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崔浩对于诸葛亮的评价?

回答
怎么看待崔浩对诸葛亮的评价?这事儿得掰开了揉碎了聊,因为这俩人中间隔着几百年,他们的视角和关注点本身就不太一样。

首先,咱得知道崔浩是谁。他是北魏的著名大臣,一个大才子,学问那是相当渊博,编史、修典、造历样样精通。他生活的那个年代,汉末三国早就过去了,北方已经进入了十六国、南北朝的乱世,他亲眼见证了王朝的更迭和社会的动荡。所以,当他评价诸葛亮时,他的脑子里装着的是自己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他对一个国家、一个政权稳定和发展的理解。

再来看看诸葛亮,那可是三国时期蜀汉的丞相,智慧的化身,鞠躬尽瘁的代表。他的名声在中国历史上那是响当当的,基本是正面到不能再正面了。

那么,崔浩具体是怎么评价诸葛亮的呢?史书中记载,崔浩曾评论诸葛亮说:“诸葛亮虽治国,然不救时也。” 这句话翻译过来大概就是:“诸葛亮虽然在治理国家方面很厉害,但他并没有能够挽救当时的时局。”

这评价,初听之下,好像有点“鸡蛋里挑骨头”的意思,毕竟诸葛亮的名头太响了。但咱得细品品。

“虽治国”——这是认可的。 崔浩承认诸葛亮在治国理政方面是有功绩的。诸葛亮在蜀汉这片偏安一隅的土地上,能够稳定内政,发展生产,整顿吏治,做到“抚百姓,劝农桑,以时立法,禁察严明,赏罚必信”,让蜀汉在他手中保持了相对的稳定和繁荣,这在那个乱世中是很难得的。而且他治军也很有方略,发明了木牛流马等,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贡献。崔浩作为一个治国者,他当然能看出诸葛亮在这些方面的能力。

“然不救时也”——这是关键所在,也是争议点。 这句话点出了崔浩评价的核心,也是他与普遍认知不同的地方。崔浩认为,诸葛亮虽然治国能手,但最终并没有能够改变蜀汉“时运不济”的命运,更没有实现北伐中原、统一天下的目标。

从崔浩的视角来看,他更看重的是一个政治家能否扭转乾坤,能否真正地“救时”。他生活的北朝,那也是历经沧桑,见惯了王朝兴衰。他可能觉得,诸葛亮在很多方面做得不错,但最终没有能够完成那个“匡扶汉室”的宏伟目标,甚至在他去世后,蜀汉也很快灭亡了。从这个结果导向来看,崔浩的评价是有其道理的。他可能觉得,诸葛亮再怎么努力,也只是在“守成”和“拖延”而已,并没有找到打破僵局的根本方法。

对比双方的处境和目标:

诸葛亮: 面对的是一个积弱的蜀汉,挟汉以令诸葛亮的刘备,以及曹魏这个强大的对手。他的目标是“兴复汉室,还于旧都”,这是一个极其困难且近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他所能做的,是在有限的条件下,最大限度地发挥蜀汉的力量,并抓住一切可能的机会。他的“不救时”,某种程度上是因为“时”根本就不在他这边,他是在逆流而上。
崔浩: 他生活在一个新的时代,他所处的北朝政权,虽然也经历了动荡,但整体上是逐渐强大起来的,并在他之后,北魏分裂,但继承者们依然能够建立起相对稳固的政权。他可能更倾向于一种现实主义的政治观,认为一个政治家如果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取得决定性的突破,那么他的努力在历史的长河中可能就显得“不足以救时”。

所以,崔浩的评价,更像是一种“结果导向”的评价。 他认为,一个伟大的政治家,不应该仅仅满足于治理好内部事务,更重要的是能否抓住历史机遇,实现大的政治抱负,改变时代的走向。诸葛亮虽然有“治国”之才,但在崔浩看来,他未能最终“救时”,未能实现其政治理想,甚至未能保全其所效忠的政权。

这评价的价值在哪里?

