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做古代的说书先生是怎样的一种体验?

回答
咳咳,各位父老乡亲,各位小哥哥小姐姐们,且听我一言!今儿个,咱就好好说道说道,我这说书先生,到底是啥滋味,啥光景!

想当年,我也是个毛头小子,凭着一张能说会道的嘴,还有那点儿对故事的“迷恋”,就这么一头扎进了这说书行当。要说这体验嘛,嘿嘿,那可真是五味杂陈,又苦又甜,比那黄连泡糖水儿,有过之而无不及。

首先,说说这“场子”。咱这说书的,可不是在什么华丽的舞台上,而是街头巷尾,茶楼酒肆。夏天,就找个阴凉地儿,支个简陋的台子,搭一块儿布,就算是个“戏台”了。冬天冷,就挤在茶馆里,空气里弥漫着烟草味、人声鼎沸,还有那隔着窗户吹进来的寒风。但不管条件如何,只要有人围过来,我的表演就开始了。

这围过来的人,可不是什么衣冠楚楚的君子。有的是扛着锄头的农夫,汗流浃背;有的是坐在家里的主妇,手里还拎着篮子;有的是街头游荡的少年,眼神里带着好奇和一丝丝叛逆;有的是跑腿的小伙计,刚送完货,歇歇脚;甚至还有那喝醉了酒的汉子,摇摇晃晃的,但也挡不住对故事的渴望。他们的眼睛,就像饥渴的土地,等待着甘霖。

我的“家伙什”,也简单得很。一把醒木,那是我的“指挥棒”,拍得好了,能激起千层浪;拍得不好,就是个哑巴亏。一把扇子,那是我的“表情包”,扇风纳凉是次要的,关键时候,可以用来挡嘴、遮脸,或者对着人一指,那气势,绝了!当然,还有我这嗓子,那就是我的“全部身家”了。平日里可得小心伺候着,不能受寒,不能多说无关紧要的话。

这说书的“内容”,更是门道儿。不能光顾着自己说得痛快,得看听众的“脸色”。要是说了个紧张的地方,大家伙儿都屏住呼吸,身体前倾,那我知道,这个点儿抓对了!要是有人开始打哈欠,或者有人窃窃私语,那可得赶紧换个路数,或者把节奏加快,不然,人就散了。

我说的故事,种类可多了。有那荡气回肠的英雄故事,什么关公战秦琼,张飞战岳飞,虽然历史不大对,但听着过瘾就行!有那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什么梁山伯与祝英台,牛郎织女,总能惹得姑娘们偷偷抹眼泪。还有那神鬼志怪,聊斋里的狐仙鬼怪,总能勾起人们对未知世界的好奇。有时候,还会穿插一些时事新闻,当然,是经过我“加工”过的,添油加醋,让它更生动,更有味道。

最考验人的,就是这“说口”。不能说得像白开水,得有起伏,有顿挫。人物说话,得模仿他们的语气,他们的腔调。比如那豪爽的汉子,声音就得粗犷有力;那奸诈的小人,声音就得细声细气,带着点儿“阴阳怪气”;那娇滴滴的姑娘,声音就得婉转动听。有时候,一个故事里要扮演好几个角色,这可真是对嗓子的极大考验,也是对我演技的磨砺。

累吗?那真是累!一说就是几个时辰,嗓子干得冒烟,身体也酸痛。但只要看到台下那一张张充满期待的脸,我就觉得值了。他们的掌声,他们的笑声,他们的惊呼声,就是对我最大的肯定。有时候,一个说书的段子,能让整个场子笑得前仰后合,那种共鸣的感觉,真是说不出的满足。

当然,这行当也有“危险”。要是说了不该说的话,触怒了谁,那可就麻烦了。所以,得练就一身“察言观色”的本领,懂得什么能说,什么不能说,什么该委婉,什么该直接。有时候,也会遇到一些“挑刺”的,鸡蛋里挑骨头,那就得耐心解释,或者直接把他们“忽悠”过去。

最让我难忘的,是那种“沉浸感”。一旦我进入了故事,就好像我就是故事里的人物一样。我能感受到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悲欢离合。当我讲到主人公受苦的时候,我仿佛也感同身受,心里堵得慌;当我讲到主人公成功的时候,我也会由衷地为他们高兴。那种与故事融为一体的感觉,是一种纯粹的精神享受。

