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故事》读后感:
小的时候好奇心和想象力比较强,看到《蜘蛛侠》《星战》这种科幻电影,并不在乎其中的故事,而对其中人物设定、飞船武器非常着迷。而随着阅历的增加,电影中奇形怪状、花里胡哨的人设或场面已经不能打动我,更别提打来打去、追来追去的动作片,或是俊男靓女互相竭嘶底里那种。
后来明白,作为一个观众,我想要的是一个好的故事,给我一种强烈的体验,无论这种体验是感动、惊奇和是激励。
如何欣赏一个故事?下面以周星驰的电影作为例子,很多理论和语句来自罗伯特麦基的《故事》
典型的故事构成:激励事件——进展纠葛——危机——高潮——结局
例如,周星驰的《功夫》:
激励事件——阿星冒充斧头帮勒索,斧头帮火牛被隐藏高手K到垃圾桶。打破了平静!
进展纠葛——阿星想加入斧头帮,却总是烂泥扶不上墙,斧头帮与猪笼城寨之间的矛盾步步升级,在“一曲肝肠断”杀死城寨三杰,神雕侠侣出场,达到第一个正面小高潮
危机——火云邪神出场,碾压一切,K了神雕侠侣。在火云邪神与神雕侠侣纠缠在一起时,阿星面对了最艰难的抉择:侠义还是帮凶。正义与邪恶都达到了巅峰状态!
高潮——阿星选择了正义,并化茧成蝶,完爆邪神。侠义战胜了邪恶!
结局——世界又安静了,小阿星与小哑女深情对视,美好纯真。结局并非结果,而是高潮带来的影响,或对次情结的交代。
而相对比较弱的《长江七号》,虽然在场景和对白上还有点周氏风格,但是故事过于羸弱。高潮不过是一个不会说话的外星狗,舍去自己的性命救了星爷。没有针锋相对的价值碰撞。
冲突法则:若无冲突,故事中的一切都不可能向前进展。冲突是生活的本质。
人物塑造:
主人公必须具有自觉或不自觉地欲望以及意志力。
主人公精神世界和客观世界的鸿沟,是故事的温床。
《功夫》中,阿星自觉的欲望是加入斧头帮,出人头地,所以去冒充斧头帮、努力去杀人、打劫,救邪神。而不自觉地欲望是拥有高强功夫、惩恶扬善。这两种欲望是矛盾而又很合逻辑的,同时推动着故事的进展。
人物的维度。越是矛盾的人,维度越高。表面特征下掩盖着一个深藏的本性。 而人在面临两难的抉择时,其真相才会暴露。
《功夫》里的阿星看起来游手好闲、软弱无能、欺软怕硬,但是他深藏的本性是一个具有大侠光辉的天真少年,只是隐藏在无奈与不得志的表象之下。他的本性得到揭露的地方,一个是闪回到童年救哑女,一个是在高潮时选择了正义的一方。
而《西游降魔》里,玄奘相对阿星维度就低一些。玄奘只是弱,却一心向善,追求大义,没有坏的地方。只是在对段小姐的爱上,有所矛盾。
主人公极其故事的智慧魅力和情感魄力,必须与对抗力量相适应。
《功夫》里阿星的对手是终极杀人王火云邪神,托出阿星的level也是超一流。如果与斧头帮对战,那只是民间个中高手罢了。
小角色必须轻描淡写,但不能流于呆板。这是星爷电影最出色的地方,小角色永远流光溢彩,或是语出惊人或是奇人异相。例如,酱爆!
展示,不解释,不说教
对作者主观思想的解释,无论是通过对白还是画外音,都会严重降低影片质量。
故事本身是一种表达手段,绝不采用任何解释性话语。展示,不要告诉。解说的技巧在于无形,随着故事的进展,观众无需费心尽力,不知不觉中便吸收他们所需要知道的一切。
《教父》里并没有画外音解释什么是黑手党。因为整个电影里全是黑手党,我们不需要在开头便知道什么是黑手党,只要在看完后知道便可。
《西游降魔》里,玄奘的师父向玄奘解释猪刚烈的来历,就有点太生硬,像突然开始听故事。
说教根源于一种天真的热情,认为虚构作品就像手术刀一样可以用来切除社会毒瘤。经典作品给予我们的并不是解决办法,而是一剂令我们清醒的良药。并不是答案,而是富有诗意的率真,它们把人类世世代代之所谓为人而必须解决的问题不可回避地昭然于天下。
《长江七号》里的说教更是过度直白。当然,是对的,甚至有点星爷式的夸张和幽默,混得那么惨了,还一本正经地说“我们虽然穷,但是不能说谎,也不能打人;不是我们的东西,我们不能拿;要好好读书,长大要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但是,我们要的是故事,而不是理论。
移情作用
随着故事展开,观众会本能地考察负荷着价值的世界和人物,力求分清善恶、是非、有价值和无价值。他们会力图寻找善之中心。因为我们每个人都相信自己是善良的或正确的,并想要认同这些正面价值。
让观众移情与主人公,则善之中心应定位于主人公身上。善是相对的,指的是正面素质,包括气质、智慧、能力。例如《教父》,影片里没有好人。但柯里昂家族具有正面素质,当我们发现这一正面素质,便会移情于此。观众会想,我当一个黑手党,也要像柯里昂家族一样,而不是其他人。例如《蝙蝠侠黑暗骑士》,观众看后会想,如果我当一个罪犯,也要当Joker一样的任性的罪犯。
可信性指一个内部连贯的世界,其规模、深度和细节都能自圆其说。故事一旦缺乏可信性,移情作用便会消融,我们便感觉不到任何东西。
升华
正如小时候语文老师教给我们的,作文需要升华。故事的升华也能使体验达到飞起的高度。
象征升华:将故事发展为原始模型。
《月光宝盒》的结尾,至尊宝在盘丝洞内外反复穿梭,象征命运的曲折轮回。
《大圣娶亲》中至尊宝戴上金箍变成孙悟空是在水帘洞中,水有灵性,是“悟”,洞是再生的母体场所。结尾孙悟空走向大漠,大漠便是“空”。
《功夫》里棒棒糖和哑女,和爱情几乎无关,或是没有展开,是故事的一个重要意象。它代表着我们心中的珍念,也是不被世界玷污的初心。
反讽升华。
《西游降魔》中,当玄奘明确自己爱上段小姐时,一切已晚。发人深省。
《国产凌凌漆》中,李香琴拿枪打穿凌凌漆时,凌凌漆却为她冒险摘取白玫瑰。发人深省!
最后引用罗伯特麦基的话:“讲故事就是许诺,如果你注意听我讲,我就给你惊奇,接下来便是发现生活的喜悦,在你从未想象过得层面和方向探知生活的喜怒哀乐。而当你获得某种见解时,看起来就像你自己做到了这一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