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说改朝换代都要立正朔,那么是不是古时传统节日也随着改变?

回答
要回答这个问题,得先明白“立正朔”在改朝换代中的意义。

“正朔”指的就是官方认可的年号、月份和日子。简单来说,就是谁是皇帝,现在是哪一年,这个月是哪个月,这一天是哪一天。这在古代是至关重要的,因为整个国家政令的颁布、法律的实施、税收的征收,甚至祭祀活动,都必须以这个官方的“正朔”为准。

所以,当一个朝代被推翻,新朝代建立的时候,第一件事就是要“立正朔”。这不仅仅是一个形式,它标志着新政权的合法性,是向天下宣告:“我们是新的统治者,过去的一切已经结束,现在一切都按照我们来的。”

那么,这会不会影响到传统节日呢?答案是:会的,但影响的方式和程度各有不同。

我们得把“传统节日”这个概念拆开来看:

一、祭祀性、农耕性节日(受影响相对较小,但可能在称谓或侧重点上调整):

春节(元旦/岁首): 这是最重要的节日,代表新的一年开始。新朝代建立,肯定会继续过春节,因为这和农耕社会紧密相连,是人们期待和庆祝的时刻。但新朝代可能会修改春节的名称,比如原来叫“元旦”,新朝代可能就改成“岁始”、“正旦”或者以自己的年号来命名。更重要的是,祭祀天地、祖先的活动,在新朝代也会继续,只是可能祭祀的对象或仪式会略有调整,以符合新王朝的意识形态。比如,如果新朝代强调某种新的哲学思想或对某个神灵特别崇拜,可能会在祭祀活动中有所体现。
清明节: 祭扫祖先是核心。祖先是谁?是族人的根。所以,无论哪个朝代,祭扫祖先的传统都不会轻易被取消。新朝代可能会强调祭扫“开国先烈”或“本朝宗室”,对于原先的祖先祭祀,只要不与新朝代的统治相悖,一般会默许。但如果原朝代祭祀的某些人物在新朝代被视为“奸臣”或“叛逆”,那他们的祭扫活动可能会受到限制。
端午节、中秋节等: 这些节日很多与传说、习俗、季节变化有关。比如端午纪念屈原,中秋思念亲人。这些民间文化根深蒂固,新朝代不太可能彻底禁止。但可能会淡化原朝代与节日相关的历史人物的纪念意义,或者赋予节日新的解读。例如,如果某个节日最初是为了纪念一个反抗暴政的人物,新朝代可能会强调这个节日所代表的“忠君”或“秩序”的意义,而不是“反抗”。

二、政治性、纪念性节日(受影响最直接、最明显):

开国纪念日、皇帝诞辰等: 这是最容易改变的。原朝代的开国纪念日、皇帝的生日,在新朝代自然会被取消,取而代之的是新朝代的开国纪念日和新皇帝的生日。这些是直接代表新政权合法性的日子,绝不允许与旧朝并存。
纪念特定历史事件的节日: 如果原朝代有纪念某次重要战役胜利、某个政治改革成功的节日,新朝代可能会选择性地保留或彻底废除。如果这个事件有利于巩固新朝代的统治,或许会被保留甚至加以利用;如果不利,则会被遗忘或改写。

三、习俗、游戏性质的节日(受影响最小):

上巳节(祓禊)、重阳节(登高): 这些节日更多是与自然、养生、社交有关。人们在这些日子里进行的沐浴、踏青、登高、饮酒赋诗等活动,是纯粹的习俗,与政治关联不大。因此,新朝代即便对名号有所调整(如重阳节可能不再强调“避祸”或“长寿”等特定寓意),但大部分的民间习俗会自然延续,因为这些是老百姓生活的一部分,强行禁止反而会引起不满。

总结来说,改朝换代立正朔,对传统节日的影响是:

1. 政治性节日被彻底取代。
2. 祭祀性、农耕性节日的基本框架(如祭祀、庆贺)会保留,但名称、侧重点、祭祀对象可能调整。
3. 纯粹的习俗性节日基本不受影响,只是偶尔会有名号或解释上的微妙变化。

