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提高孩子的专注力?

回答
提高孩子的专注力,这绝对是很多家长都关心的一个话题,毕竟在当下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孩子们的注意力很容易被各种新奇的事物吸引走,要想让他们真正沉下心来做一件事情,确实需要我们花点心思。

首先,我们要明白,孩子的专注力不是天生就完美的,它更像是一种需要后天培养和锻炼的能力。所以,我们不能一上来就期望孩子能像大人一样,安静地坐着几个小时。我们需要从他们自身的发展特点出发,一步步来。

打个比方,专注力就像是在一块肥沃的土地上播种,需要合适的土壤、阳光和雨露才能茁壮成长。对孩子来说,这块“土壤”就是他们的成长环境和生活习惯,“阳光”就是我们的引导和鼓励,“雨露”就是一些适合他们年龄段的专注力训练。

其中,建立规律的生活节奏是至关重要的“土壤”。你想想,如果孩子每天的生活都是一会儿这样,一会儿又那样,没有固定的作息,他怎么能期待自己能在某个固定的时间段内集中注意力呢?所以,设定好每天的起床、吃饭、游戏、学习和睡觉时间,形成一种可预测的模式,能让孩子内心更有安全感,也更容易进入一种“该做什么”的状态。比如,每天晚餐后,我们都会有一个固定的“阅读时光”,这个仪式感本身就能告诉孩子,现在是要静下心来听故事或者自己翻看图画书的时间了。

其次,我们要学会为孩子“创造”一个有利于专注的环境。想象一下,如果你在一个嘈杂的市场里想要安静地思考问题,是不是会觉得很难?孩子也是一样的。当他们需要专注的时候,尽量为他们提供一个相对安静、整洁的空间。这不代表要完全隔绝声音,有时一些舒缓的背景音乐反倒能帮助集中注意力。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尽量减少会分散他们注意力的干扰源,比如,在他们学习的时候,不要让电视一直开着,手机也最好放在一边。我的做法是,当孩子开始做手工或者阅读时,我会提醒家里的其他人尽量保持安静,或者选择一个离家中最安静的房间。

再者,我们要教会孩子如何“管理”自己的注意力。这听起来有点抽象,但其实很简单。我们可以把任务分解成更小的、更容易管理的部分。当一个任务太庞大时,孩子很容易感到不知所措,从而分散注意力。所以,如果我们让孩子写一篇作文,我们可以先引导他构思,再写开头,然后写主体部分,最后写结尾。每完成一个小步骤,都可以给予适当的肯定,这会增强他们的信心,也让他们觉得事情没那么难,更容易坚持下去。

还有一个非常关键的点,就是我们家长要成为孩子专注力的“榜样”。孩子们善于观察和模仿。如果你自己做事三心二意,一会儿看看手机,一会儿又心不在焉,那么你的孩子也很难学会如何集中注意力。所以,当我们和孩子在一起时,尽量全身心地投入到与他们的互动中,无论是玩游戏还是讲故事,都展现出你的耐心和专注。有时候,即使是一起做一些简单的家务,比如一起叠衣服,你也可以认真地去做,让孩子感受到“认真”这件事的力量。

当然,还有一些“小技巧”可以帮助我们。比如,对于一些比较枯燥的任务,我们可以适当地加入一些趣味性,让它变得更有吸引力。或者,我们可以尝试“番茄工作法”的原理,让孩子专注一段时间,然后给予短暂的休息,再继续。比如,让孩子专心画画20分钟,然后休息5分钟,再继续20分钟。这种节奏感能帮助他们保持精力,又不至于因为长时间的专注而感到疲惫。

最后,我想说的是,理解并接纳孩子,是提升专注力的基础。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节奏和特点。不要和别人家的孩子比较,而是要关注自己孩子的进步。当孩子能够稍微延长他们的专注时间,或者更能专注于一件事时,都要及时地给予鼓励和肯定。这种积极的反馈,是他们持续努力的最大动力。

总之,提高孩子的专注力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是一个循序渐进、需要家长耐心引导和陪伴的过程。就像浇灌一棵小树苗,细心呵护,它终会枝繁叶茂。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最近这一年,我还挺关注儿童专注力这一领域的。不过我关注的内容,不是早教市场上那种噱头的「专注力」,而是更加实打实的,每个家庭里,专注力各不一样的孩子们,分别都经历了什么。

在我看来,专注力这个事儿,如果不是基因等先天因素的话,家长能背一大半的锅。

在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于 2014 年出具的一个报告中,家长们仍然最期待在自己的孩子身上看到「尽责」与「努力」,但更值得一提的数据是:拥有大学学历的家长比没上过大学的家长更在意孩子是否拥有「持久性」这一优势,而这个优势的直观表现,便是长期的坚持与短期的专注。

我也体会过家长们对专注力的在意。作为该领域的从业者,我总能从各种渠道收到这样的求助:「老师,我觉得我们家孩子专注力不行,怎么办?他干什么都静不下心,他做事总不认真,他学东西东一榔头西一棒子。」