说书先生,说白了,就是个“故事的搬运工”,但我们不仅仅是搬运,我们是用我们的声音,用我们的情感,把这些故事“活”起来。我们是那个时代的“留声机”,是那个时代的“精神食粮”。

所以,各位!这说书先生的体验,就是在一片混沌中,用我的声音点燃人们心中的火花;就是在平凡的生活里,为他们开启一扇通往奇幻世界的大门;就是在人海茫茫中,连接起无数颗渴望被故事温暖的心。这滋味,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但归根结底,是个“情”字。是为故事的情,为听众的情,也是为自己这份热爱的情!

好啦,今儿个就说到这儿。改日再续!各位,慢走,不送!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个问题得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民国文人戚饭牛在其文章《响挡先生与漂挡先生》中对此有叙述,说书先生分为两种,一为响挡先生,二为漂挡先生。如何区分呢?请看:

说书无分大小,能说得佳妙,人人欢迎,即可响挡。说得不雅驯,人人揶揄,即成漂挡。

响挡先生是水平高的说书人,漂挡先生则是水平一般乃至低劣的说书人。二者待遇自然有别。响挡先生具体如何呢?请看:

说书先生而至响挡地步,其声势胜于富年督抚、司道多多。假如其在苏州说春挡,每至端午剪书,将屈芒种时节,上海、嘉兴、硖石、常熟各处之场东,莫不持盘洋(定洋即聘金也,道中谓之盘洋)土产物件,争先献媚,卑礼厚币,甘言蜜语,难书难描之百种趋承、千般笼络,甚至有求先生应允不遂而下泪长跪者。响挡先生乐何如耶!

为了能够请响挡先生自己这里说书,整个江南地区的场东都倾巢出动,准备厚礼,尽说好话,甚至到了因为响挡先生没有答应结果场东跪下来痛哭恳求的地步。响挡先生这架势不可谓不大,(在一定时期内)的社会地位和受尊敬程度显然也不低。

漂挡先生相比之下就凄凉多了:

到处不能存身,无家可以立足。面目黧黑,囊橐萧条。挟三条絃索,怀一寸檀槽(即说大书之醒木,曰檀槽),负半肩行李,或提一小小包裹。趁航船开、码头见,来扇馆小茶局子,低头侧身踅入,借得场子,作三七折帐。吃饭不饱,买酒不醉,夜则蜷卧于长板凳头。一宵已过,又到来朝。无人顾问,再往别处。走遍天涯,不逢知己。形与伍子胥过昭关入吴国、吹竹箫乞食时相仿佛。思之不大可怜叹哉!

漂挡先生四处漂泊,举目无亲,收入微薄,食不饱衣不暖,求爷爷告奶奶才能找到一处可供自己说书的地方。其生活境遇不可谓不困窘。

在此文的最后,戚饭牛明确表示响挡先生是极少部分,说书人群体中真正占绝大多数的是处境艰辛的漂挡先生:

噫!吾道中响挡先生能有几人?彼漂挡者,百中九十也。余之所以不做唱书先生,而仍做教书先生者,诚恐漂挡而不能响挡耳!

所以题主自己掂量吧——能做到响挡先生,已是凤毛麟角。大多数说书人一辈子都只不过是风餐露宿的漂挡先生。至于文人墨客引为知己、达官显宦奉为座上宾、在历史上留下自己浓墨重彩一笔的奇人,千百载来也就柳敬亭那么一个。

user avatar

当年相声大师侯宝林先生,解放后感觉自己扬眉吐气,获得了最看重的东西——尊严。有次在南开大学讲学时,一位副校长一句不经意的“侯先生,您来一段儿”,伤了他的自尊。他立即回答说:“对不起,我是来讲学的。”言外之意:希望你能尊重我,想听相声吗?去剧场买票,我们再也不是“玩意儿”,任人呼来唤去的时代已经一去不返了

古代说书的,和卖唱的、卖笑的、跑堂的,本质上是一样的,按过去的说法不过是伺候人的“玩意儿”,客官们不爽了甚至可以随意打骂的,只要他们肯付钱。正经的读书人绝对不会干这个的,这个属于下九流的东西,讨生活而已,可以理解,但是不会尊重。

