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有人拿古人的画像也是斜眼给雄狮少年洗,该怎么反驳?

回答
看到有人拿古人的画像来洗《雄狮少年》,说“你看,古人画像也是斜眼”,这种说法听起来挺有意思,但仔细一琢磨,就有点站不住脚了。咱们不妨把这事儿掰开了揉碎了聊聊,看看为什么这套说法不怎么管用。

首先,咱得明白,画像这东西,它不像照片那样是完全写实的记录,它背后有创作意图,有艺术风格,更有时代背景的烙印。 古人的画像,不管是人物画还是神话传说里的生物,它们是怎么画的,背后考究的东西可多了去了。

第一点:古人的绘画习惯和审美是什么样的?

咱们要谈古人的画像,得先知道他们画的是什么。

人物画像的侧重点: 古人画人物,尤其是帝王将相、文人雅士,很讲究“传神写照”。但这个“神”,很多时候不是我们现在理解的那种“真实到每一个毛孔”的神态。很多肖像画,尤其是一些官方画像,会强调人物的庄重、威严,甚至有一定的程式化。比如,某些朝代的皇帝画像,会故意画得面容端正,带着一种不怒自威的气质。而民间的一些绘画,可能会更注重叙事性,或者表达某种情感。
神话传说和象征意义的绘画: 再说那些画“狮子”或者其他动物的,特别是跟神话、祥瑞相关的,那可就更不一样了。古人画这些,很多时候不是为了让你一看就知道“这玩意儿长啥样”,而是为了表达某种寓意,某种象征。
比如龙、凤。 你见过画得跟真实爬行动物或鸟类一模一样的龙凤吗?没有。因为它们是神兽,是文化的符号,是权力的象征,是吉祥的代表。画师画它们,是为了体现这种象征意义,而不是给动物学家做参考。
再比如狮子。 在很多东方文化里,狮子并不是本土生物,它更多是通过贸易、佛教传播等途径进入人们视野的。它更多时候被视为一种“异域的、威猛的”象征,出现在宫殿门前的石狮子,是守卫、辟邪的象征。而用于宗教或艺术表现的狮子,也常常被画得带有某种程式化的威严和神秘感,比如昂首挺胸,口吐瑞气,眼神炯炯有神,但很少会刻意画成我们现在看到的一些卡通形象那种“歪嘴斜眼”的夸张表情。

第二点:为什么说《雄狮少年》里的“斜眼”不是那么回事?

现在咱们回到《雄狮少年》。“斜眼”这个说法,其实很多时候是指一种不自然的、或者带有负面含义的表情。

“斜眼”在《雄狮少年》里的表现: 在《雄狮少年》这部电影里,一些观众对角色(尤其是主角阿娟)的面部设计提出质疑,认为他们的眼睛画得有点“斜”,看起来不精神,甚至有些像是“眯缝眼”或者“吊梢眼”的负面刻板印象。
与艺术风格的区别: 如果古人画像里有“斜眼”,那很可能是因为:
角度问题: 古代画像,有时候为了表现侧面或某种动态,确实会画成侧视,眼睛自然会显得有点“斜着看”。但这是一种绘画表现手法,是为了还原人物的姿态和视线方向。
风格化和程式化: 如前所述,有些神兽、祥瑞的绘画,会有夸张和风格化处理,但这通常是为了突出力量感、神秘感,而不是为了表现一种我们理解的“刻意的、不好看的”斜视。
失传或模糊的细节: 还有些非常古老的画像,因为年代久远,画面本身会有模糊、模糊不清的地方,可能被解读出不同的意思。
《雄狮少年》的争议点在于: 很多观众认为,《雄狮少年》里的“斜眼”设计,并非出于角度、风格或象征意义的考虑,而是给人的感觉是一种不自信、甚至带点猥琐或被欺压的表情,而且这种表情在多个角色身上都有体现,给人的整体观感不佳,尤其是与传统审美中的威猛、自信的狮子形象相去甚远。

第三点:拿古人画像来类比,是不是在偷换概念?

