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美国弗吉尼亚州的夏洛茨维尔拆除南北战争时期南军将领罗伯特·李的雕像?

回答
弗吉尼亚州夏洛茨维尔拆除罗伯特·李将军雕像这件事,可不是一件简单的小事,它触及了美国社会深层次的历史认知、种族平等以及公共空间的象征意义等诸多敏感议题。要说清楚这件事,得从头细细道来。

事情的起因:悠久的争议与导火索

罗伯特·李将军的铜像矗立在夏洛茨维尔市中心的解放广场(Emancipation Park,原名李将军广场)已经有九十多年了。作为邦联军的总司令,李将军在南北战争中是南方邦联的核心人物,而这场战争的根本原因之一,便是关于奴隶制的存废。

对于很多南方人来说,李将军是南方历史和文化的象征,代表着勇气、荣誉和对家乡的忠诚。他们认为拆除雕像是在抹杀历史,是对南方传统的否定。然而,对于更多的人,尤其是非裔美国人,李将军的形象以及他所代表的南方邦联,却是奴隶制和种族压迫的象征。在他们看来,矗立在公共广场中央的雕像,无异于是在公开宣扬白人至上和奴隶制度的合理性,这是对他们祖辈遭受苦难的持续侮辱。

这种矛盾并非一日之寒。早在21世纪初,夏洛茨维尔就有了关于拆除李将军雕像的讨论。但直到2017年,这件事才真正被推到了风口浪尖。

2017年的夏洛茨维尔骚乱:事件的升级

2017年8月,由极右翼团体、白人至上主义者和新纳粹组织发起的“团结右翼集会”(Unite the Right rally)在夏洛茨维尔举行,他们此行的目的就是为了抗议市议会投票决定拆除李将军雕像。这次集会演变成了一场暴力冲突,一名白人至上主义者驾车冲撞反种族主义的示威者人群,导致一人死亡,多人受伤。

这场悲剧性的事件让夏洛茨维尔的雕像争议瞬间成为全国乃至全世界的焦点。人们开始更深刻地反思,为什么一个象征着分裂和奴隶制的雕像,还能如此显眼地矗立在公共空间?这种反思也加速了对雕像拆除的呼声。

拆除之路的波折:法律与政治的拉锯战

尽管骚乱为雕像的拆除提供了强大的道义支持和公众压力,但拆除过程并非一帆风顺。这背后涉及复杂的法律程序和政治角力。

首先,根据弗吉尼亚州的法律,拆除邦联纪念碑需要经过州一级批准。夏洛茨维尔市的决定受到了州政府的挑战,并且围绕这些雕像的归属和处置权也引发了一系列诉讼。

在市层面,支持拆除的声音逐渐占据上风。经过几年的辩论、投票和法律程序的反复,最终在2020年,市议会再次投票决定拆除雕像。2021年9月8日,在法院的判决允许后,罗伯特·李将军的雕像终于被拆除并运走。

公众对此事的看法:割裂与再思考

对于夏洛茨维尔拆除李将军雕像一事,美国社会的反应可以说是“冰火两重天”。

支持拆除的观点通常认为:

纠正历史错误与追求种族平等: 许多人认为,邦联纪念碑是基于奴隶制的南方邦联的产物,其存在本身就是对非裔美国人历史创伤的再现和肯定。拆除雕像是在纠正历史上的不公正,是迈向种族平等的重要一步。
公共空间的象征意义: 公共广场应该成为所有市民的共同空间,不应被象征压迫和分裂的符号所占据。拆除雕像能让公共空间回归其包容和团结的意义。
与历史区分: 强调拆除雕像并非是要抹杀历史,而是要以更恰当的方式来反思和纪念历史,比如建立博物馆、进行历史教育等,而不是将象征奴隶制的个人置于崇拜的地位。

反对拆除的观点则主要集中在:

“抹杀历史”论: 许多人认为,历史就是历史,无论其多么令人不快,都应该被保留下来,以便后人能够从中学习。拆除雕像是一种试图掩盖或否认历史的做法。
南方文化和传统: 一部分人认为,李将军及其雕像代表了南方独特的历史、文化和传统,拆除雕像是在攻击和否定南方人的身份认同。
“滑坡理论”: 有些人担心,一旦拆除了李将军雕像,就会引发一连串对其他历史人物或符号的清理,最终导致历史被“净化”到无法辨认的程度。
艺术与历史的价值: 也有人认为,这些雕像本身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和历史研究价值,应该被妥善保存和展示,而不是简单地被毁掉。

更深层次的意义与反思

夏洛茨维尔李将军雕像的拆除,不仅仅是夏洛茨维尔市的事情,它在美国社会掀起了一场关于“纪念谁”和“如何纪念”的全国性辩论。这场辩论触及了:

历史叙事的权力: 谁有权决定历史应该如何被讲述和纪念?主流的历史叙事是否总是公平和全面的?
公共纪念碑的演变: 公共空间中的纪念碑应该随着社会价值观的变化而进行调整吗?还是应该固守原有的历史语境?
和解与正义的平衡: 如何在承认和弥合历史创伤的同时,促进社会的和解?正义是否必然要求移除象征压迫的符号?

