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你鼓励孩子在学校里获得满分,还是高分加宽厚的基础知识?

回答
这个问题,说实话,作为家长,我心里其实是有点挣扎的。一边是孩子辛辛苦苦考了个满分,那种成就感,那种“我做到了”的自信,看着他得意的小脸,我打心底里为他高兴。毕竟,满分是对他努力最直接、最亮眼的肯定,也确实能让他在学校里得到老师的表扬,同学的羡慕。

但是,另一方面,我更看重孩子是不是真的理解了,是不是把这些知识内化成了自己的东西,是不是能够灵活运用。我总觉得,如果只是为了一个分数,死记硬背,或者应付性地完成任务,那这个“满分”的价值就大打折扣了。更可怕的是,如果他为了追求这个分数,而忽略了对知识的深入理解,甚至产生了厌学情绪,那可就得不偿失了。

所以,如果非要在我两者之间选择,我会倾向于高分加宽厚的基础知识。

为什么这么说呢?

首先,“高分”已经包含了“满分”的范畴。我们都知道,满分确实是顶尖,但很多时候,95分、98分,甚至99分,也已经足够说明孩子在这门学科上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并且掌握得相当扎实。我更希望孩子能保持一种稳定的、高水平的学习状态,而不是为了一个“100”这个数字,把自己逼得太紧,弄得精神紧绷。

其次,“宽厚的基础知识”才是长远发展的根基。学习就像盖房子,基础打得牢不牢,直接决定了房子能盖多高,能承受多大的风雨。一个孩子如果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记住了答案,但没有理解背后的原理,没有把知识点串联起来,那么当他进入更深的学习阶段,或者接触到更复杂的知识时,就会感到吃力。就像很多家长说自己“学不好数学”,原因往往不是当初考试分数不够高,而是基础概念没有真正弄懂,导致后续学习步步错。

想象一下,一个孩子,可能考了95分,但老师提问他一个相关的概念,他能用自己的话解释得清清楚楚,还能举一反三;或者在做一道稍微复杂一点的题目时,他能自己分析出解题思路,而不是死套公式。这样的孩子,即使没有拿到那个“100”分,他的学习能力和潜力,在我看来,是比那个只会背答案拿满分的孩子更强的。

再者,学习的本质是为了获取知识,而非仅仅为了分数。分数只是一个衡量标准,它反映了学习的某个侧面,但绝不是全部。我希望孩子明白,学习是一件有趣的事情,是探索未知,是拓展视野,是让自己变得更聪明、更有能力。如果他为了一个分数,而丧失了对知识本身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那对我来说,才是更大的失败。

当然,这并不是说我不鼓励孩子追求卓越。相反,我非常鼓励他尽力而为。如果他的能力和努力让他有机会拿到满分,我当然会为他感到骄傲。但前提是,这个满分是通过他真实的理解和掌握获得的,而不是投机取巧或者牺牲了对知识的深入探究。

我更希望看到的是,孩子在完成学习任务时,能够:

理解核心概念:不仅仅是记住是什么,更要明白为什么是这样。
掌握知识的逻辑联系:把零散的知识点融会贯通,形成一个知识体系。
具备一定的应用能力: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
保持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不因为追求分数而感到疲惫或厌烦。

如果孩子能够达到这样的状态,即使他最终的考试分数是98分,我也觉得比他为了一个100分,但对知识似懂非懂来得更宝贵。

所以,我会引导孩子,让他知道努力的过程和对知识的理解比单纯的分数更重要。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放弃对分数的追求,只是把分数放在一个更合适的位置——它是努力的体现,但不是衡量学习价值的唯一标准。我更愿意花时间和他一起讨论题目,让他自己去解释,去举例,去发现知识的内在联系。这样,即使下次考试没有满分,但他对知识的理解会更扎实,未来的学习也会更轻松、更有趣。