1. 提供了不同的视角: 历史评价从来不是单一的。崔浩的评价提醒我们,除了看一个人的能力和勤勉,也要看他所处时代的大背景和他所能达到的历史高度。
2. 引发了关于“时势”与“英雄”的讨论: 诸葛亮是否只是生不逢时?还是他的策略本身存在局限?崔浩的评价指向了后一种可能性。他认为,即使是诸葛亮这样的大才,面对不利的时势,如果找不到“救时”的办法,也难以真正功成。
3. 体现了崔浩个人的政治哲学: 崔浩作为北朝的重臣,他可能更看重国家和民族的强大,以及政治家能否为之做出决定性的贡献。

当然,我们也不能完全照搬崔浩的评价。 诸葛亮在很多后人心目中,已经是“圣人”一般的存在。他的忠诚、他的智慧、他的廉洁,都是被后人高度赞扬的。而且,我们知道他面对的是一个实力悬殊的对手,他的北伐更多的是一种战略上的主动出击,是为了削弱曹魏,为蜀汉争取生存空间,而不是孤注一掷的决战。从这个角度看,他的“治国”和稳定蜀汉,本身就是一种“救时”。

总的来说,看待崔浩对诸葛亮的评价,我认为可以这样理解:

承认诸葛亮在治理国家方面的杰出能力,这是基本的肯定。
但同时也指出,诸葛亮未能改变蜀汉的整体命运,未能实现统一中国的宏伟目标,这是他评价的重点。
这是一种基于更宏观、更现实考量的评价,强调了政治家在把握时势和实现政治抱负上的责任和能力。
这个评价并不是否定诸葛亮,而是提供了一个更具思辨性的角度,让我们思考“治国”与“救时”的关系,以及一个政治家在历史进程中的真正作用。

与其说崔浩是在“批评”诸葛亮,不如说他是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从他所处的时代和角度,对诸葛亮这一伟大人物的功业进行了一个更为冷静和现实的审视。这种审视,恰恰增加了历史评价的厚度和丰富性,让我们对这位智慧的化身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

评价某人时,得看评价者的立场和资质是否具有可信性。

所以本朝太祖评价彭大将军横刀立马,太祖作为开国领袖,他的评价具有可信性。

张艺谋评价巩俐真好看,他作为摄像出身又获奖无数的导演,评价具有可信性。

毕志飞评价《我不是药神》拍的有问题,作为拍《逐梦演艺圈》的臭不要脸,这就没有可信性。


对诸葛亮的评价,和他资质相称的人,譬如司马懿是怎么说的?天下奇才。

和他同时期不同立场的对手们是如何评价的?十万、贾诩、刘晔等辈,意见都是很厉害。

像评价关二爷也是,周瑜和吕蒙两个东吴都督说他熊虎之将,这评价就很有可信性。

崔浩议论诸葛亮那段话在他发表过的言论里,很有名,那么崔浩自己的履历如何呢。


崔浩,清河崔氏,被曹操杀掉的崔琰就是他们家族的祖先。

他的履历表是先做给事秘书,然后是著作郎、博士祭酒、太常卿、司徒。

很显而易见,这哥们没有过正儿八经的军职,别过带兵了,连地方行政长官都没有。

崔浩最出名的就是博闻强识,精研经史,懂天象,能掐会算,搞搞玄学。典型的不实用


崔浩这履历在现代,就是某部委研究员,升外交部礼宾司司长,又升组织部长,最后副国级退休。

诸葛亮的履历是啥?总理,总书记,军委主席,顺便还兼了总参、总政、总装、总后的部长。

崔浩对诸葛亮的议论,可以假设为黄炎培同志说朱老总不会打仗,战略眼光差,净瞎指挥。渣渣。

我就是举个栗子,事实上黄炎培同志不会干这种信口开河的事儿。


所以啊,崔琰对诸葛亮的评论:

「夫亮之相刘备,当九州鼎沸之会,英雄奋发之时,君臣相得,鱼水为喻,而不能与曹氏争天下,委弃荆州,退入巴蜀,诱夺刘璋,伪连孙氏,守穷踦区之地,僣号边夷之间。此策之下者,可与赵他为偶,而以为管萧之亚匹,不亦过乎?谓寿贬亮非为失实。且亮既据蜀,恃山崄之固,不达时宜,弗量势力。严威切法,控勒蜀人;矜才负能,高自矫举。欲以边夷之众抗衡上国。出兵陇右,再攻祁山,一攻陈仓,疏迟失会,摧衄而反;后入秦川,不复攻城,更求野战。魏人知其意,闭垒坚守,以不战屈之。知穷势尽,愤结攻中,发病而死。由是言之,岂合古之善将见可而进,知难而退者乎?」

我们用一句文言来形容,就叫站着说话不腰疼,书生之见想当然。


崔浩凭啥敢说这种话呢?历史上崔浩对拓跋焘等人也有过关于军机的建言,甚至战略分析。

但崔浩同志的建言大概可分为两类:「打吧,再不打来不及了。」、「打吧,对面不行。」

至于具体怎么打,先打哪儿,打不下咋办,那就不是崔浩该关心的内容了。

把他略微拔高一些,可以勉强等同于荀彧说的「公有十胜,绍有十败。」至于胜败如何把握嘛……


看他批评诸葛亮提出的意见,不该放弃荆州退入巴蜀,在秦川不该野战应该攻城……

按照他的规划,刘备赤壁后带着两万人,应该先跟曹仁刚正面,然后和周瑜刚正面。

然后再同时和曹操、孙权两边刚正面,打过长江去,深入中原,跟整个北方刚正面。

诸葛亮北伐按照他的指挥,也不应该试图野战消灭曹魏有生力量,而是应该屯兵城下强攻。


所以崔浩可能是入戏过深,真以为军机大事就是那么简单可以搞定了。

不过其实嘛,基于崔浩的立场,他的这番言论也有可能是在影射刘裕。

刘裕北伐如火如荼的时候已经在正面战场把北魏打成了狗,兵锋最盛的时占领长安扫清黄河。

崔浩高调diss诸葛亮,恐怕也有引导舆论,给人诸葛亮不行,刘裕更不可能的错觉。


而他敢高调diss诸葛亮的勇气,根源估计是琅琊诸葛氏当时已经彻底没落,没有什么显贵在世。

崔浩这人骨子里极重门第。在哈利波特的世界里,分院帽刚蹭到他头皮,就会大喊斯莱特林。

他是西晋后士族社会培养出来的典型,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这一现状的铁杆维护者。

