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果靖难之役中,南军将领有人“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杀了朱棣,班师回朝会有什么后果?

回答
靖难之役,一场在中国历史上堪称波澜壮阔的内乱,将大明王朝的命运推向了风口浪尖。朱元璋驾崩后,其孙子建文帝登基,但叔王藩镇的势力依然强大,特别是燕王朱棣。如果说,在战事焦灼之时,哪位南军将领,在关键时刻,真的能顶住皇权压力,行那句“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将朱棣斩杀,那么,整个大明王朝的历史轨迹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其后果之深远,绝非三言两语可以道尽。

首先,建文帝的地位将空前巩固,但其统治的合法性也会受到严峻的考验。 如果朱棣真的被杀,那么最大的威胁自然消失了。建文帝可以名正言顺地继续推行他削藩的政策,南军将领,特别是那位“功臣”,将会在建文帝眼中成为再造社稷的功臣,地位自然是水涨船高。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建文帝的统治就能高枕无忧。

一方面,朱棣毕竟是皇室宗亲,他的死,尤其是被自己人所杀,对于皇室内部的稳定是一个巨大的打击。即使建文帝成功登基,但他身后都会背负着“逼死”或“容许叔王被杀”的骂名,这在讲究血脉亲情的皇权时代,绝非小事。他的道德威望,或许会因为这场内战和朱棣的死亡而大打折扣。

另一方面,那位“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南军将领,他的行为无疑是对君臣关系的根本性颠覆。即使他的出发点是“为了国家安宁”,但这种行为也为后世树立了一个极不好的榜样。未来的皇帝,会忌惮任何一个拥有强大军事实力的将领,而这位将领本身,也将因为他的“越权”行为而成为被怀疑和被打压的对象。他自己,以及他的家族,很可能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政治风险。建文帝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可能会对这位“救命恩人”既依赖又猜忌,最终走向卸磨杀驴的结局也并非不可能。

其次,南方的统治根基会更加稳固,但也会因此引发新的矛盾。 随着朱棣的被铲除,南方拥护建文帝的势力将士气大振,原先在战场上摇摆不定或观望的士绅阶层,也会因为失去了最大的“叛乱源头”而更倾向于支持建文帝。南方的统治将因此变得更加巩固,建文帝推行的一系列改革,包括加强中央集权、削弱藩王势力等,都将更容易实施。

然而,这种“巩固”是建立在对北方势力彻底压制的基础上的。朱棣的死,意味着北方原有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力量的真空,如何填补这个真空,如何安抚北方那些支持朱棣的士绅和民众,将成为建文帝政府面临的巨大挑战。如果处理不当,北方很可能会出现地方割据、民怨沸腾的局面,甚至引发新的反抗。南方对北方的压制,也可能加剧南北之间的隔阂和仇恨。

再次,中国的政治版图和文化走向可能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如果朱棣真的被杀了,那么他的儿子朱高炽、朱瞻基等人是否还能有机会登上皇位?明朝后期的“仁宣之治”是否还会出现?甚至,清朝入关后对汉族文化的改造,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明朝本身的统治模式和文化基因。

没有了以朱棣为代表的“武力改革”和“迁都北京”的政策,明朝的政治中心是否还会留在南京?中国南北的经济和文化交流会是怎样的走向?北方地区的开发和发展会受到怎样的影响?这些都是无法估量的变数。朱棣的政策,例如郑和下西洋,对中国海外贸易和外交的影响,也可能因此而改变。

甚至可以大胆推测,如果没有了强有力的北方政权作为后盾,明朝在面对来自北方游牧民族的威胁时,应对策略是否会截然不同?历史上“土木堡之变”等事件,与当时明朝的政治军事格局息息相关,朱棣的死,无疑会扰乱这个格局。