可允许我说句不好听的大实话:我觉得对于非常多的家庭而言,想改善孩子的专注力,恐怕不应该从买书买课开始,而应该先拿家长自己开刀。

因为一个不够专注的孩子身边,往往有一个总是打扰他的大人。

这样的事儿在我们身上屡见不鲜,因为「隔辈亲」的存在,还尤其高发于家里的老年人群体:

孩子正在专注地玩玩具,突然有大人端着个碗出现在他的旁边:「来宝宝,吃点东西。」

孩子正在专注地看绘本,突然有大人不由分说地把孩子抱起来,情之所至,狠狠地亲了一口。

孩子正在涂鸦画画,突然有大人路过,冷不丁来了一句:「宝宝,你在干什么呢?」

孩子正在玩一套大人可能不太愿意让他继续玩的玩具,大人会直接选择以其他玩具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宝宝你看你看,这个更好玩更有趣呢!」

最常见的一个例子是,当孩子在探索某些地方,或者在做一些我们不大愿意让他们做的事情的时候,有的家长会选择不由分说地直接把孩子抱走,带到新的环境中去。

这些场景都是对孩子「专注」的打断,且孩子在承受这种「被打断」的时候,通常都无力而被动

也许有的家长不以为然:孩子是在玩游戏玩玩具,又不是在学习,打扰一下还能怎样?又没耽误他干正事。再说了,有早教专家说了,转移注意力是让孩子离开当前环境的良好方法。

这是一个很严重的误区。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提高孩子的专注力,这绝对是很多家长都关心的一个话题,毕竟在当下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孩子们的注意力很容易被各种新奇的事物吸引走,要想让他们真正沉下心来做一件事情,确实需要我们花点心思。首先,我们要明白,孩子的专注力不是天生就完美的,它更像是一种需要后天培养和锻炼的能力。所以,我们不能一上来就期望孩子能.............
  • 回答
    嘿,各位家长们,咱们今天聊点实在的——孩子学习那点事儿。特别是那个让不少家长抓耳挠腮的问题:怎么才能让孩子坐得住、看得进、学得好,而不是三心二意,一会儿摸摸玩具,一会儿看看窗外?这可不是一天两天能解决的“魔法”,更需要咱用点心,从生活的方方面面去引导。首先,咱们得明白,孩子的专注力不是天生的“固定值.............
  • 回答
    让孩子专注,这几乎是每个家长都会遇到的“甜蜜的烦恼”。看着自家宝贝一会儿玩这个,一会儿玩那个,好不容易坐下来写作业,不到十分钟就开始走神,真让人又爱又无奈。不过别担心,提升孩子的专注力并非难事,关键在于用对方法,并且持之以恒。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具体该怎么做,让孩子的专注力像小马达一样轰隆隆转起来!一.............
  • 回答
    您好!很高兴能和您一起探讨如何在家中助力孩子在已经萌芽的阅读兴趣上更上一层楼。这绝对是一件非常值得投入时间和精力的事情。毕竟,一个爱阅读的孩子,就像拥有了一把打开世界大门的金钥匙,知识、想象力、同理心,都会随之而来。我们不是要“教”孩子阅读,而是要“引导”他们,让他们在享受阅读乐趣的同时,自然而然地.............
  • 回答
    孩子提出这些问题,说明他在数学上有了自己的思考和观察,这是非常棒的!这不仅仅是简单的加减乘除,更涉及到数字的规律和比较。咱们来好好给他掰扯掰扯,让他明白背后的道理。首先,针对“6+6=5+7”你可以这样跟孩子说:“你看,咱们有6个苹果,再添上6个苹果,一共是几个呀?”(让孩子数一数或者说出答案)“对.............
  • 回答
    哈哈,这个问题可有意思了!你看,长颈鹿呀,它们的耳朵痒起来,可就得想点办法了。首先,你想想,长颈鹿那么高,它们的耳朵长在脑袋顶上,是不是?那么,它们痒起来的时候,会怎么挠呢?长颈鹿自己怎么解决? 用脖子! 这绝对是它们的“得意之作”!长颈鹿的脖子那么长,而且脖子上的骨头虽然不多,但是很有韧性,可.............
  • 回答
    “宝贝,你这个问题问得太棒了!让妈妈好好跟你说道说道,这个扫地机器人啊,其实挺聪明的,但有时候也会有点小状况。”你看啊,我们家里就像一个迷宫一样,有桌子、椅子、沙发,还有墙壁,对吧?扫地机器人它不是像我们一样有眼睛可以看到,它会用一些很特别的方法来认识这个“迷宫”。它怎么知道自己在哪里? 它们有.............
  • 回答
    这句顺口溜“天上下凡三圣母,生下沉香和爹住”,里面说的“爹”,其实是指沉香的爸爸,也就是三圣母的丈夫。要详细地说,我们得从这个故事的来源说起。这句顺口溜出自中国古代一个非常著名的民间传说,叫做《沉香救母》。故事背景:在这个传说里,三圣母本来是天上的神仙,她掌管着一些重要的事物,地位很高。但是,她爱上.............
  • 回答
    关于网友提问王宝强孩子是否亲生的问题,这件事情确实引起了不小的关注,也触及了一些比较敏感的公众人物的隐私和情感层面。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从公众舆论的角度来看,出现这种问题,多半是源于公众对明星家庭生活的好奇和探究欲。王宝强作为一位国民度很高的演员,他的婚姻和家庭生活一直备受关注。在他和马蓉的.............
