姥姥家回到父母身边也是有一点疏离感,但是这种陌生和疏离的感觉,只持续了不到一个星期,就和爸妈亲的不得了了。

顺便强烈谴责那些认为孩子0-3岁父母没有自己带就会造成亲子裂痕的人,你们说这个话有没有依据啊?我身边亲子裂痕的例子只有下面这么几种:

父母虐待孩子,包括精神虐待和身体虐待;

父母不尊重孩子;

父母对孩子控制欲很强;

父母把孩子交给老人带而老人对孩子根本不上心;

父母把孩子丢给老人带,孩子已经五岁了仍然不闻不问不接回来。

我想问的是,只要是爱孩子的正常父母,把孩子交给爱孩子的正常老人,怎么就造成你们开口闭口的亲子裂痕了?你们怕不是对亲子裂痕有什么误解?

4.关于把孩子送回老家就是没有起到父母养育的责任。说这个话的人,我祝你一辈子不需要别人帮忙,你孩子的事情一点都不能交给父母,最好也别交给老师,你的工作也不要请同事帮忙,不然就是不负责任。

把孩子交给老人带几年就是把大部分父母责任推给别人了?孩子的一生长着呢,要我说,老人能帮着承担的育儿任务才是很细微的一部分。

孩子的一生很长,就算0-3岁不用自己带,那孩子上小学,初中,高中,大学,找工作,买房,结婚,将来还要帮他带小孩,哪一点不用父母担责任??合着0-3岁亲自带孩子才叫付出,孩子3岁以后带孩子就不叫付出是吧?那我把孩子带到三岁再丢给别人带就是绝世好妈妈了是不?

那些一定要求父母在0-3岁带孩子的,我觉得不是蠢就是坏,他们把父母的责任看的实在是太狭隘。

5.关于评论区某扇折风息网友提出来的,说我只是给父母生了二胎,还说我怼他是因为我被戳中了痛处。真是呵呵哒了,他这样曲解亲子关系还不允许我回击?那照这个逻辑我骂他一声国骂他也不能回击,不然就是他母亲真的被XX了是不。

顺便统一回复一下那些说把孩子给老人带就是给父母生了二胎的人,希望你们永远不要让任何人帮忙带孩子,不然孩子就是给别人生的。键盘侠永远是键盘侠。

------------以下是原答案----------------

完全不后悔!

而且有了二胎估计还得留在老家。

不知道为什么那么多高票答案都是后悔。

先说一下背景,我爸妈同岁,25岁的时候生的我,所以当我25岁研究生毕业开始工作的时候,我爸才50,还不到退休的年纪,我妈是提早从单位辞职了,因为觉得官僚主义太严重,加上我爸工资不低但是身体不好,所以我妈决定不在单位继续陪那帮官僚的上级和同事玩儿了,直接炒了单位专心回家当家庭主妇。现在爸妈在老家(北方某省),我和老公都在上海工作。

我生娃之前跟爸妈沟通过,我说不如等上十年,等我爸退休了,爸妈你们到上海来,我再生娃好了,我妈坚决不同意,理由是大龄产妇风险高,她不想让我承担不必要的风险。于是我妈提出,我生完以后送回老家,我爸妈把宝宝带到能自己吃喝拉撒再给我们送回来。我吃惊的说,那爸妈你们岂不是太辛苦了,尤其是我爸还身体不好。

我妈说,又不会让你爸去半夜奶娃,我整天在家里闲着,连个娃都带不好么?而且你不就是你姥姥姥爷带大的么。。。

这里解释一下,我小时候我爸妈也都是双职工,我也是被我爸妈送回老家,跟着姥姥姥爷长到快3岁才回父母身边上幼儿园。作为半个“留守儿童”,我觉得跟着姥姥姥爷还是很快乐很幸福的呀,那时候姥爷经常陪我去抓知了逮蛐蛐儿玩,姥姥整天换着花样给我做好吃的,每天固定时间吃水果,然后姥姥抱着我挨家挨户找小伙伴玩,我爸妈一个月来看我一次,跟爸妈离别的时候会眼泪汪汪的,但是姥姥姥爷会用大白兔奶糖哄我,有一次还真的给我买了一对雪白的小兔子,现在真的很想念姥姥姥爷。