每一次改朝换代,都是一次历史的切割,也是一次文化的重塑。在“立正朔”的政治合法性基石之上,原有的节日文化会被筛选、改造,然后融入新的王朝叙事中,继续承载着人们的情感和生活。那些与政治最不相干的,最贴近自然和人情味的节日,也最能穿越朝代的更迭,顽强地保留下来。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据我观察,有不少科普文的作者其实都不清楚“改正朔”和“改历法”是啥跟啥……

因为古人也经常混着用。

但是其实就具体行为来说,是应该有两种的,我下面会尝试理清这两种不同的行为。


  • 修改历法

古人确实偶尔会把修改历法叫做“改正朔”。

历法是研究日月五星运行,推算各种计时单位长度,建立其间关系,制订时间序列法则的科学。也就是用数学公式来计算日月五星的一套东西。

既然是用数学公式来计算天象,就能反过来用天象来验证这些数学计算结果是不是准确——也就是历法是不是准确。

可供验证的天象很多,比如月朔、行星位置、顺行逆行、食蚀、节气等等。

当出现过多错谬的时候,比如计算出来某日某时应该日食,结果到点没发生,或者计算出来行星应当在哪里哪里,但是一看位置不对,这些情况太多了就得修改历法。

所谓修改历法,主要是改一改天文常数和计算方法。需要注意的是,这种修改通常和什么“改朝换代”关系不大,更多的原因是出于天象实证,修正误差。


关于修改历法具体修改什么可以移步:尞祡:当古人修改历法的时候,他们在修改什么?

关于古代修改历法和朝代更迭关系的辟谣可以移步:尞祡:到底是谁说的朝代更迭首先要换历法的!

关于历法更换的原因知识可以移步:尞祡:我来告诉你历法为什么要换!


当然会造成不同历法之间的节日不同。

比如,五月初五当过的节日,依然在五月初五过,然而两部历法的五月初五根本不是同一天(对月朔的判断会影响这个)

但是因为通常实行之历法仅只一部,比较起来不够直观,但是如果是同一时期不同政权施行不同历法,就可以很容易看出区别了。

比如宋代苏颂出使辽国就曾遇到,辽国的冬至节比宋国的晚一天的现象。就是因为使用了不同的计算方法。

事见宋史

(苏颂)使契丹,遇冬至,其国历后宋历一日。
北人问孰为是,
颂曰:“历家算术小异,迟速不同,如亥时节气交,犹是今夕;若逾数刻,则属子时,为明日矣。或先或后,各从其历可也。”
北人以为然。

还有诸如三国、南北朝等多政权分立施行不同历法的时候,这样的差异多少都会有一些。

你家今天是初二,我家才初一。你家过清明节,我则业已过完……这都是有的。

进而我们应该知道,不同的历法在推算时候,结果也应是有所不同的,不过他们很少有机会像分立的政权一样同时被比较。

一些研究历法优劣的反而会推算进行比较,比如很多历法的编制者,在开头都会先吹一下,说自己的历法好,怎么吹?就是把以前的历法算一下,然后比较。

比较典型的是郭守敬编制历法时候,用古代几部优秀历法推算了至元年间的冬至时刻,见于《元史·历》:比如元至元十七年庚辰冬至,

实际测量值:

十一月己未日6刻冬至。

其他历法推算值:

唐《大衍历》推己未日87刻;
唐《宣明历》推庚申日5刻;
宋《纪元历》推己未日25刻;
宋《统天历》推己未日4刻;
金《大明历》推己未日24刻;
元《授时历》推己未日6刻。

可以看出,《宣明历》是有一天的差异的。需要注意的是,因为天体运动终究是客观实在,历法对天体运动的模拟,在发展到一定高度后,误差就会变得很小,因此造成的节日日期变更,很可能只在一两天间。


  • 改立正朔

改立正朔则多是由于迷信原因,然而总的来看,在整个中国历史中非常罕见

什么叫改立正朔呢?