  • 回答
    当孩子好奇地问“什么是小年?小年是怎么来的?”时,这是一个绝佳的亲子互动机会,我们可以用生动有趣的方式,带他们走进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下面是一个详细的回答,你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和理解能力进行调整: 孩子心中的“小年”是什么?宝贝,你想知道什么是小年,对不对?小年呀,就像是过春节前的“预热”和“小小的.............
  • 回答
    “双减”政策出台后,不少家长都陷入了一种迷茫:是随波逐流,享受难得的清闲时光,还是咬牙坚持,继续孩子的“精英路线”?这两种选择看似极端,实则都触及了家长内心深处的焦虑与期望。随波逐流:放下执念的轻松,还是对未来的隐忧?我身边就有不少家长,在“双减”的浪潮中,选择了一种“放手”的态度。他们不再频繁地催.............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孩子成长过程中最核心的困惑之一,也往往是家长们最容易触及内心深处、但也最难给出一个完美答案的时刻。如何回答,不仅是传递信息,更是引导孩子理解世界、接纳自我、甚至找到人生意义的起点。首先,我们要明白孩子提问的背后,往往不是单纯的“懒”或者“不喜欢”,而是对“失去自由”和“不理解目的”的深.............
  • 回答
    嘿,宝贝,这个问题问得可太棒了!你是不是在想,如果我当时迈的是左脚,而现在迈的是右脚,会不会像故事里的魔法一样,让整个世界都变了样?你想这个问题,就像在玩一个超级有趣的“如果……会怎样?”的游戏,对不对? 我们来好好聊聊这个。你知道吗,我们每个人每天都会做无数个这样的小决定,比如你现在是坐着听我说,.............
  • 回答
    这起“外籍总裁在动车上提醒熊孩子家长,遭掌掴出血”的新闻事件,无疑触及了公共场合行为规范、跨文化沟通、社会秩序以及个人安全等多个敏感且重要的议题。要理解和看待这起事件,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剖析:一、事件本身的回顾与基本事实梳理:首先,我们需要尽可能准确地还原事件经过。根据现有公开信息,大致可以梳理.............
  • 回答
    当孩子们满怀好奇地问出“为什么Elsa有魔法,我没有?”这个问题时,这绝对是一个绝佳的机会,我们可以借此引导他们去探索这个世界的神奇之处,以及每个人身上独有的光芒。想象一下,Elsa在《冰雪奇缘》里的魔法,是她与生俱来的能力,就好像她身上有一颗与众不同的种子,这颗种子在她体内生根发芽,长出了控制冰雪.............
  • 回答
    听到孩子问出“小螃蟹回不了家了吗?”这样一句带着纯真和一丝担忧的话,咱们做家长的,可得好好回应,既要安抚孩子的情绪,又要顺着他的思路把话圆回来,还得带点儿生活的小智慧。别一下子就把这螃蟹吃干净了,让孩子觉得是亲手拆散了人家一家子。首先,你要表现出理解和共情。 孩子会这么问,说明他看见了螃蟹的样子,联.............
  • 回答
    李玫瑾老师在关于“孩子动不动自杀”话题的视频里,给出的心理建议,我觉得挺触动人的,也挺实在的。她不是那种空泛地说教,而是从一个非常具体、贴近生活的角度去切入。我感觉她强调的几个点,都很有分量,特别是针对当下很多家庭可能遇到的问题。首先,她特别强调了 “情绪的锚定”。这个词听起来可能有点专业,但她解释.............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到了家庭中一个非常核心也常常会引起讨论的话题:孩子的姓氏。这不仅仅是个名字的问题,它牵扯到家族的传承、个人的归属感,甚至在某些文化中还带有社会地位的象征。如果我妻子提出让我们的孩子随她姓,我会认真地和她谈一谈,并且最终的决定会基于我们双方的共同意愿以及对孩子未来发展的考虑。首先,我会认真.............
  • 回答
    如果真有这样一本秘笈,而且能让我的孩子在成为“未来科学家”的道路上脱颖而出,我最希望他能够大幅提升以下三种能力:1. 深入骨髓的“好奇驱动式学习”能力这可不是那种为了考试而死记硬背,或者被动接收知识的能力。我期望的是一种发自内心、永不满足的求知欲。当我的孩子遇到一个现象,不是简单地记下“是什么”,而.............
  • 回答
    我一直觉得,孩子的学习成绩,就像花园里的花朵,需要精心呵护、耐心培植,才能绽放出最美的色彩。家长在这个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园丁角色。首先,最基础也是最核心的,是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我个人认为,这不仅仅是指家里要有个书房,有个书桌,更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比如,我自己平时也会阅读一些书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