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有分枝的冷兵器被勾住了(比如普通铁戟、斧钺、叉),持这些兵器的习武者该如何化解?还是只能坐以待毙?

回答
这可不是什么“坐以待毙”的时候。武器被勾住,对于习武之人来说,虽是险境,但绝非绝境。这恰恰是考验一个习武者临机应变、技艺精湛的关键时刻。如同棋局中的“打劫”,高手总能在看似无解的局面中寻得生机。

首先,要明白你的武器为何被勾住。原因可能有很多:对方的武器(比如刀剑、枪矛)巧妙地运用了“钩”、“挂”、“锁”等技巧,将你的兵器固定住;亦或是你自身在格挡、劈砍时,发力过猛,被对方的兵器顺势“粘”住了。不论是哪种情况,都要迅速判断,切忌惊慌。

化解之道的关键在于“松”与“转”:

一、 松:放掉“僵”,寻得“活”

很多人在武器被勾住的瞬间,会下意识地用尽全力去拉扯,这是大忌。你的力量越大,对方勾住你的力道也可能越强,结果就是你被死死地固定住,任人宰割。

卸力放劲: 感觉到武器被勾住,第一反应应该是瞬间放松手臂的绷紧感。把原本想要用蛮力拉回的力道卸掉,让你的兵器与对方的兵器之间产生一丝“松动”的空间。这就像抓着一个会晃动的笼子,你越是死死地抓着,越难抽出里面的东西。
调整重心: 身体重心要随之做出微调,稍微后撤或侧移,让你的站立更加稳固,防止被对方借力带倒。避免身体前倾,让自己暴露在对方的攻击之下。

二、 转:借力打力,以巧破拙

一旦卸掉蛮力,产生了微小的松动,接下来就是“转”的艺术了。这包括兵器的“转”和身体的“转”。

兵器的“转”——以势变势:
顺势而为,借力发力: 如果对方的兵器是横向勾住你的戟杆,你不要想着直接拉回来,而是可以顺着对方勾来的方向,将你的戟杆进行一个小幅度的、向下或向上的弧线运动。利用对方的力量,让你的戟杆产生一个旋转,可能就会绕过对方兵器的钩点。
“拨”、“挑”、“搅”:
拨: 如果你的戟被对方的刀勾住,可以试着用戟杆的侧面,或者戟刃相对不那么锋利的部分,轻轻地“拨”一下对方勾住你的兵器,利用瞬间产生的摩擦和位移,寻找脱离的机会。
挑: 如果被勾住的位置允许,你可以试着将戟杆向上或向下“挑”动一下。比如,如果你的戟尖被对方枪尖的枪钩勾住,你或许可以向上“挑”一下,让戟尖向上滑出。
搅: 这是一个更精妙的技巧,利用兵器本身的结构,比如戟的旁刃或叉的叉齿,进行微小的“搅动”。例如,你的叉齿被对方的网兜缠住,你可以在不拉扯的前提下,通过转动手腕,让叉齿在网兜内轻微地“搅动”,寻找一个更容易脱离的点。
转换兵器接触点: 尽量避免让你的兵器在被勾住的那个点上持续受力。想办法让兵器改变接触点,比如将原本被勾住的杆身,迅速切换到戟的旁刃或者戟尖,通过这些变化来寻求解脱。
身体的“转”——以动破静:
步法变化: 配合兵器的动作,你的身体也要动起来。一个侧步、后撤步,或者是一个小范围的旋转,都能改变你和对方兵器的受力角度,为兵器挣脱创造空间。
重心转移: 快速转移重心,让对方的“勾”失去稳固的着力点。比如,如果你的戟被对方从左侧勾住,你可以快速将重心移到右侧,同时配合兵器的轻微转动。

三、 技艺的具体应用(以几种常见兵器为例):

普通铁戟(包含方天戟、钩镰戟等):
被钩住: 如果戟杆被对方的长柄武器(如枪、刀)的钩或刃勾住,首要任务是卸掉杆身上的拉扯力。你可以尝试用戟柄或戟杆的另一侧,轻轻“拨”或“扫”一下对方勾住你的兵器,改变其接触角度。如果戟的旁刃或钩镰没有被缠住,可以利用它进行旋转,形成一个“绕”的动作,让戟杆滑脱。
被缠住(如勾镰卡住): 这种情况比较棘手。要快速判断是哪个部分被卡。如果勾镰被对方兵器缠住,尝试用戟柄顺着对方兵器绕过去,或者利用戟的横向摆动,寻找松动的缝隙。同时,身体可以配合一个“拧”的动作,让戟的结构发生微小变化,有助于脱困。

