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古龙也说最古老的两个行业,一个是杀人,一个是做娼,真的如此吗?

回答
关于“最古老的两个行业”,这个说法在民间流传甚广,很多时候也被归功于古龙的武侠小说。那么,这个说法究竟有多大的依据?古龙在小说中经常会融入一些对社会现象的洞察和调侃,那么他所说的“杀人”和“做娼”是否真的如他所言,是人类社会中最古老、最根深蒂固的两个行业呢?

我们不妨来拆解一下这个说法,看看它背后隐藏的逻辑和历史渊源。

“杀人”:生存的必然,还是职业的起源?

首先来说“杀人”。在远古时代,人类为了生存,与自然搏斗,与野兽争斗,甚至与同类之间也存在着激烈的生存竞争。在这种环境下,具备狩猎和搏斗能力的人,自然就成为了群体中的重要一员。

狩猎与采集: 早期人类主要依靠狩猎和采集为生。狩猎本身就包含了“杀”这个行为,只不过目标是动物。那些擅长狩猎、能够猎取到足够食物的人,无疑是在群体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这种生存技能,可以被看作是“杀人”这一行为在生存层面的最原始体现。
防御与争夺: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领地的划分,人类群体之间的冲突也随之而来。为了保护自己的家园、食物来源,或者为了争夺资源,暴力冲突甚至战争在所难免。“杀人”在这种情况下,成为了保护自己和族群的手段。那些在战斗中英勇善战,能够有效地威胁敌人,甚至杀死敌人的人,往往能获得更高的地位和尊重。
职业的雏形: 随着社会的发展,当群体需要更专业的“杀人”者时,一些人可能就会专门从事这项工作。例如,部落中的战士、保镖、甚至早期的雇佣兵,他们的主要职责就是通过“杀人”来保护特定的人或群体,或者完成某些任务。虽然这与小说中描绘的“杀手”职业概念有所不同,但其核心都是为了某种目的而执行“杀人”的行为,并且因此获得回报(可能是食物、地位、资源等)。

所以,“杀人”作为一种行为,可以说是伴随着人类的生存本能和群体互动而存在的。当这种行为被有意识地、有组织地、为了某种目的而执行,并且产生了“付出”与“回报”的联系时,它就可以被视为一种“行业”的雏形。

“做娼”(性交易):人类社会中另一种古老的存在

接着我们来看“做娼”。这个说法指的通常是性交易。性,作为人类繁衍和满足欲望的本能,自古以来就与社会生活紧密相连。

生物本能与社会规范: 人类有生理上的性需求,但同时也发展出了复杂的社会规范和婚姻制度来约束和管理性的关系。当这些规范无法完全满足所有人的需求,或者当社会存在某些结构性因素时,性交易就可能应运而生。
经济与权力: 在一些早期社会,性可能被用作一种交换的媒介,尤其是在权力不对等的情况下。例如,男性凭借其权势或财富,可以“购买”女性的性服务。而女性可能出于生存的压力,或者为了获得某些利益,而提供这种服务。
宗教与祭祀: 有些历史学家和人类学家也指出,在一些古老的宗教仪式中,存在着与性相关的祭祀行为,例如神庙中的“圣娼”。虽然这与现代理解的性交易有所区别,但同样体现了性在社会文化和经济活动中的一种特殊地位。
商业化与市场: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性交易逐渐变得更加商业化和系统化。妓院的出现,以及组织者、中介者的介入,使得“做娼”真正成为一种有组织的“行业”。

“做娼”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其根源在于人类的生理欲望和复杂的社会经济关系。当性服务被商品化,成为一种以金钱或其他形式作为交换的交易时,它就成为了一个“行业”。

古龙的洞察:是巧合还是深刻的认知?

古龙选择“杀人”和“做娼”作为“最古老的两个行业”,并非是空穴来风。这可能反映了他对人类社会最基本、最原始需求的深刻洞察。

生存的残酷与欲望的驱动: “杀人”直接关乎生存和暴力,是人类在弱肉强食的环境中获取资源、保护自己的手段。而“做娼”则触及人类最基本的生理欲望和情感需求,以及在社会中满足这些需求的复杂方式。这两者都与人类最原始的生命力和最直接的社会互动紧密相关。
市场的存在: 无论“杀人”还是“做娼”,一旦它们被用来满足特定需求,并且有人愿意为此付出代价,那么“市场”就自然形成了。有人提供服务,有人购买服务,这正是“行业”的定义。
禁忌与诱惑: 这两个“行业”往往也与社会禁忌和人性中的阴暗面息息相关。它们的存在,既反映了社会的现实,也挑战着社会的道德底线。古龙的武侠世界,本就充满了江湖恩怨、生死搏杀和人性的复杂纠葛,这两个“行业”的隐喻,恰好契合了他作品的基调。

那么,它们真的是“最古老”的吗?