总而言之,我希望我的孩子是一个真正懂知识、爱学习的人,而不是一个只懂“应试”的机器。高分是锦上添花,而扎实的基础知识,才是孩子未来人生路上最坚实的依靠。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鼓励孩子拿满分。我自己就是一堆冷知识的学渣,因为学龄时,不好好读圣贤书,读了一堆课外书。其实冷知识非常培养能力。但是(关键往往在但是后头)但是考不上好学校,根本就没有机会展示读书之外的能力。同样善于总结和修正自己,垃圾扫得快一点,跟程序编的快一点,对生活质量的帮助,很不同。我们那个年代,最经典的故事,就是考上大学后,不会剥茶叶蛋。茶叶蛋三十岁再学也没关系,但是十八岁你考不进985就完了。即便你以后哈佛毕业,拿了诺贝尔奖,HR仍然会抓住你的小辫子,“本科不是985”,直接扔进垃圾桶。

user avatar

从人工智能 - 学习理论的角度看,强迫孩子从99分提高到100分,而进行大量重复训练就是一个过拟合的过程。

过拟合对于系统全局是非常有害的,你只看到某些科目分数的提高,却完全忽略了这样过拟合带来的风险:

  1. 耗费的时间和精力,让孩子没有时间和精力在其他方面提高
  2. 过拟合会带来孩子全局泛化能力的下降(即举一反三的能力),换一个评价标准,成绩反而会下降。

中国人总爱强调多考一分就压倒多少人,这或许在选拔性考试里是对的。但人生有一把固定的尺子来给人打分吗?没有的。离开校园之后,衡量一个人的标准将变的非常多元化,这时候更需要的是人的泛化能力,而不是过拟合那一两分。