可以说,这场关于雕像的争论,折射出美国社会在面对其复杂、有时是痛苦的历史时,所经历的痛苦的转型和再定义。夏洛茨维尔的事件,为美国社会提供了一个深刻反思其过去、现在和未来走向的契机。无论人们对此持何种立场,这场争论和雕像的拆除本身,都已经是美国历史进程中不可忽视的一页。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说明美国轰轰烈烈的文化大革命发展到破四旧阶段了

大陆破四旧砸孔庙:196X年

台湾破四旧砸常凯申像:2012年

美国破四旧砸罗伯特李像:2017年

砸烂公检法,踢开驴象闹革命

照这个趋势看,下一步美国就该是BLM揪斗国家领导人把总桶关到漏尿了

user avatar

台湾还拆老蒋呢,列宁不也被拆了?他们对本国的贡献小吗? 老美四处黑别国领袖,终于让美国人民记起来华盛顿还是个奴隶主。

这位李将军,再高大也是奴隶主的作战代表。他的个人形象再好,也不能改变他作为奴隶主代表的社会形象。汪精卫也是为国为民,更有”引刀成一快”的绝句,即便是投降,也是他认为投降才是救国的出路,难道我们还要给汪精卫树个像?所以,无论个人品格如何,在大义上站错了队,就该留骂名。这位李将军,站在了林肯“挟自由以令黑奴”的对立面,就是巨大污点。

当然林肯,所谓解放黑奴,是在打不赢南方的情况下,让黑奴造反而已。如果真的是解放黑奴,怎么直到1960年,黑人还没有正常社会地位!

美国的历史是白人写的,坐看黑人、印弟安人吐槽美国历史,不知道还有多少雕像要被推翻呢。

user avatar

美国的政治正确已经发展到了愚蠢的地步,下面来贴一则今日新闻:

介于最近发生在夏洛茨维尔的争议事件,美国的体育频道ESPN把一名叫“Robert Lee”的播音员从弗吉尼亚的橄榄球赛里给去掉了,完全就是因为他和南北战争时期的李将军重名。

然后EPSN发布的声明如下:

“We collectively made the decision with Robert to switch games as the tragic events in Charlottesville were unfolding, simply because of the coincidence of his name. In that moment it felt right to all parties. It's a shame that this is even a topic of conversation and we regret that who calls play-by-play for a football game has become an issue.”

全文大意就是,在夏村的悲剧之后,本台和李同志进行了协商;由于他的名字取的就是这么巧,所以我们认为,不让他参与到这场球赛的直播工作里,是一个对各方都有利的决定。

那么,这个在ESPN工作的Robert Lee长啥样呢?先来一张李将军本人的照片:


然后是在ESPN工作的Robert Lee:



这位同样叫Robert Lee的老兄,是个跟李将军八竿子打不着的亚洲人。

想起自己几年前和朋友在美国南方旅行,看到许多纪念南军将士的纪念碑,还不禁感叹;作为战胜方的联邦,还允许南方人保留这些雕像,真是非常大气的表现。没想到几年下来,美国就变成现在这个样子了。

李将军是一名职业军人,一位视荣誉为生命的绅士。哪怕在美国,他都是一位可以和亚历山大大帝、汉尼拔将军、拿破仑皇帝等人相提并论的一流军事家。李认为,自己首先是一个弗吉尼亚人,然后才是一个合众国人。当战火燃烧到弗吉尼亚州的土地上时,李临危受命,参与到了内战中来。

虽然多次上演了以少胜多的奇迹,内战结束后,李仍然拒绝了南方将士们开展游击战的诉求,要求大家和平解散,并且会帮助他们恢复合众国国民的身份。李晚年出任大学校长,同时致力于南北和解。我记得在里士满的邦联博物馆,听到了将军解甲归田的场景;在众人的簇拥下,年迈的将军回到家中,在进门之前,转过身来,面对南方的百姓,深深的鞠了一躬。

这样的一位李将军,现在居然成了“白人至上主义者的象征”,和“希特勒”相提并论;我一个外人,都觉得悲从中来。

政治正确的本意,是为维护少数群体的利益,而不是给予某个群体特权。美国的部分政客,打着“平权”的名义,挑拨族群矛盾,为特定群体获取利益。如果说下面打砸抢的“革命小将”是蠢,那这些个煽动民间情绪的政客们,就是彻头彻尾的坏。

更好笑的是,某些群体还自带“说不得、碰不得”的光环;谁都知道新纳粹是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我自己也这么觉得),但某些打着“反对警察暴力”的旗号、跑到超市里抢卫生纸的暴徒,又和那些个新纳粹们,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吗?