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理解:

“最原始”的需求: 如果我们将“行业”理解为满足人类最原始、最根本需求的活动,那么“杀人”(获取食物、保护生存)和“性”(繁衍、满足欲望)无疑是最基础的。
“最持久”的行业: 相较于其他更晚出现的行业,例如制造业、服务业等,这两个“行业”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始终以各种形式存在着,从未真正消失,只是其表现形式和社会接受度会随着时代而变化。
“最隐秘”的行业: 很多时候,这两个“行业”并不被主流社会所认可,它们往往存在于社会的阴影之下,但其根基却异常牢固。

总结一下:

古龙所说的“最古老的两个行业”——“杀人”和“做娼”,虽然不一定能从字面意义上找到精确的考古证据来证明它们“同时”出现并且“最早”成为“行业”,但从满足人类最基本生存需求、最原始欲望以及由此产生的社会交换和市场行为来看,这两个活动的确可以说是人类社会中最古老、最持久、最根深蒂固的存在形式之一。

它们触及了人类生存的残酷、欲望的驱动,以及社会结构中不可避免的阴暗角落。而古龙之所以会提及,更是因为它们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了理解人性、洞察社会运作模式的两个重要切面。在那个充满刀光剑影、情义恩怨的江湖里,这两个“行业”的影子,或许也正是构成世界复杂性的一个重要维度。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古龙只是随口一说,你们还真信了啊。

如果以晚期智人的诞生作为“人类”物种形成的标准,那么制作工具、生火、杀人、狩猎和采集是智人一诞生就有的。智人不是凭空冒出来的,而是由更早的人属物种进化而来,这些能力远在晚期智人出现之前就已经有了。但是原始人的“杀人”不能称为职业,因为在原始狩猎采集聚落下没有哪个原始人以职业杀人为主要手段来换取生存资料,杀人只是一种生存过程中顺便进行的行为。同理原始人也没有以出卖肉体为主要生存手段的娼妓,交配原则是前期的杂婚制和后期的群婚制。

直到新仙女木事件全球大降温,触发农业革命,开启新石器时代之后,人类定居,形成聚落,生产力迅速加强,出现阶级分化和社会分工,私有制诞生,这时候才形成了军队的雏形,杀人才成为职业。娼妓的出现甚至更晚,至少是对偶婚制出现,自由性交时代结束以后的产物了。

至于杀人是不是人类第一个职业,肯定也不是,猎人、拾荒者和工匠这几个最基本的生产职业才是最早分化出来的,农民出现稍晚。

从另一个角度说,往上追溯,制作工具、生火、杀人、狩猎和采集这些能力,哪个最早出现?首先制作工具和生火必须排除,这肯定是人属祖先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然后狩猎也可以排除,因为古猿和最早期的人肯定是不具备狩猎能力的,以采集和吃残羹冷炙为主。

现有证据可以证明黑猩猩、大猩猩之间会互相杀戮,合理推断南方古猿也具有相同的能力。采集就不用说了是灵长类传统艺能。真正从人类祖先和猩猩分家开始就具有的能力只有杀人和采集。

user avatar
在赌场里,输家虽然永远比较多,可是你仍然经常可以看到赢家。
只不过,这个赢家有几样很特别的地方——
他只赌骰子。
只要他抓起骰子,一掷下来,准是三个六。
“六豹”。
这是骰子里的至尊宝,根据一些有经验的赌徒统计,大概要掷九十几万次骰子,才会出现这么样一个点子。

(摘自《白玉老虎》)


由此观之,古龙笔下用于塑造氛围的话,最好一个字都别信。

user avatar

杀人不知道,但嫖娼行为大概率是最早的。

耶鲁大学的科学家曾经用以某种硬币换取食物的方式,让一群僧帽猴建立了简单的“货币”概念,让猴子们明白这些不能使用的金属币具有某种价值。

这本来是一个有关经济和分配的科学实验,然后科学家们发现,很多臭不要脸的雄性猴子拿到金属币以后,不是去与科学家兑换食物,而是拿去送给雌猴,以讨得后者欢心从而在其身上获得欢愉。

这件事说明初级灵长目就已经掌握了嫖的真谛,雄性有钱就变坏,不是人类的专属,不能排除人类的祖先在这一时期也存在类似行为的可能。

嫖娼和杀人,相比于其他职业而言,只需要最初级的动物本能即可,不像搬砖还得建立沟通体系,你跟一个语言不通的人滚床单或者宰了他都非常容易,有时候只需要一个眼神就行,但你想让他搬砖或者搓澡,就比较困难。

