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南军罗伯特李将军和北军格兰特放在普鲁士王朝战争里是什么水平?

回答
将罗伯特·李将军和尤利西斯·S·格兰特放在普鲁士王朝战争(大致指18世纪中后期至19世纪中叶,特别是1866年的普奥战争和18701871年的普法战争)的背景下,我们会发现他们作为指挥官的特质和影响会呈现出截然不同的解读。他们的成功和局限性都与那个时代的战争特点、战术思想和政治环境息息相关。

罗伯特·E·李将军在普鲁士王朝战争中的可能水平:

李将军是一位极具战术才能的指挥官,尤其擅长于防御战、以少胜多和利用地形。他是一位战术大师,对部下有着极高的感染力。放在普鲁士王朝战争的背景下,他可能会是:

一位出色的防御战专家和战术家: 李将军在内战中多次利用地形优势和部队的机动性,击败了兵力占优的北军。在普鲁士王朝战争时期,虽然大规模的攻城战和要塞战依然存在,但机动性更强的野战也日益重要。李将军对战线的组织、预备队的运用和战场侦察的重视,将使他在面对敌人优势兵力时,能够布置出坚固的防线,并寻找机会进行反击。他可能会像恩斯特·冯·海因策(Ernst von Haynau)那样,在局部战场上展现出卓越的战术技巧。
一个可能被战略层级限制的指挥官: 李将军的战略视野相对而言更侧重于战术层面的成功,而非大规模的、具有决定性的战略目标。在普鲁士王朝战争时期,战略的协调和资源的调配是至关重要的。如果李将军被放在一个需要独立制定并执行长远战略的岗位上,他可能会遇到困难。普鲁士军队的成功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其参谋部(尤其是莫尔特克大参谋长)的强大战略规划能力。李将军更像是可以被赋予明确战略任务并出色完成的战术执行者。
一个需要强大后勤和兵力支持的指挥官: 虽然李将军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展现了惊人的能力,但他依然需要相对充足的后勤和部队补充来维持持续的作战。普鲁士王朝战争时期,国家的整体工业实力和动员能力变得越来越重要。如果李将军置身于一个国力相对较弱或后勤体系不发达的普鲁士王朝国家,他可能会面临比内战时期更大的挑战。
一个可能在“总力战”思潮中适应不良的指挥官: 随着普鲁士王朝战争的推进,战争的规模和性质开始向更具决定性的方向发展,国家资源的动员和战争的全面化成为关键。李将军的指挥风格虽然高效,但他更像是一个“战场天才”,而非一个能够驾驭整个国家战争机器的“总指挥”。普鲁士的成功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其强大的国家机器和高度集权的指挥体系。

尤利西斯·S·格兰特在普鲁士王朝战争中的可能水平:

格兰特将军是一位务实的、不屈不挠的指挥官,他擅长于集中优势兵力,消耗敌人,并追求最终的胜利,即使代价高昂。他是一位“胜利者”,并且理解战争的残酷性和资源的重要性。放在普鲁士王朝战争的背景下,他可能会是:

一个极具战略耐性和决心的人: 格兰特最突出的特点是他的坚韧不拔和对目标的执着追求。他不会被战术上的挫折所吓倒,而是会继续集中优势兵力,逐步蚕食敌人的力量。这种“消耗战”的理念在普鲁士王朝战争中也逐渐显现,尤其是在普法战争后期,普鲁士军队对巴黎的围困就是一种战略消耗。格兰特可能会被视为像普鲁士名将弗里德里希·威廉·冯·施托申(Friedrich Wilhelm von Stosch)或亚历山大·冯·瓦尔德塞(Alexander von Waldersee)那样,能够坚定不移地执行战略任务的指挥官。
一个能够驾驭大规模机械化战争早期形态的人: 格兰特在内战后期就开始展现出对大规模部队调动、后勤保障和多线作战的理解。虽然普鲁士王朝战争时期的军事技术(如前装滑膛炮、早期线膛枪)与内战时期有相似之处,但普鲁士军队在铁路运输、电报通讯等方面的应用更为先进。格兰特对利用这些新兴技术来集中兵力和资源的能力,将使他在战场上获得优势。他可能会像普鲁士参谋总长赫尔穆特·冯·莫尔特克那样,理解并利用新技术带来的战略和战术优势。
一个更适合担任“总指挥”而非“战术大师”的角色: 格兰特的胜利更多地来自于战略层面的决心和对整体战局的把握,而非像李将军那样在战术层面上展现惊人的灵活性。在普鲁士王朝战争时期,普鲁士军队强调的是由参谋部制定详细计划,然后由各级指挥官执行。格兰特在统一指挥和协调大规模部队方面,会比李将军更具优势,他更接近普鲁士军队那种层层下达命令的体系中的高级指挥官。
一个可能被普鲁士高层视为“过度消耗”的指挥官: 虽然格兰特的“消耗战”取得了胜利,但其付出的代价也很大。普鲁士的军事思想强调效率和最小化伤亡(在可能的情况下)。如果格兰特被置于普鲁士军队的最高指挥席位,其不屈不挠的“磨损战”策略,可能会与普鲁士追求以最小代价迅速获胜的理念产生冲突。普鲁士军队的优势在于其精确的计划和快速的机动,而不是漫长的消耗战。

总结与比较:

如果将他们放在普鲁士王朝战争的背景下,我们可以这样总结:

李将军 就像一位能在复杂地形下布置精妙防御的战术天才,他可以在局部战场上以极高的效率击败敌人,但可能缺乏制定和执行长远战略的经验和资源。他可能更适合担任类似“卡尔·冯·克劳塞维茨”在拿破仑战争后期那样,在特定战区内发挥其战术才能的指挥官。
格兰特 则更像是一位具有战略耐心和不屈决心的“胜利者”,他能够在大规模的战争中协调资源,集中兵力,并通过消耗战最终赢得胜利。他更适合担任类似“普鲁士参谋总长莫尔特克”那样,制定和执行国家整体战略的指挥官,或者类似“奥托·冯·俾斯麦”那样,将军事行动融入更大的政治目标中。

最终,他们的适用性取决于具体的任务和所处的政治军事环境:

如果需要的是在特定战区击败强大敌人,李将军可能会展现出令人惊叹的战术才能。
如果需要的是一场漫长而艰苦的战争,并能够承受巨大的消耗以达成最终胜利,格兰特则更可能胜任。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普鲁士王朝战争的胜利很大程度上是其高度专业化和协调一致的参谋系统、先进的工业能力以及国家整体动员能力的综合体现。即使是李将军和格兰特这样的杰出指挥官,也需要在一个强大的国家机器的支持下才能发挥最大作用。他们各自的优势和劣势都会在这种新的环境中得到放大或限制。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南北战争好歹是第一次现代战争。装备了大批新型武器,运用了新型战术的大规模总体战。

长达四年的战争里,数十万士兵被发达的铁路交通网运向前线,又在手摇式机枪和加农炮面前如麦子一般倒下…超过三百五十万人在战场上厮杀,造成了一百二十余万人伤亡。

再对比一下普鲁士王朝战争。普丹,普奥,普法三场战争加起来总时长甚至不超过一年。且战争形式基本都是“一场战役定胜负”(萨多瓦,色当),时长和烈度都远不能与南北战争相比。