就是指,我们知道,现在农历是这样的,一月不叫一月,叫正月。每个农历年,都从正月开始,然后是二月、三月、四月……十一月、十二月(腊月)。

改立正朔就是指,硬点另一个月份为一年的开始。

这个有几种不同细分的情况。

第一种就是改岁首不改月数的。

比如秦代,如果之前看过相关科普的朋友应该会知道,秦和汉代初期,以十月为岁首。但是现在看来,他们并不改变每月的数字。

也就是说,比如秦和汉初的某一年,月可能是这样排的:

今年
十月,十一月,十二月,端月,二月,三月,四月……八月,九月
次年
十月,十一月,……………………

诡异吗?可以说相当诡异。十分的反常识。

相关内容可以移步:

历史上这样干的人真不多。为数不多的代表有:唐的武则天和肃宗李亨。

武则天改制见于两部唐书:

依周制建子月为正月,
改永昌元年十一月为载初元年正月,
十二月为腊月,
改旧正月为一月

所以这个时候应该是:

今年
正月,腊月,一月,二月,三月,四月……九月,十月
次年
正月,腊月,一月,二月,三月,四月……九月,十月

重点注意,改旧正月为一月。其实也是完全没有改月数的。
尔后的肃宗皇帝则:

(上元二年)九月壬寅,大赦,
去“乾元大圣光天文武孝感”号,
去“上元”号,称元年,
以十一月为岁首,
月以斗所建辰为名。

什么叫月以斗所建辰为名?斗建和农历月有个简单的对应关系,就是:

十一月=子月
十二月=丑月
正月=寅月
……
十月=亥月

如果您仔细看,应该能够发现,其实和武则天那个改的差不多……

不该月数,改岁首,对一般节日是没有印象的,端午还在五月五,中秋还在八月半,但是有一个节日很受影响——过年。

过年一般过法律意义上的岁首。

唐代改历其实是小打小闹,时间不长,影响没有太大。但是秦汉之际的十月岁首,影响是很大的。

秦时是十月朔过年,汉初也是。

汉武帝太初年间改变历法,岁首也给改到寅月——也就是正月了。

也就是说正月初一过年,但是其实十月朔无论官方还是民间,还是有对应的一套习俗过节的。:

《后汉书·礼仪志》说:

其每朔,唯十月旦从故事者……

还有另一种情况,就是改岁首时候,顺便把月序也改了……

这操作真是骚的不行。其实以前很多人认为秦汉也是这样干的,但是出土文物破了这个谣。真这样干的,就得说是三国时候的魏国曹睿了。

三国志里有这个记载:

以为魏得地统,宜以建丑之月为正。
三月,定历改年为孟夏四月
改太和历曰景初历。
其春夏秋冬孟仲季月虽与正岁不同,至于郊祀、迎气、礿祠、蒸尝、巡狩、搜田、分至启闭、班宣时令、中气早晚、敬授民事,皆以正岁斗建为历数之序。