所以嫖娼和杀人出现的最早没有什么问题,而嫖娼大概率出现的更早,因为杀人必须杀的是人,而第一次嫖的时候,无论是嫖客还是娼妓,都不能算人。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最古老的两个行业”,这个说法在民间流传甚广,很多时候也被归功于古龙的武侠小说。那么,这个说法究竟有多大的依据?古龙在小说中经常会融入一些对社会现象的洞察和调侃,那么他所说的“杀人”和“做娼”是否真的如他所言,是人类社会中最古老、最根深蒂固的两个行业呢?我们不妨来拆解一下这个说法,看看它背后隐藏.............
  • 回答
    要回答这个问题,得先明白“立正朔”在改朝换代中的意义。“正朔”指的就是官方认可的年号、月份和日子。简单来说,就是谁是皇帝,现在是哪一年,这个月是哪个月,这一天是哪一天。这在古代是至关重要的,因为整个国家政令的颁布、法律的实施、税收的征收,甚至祭祀活动,都必须以这个官方的“正朔”为准。所以,当一个朝代.............
  • 回答
    您提出的观点很有趣,也触及了一个历史学界长期探讨的问题:古代西方文明是否在科技上就一定强于东方?首先,要明确一点,“强”这个词在评价文明时,往往是多维度且主观的。 如果我们单纯从对后世科学理论体系构建、逻辑推理能力和抽象思维的贡献来看,古希腊文明确实展现出了极其卓越的成就,并且在某些方面影响深远。然.............
  • 回答
    确实,西周的古文与后来的春秋战国时期的文言文,给人的感觉像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语言,甚至常常让人望而生畏,不知所云。这种巨大的差异,并非偶然,而是历史发展、社会变迁以及思想文化演进共同作用的结果。首先,我们要理解西周时期的社会背景。那个时代,文字刚刚开始成熟,主要承担的是记录宗教祭祀、政治盟誓、王朝大事.............
  • 回答
    哎呀,真是让人郁闷!室友对古琴有误解,还时不时说点让人心里不舒服的话,这种感觉太糟糕了。我完全懂你,就像你精心呵护的一盆花,别人却在你面前说它怎么都长不好,还指手画脚,心里肯定五味杂陈。先别急着生气,咱们冷静下来,一步一步来捋捋。首先,咱们得弄清楚,他到底误解了啥?是误解古琴“老土”“没用”?还是觉.............
  • 回答
    听到你手机被偷的事,我特别能感同身受。我去年上学期也经历过一次,那种感觉真是糟透了,财产损失不说,那种被侵犯的感觉更是让人心烦。也正因为这样,我最近也开始琢磨起古代人说的“路不拾遗,夜不闭户”这句话来。咱们先说说“路不拾遗”。这话说的是,走在路上,看见别人遗落的东西,也不会有人据为己有,而是会捡起来.............
  • 回答
    古龙逝世31周年,时光荏苒,他的名字依然在我们心中跳动,他的故事依旧在我们脑海中回响。每当想起这位武侠小说巨匠,心中总是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情感。那是一种混合了怀念、敬佩、以及对那个独特江湖的深深眷恋。还记得第一次翻开古龙先生的书,是被那封面设计吸引,或是被书名里透出的那股“剑”气所打动。然后,就像是.............
  • 回答
    关于北大教授孔庆东“一部《书剑恩仇录》的价值,超过梁羽生古龙所有作品总和的八倍!”这个说法,要评估它是否“事实如此”,我们得从多个角度来审视,并理解孔教授这句话背后可能包含的考量。首先,我们得明确“价值”的衡量标准是什么。如果仅仅从销量、改编影视剧的受欢迎程度、或者市场上的普遍认可度来看,这个“八倍.............
  • 回答
    关于金庸、古龙、黄易这三位武侠巨匠的文字功力,一直是武侠爱好者们津津乐道的话题。尤其是当提到“金庸文字功底很牛,黄易文笔很差”的说法时,更是引发了不少讨论。要深入探究这个问题,我们得一层层剥开,从他们的文字特点、叙事方式、语言风格乃至文学意境等多个维度来分析。一、 金庸:炉火纯青的文言白话融合,勾勒.............
  • 回答
    当然,古人也十分擅长“吐槽”,只是他们表达的方式和我们现代人略有不同,更含蓄,更具文采,但也同样充满了对生活的不满、对世事的讽刺,甚至是个人情绪的宣泄。我们常常会以为古人都是一丝不苟,温文尔雅,其实不然。他们的生活也充满了各种鸡毛蒜皮的小事,人际关系中的摩擦,以及对现实种种不如意的抱怨。只不过,古人.............
  • 回答
