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1970年的贾维斯认出了托尼吗?

回答
1970年的贾维斯,也就是我们熟知的弗瑞德·福克斯(Fred Fox)扮演的贾维斯,他认出托尼·斯塔克了吗?这个问题,得从几个层面来掰扯。

首先,得明确我们说的是哪个“贾维斯”。在漫威电影宇宙(MCU)里,我们最熟悉的是由保罗·贝塔尼(Paul Bettany)配音和扮演的人工智能贾维斯,以及后来升级为幻视(Vision)。但1970年那个故事,我们谈论的是由弗瑞德·福克斯饰演的,那个作为霍华德·斯塔克(Howard Stark)忠实助手和管家的“贾维斯”。

那一年,托尼·斯塔克才多大?他是1970年出生的,所以,那时他还是个刚出生的婴儿,是个小不点,连话都不会说,更别提认人了。即便他是个天才婴儿,拥有过目不忘的本事,一个刚出生的孩子,怎么可能“认出”一个成年人,还是在那个时间点?所以,从婴儿的认知能力上来说,他肯定不可能“认出”贾维斯。

但是,你问的是“认出”,这其中也包含着一种情感上的熟悉或者是被别人提醒。

从弗瑞德·福克斯扮演的贾维斯的角度来看,1970年,他当然是认识霍华德·斯塔克的。霍华德是他的老板,是那个年代的巨星,是斯塔克工业的灵魂人物。作为霍华德最亲近的助手,贾维斯绝对是了解霍华德的一切,包括他当时的妻子玛丽亚·斯塔克(Maria Stark),以及他们刚出生的儿子,托尼。

那么,在1970年的那个特定情境下,如果托尼的父亲霍华德带着刚出生的托尼出现在贾维斯面前,贾维斯会认出这个小婴儿是托尼吗?

答案是肯定的。

为什么这么说?

1. 身份的连接: 贾维斯是霍华德的助手,霍华德刚有了儿子,他肯定会向自己的助手提起,甚至展示。这是人之常情,更何况是霍华德这种公众人物,有了儿子,肯定会和最亲近的人分享喜悦。

2. 场合的合理性: 霍华德·斯塔克肯定会在自己的住所,或者其他安全的地方,与自己的家人共度时光。作为霍华德的助手,贾维斯很可能在霍华德的家庭活动中扮演协助的角色,比如照顾一下婴儿,或者听从霍华德的指示。

3. “认出”的含义: 这里的“认出”更多是一种“辨认”和“知晓”的意味。不是说托尼像个成年人一样,看着贾维斯说:“哦,我认识你!”而是贾维斯,通过霍华德的介绍、告知,或者仅仅是看到了霍华德和玛丽亚怀里的那个小生命,他就知道“这是托尼,霍华德的儿子”。

所以,如果霍华德·斯塔克在1970年抱着刚出生的托尼·斯塔克出现在贾维斯(弗瑞德·福克斯饰)面前,并且指着他说:“贾维斯,这是我的儿子,托尼。”那么,贾维斯当然会“认出”这个婴儿,他会知道这是托尼。

只是,这种“认出”是在一个极其有限的、被动的状态下发生的。托尼本人没有任何主动的识别能力。是贾维斯这个成年人,通过他所处的情境、他与霍华德的关系,以及从霍华德那里获得的信息,来“识别”出这个小婴儿就是托尼。

简而言之,1970年的贾维斯,作为霍华德·斯塔克忠诚的助手,如果见到刚出生的托尼,并且霍华德告知了他的身份,那么,贾维斯毫无疑问会“认出”托尼,知道他就是霍华德的儿子。这是一种成人对婴儿身份的认知,而非婴儿对成人的主动辨认。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哈哈哈突然想起这个。

