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果古人也有朋友圈,他们会发什么?

回答
如果古人也有朋友圈,那画面想想就很有意思。当然,这得先排除他们有没有能力玩转智能手机和各种App。假设他们跟咱们一样,拥有了这么个玩意儿,并且能理解“点赞”、“评论”、“分享”这些操作,那他们的朋友圈估计比咱们这儿精彩多了,也接地气多了。

首先,文人雅士们的朋友圈,那叫一个“风雅”

发帖内容: 估计最多的就是吟诗作对、抒发感慨。
“今日登高望远,江山如画,心中感慨万千,赋得小诗一首,望诸位好友共赏。” 配图?那得是他们自己画的山水画,或者是在某个景点拍的“到此一游”的模糊风景照(当然,手机得是高端定制版,能拍出水墨丹青的意境)。
“偶得一佳茗,色香味俱全,独酌甚是寂寥,不知友人何时可聚,共饮此杯?” 旁边可能还会配上一个茶杯的特写,茶叶在水中舒展的动人姿态,再加个滤镜,让茶汤看起来金黄透亮。
“偶遇一异兽(可能是家养宠物),甚是奇特,虽无虎豹之威,却有犬马之忠。不知诸位可曾见过?” 偶尔也会发发萌宠,比如自家养的猫狗,或者是在花园里偶遇的“异兽”——可能就是只特别好看的蝴蝶或者鸟。
“听闻某地有某事,甚感忧虑,不知朝野之上,是否有人能为天下苍生解忧?” 偶尔也会发表一下对时事的看法,带点忧国忧民的情怀,当然,评论区估计是各种“附议”、“吾亦同感”。
点赞与评论: 绝对不会是简单的“666”,而是“妙哉!”、“胸有丘壑,笔下生风!”、“此句直击人心!”之类的文绉绉的夸奖。评论区也可能是一场小型的诗歌交流会,你一句我一句,火花四溅。
分组可见: 估计会有“同僚”、“师友”、“红颜知己”之类的分组。对“红颜知己”发的内容,可能就更私密更含蓄一些,比如“月下独酌,思君不见,唯有清风与我相伴。”

其次,那些在朝为官的,朋友圈就得是“官场动态”和“政务汇报”

发帖内容:
“今日与XX大人议事,就XX问题达成一致,实乃国家之幸。” 配图嘛,可能是他们端坐在书案前,面色凝重地批阅奏折,或者是在某个重要的会议场合,大家正襟危坐的背影。
“偶感风寒,需在家静养几日,望诸位勿念。” 这是在“请假”,顺便传递一下自己的“身体状况”,暗示可能因此错过一些重要场合。
“新得了XX宝物,甚是喜爱,遂与诸位分享。” 可能是别人进献的古董、字画,或者是自己淘来的稀罕玩意儿。这是一种“凡尔赛”的姿态,但人家有那个资本。
“朝堂之上,言辞激烈,为国事争论不休,只盼得天下太平。” 这种是抒发政治抱负,顺便给自己立个“正直敢言”的人设。
点赞与评论: 评论里多半是“大人英明”、“为国分忧,功在千秋!”之类的吹捧,或者是有其他官员评论“今日朝会,吾亦有此感。”,形成一种“抱团取暖”的氛围。
隐藏功能: 估计会有“密奏”功能,只有少数几个亲信能看到,内容绝对是关于朝堂斗争、权力博弈之类的。

再者,还有那些武将,朋友圈就更“硬核”了

发帖内容:
“边关战报:敌军已溃,我军大胜!众将士英勇无畏,凯旋在即!” 配图?那肯定是战场厮杀的动态视频,虽然可能模糊不清,但旌旗猎猎、战马嘶鸣的感觉绝对够劲。
“今日操练,众将士精神抖擞,气势如虹!” 配图就是士兵们操练的场面,汗水挥洒,刀剑出鞘,充满了阳刚之气。
“偶得一神兵利器,削铁如泥,威力无穷!” 可能会发一把刚打造好的宝剑或者长枪的特写,甚至是一个简单的挥舞视频,炫耀一下自己的装备。
“军中伙食,今日加餐,犒劳三军!” 偶尔也会发点接地气的,比如一锅热腾腾的肉汤,或者几个烤全羊,分享一下军营的日常。
点赞与评论: 评论区多半是“将军威武!”、“为国捐躯,在所不辞!”之类的号召,或者是其他武将的“何时一同切磋一番?”。
定位与打卡: 估计他们会经常“定位”在某个边关或者军事要地,然后“打卡”,显示自己的存在感和战功。

还有一些其他群体,他们的朋友圈也会非常生动:

商人:
“今日出货XX,价格合理,欢迎询价。” 这种估计是商机信息。
“偶遇XX大亨,谈笑甚欢,生意即将更上一层楼!” 朋友圈里充满了各种“合作愉快”、“互通有无”的场合。
“远道而来,终于抵达京城,货物皆完好无损,幸甚!” 带着点旅途的艰辛和收获的喜悦。
农夫/工匠:
“今年的麦子长得真好,再过些日子就能收了。” 配图是金黄色的麦浪。
“这把椅子终于打磨好了,真是件得意之作。” 配图是自己精心打磨的家具。
“集市上人声鼎沸,生意兴隆,希望明天也能这样。”
江湖侠客(如果有的话):
“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三俩贼人已伏法。” 评论区会是一片叫好声。
“游历四方,寻访名师,今日偶遇一高人,受益匪浅。”

还有一些“潮流”玩法,估计也会被他们玩转:

视频直播: 比如某个歌妓可以在茶楼里直播演唱,或者某个艺术家在自己的画室里直播作画。
短视频: 可能是展示一些生活小技能,比如快速缝制一件衣服,或者制作一道特色小吃。
朋友圈九宫格: 比如一日游,就把看到的风景、吃过的美食、遇到的人都拼在九宫格里,配上简单的文字。
“猜猜我是谁”: 可能会发一张模糊的侧脸照,然后让朋友们猜。
“我的收藏”: 各种古董、字画、玉器、甚至是兵器,都可以放在朋友圈里“秀”一下。