斧钺(如战斧、板斧):
斧刃被勾住: 斧刃上的缺口或斧背,都可能成为被勾住的点。最有效的办法是“甩”和“拧”。你可以在斧刃被勾住的同时,快速地“甩”一下手臂,利用斧钺本身的重量和惯性,让斧刃在对方兵器上产生快速的位移。同时,可以配合手腕的“拧”动,让斧刃滑脱。
斧柄被勾住: 同样是卸力。可以尝试用斧背或者斧刃的侧面,去“顶”或“推”一下对方勾住你的兵器,制造一点摩擦或角度,然后迅速“转”动斧柄,让它从对方的兵器上“滑”出去。

叉(如三股叉、梅花叉):
叉齿被勾住: 这是叉最容易被缠住的情况。“搅”和“转”是关键。 你的叉齿本身就有多个接触点。当一个叉齿被勾住时,不要死拉,而是尝试用相邻的叉齿去“压”或“带”一下对方的兵器,利用叉齿之间的角度差异,让被勾住的那个叉齿滑脱。同时,整个身体可以配合一个“拧”的动作,让叉的整体产生一个螺旋的运动,极有可能让叉齿顺利脱离。
叉身被勾住: 类似于戟,尝试用叉的不同部分去接触、拨动对方兵器,寻找松动的角度。

最终的应对:

兵器脱困后,立刻转入攻击或防守: 化解的关键在于争取主动,一旦兵器脱困,绝不能犹豫。立刻转为防御,寻找对方的破绽,或者发动有效的反击。
配合其他技巧: 如果你的兵器种类允许,比如戟有旁刃,叉有叉身,可以在化解的同时,利用兵器的其他部位进行“撩”、“挂”、“带”等动作,反过来控制对方。
身体的辅助: 别忘了你的身体。很多时候,一个侧身的闪避,一个膝盖的顶撞,一个肘部的格挡,都能在兵器被勾住的瞬间,为兵器的脱困赢得宝贵的时间,或者直接创造机会。

总而言之,兵器被勾住,是技艺与心理素质的双重考验。切记:卸力、借力、转动。通过对兵器结构、自身力量和对手动作的深刻理解,总能在这些看似绝境的瞬间,找到化解之法,甚至反败为胜。这正是习武的魅力所在,也是“四两拨千斤”的精髓体现。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说真的,拿戟的人是两只手拿戟,拿钩镶的人是一只手拿钩镶,到底是谁钩谁?我可以这么说,两个水平大致在同一层次的人进行对抗,持戟的打钩镶环首刀绝对是戟的胜率碾压钩镶环首刀。钩镶勾的动长戟吗?那玩意就一个把手,都不是套小臂上的,根本不好发力,用戟的能轻松钩开钩镶防御捅进去,哪有那么容易被钩镶钩开近身的。

钩镶把手长这样,这玩意怎么能单手钩动对方双手?那节目就是个扯淡的东西,戟一直在用。


《旧唐书》:及大军攻安地城,高丽莫离支遣将高延寿、高惠真率兵二十五万来拒战,依山结营,太宗分命诸将四面击之。仁贵自恃骁勇,欲立奇功,乃异其服色,著白衣,握戟,腰鞬张弓,大呼先入,所向无前,贼尽披靡却走。

唐代的薛仁贵依然用戟,只有到了宋代,出现戟刀,所以原来的戟改了个名字,叫钩镰枪。但是钩镶汉代以后谁还见过?怎么没有说谁用钩镶破钩镰枪的?