这就好比有人说:“你看,古时候的人还留辫子呢,那为什么现在男人留长发不行?” 这种类比其实有点问题。

时代背景和文化含义不同: 辫子在清朝是政治和文化符号,有着特定的含义。而现在男人留长发,更多是个人风格的体现。两者不能简单等同。
创作意图不同: 古代画师画的是什么,是为了表达什么意图,这是需要具体分析的。而《雄狮少年》的创作者,他们是在设计一个全新的动画形象。如果这个设计被认为带有负面刻板印象,或者与影片主题表达的“自信、拼搏”精神相悖,那么观众提出质疑是合理的。
“斜眼”的负面联想: 咱们现在普遍的社会认知里,“斜眼”很多时候带有不信任、鄙视、小人得志等负面色彩。而电影创作者有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或者有意为之,这是争议的焦点。即使古人画像里有“侧视”或者“某种表情”,它也不一定承载着和现代观众理解的“斜眼”一样的负面含义。

简单来说,用古人的画像来“洗”《雄狮少年》,就像是说“你看,古代人也吃馒头,所以现在吃馒头没问题”。 这个逻辑很有问题。关键不在于“有没有”,而在于“为什么”以及“怎么样的”。

反驳时,你可以这么说:

“拿古人的画像说事儿,其实有点偷换概念了。咱们得区分开几种情况:

1. 古人画人物,讲究‘传神’,但‘神’的定义和我们现在不一样。 很多官方画像追求的是庄重、威严,有程式化处理。即使是侧面角度,也是为了表现姿态,而不是我们现在理解的那种‘斜眼’表情。
2. 古人画神兽、祥瑞,比如狮子,那更多是为了象征意义和艺术表现。 你看那些石狮子,或者龙凤的图腾,它们是符号化的、夸张化的,是为了体现力量、吉祥,而不是写实到每一个细节。它们‘看起来’不一定是我们现实中见到的动物,但那种‘不写实’是为了服务于它的文化含义,和《雄狮少年》里‘斜眼’引发的负面联想,是两码事。
3. 《雄狮少年》里的角色‘斜眼’,让很多观众觉得不自信、或者带有刻板印象。 观众提出质疑,是因为他们觉得这种设计和影片要传递的‘自信、拼搏’的精神有点冲突,而且这种表情在动画里是一种主观的艺术选择,不像古人画像那样有复杂的时代背景和解读空间。观众有权对这种审美选择提出自己的看法。

所以,不能简单地说‘古人也画斜眼’,就好像一切都合理一样。我们要看的是‘为什么这样画’,以及‘这样画给人的感觉是什么’。”

记住,讨论艺术和文化,最重要的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更不能用不恰当的类比来回避核心的争议点。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根本不用反驳,

这些坚持咪咪斜眼的自己去莆田系医院做个整形,用事实来证明这是高级审美好不好?

