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中国考古工作者私藏文物现象普遍吗?见过有人拿着从战国随葬战车刮下的雕龙金箔说是考古界朋友送的(非盗古?

回答
关于中国考古工作者私藏文物现象是否普遍,以及您提到的“从战国随葬战车刮下的雕龙金箔”这种情况,需要分开来看,并进行一些细致的分析。

关于中国考古工作者私藏文物的普遍性

首先,要明确的是,中国考古学是一项严谨的科学研究,绝大多数从业者都秉持着科学、公正、负责的态度对待文物。 严格来说,“私藏文物”在中国法律和行业规范上是被明令禁止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一切地下出土的文物都属于国家所有,考古机构在发掘过程中发现的文物,必须按照规定进行登记、保管,并移交给国家相关文物部门。考古工作者作为执行国家文物保护法律法规的专业人员,其职责是发现、保护和研究文物,而非据为己有。

但是,“普遍”这个词本身带有一定程度的主观性,很难给出一个确切的统计数字。 从公开的报道和一些学术讨论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零星的案例,这些案例往往被曝光后引起轩然大波,也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众的观感。这些案例通常涉及:

贪污盗卖型: 这是最恶劣也最令人发指的一种。极少数不法分子,利用职务之便,伙同盗墓团伙,或者直接参与盗掘,然后将盗取的珍贵文物私自出售,从中牟取暴利。这种行为不仅是对国家文物的犯罪,也是对考古事业的背叛。
“代为保管”或“研究使用”的变相私藏: 有些情况下,出土的文物数量庞大,或者因为科研需要,一些文物可能会被暂时存放在考古机构内部,由特定人员负责管理。但如果保管不善,或者存在私心,就可能出现“借花献佛”,或者在研究结束后没有按规定归还,甚至出现“送人”的情况。
“纪念品”心态的模糊地带: 尤其是在一些早期、管理不规范的考古发掘中,或者是一些非常细碎、价值相对不那么显赫的遗物,比如陶片、骨制品等,可能会因为工作人员的“喜爱”或者“留念”,在清点、登记时被“遗漏”或“私下流转”。这种行为虽然不像盗卖那样有明显的经济驱动,但依然违背了文物的归属原则。

需要强调的是,这些行为(无论是以何种形式)在考古界内部是被视为极其严重的违规甚至违法行为的。 一旦被发现,往往会面临严厉的党纪国法制裁,并可能被开除公职、追究刑事责任。因此,虽然不能排除个别案例的存在,但将“私藏文物”描述为“普遍现象”,可能是一种以偏概全的说法。大多数考古工作者是热爱文物,致力于科学研究的。

关于“战国随葬战车刮下的雕龙金箔”的来源问题

您提到的“见过有人拿着从战国随葬战车刮下的雕龙金箔说是考古界朋友送的(非盗古)”这种情况,涉及到几个关键点:

1. “从战国随葬战车刮下”: 战国时期的车马坑、战车随葬品中,金箔装饰确实是常见的。这些金箔往往非常薄,通过捶打或压印工艺制作,上面可能带有精美的纹饰,比如龙纹、几何纹等。这些金箔会附着在车马的木质构件、铜饰件甚至马具上。
2. “考古界朋友送的”: 这句话是关键。如果这位“朋友”是考古机构的正式工作人员,那么,他将从考古发掘中获得的文物“送人”,就触碰了红线。
3. “(非盗古)”: 这句话表明您不认为这是通过非法盗掘得来的。这可能是指,这件金箔不是通过盗墓者之手获得的,而是从合法的考古发掘过程中流出的。

那么,这种“送人”的金箔,其合规性如何?

从严格的法律和行业规范来看,这是不被允许的。 即使不是通过盗墓,而是通过考古发掘获得的,这些文物依然是国家财产。考古机构的职责是保管和研究,任何形式的私自分配、赠予、买卖都是违法的。
考古发掘的文物,在研究结束后,会被妥善保存于国家指定的库房,或者根据研究需要,移交给相关博物馆收藏。 即使是那些“不起眼”的碎屑,也需要按照程序进行登记、整理和处理。
“纪念品”的流失: 理论上,任何有明确出土信息、有研究价值的材料,都不应该被私下流转。但现实操作中,一些非常零碎的、难以进行独立研究的边角料,或者是在早期发掘、清理过程中,确实可能因为管理上的漏洞,或者出于某种“留念”目的,被工作人员私下“带走”。这种行为在法律上仍是违规的,只是其性质和影响可能与盗卖珍贵文物有所不同。
“朋友送的”背后可能隐藏的复杂性:
可能是违规赠予: 如果这位“朋友”是考古队的成员,并且确实是在清理或研究过程中,以“纪念品”的名义私下给了他,那么这就属于违规行为。
可能是“仿制品”或“仿制纪念品”: 也有可能,这位朋友送的并非真品,而是依据出土文物仿制的纪念品。但如果他说的是“从战车上刮下来的”,那这个解释就站不住脚了。
可能是“合法研究样本”的流失: 极少数情况下,为了某些特殊研究(例如材质分析、技术研究),可能会有少量样品被特殊批准在机构内部进行研究。但这些样品通常有严格的编号和记录,并且研究完成后也应该有明确的去向,不太可能私下赠予给他人。