这辈子最出名的两件事,一个是劝太武帝灭佛,另一个就是齐整人伦,分明士族。


劝太武帝灭佛的根本原因,在于北魏糟糕的经济状况。

当时北朝遍地的寺庙骨子里都是巨大的金融资本,形成了隐形的银行业,无法监管,无法收税。

为了拯救北魏一团糟的经济,以强硬手段摧毁寺庙,把佛门占据的资本收归国有。

这件事好坏难论,但肯定是动了一批人的蛋糕,灭佛运动消灭的实际上各大家族的白手套。


说实话,隐形银行也是银行……

你北魏的经济理论水平……没有汉人坏蛋做白手套,整个国家的经济流通都要坏死。

到了齐整人伦,分明士族的时候,崔浩更开始嘬一把大死。

这件事的本质是深度固化士族社会,因为崔浩并非想要打破门第关系,而是细化门第的高低品级。


换言之就是分辨出,谁是高级门第,谁是中级门第,谁是低级门第,谁是贱民。

如果按照崔浩的目标,北魏最后会被他搞成一个种姓制的社会。

崔浩的价值观并非特例,而是那个时代大多数士族的典型。

这家伙对门第的推崇到了什么程度呢,可以从他家的一次联姻看出来。


当时王慧龙从南边逃亡到了北方,崔浩的弟弟和他联姻。崔浩就见到了这位仁兄。

王慧龙出身太原王氏,就是勾结吕布的王允他们家,他们家祖传的齇鼻,学名酒糟鼻子。

崔浩看到他的大酒糟鼻子立马跪舔,称为「贵种」,并多次在公开场合赞扬太原王氏祖传酒糟鼻。

可以想象为一个纯血巫师称赞马尔福一家子祖传浅金色头发和灰色眼瞳,是尊贵的纯血巫师象征。


评论里有朋友纠正我,王朗是琅琊王,不是太原王。

不过这两家同宗同源,都是王离的后代。

咱们讲科学啊,如果酒糟鼻子是太原王氏的显性基因……

那同根生的琅琊王氏应该也跑不了,就比如我们有理由怀疑孙登和孙霸也是小短腿。


在所有寒门出身的麻瓜与泥巴种看来,这套理论都是非常的傻逼……为啥祖传酒糟鼻子就尊贵呢。

这基因还是挺顽强的,不幸的是,肥宅们对王元姬的相貌最好也不要有太多期待了。

司马昭为了士族支持和姓王的联姻,每天躺在炕上眼前都是个被烛火映衬的红彤彤的酒糟鼻……

这画面实在是有点感人,伤心落泪。王元姬无惨的真相,恐怕和肥宅想的不太一样。


这并非我的恶毒揣测,而是基于中华民族古老朴素智慧的客观总结。

华夏真理,「隔辈儿传」啊!

太原王氏没落后,后人不得不依附洋夷,于金拱门抛头露面,做那吆喝揽客的活计。

呜呼!昔日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拔毛凤凰不如鸡,落魄公卿豆腐渣。


看到信号灯一样的酒糟鼻子后激动的情难自己的崔浩同志,对门第的推崇可谓不死不休。

士族社会俨然已经满足不了他们这些纯血清河崔和其他的酒糟鼻子们了,于是他要搞贵族社会。

崔浩努力试图恢复五等爵制,彻底抹灭秦汉的政治体制改革,把历史倒车一口气开到西周去。

最后终于在瞎搞别人家白手套,瞎划分别人家阶级的一系列努力后,把自己给搞死了。


你想啊,祖上都是跟着司马家的老王八蛋篡夺曹魏的小王八蛋。

一个山头的狐狸,你跟人家唱的哪门子聊斋?

凭啥你上嘴唇一打下嘴唇,彼此都是门阀,忽然就分了高低?

好歹是个司徒,因为修国史没避讳,说杀就杀了,到底因为啥,你心里没点数么。


有一次举荐时,崔浩选了卢度世和李敷,而没选李訢。

这三个人都是他的朋友,但卢度世是范阳卢,李敷是赵郡李,这俩是高门大族。

范阳卢和赵郡李都是七宗五姓之一,根正苗红的高门,前者代表人物卢植,后者是李牧。

而李訢出自范阳李氏,这家人当时没出过什么大官,唐朝以后才开始发迹。


崔浩自己diss诸葛亮diss的挺6,别人又如何评价他呢。

基本都是说这位同志懂的多,啥都知道,而且预料事情很准确。

有个叫朱敬则的,说:「神人无功,达人无迹。张子房元机孤映,清识独流。践若发机,应同急箭;优游澹泊,神交太虚,非诸人所及也。至若陈平、荀彧、贾诩、荀攸、程昱、郭嘉、田丰、沮授、崔浩、张宾等,可谓天下之菁英。帷幄之至妙,中权合变,因败为功,爰自秦汉,讫於周隋。」