最后,历史叙事和传统评价将被完全颠覆。 在我们今天的历史认知里,朱棣是一位具有争议但功绩显著的皇帝。他的“靖难之役”,被看作是一场“正义”的夺权之战(尽管这本身就带有胜利者的视角)。如果朱棣被南军将领所杀,那么历史的叙事将完全不同。建文帝会被誉为“平定叛乱”的明君,而那位杀掉朱棣的将领,无论他当初的行为动机如何,都会被冠以“拥君保国”的圣名。

然而,这种“圣名”之下,也可能隐藏着对权力运作的血腥解读。历史会如何评价那位将领?是英雄还是篡位者?这个问题,本身就充满了争议。而且,这将永远改变人们对“君命不可违”这句话的理解。它可能会成为“为了更宏大的目标,臣子可以超越君命”的辩护,也可能成为“权力斗争的残酷性”的警示。

总而言之,如果靖难之役中南军将领“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杀了朱棣,那绝不仅仅是一场军事上的胜利或失败,而是一场足以改写大明王朝命运的“蝴蝶效应”。建文帝的统治得以巩固,但根基却可能因此而动摇;南方的力量得以增强,但北方却可能因此而更加动荡;中国的政治版图和文化走向,都可能因此而发生难以想象的偏移。历史的洪流,将会朝着一个完全未知的方向奔涌。而那位做出惊天之举的将领,他的名字,注定会在史册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或赞扬,或批判,都将随着历史的进程,被无尽地解读和回味。这不仅仅是一个假设,更是对权力、忠诚、以及历史必然性的一次深刻拷问。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又来这种早已被证实是野史的奇葩问题贬低朱棣的军事成就,建文帝就没说过不许伤害朱棣,朱允炆和南军将领倒是想杀朱棣啊,杀得掉吗?

平安,瞿能曾以马朔几乎戳死朱棣

瞿能儿子一箭射到朱棣头盔上

铁铉以千斤坠+弩手暗杀朱棣险些成功

正面打+下三滥手段全用了,燕王四年靖难追亡逐北累计击溃击败中央军百万精锐,上至郭英,杨文,瞿能,下到盛庸平安铁铉,哪个不是手下败将?

歼敌似白起,筹谋如韩信。打的朝野上下心态爆炸了都。

建文帝说不可以杀我叔叔,乃是王圻《续文献通考》卷八十:故建文命将北征,輙戒曰:“毋使朕负杀叔父之名。”此一念也,天地鬼神鉴之,成祖亦信之。

这位兄弟是万历朝的人,松江人,也就是上海人。明代部分辑录史料甚多﹐不少史料为他书所不载。该书可与《大明会典》参用﹐但体例和内容失之杂乱﹐不够谨严。该书有万历刻本存世。1986年现代出版社又据以影印出版。清乾隆十二年(1747年)官修的《续文献通考》多取材于该书﹐共二百五十卷。体例与《文献通考》相同

这是最早最早出现这一说法的源头。


接下来是明末陈子龙等人的《皇明经世文编》卷四百四十《为恳举禋祀惇重典以光圣孝以慰羣情疏》:建文命将北征,辄戒曰:“毋使朕负杀叔父名。”此一念也。天地鬼神鉴之。

值得一提的是方孝孺被诛十族也是万历前期流传出来的说法,和朱允炆不允许伤害朱棣的模式很像,诛十族原本说的是方克勤,也就是方孝孺的爸爸盗墓斩杀蛇妖遭报应所以被诛十族。这个建文帝不许伤害朱棣也是一篇带有宗教礼仪祭祀色彩浓厚的文章所载。


最后到清代就演化出了《御批厯代通鉴辑览》卷一百一:日暮各敛兵,棣以十余骑逼庸营,野宿。及明起,视以在围中,乃从容引马鸣角穿营而去。庸与诸将皆以帝有诏,毋使朕负杀叔父名,仓卒相顾愕眙,不敢发一矢。