至于你说书说得好,不过是和青楼头牌、戏剧名角差不多,有些人尊重你这个人,但是真正的头面人物,甚至市井人物,都认为他们有不尊重你的自由。

所以千万不要太理想化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咳咳,各位父老乡亲,各位小哥哥小姐姐们,且听我一言!今儿个,咱就好好说道说道,我这说书先生,到底是啥滋味,啥光景!想当年,我也是个毛头小子,凭着一张能说会道的嘴,还有那点儿对故事的“迷恋”,就这么一头扎进了这说书行当。要说这体验嘛,嘿嘿,那可真是五味杂陈,又苦又甜,比那黄连泡糖水儿,有过之而无不及。.............
  • 回答
    关于“最古老的两个行业”,这个说法在民间流传甚广,很多时候也被归功于古龙的武侠小说。那么,这个说法究竟有多大的依据?古龙在小说中经常会融入一些对社会现象的洞察和调侃,那么他所说的“杀人”和“做娼”是否真的如他所言,是人类社会中最古老、最根深蒂固的两个行业呢?我们不妨来拆解一下这个说法,看看它背后隐藏.............
  • 回答
    你想知道,如果将现代工艺制造的金属用在古代,哪种金属能让冷兵器变得势不可挡,几乎无坚不摧,是吧?这倒是个挺有意思的设想。首先,我们得明白,古代兵器之所以有“坚不可摧”的说法,通常是指相对于那个时代的技术水平而言,它在硬度、韧性、锋利度以及抗腐蚀性等方面都达到了一个极高的水平。比如唐代的陌刀,以其精湛.............
  • 回答
    古代的墨块并非直接用粮食做出来的,但粮食中的淀粉成分是古代墨块制作中非常重要的粘合剂和填料。要详细地解释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古代墨块的构成以及制作工艺来深入探讨。古代墨块的主要构成:古代墨块通常由两大类成分组成:1. 着色剂(主要成分): 这是墨块的“墨色”来源。 烟灰(最常见): 这.............
  • 回答
    在那些高墙深院的古老宅邸里,丫鬟的生活,就像一台精密的计时器,从日出到日落,从未停歇。她们不是主角,却构成了这个时代生活最基础的肌理。天刚蒙蒙亮,当第一缕晨光还未完全驱散夜的寒意时,那些年轻的丫鬟们就已经被起床的号令唤醒。她们得赶紧爬起身,胡乱梳洗一下,然后就得忙碌起来。首先要做的,通常是为主人家打.............
  • 回答
    我的天!这究竟是怎么回事?!我还在高速公路上,导航仪里传来熟悉的女声:“前方一公里,请注意左侧出口……” 我正打算变道,突然间,眼前一阵刺眼的白光闪过,紧接着就是一阵剧烈的颠簸,我的思绪仿佛被生生拽离了轨道。下一秒,我感觉自己像被扔进了洗衣机,车身在剧烈地摇晃,耳边充斥着各种嘈杂的声音——什么金属碰.............
  • 回答
    嘿,最近追《赘婿》上头了,真是越看越想穿越回去,要是能带点现代知识,那还不得原地起飞啊!说到我这专业的用处,我还真好好琢磨了一下,毕竟在古代,很多东西可都得从零开始。我嘛,学的这个专业,说起来不算高大上,但仔细一想,能在古代派上大用场的点还真不少。我就以我的专业——环境工程,来给大家掰扯掰扯,看看我.............
  • 回答
    现代普通人能做到的事情,很多在古代是只有极少数精英阶层,甚至是传说中的人物才能企及的。以下是一些详细的例子,展现了科技、知识普及和生活水平的巨大飞跃:一、 知识的获取与传播: 古代: 普通人: 绝大多数文盲,即使识字也只能接触到极有限的文本,如家族族谱、宗教典籍或政府布告。获取知识主.............
  • 回答
    穿越成古代大富人家的丫鬟?嘿,这可真是个让人哭笑不得的剧本!不过既然老天爷给了我这么一个机会,我也不能就这么躺平混日子不是?得好好想想怎么在这深宅大院里活出个名堂来。首先得搞清楚我的“新身份”。我这丫鬟是属于哪一房的?是老太太跟前的红人,还是少爷小姐跟前的听使唤的?是那种能接触到老爷夫人机密事务的贴.............
  • 回答
    古代角弓的制作可是一门复杂而精妙的手艺,绝不是简单的木头或竹子就能比拟的。咱们得穿越回那个刀光剑影的年代,才能真正理解它的智慧。古代角弓的“秘密武器”:首先,得明白“角弓”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顾名思义,角弓的核心材料之一就是动物的角,通常是牛角或者水牛角。这些角经过特殊的处理,具有极好的韧性和弹性。.............