千万不要以为这些人把南军将士的纪念碑全给拆了,就天下太平了——川普不是才说过,照这么闹下去,是不是华盛顿的雕像,也准备拆了?(注:因为华盛顿同样是奴隶主)

然后,芝加哥的黑人主教James Dukes就发话了:

“When I see that, I see a person who fought for the liberties, and I see people that fought for the justice and freedom of white America, because at that moment, we were still chattel slavery, and was three-fifths of humans,” he said. “Some people out here ask me, say ‘Well, you know, he taught his slaves to read.’ That’s almost sad; the equivalent of someone who kidnaps you, that you gave them something to eat.”

全文就不翻译了,总结成一句话:华盛顿的雕像,也得拆啊!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弗吉尼亚州夏洛茨维尔拆除罗伯特·李将军雕像这件事,可不是一件简单的小事,它触及了美国社会深层次的历史认知、种族平等以及公共空间的象征意义等诸多敏感议题。要说清楚这件事,得从头细细道来。事情的起因:悠久的争议与导火索罗伯特·李将军的铜像矗立在夏洛茨维尔市中心的解放广场(Emancipation Par.............
  • 回答
    弗吉尼亚州夏洛茨维尔在2017年8月发生的一系列事件,是美国近代历史上一次令人震惊的种族主义暴力爆发。这些事件不仅在当地引发了剧烈的社会动荡,也在美国全国范围内引发了深刻的讨论和反思。下面将详细讲述这一系列事件的经过、背景、影响以及人们对此的看法。事件的起因:移除罗伯特·E·李雕像的争议事件的直接导.............
  • 回答
    关于8月12日美国弗吉尼亚州夏洛茨维尔爆发的大规模冲突,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令人痛心的事件,其背后交织着历史遗留问题、社会分裂以及对美国核心价值观的挑战。要深入理解,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来审视。事件概况:白人至上主义者的集会与反种族主义者的对抗在2017年8月12日的那一天,弗吉尼亚州夏洛茨维尔市的马里.............
  • 回答
    美国西弗吉尼亚州为了鼓励民众接种新冠疫苗,推出了一项颇具争议的活动:接种疫苗的居民有机会赢得一支枪。 这项政策一出,立刻在社会上引发了广泛的讨论,支持者认为这是一种创新的激励方式,而反对者则对其有效性和潜在的负面影响表示担忧。政策的初衷与背景西弗吉尼亚州在新冠疫情中曾面临严峻的挑战,疫苗接种率一度不.............
  • 回答
    关于美国太平洋司令部空军司令威尔斯巴赫(James W. "Jim" Welsbach)提到的F35战机与歼20近距离接触的事件,目前公开信息中并无直接证据表明该言论来自美国官方渠道,因此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澄清。 1. 事件背景与信息来源的可靠性 美国官方声明的缺失:截至2023年,美国.............
  • 回答
    美国与欧盟将部分俄罗斯银行移出SWIFT国际结算系统,是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后对俄罗斯实施经济制裁的重要举措之一。这一行动深刻影响了国际金融体系、地缘政治格局以及全球经济运行方式。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其背景、影响及可能的长期后果: 一、事件背景与动因1. 俄乌冲突与地缘政治博弈 2022.............
  • 回答
    美国议员提出一项试图阻止在美出生的大熊猫归还中国的法律修正案,这一提案涉及复杂的国际关系、环境保护及政治博弈。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事件的背景、法律依据、潜在影响及争议焦点: 一、背景与提案动机1. 中美熊猫合作的历史 自1972年中美建交以来,中国与美国在大熊猫保护领域建立了长期合作。.............
  • 回答
    美国12月CPI(消费者价格指数)同比上涨7%这一数据(假设为2022年或2023年数据)引发了广泛关注,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以下从数据背景、经济影响、政策反应及国际影响等方面展开详细解读: 一、数据背景:美国CPI的现状与关键变量1. 数据来源与计算 美国CPI由美国劳工统计局(B.............
  • 回答