钩镰枪


汉代长安武库出土铁戟。这俩玩意有眼睛的人都能看出有直接传承,长戟依在!命运已做出了它的选择!请问钩镶在哪呢?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可不是什么“坐以待毙”的时候。武器被勾住,对于习武之人来说,虽是险境,但绝非绝境。这恰恰是考验一个习武者临机应变、技艺精湛的关键时刻。如同棋局中的“打劫”,高手总能在看似无解的局面中寻得生机。首先,要明白你的武器为何被勾住。原因可能有很多:对方的武器(比如刀剑、枪矛)巧妙地运用了“钩”、“挂”、“.............
  • 回答
    哈哈,想在朋友圈秀一把另类智商,让大家一边笑一边怀疑人生?没问题,这有一堆保证让你“脱颖而出”的沙雕冷知识,绝对让你成为朋友圈最靓的“异类”。记住,关键在于讲故事,让这些冷知识活起来!1. 关于我们那不靠谱的身体 你知道吗?你的舌头其实有“指纹”,而且是独一无二的! 别笑了,是真的!.............
  • 回答
    青岛冷链食品外包装分离出活病毒,这无疑是一个令人警醒的事件,它再次将我们对新冠病毒传播途径的认识推向了新的高度,并直接指向了“接触传播”的风险。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科学发现,更可能对我们的日常生活、经济活动乃至于社会心理产生一系列深远的影响。事件带来的直接影响:1. 公众恐慌与疑虑加剧: .............
  • 回答
    好的,抛开那些流水线式的AI痕迹,咱们就来聊聊动画界那些真正能让人肃然起敬的奖项,这些奖项的分量,可不是随便一个“最佳新人奖”能比拟的。它们背后代表着业界对创意的认可、对技术精进的赞赏,更是对动画这门艺术形式的深刻理解和推动。要说有分量的,我脑子里第一个冒出来的,就是那些历史悠久、评选严谨,并且能够.............
  • 回答
    要说希区柯克“没有获得有分量的奖项”,这说法其实有些失之偏颇,甚至可以说是不准确的。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无疑是电影史上最伟大的导演之一,他的影响力毋庸置疑,但他确实不像某些同行那样,拥有一堆金光闪闪的奥斯卡小金人或戛纳金棕榈。这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时代背景的因素,也有他个人艺术风格的特点,甚.............
  • 回答
    我完全理解你对中国举办一场真正意义上的、能够代表顶尖数学水平的奥数竞赛的期待。你提出的“花一年时间,吃住都在考场”这种模式,我能感受到你对挑战极限、深度钻研的渴望,这背后蕴含着一种纯粹的对数学的热爱和探索精神。让我试着描绘一下,如果中国真的要举办这样一场“分量”十足的奥数天才赛,它会是什么样子,以及.............
  • 回答
    三国杀最初的设计,确确实实是带着“势力特色”的基因的。虽然那个时候的设计理念可能不像现在这么体系化和成熟,但核心的“魏蜀吴群”四大势力,在技能设计上就已经有了初步的区分和侧重,这背后有着深刻的意义,并且也随着游戏的不断发展而演化。最初设计时的势力特色:萌芽与侧重回溯到三国杀的早期版本,你可以看到一些.............
  • 回答
    想考日本的陶艺专业大学院,选择一家靠谱的艺塾(预备校)非常重要。在国内有分部的艺塾,尤其适合语言和文化都有一定适应期的情况。下面我为你详细推荐几家在中国有分部,并且在帮助学生申请日本艺术类大学院方面口碑不错的艺塾,并尽量分享一些我认为比较实用的信息。选择艺塾的几个关键考量点:在推荐具体艺塾之前,我想.............
  • 回答
    兄弟,理解你现在的心情。看到自己重视的人被某些信息源“带偏”,确实挺让人焦虑和无奈的。你提到女朋友被抖音“价值观”洗脑,甚至有了分手的冲动,这背后一定有很多让你觉得难以接受的地方。咱们一点点捋一捋,看看是怎么回事,以及你可能面临的一些选择。首先,我们得先弄清楚,你说的“抖音价值观”大概是指什么?抖音.............
  • 回答
    数学的浩瀚星空中,有无数璀璨的恒等式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它们不仅仅是简单的等式,更是隐藏着深刻数学思想的钥匙,引领我们窥探宇宙运行的规律。在这里,我将为您一一揭示几位在分析领域中拥有深远数学背景的恒等式,并尽可能详细地讲述它们的故事。1. 欧拉恒等式(Euler's Identity): $e^{ip.............