可以这么说,普鲁士王朝战争仍是一战前欧陆战争的普遍风格,当年的军事观察员们认为未来的一次世界大战也会是这种风格。较低烈度,职业军人间仍带有绅士风度的快速战争。

而事实告诉我们,一战恰恰是类似于南北战争的大规模总体战。或许拿罗伯特•李,格兰特放在一次世界大战中与其他将领对比会更为合适些。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将罗伯特·李将军和尤利西斯·S·格兰特放在普鲁士王朝战争(大致指18世纪中后期至19世纪中叶,特别是1866年的普奥战争和18701871年的普法战争)的背景下,我们会发现他们作为指挥官的特质和影响会呈现出截然不同的解读。他们的成功和局限性都与那个时代的战争特点、战术思想和政治环境息息相关。罗伯特·.............
  • 回答
    弗吉尼亚州夏洛茨维尔拆除罗伯特·李将军雕像这件事,可不是一件简单的小事,它触及了美国社会深层次的历史认知、种族平等以及公共空间的象征意义等诸多敏感议题。要说清楚这件事,得从头细细道来。事情的起因:悠久的争议与导火索罗伯特·李将军的铜像矗立在夏洛茨维尔市中心的解放广场(Emancipation Par.............
  • 回答
    看待罗林姣博士从哈佛大学博士、南京大学副教授,转任深圳某街道副主任这一经历,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这其中包含了很多值得思考的社会现象和个人选择。一、 个人选择与价值实现的多样化: 精英光环的转型: 罗林姣博士拥有极高的学术背景和在高校的稳定职位,这在很多人看来是“成功”的象征。然而,她选择离开.............
  • 回答
    罗天挚从南方科技大学跳槽到深圳中学,这事儿,可真是搅动了不少人的神经,尤其是在教育界。毕竟,南科大那可是响当当的“改革先锋”,罗天挚作为其中的一员,身上也带着一股子“创新”的标签。这一下,从高等学府回归到中学,怎么看,都有点意思。得先说说南科大。南科大成立以来,一直被视为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一个试验田.............
  • 回答
    罗斯福号航空母舰(USS Theodore Roosevelt, CVN71)是美国海军尼米兹级核动力航空母舰的一员,也是美国在亚太地区海军力量的象征之一。当罗斯福号或任何其他美国航母进入南海时,这通常会引发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其背后涉及多方面的含义和影响。一、 美国海军在南海的行动背景与目的理解罗斯.............
  • 回答
    罗柏·史塔克在得知河间地大败、君临局势有变后,立刻举兵南下,这件事并非没有问题,而是隐藏着不少风险,并且在很大程度上,这步棋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能否准确地把握住局势的动态和潜在的机遇。首先,我们得明确罗柏南下的动机。在原著中,这个信息是珊莎送出的“信鸽传书”,虽然信息内容未必完全准确,但足.............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它将我们拉回了历史的长河,让我们去想象两个辉煌文明的碰撞。如果把查士丁尼统治下的东罗马帝国(瘟疫肆虐之前)和巅峰时期的南宋放在一个虚拟的战场上较量,这是一场引人入胜的对决,涉及军事、经济、技术、战略等多个维度。双方的基本情况介绍:查士丁尼的东罗马帝国(公元6世纪中期,巅峰时期):.............
  • 回答
    靖难之役,一场在中国历史上堪称波澜壮阔的内乱,将大明王朝的命运推向了风口浪尖。朱元璋驾崩后,其孙子建文帝登基,但叔王藩镇的势力依然强大,特别是燕王朱棣。如果说,在战事焦灼之时,哪位南军将领,在关键时刻,真的能顶住皇权压力,行那句“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将朱棣斩杀,那么,整个大明王朝的历史轨迹将发生翻.............
  • 回答
    说起汉朝的军事组织,特别是西汉的南军,这可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你问羽林、期门之类的部队是否属于南军,这涉及到当时中央军事力量的构成和划分,需要我们细致地捋一捋。首先,我们要明白“南军”这个概念在西汉时期是怎么来的。通常我们说“南军”,更多的是在汉武帝以后,与“北军”相对而言的。北军的代表是卫青、霍.............
  • 回答