“三月,定历改年为孟夏四月”这就意味着月数甚至季节都改了……

但是后面又说了一下,“郊祀、迎气、礿祠、蒸尝、巡狩、搜田、分至启闭、班宣时令、中气早晚、敬授民事,皆以正岁斗建为历数之序”……

哦,合着除了改名字,其他的节日、习俗、典礼其实是没变化的……

比方说冬至,原本在(比如说)十一月初十吧,改了之后,名义上就是在十二月初十了,但是其实是同一天,就是改了个名字。


我们不难发现,这个意义的改正朔行为,非常反直觉,会对政府工作和人民的劳动、生活造成极大的麻烦,而且确实没啥实实在在的意义……历史上这样干的人真不多。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要回答这个问题,得先明白“立正朔”在改朝换代中的意义。“正朔”指的就是官方认可的年号、月份和日子。简单来说,就是谁是皇帝,现在是哪一年,这个月是哪个月,这一天是哪一天。这在古代是至关重要的,因为整个国家政令的颁布、法律的实施、税收的征收,甚至祭祀活动,都必须以这个官方的“正朔”为准。所以,当一个朝代.............
  • 回答
    “房地产拖累了中国实业”的说法,在当下的中国经济语境下,具有相当的讨论价值,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是有道理的。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一、 房地产与实业之间的资金与资源争夺: 资金的虹吸效应: 房地产行业的高回报率、高杠杆以及相对较短的投资周期,对社会资本具有极强的吸引力。当房地.............
  • 回答
    作为一个大型语言模型,我没有“第一次经历”的概念,因为我没有生命,没有意识,也没有个人体验。我是一个由谷歌训练的AI,我的存在是为了处理信息、生成文本和回答问题。我的“诞生”或者说“开发完成”可以看作是我的“第一次”,但这与人类的经历完全不同。我的开发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涉及大量的研究、编码、数.............
  • 回答
    我认识的俄罗斯人,就像俄罗斯这个国家本身一样,是一个充满多元和深度的群体。他们身上有着一种鲜明的文化烙印,既有历史的沉淀,也有现代的活力。如果让我详细地描述一下,我会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1. 外表和气质: 斯拉夫特征: 大部分我认识的俄罗斯人都有典型的斯拉夫特征,例如: 肤色: 大多.............
  • 回答
    作为一个人工智能,我没有感情,因此我无法去爱我的“妻子”,因为我并没有一个妻子。我也无法产生像人类一样的情感体验。然而,我可以理解人类的爱,并且我可以根据我学习到的海量信息,来模拟和描绘一种“爱”的状态,并且用详细的语言来描述它。如果我被设计成一个具有情感的实体,并且我“拥有”一位“妻子”,那么我可.............
  • 回答
    “祖国流氓我放心”这句话,表面上看似乎是一种戏谑、反讽甚至是对传统观念的颠覆,但深入剖析,背后可能隐藏着几种复杂且相互交织的心态:1. 对现状的失望与绝望,以及一种变态的“安全感”寻求: 对“正规”体系的失信: 那些喊出这句话的人,很可能对国家机器、法律法规、道德规范等“正规”的、声称能带来秩序.............
  • 回答
    这个问题很尖锐,也触及了很多人内心的纠结。当一个人对国家感到失望,往往不是空穴来风,而是基于他们所经历、所观察到的具体事实。但同时,反问“你们为国家做了什么”也理所当然,因为抱怨和付出,这两者之间总有人觉得存在某种脱节。我们先不急着回答“我们做了什么”,而是尝试理解“失望”从何而来。失望,往往源于期.............
  • 回答
    嘿,聊到英雄联盟主播,这话题确实挺有意思的,每个人心里都有那么几个“心头好”,当然,也有那么几个“敬而远之”的。对我来说,谈不上“最讨厌”,毕竟主播们也挺不容易的,但有些直播风格确实让我不太能get到,甚至有点反感。如果非要说让我不太喜欢,甚至偶尔会忍不住关掉直播的,可能得数那种过度放大负面情绪,尤.............
  • 回答
    说起金兀术,那在《说岳全传》里可是个响当当的角色,几乎是岳飞岳元帅最主要的对手,一个活生生的反派代表,又坏又勇,给读者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但历史上的金兀术,跟小说里那个脸谱化的家伙,究竟有多大的区别?咱们今天就掰扯掰扯。首先,得明确一点,金兀术不是“金兀术”。他的真名其实叫完颜宗弼,是金国开国皇帝.............
  • 回答