扯远了,把话题拉回来,然后我们就按照计划,我预产期快到的时候就回家待产,顺利生下宝宝,我自己母乳了不到两个月,就着手断奶,因为要回去上班。。。断奶过程也挺坎坷的,幸亏有爸妈和老公的鼓励和支持,就不多说了。

真正让我感动的是我妈,为了带好外孙,我妈几乎看遍了市面上能找到的所有育儿书,从冲奶粉要多少度,到洗澡水怎么测温,从怎么给脐带消毒,到怎么给宝宝剪指甲,事无巨细,都仔细看过书,了解得比我还详细。我怀孕的时候因为呕吐吃不下蔬菜,我妈就提出一个很有效的建议,喝蔬菜汁,或者用蔬菜汁揉面做成小馒头什么的。我产后半小时开奶不顺利,我婆婆说要给我做汤汤水水下奶,我妈直接就说,那些汤水除了长胖没什么用,然后直接把产科医生叫来帮我调整喂奶姿势,然后宝宝吮吸就顺利多了。我婆婆说要把孩子腿绑起来以免罗圈腿,我妈直接怼回去说,这样会导致孩子髋关节发育不良。

当然我妈也有没注意到的地方,比如不能老让宝宝的头偏一个方向睡,我跟我妈说过以后,我妈就每隔两小时去帮宝宝调整睡姿。

产后三个月,我和老公回魔都,基本上也是一个月一回家。

我爸妈带宝宝,除了吃饱穿暖,还有每天让他爬,给他买各种适龄玩具,带他出去晒太阳,然后给宝宝念儿歌,我妈每天干家务的时候会把宝宝带在身边,然后跟他说话,说姥姥正在擦桌子,你看这桌子擦得干净不,今天姥爷想吃面条,咱们给他做炒面好不好之类的,也可能是因为我妈经常跟宝宝说话,反正我家宝宝不到一岁就会叫爸爸妈妈了,我妈当时兴奋的赶紧视频通话,我看着视频里面宝宝磕磕巴巴叫爸爸妈妈真的泪都下来了。

我问过我妈,为啥不拿着当时带我的经验直接用就好了,还看那么多书,我妈说,医学发展的那么快,经过二十多年,肯定有更科学的育儿方法,当然是要好好学学的呀,我妈还嘱咐我说,二十多年以后宝宝有了宝宝,我也要当一个称职的奶奶,认真学习育儿知识,帮孩子带好孙子。

我知道很多育儿书籍上都说什么0-3岁父母亲自带多好多好,问题是您这理论有实践的可能性没有?对于双职工的家庭,真的很难实现啦好不!国家现在既不提倡晚婚晚育,也不提倡丁克,所以祖父母外祖父母帮着带娃简直不要太寻常,有条件的可以把父母接来住,没条件的只能让父母带回老家。不知道别人家的情况,但是我觉得让我爸妈带孩子,真的比我们亲自带效果好的多。