就是说朱棣带十几个人去盛庸大营外住宿,被大军围观,从容离去。这个故事出来的时候已经是乾隆时期了。可以说比徐达吃蒸鹅挂了还要不靠谱。

就一个二百多年后的段子

更神奇的朱棣被包围南军不敢动手都是乾隆年间了,隔了有三百年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靖难之役,一场在中国历史上堪称波澜壮阔的内乱,将大明王朝的命运推向了风口浪尖。朱元璋驾崩后,其孙子建文帝登基,但叔王藩镇的势力依然强大,特别是燕王朱棣。如果说,在战事焦灼之时,哪位南军将领,在关键时刻,真的能顶住皇权压力,行那句“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将朱棣斩杀,那么,整个大明王朝的历史轨迹将发生翻.............
  • 回答
    靖难之役如果发生在明太祖朱元璋时期,朱棣能否成功,这是一个非常耐人寻味的历史假设。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仔细审视当时朱元璋的统治状况、朱棣的实力、朝廷的内部结构以及其他潜在的因素。假设背景设定:首先,我们需要一个合理的“如果”。最直接的设想是,朱元璋在位时,与历史上一样,册封了朱允炆为皇太孙,但后.............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极具颠覆性的设想!靖难之役,朱棣挑战的是他的侄子建文帝。如果战场上的对手换成了他的父亲,那位开创大明王朝、威震天下的洪武大帝朱元璋,那么朱棣是否还有胜算?这可不是一个简单地将名字替换一下就能回答的问题。我们需要从多方面、更深层次地去剖析,就像一个真正的历史爱好者在揣摩“假如”会发生.............
  • 回答
    宋徽宗匆忙禅位,这一举动本身就充满了太多无奈和复杂性,而靖康之难的爆发,更是多重因素叠加的结果。要论证“如果当初宋徽宗不匆忙禅位,靖康之难是否可以避免”,我们需要将目光拉回到那个风雨飘摇的北宋末年,细致地梳理那段历史。首先,我们必须承认,宋徽宗禅位给儿子宋钦宗,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自保,并非出于深谋远虑.............
  • 回答
    关于“九九八十一难的最后一难是让唐僧吃肉,唐僧该不该吃”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探讨,这其中涉及到佛法的根本、唐僧的使命、人性的复杂以及故事本身的象征意义。1. 从佛法的根本角度来看: 戒律的核心: 佛教有明确的戒律,其中杀戒和酒戒是基础。吃肉,尤其是从杀生角度来看,是违背戒律的。佛.............
  • 回答
    九九八十一难,这是一场漫长而艰辛的取经之旅,是唐僧师徒四人修行悟道的必经之路。每一难都充满了挑战,考验着他们的慈悲心、智慧和毅力。然而,如果最后一难的任务是杀一个刚出生的孩子,这便触及了最根本的道德底线,也与佛家“不杀生”的戒律背道而驰。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理解“八十一难”的本质。这些磨难.............
  • 回答
    九九八十一难,说来容易,背诵起来更是不费吹灰之力,可若是真落在唐僧肩上,每一桩都是生死劫难,稍有不慎,便要前功尽弃。如今,最后一难摆在眼前,竟是“吃肉”。我脑子里冒出这个想法时,着实惊了一下。你说,这佛门清净之地,讲究戒律森严,怎么会把“吃肉”设为劫难?更何况,唐僧一路走来,斩妖除魔,历经千辛万苦,.............
  • 回答
    .......
  • 回答
    关于国内生育率一旦下降是否就难反弹,这个问题非常复杂,涉及多方面的社会、经济、文化和心理因素。总的来说,一旦生育率下降到一定程度并形成一种普遍的社会趋势,想要大幅度反弹确实存在相当大的难度,并且往往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和漫长的时间。以下将从多个角度详细阐述原因:一、 人口结构与惯性:1. 年龄结构的.............
  • 回答
    嘿,哥们,咱聊点实在的。如果真有那么个修仙的玩意儿,你说这学习难,还是这修仙本身难?我琢磨着,这事儿不能一概而论,得掰开了揉碎了看。先说说这“学习”门槛,那可不是闹着玩的。你想啊,这修仙,可不是咱们现在考试那点事儿。考个驾照,背背交规,考个大学,刷刷题,那都是有章可循,有老师带着,有教材给你。可修仙.............