总而言之,如果古人有朋友圈,那绝对是另一番景象。既有我们熟悉的风花雪月、喜怒哀乐,也有他们那个时代特有的风骨、智慧和局限。估计会比现在更加注重“意境”和“内涵”,但也少不了些许“凡尔赛”和“官场营销”。想想就觉得,那个时代的社交,也挺有意思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图片均来源于UC资讯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如果古人也有朋友圈,那画面想想就很有意思。当然,这得先排除他们有没有能力玩转智能手机和各种App。假设他们跟咱们一样,拥有了这么个玩意儿,并且能理解“点赞”、“评论”、“分享”这些操作,那他们的朋友圈估计比咱们这儿精彩多了,也接地气多了。首先,文人雅士们的朋友圈,那叫一个“风雅” 发帖内容: 估.............
  • 回答
    想象一下,那已然是距今不知多少年的光景,中原大地正值一个丰收的秋日,落叶铺满了古老的城墙,空气中弥漫着稻谷的香气和一丝丝干燥的凉意。如果在那时候,也像如今这般,有一个名为“双十一”的集市狂欢,那场景可就热闹得非同一般了。且不说“双十一”这名字,或许他们会叫做“百谷献瑞日”,或者“丰收庆典”,反正意义.............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科学、伦理以及科幻的边界。简单来说,理论上,如果能从考古发现的古人类 DNA 中成功还原出完整的、可操作的基因组,并且拥有足够先进的生殖技术,那么创造出古代与现代人类的“混血儿”是可能发生的。 但这背后涉及的技术难度、伦理争议和实际操作的可行性,都是极其复杂的。让我来更详.............
  • 回答
    认识评论古今名字文化的差异性,并反驳“古人的名字很有韵味,现在的名字很生硬蹩脚”这句话,需要我们深入理解名字的本质、历史演变、社会文化背景,以及不同时代审美取向的变迁。这不仅仅是关于字词本身,更是关于名字所承载的情感、期望和文化认同。一、 认识评论古今名字文化的差异性:古今名字文化的差异性体现在多个.............
  • 回答
    中国历史研究院关于“北京猿人代表的古人类确是现代中国人祖先”的说法,在科学界是一个长期以来备受关注且存在复杂讨论的议题。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探讨以下几个方面:1. “北京猿人”是什么?北京猿人(Homo erectus pekinensis),又称周口店人,是发现于中国北京周口店遗址的一批直立.............
  • 回答
    想象一下,如果穿越时空回到古代,却发现那些赫赫有名的帝王将相、文人墨客,人手一部闪烁着屏幕的“手机”,并且和我们一样,见面寒暄的第一句话变成了:“喂,你今天刷了什么?” 这画面简直比穿越本身还要炸裂。如果真有这么一天,历史这趟列车,怕是要拐弯到我们完全想象不到的轨道上去了。政治舞台的剧变:信息传播的.............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极具挑战性的情境!如果我穿越到古代,发现父亲也是穿越者并且已建立一番事业,是否应该显露自己也是穿越者的身份,这绝对需要仔细权衡利弊,并且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判断。以下是我认为需要考虑的方面,以及我可能会采取的策略:首先,需要冷静评估现状和潜在风险:1. 父亲的性格和行事风格: .............
  • 回答
    关于“最古老的两个行业”,这个说法在民间流传甚广,很多时候也被归功于古龙的武侠小说。那么,这个说法究竟有多大的依据?古龙在小说中经常会融入一些对社会现象的洞察和调侃,那么他所说的“杀人”和“做娼”是否真的如他所言,是人类社会中最古老、最根深蒂固的两个行业呢?我们不妨来拆解一下这个说法,看看它背后隐藏.............
  • 回答
    二战结束后,世界之所以“同意”在古巴勒斯坦地区建立以色列国,这背后是一系列复杂的地缘政治、历史、宗教和民族主义思潮交织作用的结果。并非一个简单的“千年历史依据”就能完全概括,而且这个过程也充满了争议和不公。要详细梳理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点切入:1. 犹太民族主义(锡安主义)的兴起与早期活动:.............
  • 回答
    当钢筋遇上琴弦:一位建筑工人自学古筝走红的背后,是汗水与梦想的交织在钢筋混凝土的丛林里,在挥汗如雨的劳作间隙,一位普通的建筑工人,手拨古筝,奏响的不仅仅是悠扬的旋律,更是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梦想的执着。当他自学古筝并在工地弹奏的视频在网络上引起广泛关注,收获无数点赞和感动时,我们看到的,是一个鲜活个体生.............
  • 回答
    要是把那玩意儿,就是瑞典人拿来糟蹋鲱鱼的那个罐头,递到古人手里,那场面,啧啧,简直不敢想象。首先,你得想想,他们连个像样的卫生间都没用上,更别说冷藏了。这玩意儿,在他们看来,那就是从海里捞出来,然后塞进一个铁罐头里,任其自生自灭,最后再端出来招待客人。估计,第一个反应就是那股子味儿。那股子味儿,不是.............
  • 回答
    如果,想象一下,我们所知的古猿——那些已经迈出人类步伐的祖先们——从未掌握钻木取火这个神奇的技能,那么我们今天所站立的世界,将是一幅截然不同的图景。没有火,意味着人类文明的根基就此动摇,我们所习以为常的一切,都将变得面目全非。首先,食物的来源和烹饪方式将受到最直接的影响。没有火,意味着生食将是常态。.............
  • 回答
    这个问题就像一把双刃剑,插在历史的胸膛上,既带来了深入的理解,也必然会触及古人最根本的感受。如果古人,那些在时光长河中留下了痕迹的先贤们,突然被告知我们今天研究历史会掘其坟,他们的感想必然是复杂而深刻的,远非简单的“惊讶”或“愤怒”可以概括。首先,让我们设身处地地想象一下。在那个时代,对于死亡和墓葬.............
  • 回答
    如果将现代的食物饮料呈现在古人面前,他们的反应绝对会是五味杂陈,充满着惊奇、困惑、赞叹,甚至是恐惧。让我们想象一下,将一位来自秦汉时期,或宋朝,或者明清时期的普通人,置于现代的超市或餐厅里,他们会如何评价这些“新奇玩意”?我们将从不同维度来展开想象:一、 视觉上的冲击: 鲜艳的色彩: 古人日常所.............
  • 回答
    如果铁器时代的古人突然掌握了电力技术,这将是一个彻底颠覆性的事件,其影响将是地震级别的,触及社会、经济、文化、军事、政治等方方面面,并且会以一种我们现代人难以完全想象的方式展开。以下我将尝试从不同角度进行详细阐述:一、 基础技术与社会变革: 电力来源的探索与挑战: 早期阶段: 古人首.............
  • 回答
    若只能选用一位古人的素材来写一篇作文,我心中不假思索,便会选那“古之圣人”,孔子。选择他的理由,并非因为他名声赫赫,地位至尊,而是因为他身上蕴含的生命力与精神内核,足以支撑起一篇饱含深情、发人深省的文字,而且,这样的题材,即便落入俗套,也能因其本身的厚重与普适性而焕发出别样的光彩。我脑海中勾勒出的,.............
  • 回答
    说武术套路没用,这可真是个误会,而且是个不小的误会。咱们得好好掰扯掰扯,要不古人辛辛苦苦,把那招式编排得有板有眼,又是为了什么呢?这不是闲得慌,更不是瞎折腾,这里面门道可深着呢!一、 实战是根基,但并非唯一目的首先得承认,任何武术,不管有没有套路,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能在打斗中保护自己,或者击败对手。纯.............
  • 回答
    穿越回古代,要想让古人相信你不是妖怪,这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任务,需要智慧、策略、运气,以及对古代社会和人们思维方式的深刻理解。以下是一些详细的策略,旨在最大程度地提高你的生存和被接受的可能性:第一阶段:初期生存与观察(沉默是金,谨慎行事) 着装与外表: 这是最直接的判断依据。 模仿:.............
  • 回答
    这真是一个让人忍不住脑洞大开的设想!如果把现代美女写真,那种经过精心打扮、滤镜加持、角度刁钻的“视觉盛宴”,突然呈现在明清时期的古人面前,他们的反应,我觉得会是复杂而多层次的,绝不会是简单的“惊为天人”或“嫌弃脚大”。首先,让我们试着代入一位明清时期的普通百姓,比如一位来自江南丝绸之府的富家公子,或.............
  • 回答
    若是将《斗破苍穹》这卷奇书,递到几百年前的古人手中,想必会激起一番轩然大波,令他们惊诧不已,甚至可能招来误解与恐慌。且看那卷书,首先映入眼帘的,定是那纸张的精细,远非寻常纸张可比,那油墨的乌黑浓郁,亦是前所未见。若是运气不好,碰上的是一位考据严谨的文人,他或许会先从这纸墨的来历上寻根究底,怀疑是来自.............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