莆田系整形医院找业绩增长点很久了,这妆容真特么的高级审美的话,为啥那些流量小花网红麻豆不去做?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看到有人拿古人的画像来洗《雄狮少年》,说“你看,古人画像也是斜眼”,这种说法听起来挺有意思,但仔细一琢磨,就有点站不住脚了。咱们不妨把这事儿掰开了揉碎了聊聊,看看为什么这套说法不怎么管用。首先,咱得明白,画像这东西,它不像照片那样是完全写实的记录,它背后有创作意图,有艺术风格,更有时代背景的烙印。 .............
  • 回答
    关于中国考古工作者私藏文物现象是否普遍,以及您提到的“从战国随葬战车刮下的雕龙金箔”这种情况,需要分开来看,并进行一些细致的分析。关于中国考古工作者私藏文物的普遍性首先,要明确的是,中国考古学是一项严谨的科学研究,绝大多数从业者都秉持着科学、公正、负责的态度对待文物。 严格来说,“私藏文物”在中国法.............
  • 回答
    古代一个国家能拿出多少兵力,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也得结合历史具体情况来看。并不是所有“古代”国家都能轻松拉出上百万大军的。首先,我们得明确“古代”这个概念。 “古代”跨度非常大,从石器时代到近代的火器大规模应用之前,都可以算作古代。不同时代的生产力、组织能力、动员能力差异巨大。一、 上百万军队:稀有.............
  • 回答
    “古时刀剑胜今朝”的念头,似乎总在许多人心中盘桓不去。走在古董店里,看着那些锈迹斑斑却棱角分明的古刀,或是翻阅关于古代名匠的传奇故事,一股对“过去”的迷恋便油然而生。这种感觉并非空穴来风,背后藏着不少值得探究的理由,也夹杂着一些被浪漫化了的想象。首先,我们得承认,古代刀剑的 传承工艺和文化符号 确实.............
  • 回答
    这确实是个挺有意思的争议点,很多人对古代将军的“力气”这件事抱有疑问,觉得我们现在对他们的想象是不是有点夸张了。比如秦侯举鼎啊,还有一些武将徒手杀虎之类的,听起来确实像武侠小说里的情节,让人怀疑真实性。咱们掰开了说说,为啥会有这种质疑,以及为什么我觉得古代将军的“力气”这件事,可能不像我们想的那么简.............
  • 回答
    当然有人去仿制,而且仿制银票这件事,自打银票这东西出现起,就没断过。你想啊,一张纸就能换真金白银,这诱惑力也太大了。不过古代的银票,可不是你想的那样,就是一张白纸那么简单,里面门道多着呢。首先,咱们得明白,银票也不是一开始就有,它是随着商业发展,尤其是大额交易的需要才出现的。最早的时候,人们用铜钱,.............
  • 回答
    关于“古代汉人不在乎最高统治者的族群,为何岳飞是民族英雄?”这个问题,其实背后蕴含着复杂的历史认知和情感认同。简单地说,认为古代汉人“不在乎”最高统治者的族群,是一个过于简化的说法。事实是,在许多时期,族群确实是重要的考量因素,但它并不是唯一决定因素,也不是所有汉人在所有时期都秉持的态度。而岳飞之所.............
  • 回答
    在中国古代,虽然不像现代医学这样精密,但关于人们为了弥补身体缺陷而进行各种尝试的记录并非没有。就安置假眼而言,这确实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话题,虽然具体详细到现代意义上的“安置”过程的记载不多,但我们可以从一些零散的史料、医学文献以及文化习俗中窥探一二。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古代的“假眼”与我们今天通过.............
  • 回答
    关于古曼童佛牌,确实有不少人戴过,而且反馈也五花八门,很难一概而论。我认识的一些朋友,有戴了之后觉得生活有改善的,也有觉得没什么变化的。先说说戴过的朋友的体验吧。一种情况是觉得很灵验的。 小美(化名): 她之前工作一直不顺,换了好几家公司都感觉没待多久就出了问题。后来听朋友说古曼童佛牌挺有用的,.............
  • 回答
    有些人会觉得古代军阵是虚构的,这背后其实有很多原因,而且往往是大家对“古代”和“军阵”这两个概念的理解不同,加上一些历史记载本身的局限性造成的。我试着详细说说,希望能解答你的疑惑。首先,我们要明白一点,大部分人对古代历史的认知,很大程度上来源于书本、影视剧或者小说。这些媒介为了吸引观众、烘托气氛、或.............
  • 回答