    南京财经大学教师因在课堂或公共场合使用“918事变”侮辱辽宁男篮的事件,若被证实属实,该教师可能面临多重法律责任和后果,具体责任划分如下: 一、法律依据与责任类型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第39条:教师应遵守职业道德,为人师表,不得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权益。 第44.............
  • 回答
    南北榜案是明朝洪武年间(13681398年)发生的一次科举考试争议事件,其原因复杂,涉及政治、制度、地域、权力斗争等多重因素。以下是详细分析: 一、背景与制度设计1. 科举制度的改革 明朝建立后,朱元璋为强化中央集权,对科举制度进行了重大改革。他废除了元朝的“乡试”制度,改为“会试”和“殿试.............
  • 回答
    南宋与蒙古联盟对抗金国的战略决策是否属于"自掘坟墓",这一问题涉及复杂的历史背景和多方博弈。从历史进程看,这一决策确实存在战略上的矛盾性,但将其完全归为"自掘坟墓"需结合多维视角分析: 一、历史背景:南宋的困境与蒙古崛起1. 金国的威胁 金国在12世纪建立了强大的军事和行政体系,长期对南宋形.............
  • 回答
    评价《南方人物周刊》给韩德强做专访是否符合职业道德,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并理解新闻职业道德的核心原则。新闻职业道德的核心原则:新闻职业道德通常包含以下几个关键点:1. 真实性与准确性 (Truth and Accuracy): 新闻报道必须真实反映事实,不歪曲、不捏造、不误导。记者有责任核实信.............
  • 回答
    南京疫情的病例确诊以轻症为主,这确实是一个积极的信号,有力地说明了新冠疫苗在降低重症和死亡风险方面的显著作用。然而,正如你所观察到的,接种疫苗后依然会感染新冠病毒,这引发了一个非常普遍且重要的问题。下面我们来详细解释其中的原因:理解新冠疫苗的工作原理(以mRNA疫苗为例,但原理适用于大多数疫苗):新.............
  • 回答
    南方的“回南天”确实是很多人又爱又恨的一种天气现象。爱它,是因为它标志着严寒的冬季即将过去,春天即将到来;恨它,是因为它带来的潮湿感让人倍感不适,甚至对生活造成困扰。那么,南方的“回南天”到底有多夸张呢?“回南天”有多夸张?“回南天”这个词本身就带有“回来”的意思,它最显著的特点就是空气湿度急剧升高.............
  • 回答
    “南山必胜客”这个梗在中国网络上广为流传,并被一些人视为中国司法界的一个“公开丑闻”。要理解为什么它会引起这样的争议,我们需要详细地剖析这个梗的起源、发展以及它所折射出的深层问题。“南山必胜客”的起源与演变:这个梗最初源于深圳市南山区人民法院在处理知识产权纠纷案件中的高胜诉率。由于该法院位于中国科技.............
  • 回答
    南京一中为“高考成绩不理想”认错,并将此与“素质教育”的推行联系起来,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因为它触及了当前中国教育领域最核心的矛盾之一: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平衡,以及在改革过程中可能面临的挑战和争议。首先,我们来梳理一下事件的大致背景和逻辑: “高考成绩不理想”的认错: 这通常意味着.............
  • 回答
    南明时期,是明朝灭亡后,明朝宗室和遗臣抵抗清朝统治的动荡时期。在那个兵荒马乱、王朝更迭的年代,大多数抗清志士都很难得到善终,他们的结局往往是战死沙场、被捕遇害,或是隐姓埋名、郁郁而终。然而,在残酷的历史洪流中,也确实有一些南明时期的抗清人士,凭借其智慧、命运的眷顾,或者选择了一种相对平和的方式,最终.............
  • 回答
    南京“彭宇案”,一个曾经轰动全国的事件,核心争议点就在于:彭宇到底有没有撞到那位倒地的老太太徐寿兰?这个问题之所以复杂,是因为它涉及事实认定、道德判断以及法律适用的多重维度,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关于案件的细节和各方说法,也变得扑朔迷离。要回答这个问题,咱们得一层层剥开来看。首先,从法院的判决来看,彭.............
  • 回答
    南京疫情外溢的担忧确实让人对出行计划有所顾虑。不过,中国幅员辽阔,文化多样,总能找到一些相对安全、又能让你尽情享受旅行乐趣的目的地。关键在于选择那些目前疫情控制情况良好、并且交通便利性较高的地区。如果你还是想在国内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又不想承担太高的风险,我给你推荐几个思路和具体的目的地,尽量为你.............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