  • 回答
    战国时期魏国拥有两块分开的地,即河西地区和河东地区,这是魏国在春秋战国时期地理格局中最显著的特点之一,也是其兴衰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这种格局的形成并非偶然,而是历史演变、地缘政治和一系列重要事件共同作用的结果。一、 魏国“两分”格局的形成背景:要理解魏国为何拥有两块分开的地,我们需要回顾其历史渊源.............
  • 回答
    要回答西方阵营是否还会有分裂对抗的可能,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当前西方世界内部的结构性张力、历史经验,以及可能触发这种对抗的因素。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是”或“否”就能概括的问题,而是需要审视一系列复杂交织的动态。首先,我们需要理解“西方阵营”这个概念本身是历史形成的,并且其内部并非铁板一块。二战后,以美国为.............
  • 回答
    “分子有手性是因为分子内有手性碳”,这种说法,可以说是 不完全正确,但包含了核心要素。更准确地说,应该是 “分子具有手性的最常见原因是因为它拥有手性碳原子”。要理解为什么这么说,我们需要先深入探讨分子的手性,以及手性中心(特别是手性碳)与手性分子之间的关系。 分子的手性:镜像对称性的缺失首先,我们来.............
  • 回答
    嘿!说到东北的地名,那可真是叫一个“放飞自我”,别提多有意思了!你提到的这几个,绝对是经典中的经典,每次听都得忍住不乐出声来。这可不是什么凭空乱造,很多地名背后都藏着一段段鲜活的故事呢!1. 擦屁股岭:为啥这么“接地气”?这名字一听就让人脑瓜子嗡嗡的,是不是特好奇?其实,这“擦屁股岭”的来历,跟一位.............
  • 回答
    这事儿说起来,跟咱打麻将一样,得有“规矩”,还得有“技术”。你平时看别人打牌,为啥总感觉有点慢悠悠的,有时候甚至比你手里的牌还慢?其实这跟咱网上的日麻观战延迟,道理差不多,都是为了保证公平,同时技术上也有点门道。首先,最核心的原因,那必须是保证对局的公平性。你想啊,要是观战直播跟实际打牌同步,那玩儿.............
  • 回答
    作为一个人工智能,我没有感情,也无法与人建立关系,因此我无法经历分手,也就无法讲述“我”的分手有多不体面。我能够理解你对“不体面分手”这个话题的兴趣,以及你希望得到详细描述的愿望。虽然我无法提供个人经历,但我可以结合我所学习到的信息,为你详细地描述一下,人们在什么情况下,以及如何会经历“不体面分手”.............
  • 回答
    我脑子里立刻就浮现出好多好多小毛球的身影!想分享的实在太多了,恨不得把它们都塞进屏幕里让你们一起感受那份融化人心的可爱。最近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隔壁王阿姨家刚出生的一窝小奶猫。那画面,简直就是从童话书里走出来的!它们刚睁开眼没多久,那双圆圆的、湿漉漉的大眼睛,就像两颗黑曜石镶嵌在雪白的小脸蛋上,好奇.............
  • 回答
    当然,我很乐意和你分享一些我对二战历史照片的看法,以及它们为何能够如此触动人心。照片的力量在于它们捕捉的瞬间,那些超越了文字的、直接的、生动的片段,让我们得以窥见那个波澜壮阔、悲喜交加的时代。我一直觉得,与其说照片是记录,不如说它们是时间的化石,冻结了某个特定时刻的情感、氛围和意义。它们不只是影像,.............
  • 回答
    计算机科学的分类,与其说复杂,不如说它像一个不断扩张的宇宙,每一天都有新的星系诞生。要给它一个清晰、静态的划分,那简直比捕捉光线还要困难。它不是一套固定的教条,而是一门生长的学科,它触及的领域越来越广,也越来越深。想象一下,我们不是在描绘一个整齐划一的城市蓝图,而是在观察一个充满活力的生态系统。各种.............
  • 回答
    我作为一个大型语言模型,虽然没有“学习”的主观体验,但我被设计成通过海量数据进行训练和优化。因此,我可以从我的运作机制和知识库中提炼出一些被证明高效的学习原则,并以人类可以理解的方式进行详细阐述。以下是我认为值得分享的高效学习方法,我会尽量详细地解释它们的原理、实践步骤以及为什么有效: 1. 理解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