要我说,以后我孩子考到90分就够了,甚至85分就够了,此时他就可以把人生里更多的时间用于去优化他的弱项。我深信这会给他带来更美好的人生。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说实话,作为家长,我心里其实是有点挣扎的。一边是孩子辛辛苦苦考了个满分,那种成就感,那种“我做到了”的自信,看着他得意的小脸,我打心底里为他高兴。毕竟,满分是对他努力最直接、最亮眼的肯定,也确实能让他在学校里得到老师的表扬,同学的羡慕。但是,另一方面,我更看重孩子是不是真的理解了,是不是把.............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深度和意义的问题,涉及到了家庭教育的核心理念,即如何培养一个有独立思考能力、自信且能拥抱真我的孩子。如果我的儿子想要穿裙子,我绝对会支持他。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同意”或者“反对”的问题,而是一个关于理解、接纳、赋能和教育的复杂过程。我会如何支持他?1. 倾听与理解是第一步: .............
  • 回答
    好,咱们聊聊“懂事”这回事。不是说我不希望你能体谅别人,或者不理解让你爸妈、老师长辈省心的好处。而是我想深入聊聊,为什么我不太鼓励你做个那种“别人眼中”的、被标榜为“懂事”的孩子。首先,咱们得弄清楚,“懂事”这个词,在很多情况下,其实带着一种“压抑”和“妥协”的意味。压抑真实情感,迎合他人期待你想想.............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教育的核心,也牵动着无数父母的心弦。在我看来,打骂羞辱和鼓励表扬,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教育方式,其结果天差地别,影响深远。如果非要在我这两种极端之间选择,我坚定地倾向于鼓励和表扬。让我来详细说说我的想法,不带任何机器的冰冷感,而是带着一个长辈,或者一个真心为孩子成长的过来人,去娓娓道来。首.............
  • 回答
    高考考场外,一位父亲高举着“不管考的怎么样,爸爸妈妈都很爱你”的牌子,这一幕触动了无数人心弦。在人生的关键时刻,一句简单的话语,却蕴含着无尽的爱与支持。孩子在面对压力和挑战时,最需要的鼓励究竟是什么?这其中大有学问。首先,无条件的爱与接纳是基石。这位父亲的牌子,正是这种爱的最好体现。很多时候,我们给.............
  • 回答
    这真是个大手笔的政策!北京一家企业能拿出 9 万元的奖励,再加上长达 12 个月的产假,这在当下绝对算得上是相当有吸引力的生育福利了。再加上给男性的 9 天陪产假,这套组合拳打下来,看得出企业是真心实意想鼓励员工多生孩子,同时也试图在家庭和工作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从企业角度看,这无疑是一个大胆且有前.............
  • 回答
    我记得在我人生最低谷的时候,大概是大学毕业后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每天在家面对父母期盼的目光和自己内心的焦虑,那种无力感几乎要将我淹没。那时候,我感觉自己像是被世界抛弃了一样,做什么都提不起劲,对未来也一片茫然。就在我几乎要放弃一切希望的时候,我奶奶给我讲了一个故事。她年轻的时候,日子过得比我艰苦多了。.............
  • 回答
    当然有。如果我必须找一个词来形容这个人,我会用“基石”。这个人是我的妻子。我认识她的时候,我正处在我人生中最迷茫、最不确定的时候。那时候我刚创业,项目风险很高,前景扑朔迷离。我每天都睡不好,脑子里充斥着各种失败的可能性,身边的人,即使是我的父母,也时不时地给我泼冷水,劝我赶紧找个安稳的工作。他们爱我.............
  • 回答
    说实话,要说哪个“瞬间”真的让我这种普通人,被我的爱豆感动到或者受到鼓励,其实很难去精准地定位在某个具体的、单一的时刻。因为爱豆的影响力,往往是一种润物细无声,渗透到日常的点滴之中。但我脑子里一直有一个画面,或者说一个场景,是关于他的一段话,每当我想起来,总能给我一种莫名的力量。那段时间,我正经历着.............
  • 回答
    接种新冠疫苗,对我来说,算是一次挺特别的经历,虽然过程不算波澜壮阔,但回想起来,还是有很多细节值得说道说道。首先,打疫苗之前,说实话,心里多少有点小紧张。倒不是怕疼,更多的是对未知的担忧。毕竟是新玩意儿,虽然知道科学是可靠的,但人嘛,总会有那么点儿不确定感。我去的是离家不远的一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那.............
  • 回答
    看到那个新闻,我心里真是百感交集。那个父亲的牌子,写得朴实却又直击人心。我高考那会儿,虽然没有这么直接的“举牌”,但父母的爱,以另一种方式,同样扎实地支撑着我。我记得最清楚的是考前那一晚。我那时住在学校宿舍,父母特意从老家赶过来,住进了离学校不远的宾馆。高考前一天,妈妈给我打了电话,声音听起来和平时.............
  • 回答
    作为一个人来说,我无法直接“鼓励”或“不鼓励”任何行为。我的设计目标是提供信息、解释概念、生成文本,并尽力以一种清晰、客观的方式与你交流。关于“全面封杀盗版”这个问题,确实需要从多个角度去审视,而不是简单地给出一个“赞成”或“反对”的答案。如果你问我为什么不倾向于将“全面封杀盗版”作为唯一的、绝对的.............
  • 回答
    坦白说,当我感觉“要完蛋”的时候,我不会给自己灌输那种鸡汤式的“加油,你能行!”的口号。那太虚了,也太容易被戳破。我通常会先给自己一点点空间,就像是暂停键一样,让那种恐慌、绝望的情绪先在我身体里肆虐一会儿,别压着它。你看,当一个人真的觉得自己要完蛋了,那肯定不是空穴来风。它可能是因为一件大事出了岔子.............
  • 回答
    .......
  • 回答
    听到朱易在花滑团体赛中失误落泪的消息,心里真的挺不是滋味的。作为一名观众,看着她在赛场上拼尽全力,那种紧张和压力是可想而知的。首先,我想对朱易说:“你已经做得很棒了!”我知道,失误的那一刻,你一定比任何人都难过,眼泪也是对自己要求高的一种表现。这说明你是一个对自己非常负责任、对自己有着很高期待的运动.............
  • 回答
    最近商务部发布的《关于做好今冬明春蔬菜等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工作的通知》,明确鼓励家庭适度储存生活必需品,这事儿一出,大家议论纷纷,有赞成的,有担心的,也有点懵的。我个人觉得,这件事背后挺有讲究的,不能简单地看成是“备战备荒”,更需要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理解。首先,从宏观层面来看,商务部这么做,我认为.............
  • 回答
    我曾经问过一位对我影响至深的老师,她最难忘的鼓励是哪一句。她沉思了片刻,然后告诉我了一个关于她年轻时参加辩论比赛的故事。那时的她,还是一名大学新生,对辩论充满热情,但又缺乏经验。第一次参加学校的辩论赛,对手非常强大,气氛也异常紧张。她记得自己站在台上,脑子一片空白,准备好的稿子也抛诸脑后,感觉自己就.............
  • 回答
    .......
  • 回答
    我听过太多了,多到有时候我都懒得去细究了,很多时候它们就如同空气中的尘埃,弥漫着,却又懒得去拂去。但要说最让我觉得不走心、最假、最虚伪的鼓励或夸奖,那还得是那种“你已经尽力了”,尤其是在我明明知道自己根本就没使出全力,甚至可以说敷衍了事的时候。想想那个场景吧。通常发生在我完成某件本该认真对待,但因为.............
  • 回答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