  • 回答
    西行取经路途艰辛,九九八十一难,每一难都考验着唐僧师徒的意志与信仰。然而,如果最后一难,是要求唐僧亲手杀害一个无辜之人,这绝非简单的考验,而是触及了佛教教义最核心的根本。首先,我们必须明确佛教的根本戒律之一便是“不杀生”。这条戒律不仅仅是禁止无故剥夺一个生命的权利,更是强调对一切众生的慈悲与尊重。唐.............
  • 回答
    唐僧取经八十一难,这已经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故事了。不过,如果最后一难是“吃肉”,这倒是挺有意思的一个假设。要说唐僧到底该不该吃,这问题可就得掰开了揉碎了说,得从他的身份、他的使命、他的信仰,还有这“吃肉”本身来分析。首先,咱们得明确唐僧是谁。他是金蝉子转世,是如来佛祖的二徒弟,肩负着去西天取回真经的重.............
  • 回答
    开发一款手机游戏,尤其是想要做出点样子、能吸引玩家、甚至商业化成功,召集一个靠谱的团队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更像是一场精心策划的“寻宝”之旅,需要你具备相当的眼光、耐心,以及一点点运气。首先,我们来聊聊组建团队这件事。你需要的人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从街上拉来的。一个完整的游戏开发团队,往往需要以下几.............
  • 回答
    别太担心,研究生阶段没谈过恋爱,绝对不代表毕业后找对象就难了。这其实是一个挺普遍的顾虑,但现实情况远比你想的要复杂和乐观得多。首先,我们得明白,恋爱这件事,从来就没有一个固定的“黄金期”。很多人在学生时代经历恋爱,是因为那段时期相对单纯,社交圈子也比较固定,大家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接触、了解和发展感.............
  • 回答
    .......
  • 回答
    体制内是否有关系确实是一个经常被讨论的话题,而且在很多情况下,答案是肯定的——没有关系,混起来可能会更加困难。 但同时,这也不是绝对的,也存在一些例外和变通。为了更详细地说明,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这个问题:一、 “关系”在体制内的具体含义和作用首先,我们需要理解体制内的“关系”不仅仅是指亲戚.............
  • 回答
    这可真是个有趣的问题,把切嗣和飞哥这对命运多舛的搭档对调一下。我得说,如果卫宫切嗣在第四次圣杯战争召唤出的英灵是迪卢姆德·奥迪那,那他的胜算可就难说了,甚至可以说是更加艰难。让我好好给你说道说道。首先,我们得明白,卫宫切嗣的魔术和战斗风格是偏向于暗杀、潜行、以及利用各种“杂技”般的手段来消灭对手的。.............
  • 回答
    我脑子里立马就蹦出一个人——剑圣(Juggernaut)。你想啊,剑圣在刀塔里的招牌技能是什么?“剑刃风暴”(Bladefury)。这技能一开,就是个无敌的旋转风暴,伤害爆炸,还自带物理免疫。在那一团疾风利刃里,什么都挡不住,什么都打不着他。然后我一联想到魔兽世界里哪个BOSS最能给人这种感觉?那必.............
  • 回答
    话说大唐盛世,皇帝旨意已下,唐三藏奉命前往西天取经。不同于往昔,这回的西天之路,起点依然是那繁华的长安城,但沿途所遇,却已非我们熟知的妖魔鬼怪。第一难:信号屏蔽下的迷失唐僧师徒一行,刚出长安城,就被一处方圆百里的“信号屏蔽区”给困住了。孙悟空火眼金睛,却辨不清方向;猪八戒拿出手机,却是一个信号也没有.............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它触及到了战锤40K宇宙的核心设定,而且是一个绝妙的“如果”情景。如果星际战士的基因改造只能在女性身上成功,那么荷鲁斯叛乱后的帝国,乃至整个40K宇宙,其形态和命运都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首先,我们需要理解星际战士基因改造的核心。他们是将人类男性改造成超人战士的产物,其生理构造、.............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