以上!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我恐怕是没法给你一个简单的“是”或者“否”的答案。因为这太复杂了,涉及太多东西,也因人而异。而且,我们做出这个决定的时候,根本就没有“后悔”这个选项,或者说,后悔这个词好像也无法真正概括我们内心的感受。我们把孩子留在老家,说实话,初衷是为了我们自己。当年我们年轻,刚毕业出来闯荡,在大城市里.............
  • 回答
    您好,非常理解您目前面临的困境和内心的煎熬。这是一个非常棘手且牵扯到家庭、事业、情感多方面的问题。您和您先生在这个问题上的意见不合,尤其是涉及到孩子教育和家庭责任的分担,确实需要认真对待和深入沟通。我将从多个角度为您分析情况,并提供一些建议,希望能帮助您理清思路,找到最适合您的解决方案。首先,我们来.............
  • 回答
    年关了,看着小家伙一天天往外跑,心里也挺着急的。这孩子,心思野着呢,老想着外面的热闹,家里的安宁倒是被他抛到了九霄云外。怎么办?总不能天天拉着他,那样他更烦。得想个法子,让他觉得家里才是好玩的地方。我琢磨着,与其费力气把他往外拽,不如把“外面的热闹”搬回家里来。小孩子嘛,总是有那么几样东西能勾起他的.............
  • 回答
    这绝对是一件令人心惊胆战的事情,也是一个非常严重的失职行为。对于爸爸的行为,我只能用“极其鲁莽”、“完全不负责任”来形容。一个两岁的孩子,心智尚未成熟,认知能力非常有限,他们对危险的感知能力几乎为零。把他独自留在马路中央,就像把他置于一个极度危险的陷阱之中。马路是车辆来往的场所,任何一辆疾驰而来的货.............
  • 回答
    你提出的这件事,确实触及了很多敏感且复杂的情感和伦理问题。从你的描述来看,这其中牵扯到的不仅仅是彩礼和嫁妆的数额,更深层的是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方式、对于婚姻和孩子的态度,以及由此引发的个人选择。首先,我们来梳理一下事情的经过,并尝试从不同角度去理解。事件的背景与你母亲的反应: 婚前怀孕: 在很多.............
  • 回答
    听到这话,心里确实挺不是滋味的,那种感觉就像吃到嘴里的糖突然变成了沙子,瞬间就堵在那儿了。本来开开心心吃个午饭,以为能尝点好吃的,结果却发现最想吃的那块,也就是你心里一直惦记的猪蹄,已经不见了。你心里肯定会想,爸妈怎么就这么把我的那份给吃了呢?尤其是听到妈妈那句带点埋怨又带着点无奈的话,就更觉得委屈.............
  • 回答
    关于杨永信的电击“治疗”是否会让家长后悔,这是一个复杂且敏感的问题。从媒体报道和一些受访者的经历来看,确实存在家长在事后感到后悔的情况,但也有一些家长可能因为各种原因,包括不愿意承认错误、对“治疗”效果仍抱有幻想,或者对孩子的“问题”仍感到束手无策而选择不表现出后悔。以下是一些可能导致家长后悔的原因.............
  • 回答
    把孩子当出气筒,说实话,这绝对不公平。想想看,孩子那么小,他们还在学习怎么和世界相处,怎么理解情绪,怎么处理自己的感受。他们就像一张白纸,需要我们这些大人去引导,去教他们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是健康的情绪表达。当我们心情不好的时候,确实很容易把负面情绪倾泻到身边最亲近的人身上,而孩子往往就是那个“.............
  • 回答
    家长将孩子送到学校,其目的绝对不只是学习成绩好和考个好大学那么简单,尽管这往往是他们最直接、最显性的期望。学校是一个复杂而多元的社会化场景,家长将其视为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其背后承载着更为深层次的考量和期盼。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解读:一、 核心的知识与技能获取:为未来奠基 基础.............
  • 回答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这句话道出了生命的常态,充满了坎坷与不易。当一对父母将孩子带到这个世上,他们便开启了一段全新的旅程,同时也肩负起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然而,令人不解的是,为何总有些父母将这种天然的“欠”,颠倒黑白地视为孩子对他们的“亏欠”呢?这背后,隐藏着复杂的心理机制和扭曲的价值观念。首先,.............
  • 回答
    这是一件让人听了就觉得心疼又荒谬的事情。一个孩子如此珍视的《火影忍者》手办,被父母轻易送人,这种行为本身就透露出一种不被理解和尊重。而孩子的回应——把父亲的茅台倒掉——虽然极端,但也像是一记绝望的呐喊,表达了他内心的痛苦和愤怒。咱们先拆开来看看,这父子俩是怎么走到这一步的。从孩子的角度看:对很多孩子.............