总结来说:

中国考古工作者私藏文物的现象,不能说“普遍”,但确实存在零星案例,并且这些案例一旦曝光,影响非常恶劣。 绝大多数考古工作者是恪守职业道德和法律法规的。

您听到的“战国随葬战车刮下的雕龙金箔”这种事情,如果属实,并且该金箔是某个考古队员出于“留念”或“送礼”目的,从合法发掘的文物中私下取出并赠予的,那么这属于违规行为,即使对方声称“非盗古”。这暴露的可能是一种管理上的漏洞,或者是少数从业者法律意识、职业道德的缺失。

在公众层面,我们应该对中国考古事业保持信任,同时也要认识到,任何一个庞大群体的组成,都难免会有个别的不法分子或违规者。对于这种现象,我们应当持谨慎态度,但不能一概而论,将所有考古工作者都视为“可能私藏文物”的人。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加强对文物的监管和对从业者的教育与约束。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0.真实性存疑。

1.能剥取出金箔,原工艺应该是贴金。金箔又软又薄不好夹带,很容易变形损毁。但是根据考古工作的特点,一般私藏考古出土文物最大的可能性是在考古现场,但剥取贴金金箔应该在实验室完成;按照工作规程,进入实验室的文物登记、安保措施完善,而且操作一般得双人才能把文物从库房提取到实验室,所以可能性很小,除非是窝案;而且金箔被从车马器上揭取下来会导致价值大减,如果一开始就是为了私藏出来谋求私利,应该连原车马器一起带出才能实现利益最大化。