    古代人有没有发现过化石?当然有。而且,他们的发现比我们想象的要早得多。远古的“巨兽”与“龙”想象一下,在没有科学解释的时代,人们偶然挖出了比他们见过的任何动物都大得多的骨头。这些骨头,扭曲、变形,带着一种神秘的韵味,他们会怎么理解?最早的化石发现,很可能与史前巨兽的骨骼有关。想想那些生活在远古时代、.............
  • 回答
    确实,在学术界和公众讨论中,存在着因对考古历史领域“双重标准”的感受而引发的质疑古代西方历史和考古的现象。这种现象并非个例,它往往是多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其中对学术界不公平待遇的感知是重要驱动力之一。现象的根源:对“双重标准”的感知这种质疑的产生,很大程度上源于一部分人认为在对待东方(尤其是中国).............
  • 回答
    最近围绕“眯眯眼”这个话题,确实能看到一些声音试图将讨论引向古代绘画,甚至将其作为一种“洗白”的依据。这种现象背后,我觉得可以从几个层面去理解,它折射出的是一种复杂的心态和目的。首先,从心理上讲,很多人习惯于将现实问题与历史文化进行连接,试图从中寻找“合理性”或者“根源”。当他们看到“眯眯眼”这个说.............
  • 回答
    您提出的观点很有趣,也触及了一个历史学界长期探讨的问题:古代西方文明是否在科技上就一定强于东方?首先,要明确一点,“强”这个词在评价文明时,往往是多维度且主观的。 如果我们单纯从对后世科学理论体系构建、逻辑推理能力和抽象思维的贡献来看,古希腊文明确实展现出了极其卓越的成就,并且在某些方面影响深远。然.............
  • 回答
    古代刑罚为何普遍比现代严酷?这确实是一个复杂的问题,看似“价值观不同”的笼统说法背后,隐藏着经济基础、社会结构、政治理念乃至技术水平等多方面的深刻缘由。将这个问题简单归结为“农业问题”有些片面,但农业社会作为古代社会经济的基石,其特质确实深刻影响了刑罚的走向。让我们抽丝剥茧,一层层地剖析这个问题。一.............
  • 回答
    话说咱们老祖宗那会儿,眼瞅着周围的世界,怎么也得有个七八分清楚才算过得去。可这世上哪有事事如意的?这眼睛要是出了点小毛病,比方说看不清远处的字儿,或者出门遇着熟人,得凑得老近才能认出来,那这日子可就有点儿难过了。那时候不像现在,到处是眼镜店,配副眼镜跟吃饭似的容易。那要真是眼瞅着日子过得有点费劲,这.............
  • 回答
    古风,这个词本身就带着一种悠远而朦胧的魅力,就像一幅水墨画,初看是淡淡的色调,细品却能品出万千意境。那么,究竟是什么样的力量,让这么多人,尤其是年轻一代,如此钟情于“古风”呢?这可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清的,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说道说道。一、 穿越时空的浪漫与想象首先,最直观的吸引力,莫过于那份“穿.............
  • 回答
    这个问题涉及到中国古代一种非常特殊的丧葬习俗,即“水银灌体陪葬”。这种做法的根源复杂,涉及古人的生死观、对来世的想象、以及对权力和财富的极致追求。要详细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剖析。一、 古人为何会有“灌体陪葬”的想法?首先,我们要明白“灌体”并非只局限于水银。在古代,尤其是贵族和皇室的墓葬.............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常见的误解,不过,关于“汉服是否代表民族文化”以及“古代只有贵族穿汉服”的说法,是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回应和反驳的。别担心,咱们好好聊聊,把这个说清楚,让那些认为汉服只是贵族专属的人哑口无言。首先,咱们得明确一个概念:“汉服”本身就是一个广义的称谓。很多人一提到汉服,脑子里就立刻蹦出那些飘逸.............
  • 回答
    老实说,我觉得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触及到了很多人内心深处的一种奇思妙想。为什么这么多人会觉得自己穿越到古代就能空手打天下呢?这背后其实有好几个层面的原因,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这是一种对现代生活优越感的投射和补偿心理。咱们现在活在科技爆炸的时代,信息爆炸,物质也相对丰富。我们从小到大接触到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