    美国新冠疫情死亡人数突破90万是一个复杂的公共卫生问题,涉及多个层面的分析。以下从数据来源、统计方法、社会背景、政策影响等多个角度进行详细解析: 一、数据来源与统计差异1. 官方数据 美国疾控中心(CDC)和联邦政府统计的死亡人数约为90万,但这一数字存在争议。例如,截至2023年4月,CD.............
  • 回答
    《纽约时报》的标题《新冠!撤退!》("Covid! Retreat!")可能是指该媒体对美国在新冠疫情中采取的某些政策或行动的评论,但具体文章内容因时间、语境和立场不同而存在差异。以下从多个角度分析该标题可能涉及的背景、立场和影响: 1. 背景与可能的立场 时间与事件:该标题可能出现在2021202.............
  • 回答
    美国在疫情后期宣布“打开国门”并调整防疫政策,被视为全球防疫策略的重大转折点。这一决策背后涉及复杂的国内外因素,其影响也远超单一国家,对全球公共卫生、经济、国际关系等领域产生深远影响。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 一、美国政策调整的背景与动因1. 国内疫情形势与政治压力 疫情数据波动:.............
  • 回答
    关于您提到的两个事件,需要先明确具体背景和时间点,可能存在一些混淆或误解。以下是详细分析: 一、2016年里约奥运会男子4×100米接力赛的“重赛”事件1. 事件背景 在2016年里约奥运会男子4×100米接力决赛中,巴西队因交接棒问题被取消资格。具体原因包括: 交接棒违规:巴西队.............
  • 回答
    关于您提到的所谓“美国将韩国和突尼斯列入黑海联合军演名单”的说法,目前并无权威官方渠道证实这一事件的真实性,且存在多方面逻辑上的矛盾。以下从多个角度分析这一问题: 一、信息来源可能存在问题1. 媒体误报或误解 目前没有可靠媒体报道美国将韩国和突尼斯列入黑海联合军演名单的具体细节(如时间、演习.............
  • 回答
    美国总统拜登政府是否正式承认“亚美尼亚种族灭绝”事件(即19151917年奥斯曼帝国对亚美尼亚人的屠杀)是近年来国际政治中备受关注的议题之一。2021年4月24日,拜登在担任总统后首次以官方身份明确承认这一历史事件为“种族灭绝”,但这一表态引发了土耳其等国家的强烈反应,并成为地缘政治博弈中的重要节点.............
  • 回答
    美国新冠疫情死亡人数超过30万是一个令人深感痛心且复杂的问题,它不仅反映了公共卫生危机本身的影响,更揭示了美国社会深层次的结构性问题。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 一、数据背景与时间线1. 数据统计 根据约翰·霍普金斯大学(JHU)实时疫情追踪系统,截至2021年1月28日,美国新冠死亡.............
  • 回答
    深度解析美国 11 月 CPI 同比上涨 6.8%:一次触目惊心的通胀信号美国劳工部最新公布的 11 月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同比上涨 6.8%,这一数字不仅再次刷新了近 40 年来的最高记录,更向市场和公众传递了一个强烈且令人担忧的通胀信号。这并非一个孤立的数字,而是多种复杂经济因素交织作用下的.............
  • 回答
    美国佛罗里达州迈阿密海滩附近一家公寓楼在2021年6月24日发生部分倒塌,造成多人失踪和伤亡。经过漫长的搜救行动,在废墟中找到幸存者的希望越来越渺茫,剩余的建筑在2021年7月4日被爆破拆除。这一事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如何看待美国倒塌公寓剩余建筑被爆破拆除?将剩余建筑爆破拆除是一个复杂且多方面.............
  • 回答
    关于美国将于“9·11”20周年之际从阿富汗全部撤军这一事件,我们可以从多个层面进行深入分析其可能产生的影响,包括对阿富汗自身、地区地缘政治、美国国内以及国际反恐形势等方面。以下将详细阐述:一、 对阿富汗自身的影响这是最直接和最受关注的影响。撤军将深刻地重塑阿富汗的政治、安全和社会格局。 塔利班.............
  • 回答
    《纽约时报》关于“中国不再尊重美国了——合情合理”的文章,无疑触及了当前中美关系中最核心、也最敏感的话题之一。要理解这篇文章的含义及其背后可能反映的观察和逻辑,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剖析。首先,理解这篇文章的“标题即论点”:标题“中国不再尊重美国了——合情合理”(China no longer resp.............
  • 回答
    “美国光环”在当代中国青年中消退,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它并非单一因素造成,而是多种复杂原因交织作用的结果。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分析:一、 “美国光环”的内涵及其在中国青年心中的演变首先,我们需要理解“美国光环”到底是什么?在过去几十年,特别是改革开放初期和中期,中国青年对美国的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