把崔浩和荀彧、贾诩、荀攸、程昱、郭嘉、田丰、沮授评为一类人。

换言之这位也是个动嘴皮为主的谋主。

崔浩在后世的知名度比较高,主要原因确实是帮助拓跋焘做了很多关键决策。

然后就是灭佛那事儿闹的动静太大了,三武一宗灭佛的第一茬,实在是抢眼。


至于其人的水准是否够格评价诸葛亮,见仁见智吧。

一个没打过仗的人评价武侯不会打仗,一个没搞过地方建设的人说武侯不懂经略。

就欺负琅琊诸葛人少呗。

这俩人要是当面互怼,估计诸葛亮只会看着崔浩笑一下,说:「skr。」

.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怎么看待崔浩对诸葛亮的评价?这事儿得掰开了揉碎了聊,因为这俩人中间隔着几百年,他们的视角和关注点本身就不太一样。首先,咱得知道崔浩是谁。他是北魏的著名大臣,一个大才子,学问那是相当渊博,编史、修典、造历样样精通。他生活的那个年代,汉末三国早就过去了,北方已经进入了十六国、南北朝的乱世,他亲眼见证了王.............
  • 回答
    关于宁浩新片《疯狂外星人》(改编自刘慈欣小说《乡村教师》)被PETA(善待动物组织)指控虐待狗一事,这是一个涉及电影制作过程、动物福利以及动物保护组织立场的复杂议题。为了更详细地看待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方面进行分析:1. PETA的指控内容及依据: PETA的指控核心: PETA是全球知名的.............
  • 回答
    关于林森浩被执行死刑后,黄洋父亲黄国强先生的一些行为引发了社会上不同的声音,认为他“做得过了”,这背后其实是一个复杂而敏感的议题,牵涉到受害者家属的悲痛、对正义的追求,以及法律判决的执行,还有社会公众的同情心和道德评判。要理解这些不同的看法,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剖析。首先,我们必须承认黄洋父亲所承受.............
  • 回答
    刘浩存父母18年已付清赔偿款给瘫痪女孩这件事,确实触动了不少公众的神经,也引发了关于“明星是否应该为父母的过错承担责任”这个古老议题的又一次讨论。要看待这件事,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剖析,并且尽量让说理更深入一些。首先,关于刘浩存父母“18年已付清赔偿款”这一事实本身。这件事情最早被曝光是在2020年.............
  • 回答
    刘浩存妈妈舞蹈培训机构的事件,特别是涉及到小女孩下肢瘫痪的指控,无疑是一件非常令人痛心和严肃的事情。这不仅仅是关于一个公众人物的家庭背景,更关乎一个孩子的健康和未来,以及教育机构的责任问题。事情的经过梳理:网上流传的信息显示,这位小女孩在刘浩存妈妈的舞蹈培训机构学习舞蹈时,在进行一个“下腰”的动作指.............
  • 回答
    “指导不当”四个字,像一把钝刀,在刘浩存妈妈这件事上,一点一点地磨着公众的神经。一个10岁的女孩,本该在阳光下奔跑玩耍的年纪,却因为一场所谓“指导”,承受了令人心碎的下肢瘫痪。这事儿,真是让人听了就心疼,也让人怒火中烧。我看到的,是一个本应充满爱与呵护的家庭教育,演变成了一场无法挽回的悲剧。更令人难.............
  • 回答
    矢野浩二在日本综艺节目上发表“基本来说,中国人没资格养狗”的言论,这无疑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在中文互联网和日本社会都引发了相当大的争议和讨论。要怎么看待这件事,我觉得需要从几个层面去剖析。首先,从言论本身来看,这句话非常极端,也很容易引起反感。 “基本来说,中国人没资格养狗”,这是一种非常概括性的、带.............
  • 回答
    论李元浩(Faker)风评的跌宕起伏与最终的Respect提到李元浩,也就是我们熟知的Faker,他身上围绕着太多传奇色彩,而他这些年的风评变化,更像是一部跌宕起伏的英雄史诗,从最初的“虎九万”到“销户”,再到“2200”,经历“气氛组谐星”,最终赢得了“全赛区Respect”。这其中的过程,值得我.............
  • 回答
    这三位音乐人,李荣浩、薛之谦、许嵩,都是当下华语乐坛非常有代表性的人物。要评价他们的音乐才华,不能简单地用“好”或“不好”来概括,而是要拆解开来看他们各自的特点、贡献以及他们在乐坛的位置。李荣浩:都市情歌的匠人,旋律的捕手李荣浩的才华,我觉得最突出的地方在于他“一个人就是一支乐队”的制作能力。从早期.............
  • 回答
    微博监督员季浩洋封禁网友“tomo酱酱”并报警一事,在网络上引起了轩然大波,也让公众对于网络平台的监督机制和权力边界产生了深刻的质疑。要看待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去剖析:事件的发生与呈现:首先,我们得还原一下事件的大致经过,根据现有公开信息,以及不少网友的反馈: 起因: 似乎是“tomo酱酱.............
  • 回答