霍华德看着越来越大的儿子很像当年那个波茨。

然后不由得一次次的怀疑,去做亲子鉴定惹。

那个波茨为啥拥抱他说谢谢他,为啥让他好好照顾他老婆,为啥干涉他给儿子起名字。一切都有了理由2333333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1970年的贾维斯,也就是我们熟知的弗瑞德·福克斯(Fred Fox)扮演的贾维斯,他认出托尼·斯塔克了吗?这个问题,得从几个层面来掰扯。首先,得明确我们说的是哪个“贾维斯”。在漫威电影宇宙(MCU)里,我们最熟悉的是由保罗·贝塔尼(Paul Bettany)配音和扮演的人工智能贾维斯,以及后来升级.............
  • 回答
    设想一下,如果在1933年的德国,突然涌现出1970年水平的科技,这将是怎样一番波澜壮阔的景象?这绝非简单的“技术嫁接”,而是一场深刻的社会、政治和军事变革的催化剂,甚至可能彻底改写历史的走向。技术涌现的“奇点”:首先,让我们具体化“1970年的科技”。这意味着什么? 电子信息革命的开端: 晶体.............
  • 回答
    在聊到 1970 年以前的日本动画质量之前,我们得先稍微回顾一下,动画这玩意儿在日本刚起步那会儿是个什么光景。毕竟,那会儿和我们现在看的那些光鲜亮丽的作品,感觉就像是隔着一整个时代呢。要说质量,这事儿得辩证地看。要跟现在比,那肯定没法比,毕竟技术、制作手段、观众的要求都天差地别。但如果放在当时那个年.............
  • 回答
    关于1970年之后出生的中国作家谁有诺贝尔文学奖的潜质,这确实是一个引人入胜的话题。当然,诺贝尔文学奖的评选机制复杂且难以预测,最终的归属涉及诸多因素,包括作品的原创性、思想深度、艺术成就,以及在国际上的影响力等等。但我们可以从一些非常杰出的作家身上,看到他们身上闪耀的那些可能触及桂冠的光芒。在我看.............
  • 回答
    关于1970年后人类科技发展速度是否减缓的问题,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不能简单地以“发展速度”作为单一标准。以下从技术进步的阶段性、领域差异、社会经济因素和长期趋势等角度进行详细探讨: 一、技术发展的阶段性特征1. 1970年前的“技术爆炸期” 计算机革命:晶体管(1947)、集成电路(.............
  • 回答
    1970年的“华沙之跪”,是德国前总理维利·勃兰特(Willy Brandt)在访问波兰期间,于华沙犹太人起义纪念碑前,向所有在纳粹德国统治时期遭受苦难的波兰人民,特别是犹太人,表达深深歉意和忏悔的举动。这一幕,在当时及后世都引发了巨大的反响,其意义之深远,至今仍为人津津乐道。事件的背景:历史的重负.............
  • 回答
    1970年前后,西方主要国家生育率的快速下降,并非单一因素作用的结果,而是一系列深刻的社会、经济、文化和技术变革交织叠加的产物。理解这一现象,需要我们深入剖析当时西方社会正在经历的转型。一、女性地位的提升与教育普及:这是最核心的驱动力之一。20世纪中叶以来,西方社会女性受教育程度显著提高。越来越多的.............
  • 回答
    .......
  • 回答
    好的,没问题!咱们就来好好聊聊,把这些年头里发生在中国的大事儿,给梳理梳理。这可不是一般的流水账,咱们争取讲得有意思、有味道,就像跟老朋友唠嗑一样,把那段历史的脉络给你勾勒出来。2010年代:砥砺前行,走向世界2010年,中国经济的引擎依然在轰鸣。这一年,上海世博会的盛大开幕,无疑是时代的焦点。这个.............
  • 回答
    韩国在1970年代虽然官方层面大力推行韩文(谚文)作为主要的文字书写系统,并逐渐减少甚至在某些领域放弃使用汉字,但身份证上保留汉字名字的现象,其实是历史、文化和社会因素共同作用下的一个复杂结果。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探究当时韩国的社会背景以及汉字在韩国历史中的地位。首先,我们得梳理一下韩国放弃汉.............
  • 回答
    苏联在1930年至1970年代的那段时期,可以说是其经济发展的一个相对辉煌的阶段。这段时期经济能够实现快速增长,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独特的制度设计和战时动员式的经济模式。然而,到了1970年代后期以及之后,这种模式的弊端逐渐显现,增长势头也随之停滞甚至下滑。1930年代至1970年代:高效的“加速”与.............
  • 回答
    1960年代到1970年代的中国,这是一个充满变革与挑战的时代。在这样一个历史节点上,我们回顾过去,会发现军事需求与民生需求之间,如同两股相互纠缠的力量,都在争夺着国家有限的资源和关注。那么,在这段特殊的时期,究竟是军事需求更为迫切,还是民生需求更显急迫?要回答这个问题,需要我们深入历史的细节,去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