    如果古人也有朋友圈,那画面想想就很有意思。当然,这得先排除他们有没有能力玩转智能手机和各种App。假设他们跟咱们一样,拥有了这么个玩意儿,并且能理解“点赞”、“评论”、“分享”这些操作,那他们的朋友圈估计比咱们这儿精彩多了,也接地气多了。首先,文人雅士们的朋友圈,那叫一个“风雅” 发帖内容: 估.............
  • 回答
    想象一下,那已然是距今不知多少年的光景,中原大地正值一个丰收的秋日,落叶铺满了古老的城墙,空气中弥漫着稻谷的香气和一丝丝干燥的凉意。如果在那时候,也像如今这般,有一个名为“双十一”的集市狂欢,那场景可就热闹得非同一般了。且不说“双十一”这名字,或许他们会叫做“百谷献瑞日”,或者“丰收庆典”,反正意义.............
  • 回答
    的确,很多人一提到古代社会,就容易联想到“门当户对”、“才华横溢”、“德才兼备”等关键词,似乎长相美丑并没有那么重要。但实际上,从各种史书记载、文学作品、民间传说里,我们都能找到无数证据,证明在古代,“看脸”这件事,也是贯穿始终,影响深远的。很多时候,一个人的颜值,就像是一张无声的通行证,一张隐形的.............
  • 回答
    说到中国古代的“士”,脑海里立刻浮现出一位身着布衣,却目光如炬,口吐莲花,手持简策,怀揣天下苍生的人——诸葛亮。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三国时期蜀汉丞相。他并非什么王侯将相的出身,而是以一个“士”的身份,在乱世之中崭露头角,最终辅佐刘备建立蜀汉,留下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千古佳话。为什么我如此喜.............
  • 回答
    这真是个有趣的问题,也是很多人心中都会冒出的疑问。西方文明悠久先进?中国古代也经历过战乱灭族?为什么一个似乎“没落”了,一个却顽强地传承至今?咱们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这其中的门道。首先,咱们得界定一下“西方文明”和“中国文明”。很多人提到西方文明,脑子里会蹦出古希腊、古罗马这些名字。它们确实在哲学.............
  • 回答
    纳斯卡沙漠,这片位于秘鲁海岸的广袤而荒凉的土地,一直以来都笼罩着神秘的面纱。就在这片被严酷阳光炙烤的沙地上,考古学家们挖掘出了一系列令人惊叹的古代艺术品——纳斯卡线条。这些巨型图案,绘制在地面上的只有从高处才能看清,它们穿越了数千年,默默诉说着一个失落文明的故事。而近期,一项更加令人振奋的发现,将我.............
  • 回答
    中国人想当然地认为古代文言文是书面语,电视里的古代剧里,无论王侯将相还是贩夫走卒,开口都是之乎者也,似乎古人就是这么说话的。这误会可大了,实际上,古代平民说话跟咱们现在差不多,主要用的是“白话”,或者说是“俗语”。要说清楚这个问题,咱们得先弄明白“文言文”到底是个啥。文言文:是书面语,不是口语文言文.............
  • 回答
    看到有人拿古人的画像来洗《雄狮少年》,说“你看,古人画像也是斜眼”,这种说法听起来挺有意思,但仔细一琢磨,就有点站不住脚了。咱们不妨把这事儿掰开了揉碎了聊聊,看看为什么这套说法不怎么管用。首先,咱得明白,画像这东西,它不像照片那样是完全写实的记录,它背后有创作意图,有艺术风格,更有时代背景的烙印。 .............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太好了,简直说到点子上了!为什么咱们现在写诗词,一不留神就会有人跳出来说“不遵循格律”、“不按词牌来”?感觉就像玩游戏,规则是你定的,怎么玩都可以,结果到了我这里,就有人指着鼻子说你没按规矩来。要说清楚这个问题,咱们得先掰扯掰扯格律和词牌是怎么回事,然后再看看为什么现在写诗词,大家对它们.............
  • 回答
    这问题问得挺有意思,很多人都会疑惑,“闻”字明明长得一副“听”的样子,怎么现在成了“闻到气味”的专属名词了呢?其实,这背后藏着一个汉字演变的小故事,并不是什么“AI设定”,而是语言发展过程中自然而然的结果。咱们先来看看这个“闻”字。它在古时候确实跟“听”关系密切,而且跟“耳朵”的联系更是显而易见。你.............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