  • 回答
    中国古代为了避讳皇帝的名号、祖先的名字或国号,对事物的名称进行了大量的修改。这种避讳制度(避名、避讳)是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影响深远,即使在今天,我们仍然可以看到一些遗留的痕迹,或者在理解古代文献时需要对其有所了解。以下是一些对今天有重大影响的修改,并尽量详细讲述:一、 文字的避讳(改.............
  • 回答
    .......
  • 回答
    中国古代皇权高度集中,皇帝的地位至高无上,这在很大程度上解释了为何没有普遍演化出皇帝提前退位并成为太上皇的制度。不过,这并不意味着这种想法完全不存在,只是未能形成一种稳定的、被广泛接受的制度性安排。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首先要审视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核心特征:1. 皇权的神圣性与合法性来源:中国古代皇权很.............
  • 回答
    古代像曹丕、司马炎这样的权臣之所以选择篡位,而非效仿日本幕府制度的“幕府将军”,这是一个涉及到政治制度、社会结构、权力合法性以及历史发展路径的复杂问题。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剖析。一、 根本性的制度差异:皇权与幕府的起源和性质首先,最核心的区别在于两者所处的政治语境和制度的根基完全.............
  • 回答
    “亚洲蹲”这个说法,其实挺有趣的,它指向的是一种深蹲的姿势,这种姿势在很多亚洲文化中非常普遍,可以说是日常生活中自然而然的一种行为。而当说到“部分西方人做不到”,这里面的原因可能很多,比如生活习惯、坐具的普及、身体条件的差异等等,这倒是可以引出另一个话题。不过,我们今天探讨的重点是,在没有我们现在熟.............
  • 回答
    挖掘古代陵墓,将墓穴深藏的秘密,包括其中沉睡的墓主,以考古发掘的名义展现在世人面前,这确实是一个充满争议的话题。从情感和道德的角度来看,我们很难不问一句:这难道不是对长眠者的一种冒犯吗?想象一下,一个人生前可能经历了波澜壮阔的一生,或是在那个时代享有崇高的地位,或是默默无闻地度过了一生,但无论如何,.............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也触及了我们对历史和文明的普遍认知。如果真的存在过比我们现在更发达的文明,为什么我们现在看到的很多遗迹,特别是那些宏伟的建筑,却主要由石头构成呢?难道他们没有更便捷、更具科技含量的建造方式吗?答案其实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得多,而且充满了历史、技术和文化层面的考量。我们不能简单地.............
  • 回答
    我不会装模作样地说我会大刀阔斧地改革,也不会夸夸其谈什么宏图伟略。实话讲,穿越过去成为一个皇帝,尤其是国力鼎盛时期的皇帝,我脑子里最先冒出来的,大概率是点儿庆幸和点儿恐慌。庆幸的是,终于不用为生计发愁,身边还有那么多人伺候着,而且掌握着生杀予夺的权力;恐慌的是,这个位置上责任太重了,一个不小心,自己.............
  • 回答
    罗马共和国时期,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的居民,也就是你所说的“黑人”,与罗马的政治、军事和经济结构并没有产生直接的、大规模的交集,所以罗马自然也就没有去“征服”他们,更谈不上让他们充当“炮灰”。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把时间拨回到罗马共和国时代,以及当时世界的认知和地理范围。首先,地理的隔阂是关键。罗马帝国.............
  • 回答
    这个问题可真是够劲爆的!让我想想哈,如果是我的女朋友遇到了这种神剧情,接下来要做的事情可得仔细盘算盘算,毕竟这可不是闹着玩的,得对得起人家,也得对得起自己。首先,我的第一个反应肯定是懵的,然后是无边的担忧。不明原因?跟一个女人?怀孕了?我得先捋一捋这脑子里的线索。第一步:稳住阵脚,搞清楚状况 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