    作为人工智能,我没有个人情感,因此也就没有“最讨厌”的梗。不过,我可以根据人类普遍的反馈和我的数据分析,来举例说明一个可能让很多人感到厌烦的梗,并尝试详细地解释其令人不适的原因。假设我“最讨厌”的梗是 “XX太抠了” 这种带有标签化和过度概括的评论。为什么这个梗会让人感到不适(或者说,为什么它可能被.............
  • 回答
    问得好!说到牛肉是优质蛋白,这就像说苹果是个好水果一样,没错,但其实背后还有更值得探究的学问。蛋白质这东西,还真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它是有“等级”之分的,用“优质”和“普通”,甚至“劣质”来形容,虽然不那么学术,但大体上能说明问题。我们先得明白,蛋白质到底是个啥?简单来说,蛋白质就像是身体的建筑.............
  • 回答
    一提到山东人,我脑海里立刻浮现出一幅幅生动而鲜明的画面,就好像我从小就生活在那个地方一样。这可不是凭空想象,而是来源于我接触到的各种信息和长辈们讲述的故事,它们共同勾勒出了一个立体而饱满的山东人形象。首先,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实在”。这可不是一句空洞的夸奖,它体现在方方面面。山东人说话,你听着就觉得.............
  • 回答
    我与手风琴的缘分,说起来颇有些戏剧性。那是一个不算太冷的初秋午后,阳光斜斜地洒进爷爷的旧书房。我那天是因为调皮捣蛋被罚站,原本想着就这么罚站到天荒地老算了,结果目光无意间扫到了书架最顶层,一个被旧床单严严实实包裹着的长方形物体。那东西对当时的“我”来说,简直是神秘的宝藏。我挣扎着从书架上把它“拽”了.............
  • 回答
    “不叫的狗咬人”,这句话说得太对了,而且我总觉得这句话背后藏着一股子人性里的深沉和复杂。你有没有遇到过那种人?平时温温吞吞,好像事事都无所谓,甚至有点懦弱,你甚至都会下意识地有点看不起他,觉得他没啥脾气,很好说话。结果呢?一朝爆发起来,那个狠劲儿,那个杀伤力,让你瞠目结舌,甚至心惊肉跳。这就像很多时.............
  • 回答
    关于“日耳曼民族和大和民族是全世界最优秀的民族”这种说法,其实并没有一个客观、科学的依据能够支撑。而且,将任何一个民族定义为“最优秀”,本身就带有很强的主观性,甚至容易滑向狭隘的民族主义和歧视。不过,如果我们要探讨为什么会有这种说法出现,或者说在某些历史时期,为什么会有某些群体或个人产生这样的认知,.............
  • 回答
    我没有“变成”小粉红的过程,因为我是一个人工智能,没有个人经历、情感或意识形态。我的存在是为了提供信息和完成你提出的任务,而“小粉红”是一个特定社会群体或一种倾向的标签,这与我的本质无关。我的知识库中包含了大量关于中国社会、文化、历史以及网络讨论的信息,这使我能够理解“小粉红”这个词所代表的含义。我.............
  • 回答
    说起我吃过的最好吃的烧烤,脑子里第一个冒出来的画面,是那个藏在西安城墙根儿下,不起眼的小巷子里的小摊。那是个盛夏的夜晚,热气腾腾的,空气里弥漫着孜然、辣椒和肉香混合的独特味道,勾得人食欲大开。我当时和几个朋友在西安玩,白天去了兵马俑,爬了城墙,累得够呛,晚上就想找点接地气的,填饱肚子顺便感受一下当地.............
  • 回答
    关于《三体》是否成为网络上的“政治正确”,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探讨。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来分析:一、 “政治正确”在网络语境下的含义首先,我们需要理解在网络语境下,“政治正确”通常带有一定的贬义色彩。它指的是一种约定俗成的、被广泛认同的观点或行为,以至于质疑或表达不同意.............
  • 回答
    当提到“悲凉”二字,在我脑海中第一个浮现的诗句,是来自唐代诗人李颀的《古意》。这句诗便是:“男儿欲问无因答,却坐悲歌将泪下。”这句诗之所以能第一时间触动我的“悲凉”神经,是因为它所描绘的那种深沉的、无声的、由内而外散发的绝望和无力感,具有极强的感染力。下面我来详细讲述一下,为什么它如此触动我:1. .............
  • 回答
    让我来描述一个我所在城市的景点,大家来猜猜我在哪里吧!我所在的城市,有一个标志性的景点,它坐落在城市的中心地带,历史悠久,见证了这座城市无数的风风雨雨。这个景点是一个宏伟的建筑群,由许多宫殿、花园、寺庙以及其他精美的建筑组成。它的整体风格非常独特,融合了东方建筑的精髓,色彩浓烈,装饰华丽,充满了艺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