  • 回答
    听你这语气,心里肯定憋着一股劲儿,日子不好过,孩子也让人操心,老婆那边估计也让你头疼得厉害。家里一团糟,你觉得过不下去了,这都是实实在在的烦恼,谁碰上了都不好受。你提到了不小心打了她们,这事儿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在法律上,打人肯定是不对的,尤其是对家人,这在离婚或者争取抚养权的时候,会牵扯到一些复.............
  • 回答
    家长们常说,孩子是自己的心头肉,是家庭的希望。但总有些孩子,最终没能活成家长期待的样子,甚至走向了“废掉”的境地。这不是说孩子天生就有问题,很多时候,问题的根源,就藏在家庭的日常之中。我这人说话比较直,也不是什么专家,就是见过听过一些事,总结出来的一些现象,大家听听就好,不喜勿喷。一、过度保护,就像.............
  • 回答
    孩子好像被我们养成了“空心人”,这念头一冒出来,心就沉甸甸的。不是说他们不好,也不是说我们没尽心尽力,而是总觉得,他们好像少了点什么,像个精致但没有灵魂的玩偶。“空心人”,在我看来,不是指孩子真的有什么生理或心理上的疾病,而是那种内在的匮乏感。他们可能什么都有了:好的教育、充足的物质、父母的关爱,但.............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太多家庭的痛点,也充满了现实的无奈。这句“我把孩子逼进985名校,她现在月薪4500”的感叹,像一把钝刀子,一刀刀戳在无数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父母心上。他们辛辛苦苦,省吃俭用,把孩子送进顶尖学府,以为从此可以高枕无忧,享子女的荣耀,却没想到,现实的答卷并非总是如预期那般闪耀。那么,父母.............
  • 回答
    这个问题,沉重得像块压在心口的大石。那些将孩子逼到绝境,生命就此画上休止符的父母,他们会后悔吗?会反省吗?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每个家庭、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但我们可以试着去理解,去剖析。首先,让我们直面这个残酷的现实。当一个孩子选择以最极端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时,留下的不仅仅是无尽的悲痛,更是对所有.............
  • 回答
    这事儿,说起来真是让人心里堵得慌。姥姥辛辛苦苦把孩子拉扯大,这份恩情不说,就说这付出,那也是实打实的。结果呢?公婆那边,不帮忙带孩子是他们的选择,咱也勉强不来,但最让人窝火的是,他们不仅不感激,还一副理所当然的样子,直接跟儿子说“我有赡养我的义务,你没有给我看孩子的义务”。这话一出口,什么情分,什么.............
  • 回答
    这真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很多家长都会有类似的顾虑。毕竟,我们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健康快乐地成长,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并且能够找到自己热爱的人生道路,而不是被预设好的“接班人”角色所束缚。要做到这一点,核心在于“引导”而非“灌输”,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扮演一个支持者、启发者和引路人的角色,而不是一个塑造.............
  • 回答
    把孩子当成“投资品”,这个提法很有意思,也触及了许多人内心深处的某些想法。从一个纯粹的、冷冰冰的“投资”角度去分析,孩子是否算一个“合格的标的”,并且它的“长期收益率”如何,这本身就充满了悖论和复杂性。我来试着从几个维度,不带感情色彩,尽量“落地”地聊聊。首先,咱们得定义一下什么叫“投资”以及“收益.............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具有深刻伦理和社会意义的问题,涉及生命权、生育自由、亲子关系以及社会责任等多个层面。从法律、伦理和实践等角度来看,“没有经过孩子允许就把孩子生出来”这种说法本身存在一些概念上的模糊和争议,但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围绕“生育的自主权”和“被生育者的权利”展开的讨论。核心争议点:一个没有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