2.从考古工作的规律来说,发现文物之后,学术发表出来比私藏出来销售给考古工作者带来的利益更多。当然,不排除对技工还是私藏利益大,但是技工不掌握剥取金箔的技能。

3.确有考古工作者私藏出土文物的情况发生,比如贠安志案,但是比起考古工作的数量来看,发案占比很小。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中国考古工作者私藏文物现象是否普遍,以及您提到的“从战国随葬战车刮下的雕龙金箔”这种情况,需要分开来看,并进行一些细致的分析。关于中国考古工作者私藏文物的普遍性首先,要明确的是,中国考古学是一项严谨的科学研究,绝大多数从业者都秉持着科学、公正、负责的态度对待文物。 严格来说,“私藏文物”在中国法.............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我们对“探墓”这个词的理解。如果单纯从“找到埋藏在地下的东西”这个技能来说,那还得拆解一下:中国考古工作者:科学、系统、负责任的“探墓”考古工作者探墓,用的是科学的方法,目标是“揭示历史真相”。 知识储备是硬核: 他们不是随便挖的。首先,得懂历史,了解不同朝代的墓葬形制.............
  • 回答
    中国与俄罗斯的军事实力对比是一个复杂且动态的议题,涉及多个维度的分析。以下从历史背景、当前实力对比、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历史背景与现状对比1. 军队规模与结构 中国:约200万常备军(2023年数据),军队规模庞大但现代化程度高,重点发展信息化、网络化作战能力。 .............
  • 回答
    中国社会的团结性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其背后涉及历史、文化、政治、经济、社会结构等多重因素。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中国人团结的原因: 一、历史传统:集体主义与国家认同的深层根源1. 统一与稳定的文化基因 中国自秦朝统一六国后,历代王朝都强调“大一统”理念,将国家统一视为文明延续的核心。这种历.............
  • 回答
    在中国驻乌克兰使馆的提醒下,目前在乌克兰的中国公民需特别注意安全,尤其是在冲突地区或治安不稳定区域。以下是从自保、安全行动、紧急联系和日常注意事项等方面的具体建议,供参考: 一、避免暴露身份,保护自身安全1. 不随意暴露身份 不佩戴中国国旗、国徽或明显标识(如中国护照、身份证件、中国品牌物.............
  • 回答
    中国制造业利润偏低的现象是全球制造业格局演变、国内经济结构转型以及国际贸易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要深入理解这一问题,需要从多个维度分析其成因,并探讨突破国际产业壁垒的路径。 一、中国制造业利润偏低的成因分析 1. 成本压力与全球产业链重构 劳动力成本上升: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基地,劳动力成本在20.............
  • 回答
    中国制造的口碑和质量确实存在争议,但这一问题需要从历史、现状、行业差异、国际评价等多方面综合分析。以下从多个维度展开详细探讨: 一、中国制造的“质量争议”来源1. 历史背景与发展阶段 早期阶段(20世纪8090年代):中国制造业以劳动力密集型为主,产品以价格优势吸引市场,但质量控制体系不完.............
  • 回答
    中国人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域差异,其“能吃”不仅体现在食物的多样性、摄入量的庞大,更与历史、文化、社会结构和自然环境密切相关。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解析这一现象: 一、饮食结构的多样性与量级1. 主食的主导地位 中国是世界上主食消费量最高的国家之一。以稻米和小麦为主食,占每.............
  • 回答
    中国驻乌克兰使馆发布的关于「乌克兰东部局势」的5点安全提醒,反映了当前乌克兰东部冲突的复杂性及中国对当地安全局势的关切。以下从背景、当前局势、安全提醒的深层含义及国际影响等方面详细分析: 一、中国驻乌克兰使馆的5点安全提醒内容(基于公开信息)1. 避免前往冲突地区 明确提醒中国公民避免前往乌.............
  • 回答
    中国对马斯克的星链计划(Starlink)的应对策略涉及技术、法律、安全、经济和国际关系等多个层面,旨在维护自身利益、推动太空治理规则的制定,并在国际竞争中保持技术自主性。以下是详细的分析: 一、技术层面的反制与自主发展1. 发展自主卫星通信系统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中国已建成全球.............
  • 回答
    中国与俄罗斯的关系是一个复杂且多维的历史与现实问题,涉及历史渊源、地缘政治、经济合作及安全利益等多方面因素。以下从历史背景、现实关系、战略应对三个维度进行分析,以客观、理性的视角探讨这一问题: 一、历史背景:中国与俄罗斯的复杂关系1. 沙俄时期(17世纪19世纪) 领土争端:沙俄在17世纪.............
  • 回答
    中国古代是否能够养三十万骑兵,需要从历史、经济、资源、组织等多个维度综合分析。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探讨这一问题: 一、历史背景与朝代规模1. 秦汉时期 秦朝: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建立了强大的中央集权制度,但秦朝的军事规模有限,主要依靠步兵和战车,骑兵数量较少(约数万)。 汉朝:汉武帝.............
  • 回答
    关于您提到的“中国拳手玄武”与“日本拳手木村翔”的拳击比赛,目前并无公开记录显示这两人在真实比赛中发生过此类事件。因此,这一描述可能基于虚构情节、误解或混淆。以下从拳击规则、行为规范及可能的后果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一、拳击比赛规则中的“抱摔”行为1. 拳击比赛的核心规则 拳击比赛(如职业拳.............
  • 回答
    关于“中国骑兵战三天才到底是哪三个”的问题,可能存在历史人物混淆或表述不清晰的情况。根据历史记载,西汉时期对抗匈奴的著名骑兵将领主要为卫青和霍去病,而李牧属于战国时期,李靖则活跃于隋唐时期。以下是详细分析: 一、卫青与霍去病:西汉对抗匈奴的骑兵名将1. 卫青(前165年-前106年) 身份.............
  • 回答
    中国古代的“重农抑商”政策是一个复杂的历史现象,其正确性需要从多角度分析,包括经济基础、社会结构、国家治理、历史背景等。以下从历史背景、政策内容、实施效果、争议与反思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政策的起源与核心理念1. 历史背景 中国古代以农业为经济基础,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长期主导社会结构。农业是国.............
  • 回答
    中国历史上的皇帝众多,但若要选出“排名前十”的皇帝,需结合历史影响力、统治成就、文化贡献、政治制度创新等因素综合评判。以下是根据历史学家普遍认可的“综合贡献”和“历史评价”整理的前十位皇帝(按时间顺序排列): 1. 秦始皇(嬴政) 时间:公元前259年—公元前210年 主要成就: 统一中国:.............
  • 回答
    中国历史浩瀚,人物纷繁,适合拍成影视剧的题材和人物众多,涵盖政治、军事、文化、科技、爱情、励志等多维度。以下从历史事件、人物、题材分类等方面,结合影视改编的可行性,详细列举一些值得拍摄的中国历史或人物: 一、历史事件类1. 大运河的修建与影响 背景:隋朝杨广主持开凿大运河,连接黄河、长江,.............
  • 回答
    中国近年来在医保基金监管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三年内追回医保基金超340亿元,这一成果背后涉及复杂的制度安排、技术手段和多方协作。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 一、医保基金的"救命钱"属性医保基金是覆盖全国14亿人口的公共资金,主要用于支付基本医疗费用,包括住院费用、门诊报销、药品和诊疗服务等。其资.............
  • 回答
    中国的人口状况和未来劳动力市场趋势是一个复杂且多维度的问题,需要结合人口统计数据、经济结构变化、技术发展以及政策调整等多个因素进行分析。以下是基于当前数据和趋势的详细解读: 一、中国当前人口状况1. 总人口规模 根据国家统计局2023年的数据,中国总人口约为 14.25亿(截至2023年).............
  • 回答
    中国的军事实力是全球第二大军事力量,其综合国力和军事技术在近年来实现了显著提升。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中国的军事实力: 一、军事预算与规模1. 军费规模 2023年中国国防预算约为1.5万亿元人民币(约合2200亿美元),占GDP的1.5%,略低于美国(约3.5%)和俄罗斯(约2.5%),.............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