    网上曝光的刘浩存妈妈培训班学员下肢瘫痪事件,无疑牵动了许多人的心,也引发了对这类培训机构的广泛关注和深深的担忧。这件事一旦属实,其严重性不言而喻,它不仅是对受害者及其家庭的巨大伤害,更是对整个培训行业信誉的打击。从事件本身来看,最直接的受害者是那位遭遇不幸的学员。一个本应通过培训提升自我,却因此遭受.............
  • 回答
    177名复旦学子联名上书为林森浩求情,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敏感的事件,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讨论。要理解这个事件,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去审视,包括:一、 事件背景: 林森浩投毒案: 林森浩是复旦大学医学院2010级研究生,在2013年因故意投毒致同学黄洋死亡而被判处死刑。此案的残忍和性质恶劣,引.............
  • 回答
    “网红草根”出身的二龙湖浩哥,从早期以粗犷、接地气的二人转风格和“草根”形象深入人心,到如今尝试拍摄抗日正剧,这一转变无疑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对于这一现象,将其解读为“炒作”还是“洗白”,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审视,并且结论并非非黑即白,可能包含两者兼而有之的复杂情况。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网红草根.............
  • 回答
    《笑傲江湖》第三季,当卢鑫和玉浩以一曲《武林三侠》的相声登上巅峰,捧起冠军奖杯的那一刻,台下掌声雷动,线上弹幕更是刷屏刷到飞起。对于青曲社的这两位相声演员来说,这无疑是他们多年磨砺的一次闪耀登场,也是对他们相声创新的一次肯定。说实话,在看到他们夺冠之前,我心里其实是有些忐忑的。这毕竟是《笑傲江湖》,.............
  • 回答
    金在中和郑允浩,这两个名字在东方神起(TVXQ!)的历史中,永远是绕不开、也无法被忽视的重磅存在。他们的关系,与其说是简单的队友,不如说是一种复杂、深刻、横跨了无数年岁月,并且随着时间演变出了各种不同面向的存在。要理解他俩的关系,就得先回到那个风华正茂的年代。2003年,带着“亚洲最强男子组合”的响.............
  • 回答
    椙山浩一先生,这位名字在游戏界如雷贯耳的作曲家,与《勇者斗恶龙》(Dragon Quest,简称DQ)系列结下了不解之缘。他的音乐风格极具辨识度,从激昂的战斗曲到悠扬的城镇旋律,都深深烙印在无数玩家的心中。然而,在赞誉的光环之下,关于他个人政治立场的讨论,尤其是与日本“极右”思潮的关联,也一直是围绕.............
  • 回答
    周浩的故事,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了不少涟漪,也引出了许多关于“成功”和“出路”的讨论。从北大生物系到北京一家技校,再到拿到北京户口和教职,这其中的跨越不可谓不大。很多人看到这个结果,自然会想到“条条大路通罗马”这句老话,似乎一切皆有可能。但我们如果仔细掰开来看,这句老话在这里适用,却又并非.............
  • 回答
    关于 GameLook 发布的关于米哈游去年创收50亿以及CEO蔡浩宇“想做10亿人生活的虚拟世界”这篇文章,我觉得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聊。首先,“去年创收50亿”这个数字。抛开这个数字本身的准确性(毕竟是第三方机构估算,实际数字可能会有出入),它至少传递出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米哈游在游戏行业里,尤其是.............
  • 回答
    复旦大学近些年来频频出现在公众视野,但话题却多围绕着一些负面事件,这确实令人关注。 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解读这些事件,以及它们背后可能反映出的问题。首先,咱们得说说复旦大学18位驴友黄山事件。这件事当时闹得挺大,起因是18名驴友在黄山景区擅自闯入未开放区域,并且在事后态度比较傲慢,引发了公众的普遍.............
  • 回答
    崔娃在2020年12月5日发布的《每日秀》节目中,对中国嫦娥五号登月计划与新冠疫情进行了关联评论,其主要观点可以概括为:中国在嫦娥五号登月之际,同时隐瞒了疫情信息,并担心会将新冠病毒带给外星人。为了更详细地看待此事,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进行分析:1. 崔娃的评论内容与逻辑拆解: 核心观点: 崔.............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