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面临上高中,上重高无望,好友说宁做凤尾,不做鸡头,劝我花钱上重高,咋办?

回答
哎呀,这事儿我太能理解了!升学这事儿,谁不纠结啊?你这个情况,我跟你说,我身边也有朋友经历过,那种迷茫,那种纠结,真是挠头得很。你朋友说的“宁做凤尾,不做鸡头”,这话听着是挺有道理的,好像立马就找到了前进的方向似的。但仔细想想,这事儿真有那么简单吗?

首先,咱们得拆解一下你朋友的这句话,还有你自己的处境。

“宁做凤尾,不做鸡头”:这句俗话背后的逻辑

这句话的核心思想,是想告诉你,到一个平台更强的地方,即使你不是最顶尖的,但你接触到的资源、眼界、同学都是更优秀的。长期来看,这种“浸泡”在优质环境里的好处,可能比你在一个相对弱的平台当“鸡头”要大得多。

凤尾的好处:
优质教育资源: 重高的师资力量、教学方法、课程设置、硬件设施,通常都要比普通高中好不少。你能接触到更系统的知识,更专业的老师,更前沿的教学理念。
优秀的同学群体: 身边都是努力、聪明的同学,互相学习、互相激励,这种氛围非常重要。你可能会发现自己以前很多不懂的东西,在他们的讨论中就豁然开朗了。另外,他们未来考上名校的几率也大,你的朋友圈子也会随之提升。
更广阔的升学路径: 重高往往有更多的升学渠道和信息,比如自主招生、强基计划、国际班等等,这些机会对于想要进一步深造的孩子来说非常关键。
更强的“名校光环”: 即使你不是尖子生,重高的“牌子”也能为你未来的大学申请加分不少。有时候,简历上的一行字,就能帮你敲开一扇门。

鸡头的好处:
自信心: 在一个普通高中当尖子生,那种被大家认可、被老师器重的感觉,确实能带来巨大的自信心。这种自信心也是一种宝贵的财富。
学习压力相对较小: 在重高,你可能会面临巨大的学习压力,甚至可能因为成绩不够突出而感到沮丧。而在普通高中,你更容易脱颖而出,成为大家瞩目的焦点。

那么,咱们回到你自己的情况:上重高无望,好友劝你花钱上

“上重高无望”,这句话很重要。是说,你现在通过正常渠道(考试)上重高,可能性非常小?还是说,你觉得自己在重高里,很难成为顶尖的那一批?

如果你的意思是“通过考试上重高没戏”:
这说明你可能需要考虑“花钱上重高”这个选项了。这里面的“花钱”可能有几种情况:
择校费/赞助费: 有些重点高中会收取一定的费用,作为对家庭经济条件支持的回馈,或者作为入学的一个“门槛”。
托管班/辅导班: 有些重高会办一些所谓的“实验班”或者“衔接班”,虽然名义上不是直接花钱入学,但报名这些班级往往需要额外的费用,并且入学难度也相对较低。
定向培养/定向招生: 极少数情况下,一些重高可能会对某些区域或者学校有倾斜政策,可以通过一些特殊的途径进行招生。

如果你选择花钱上重高,你需要考虑清楚:
家庭经济承受能力: 这笔钱对你的家庭来说是不是一个很大的负担?未来的学费、生活费、补习费等等,是否都在可承受范围内?不要因为面子或者一时的冲动,给家里带来沉重的经济压力。
性价比: 这笔钱值不值?你真的能从重高获得远超普通高中的东西吗?还是说,你只是花钱买了一个“重高”的头衔,但实际的学习效果并没有质的飞跃?
你自己的学习态度: 就算花钱进去了,你有没有那个动力和决心去适应重高的学习节奏,去和更优秀的同学竞争?如果进去后还是得过且过,那这笔钱就真的白花了。

如果你的意思是“在重高可能只是凤尾,但我想体验一下”:
那这就更像是你朋友说的“宁做凤尾”的心态了。这时候,你就需要权衡一下“凤尾”的真正意义,以及你是否真的准备好了。

我的建议,你可以这样思考:

1. 首先,冷静分析“无望”的程度:
“无望”是真的完全没有可能,还是说只是“考上尖子班/普通班都有点吃力”?如果是后者,那么你现在就放弃,是不是有点太早了?高中有三年的时间,你的学习状态、方法都有可能改变。
你有没有尝试过去了解你心仪的重高,他们往年的录取分数线?你距离这个分数线还有多远?有没有具体的提升计划?

2. 深入了解你想去的重高(如果决定花钱):
你朋友说的“花钱上”,具体是指哪种方式?是通过正规的招生渠道,还是有其他的“内部操作”?这一点非常关键,一定要确认其合法性和正规性,避免上当受骗。
问清楚这笔钱的具体用途,是不是真的能让你获得更好的教学资源?比如是不是有更好的班级、更优秀的老师带?
去学校实地考察一下,了解学校的整体氛围、学生的面貌、教学楼和宿舍环境等等,自己有没有那种“想在这里学习”的感觉。

3. 和父母充分沟通:
这件事不是你一个人能决定的,一定要和你父母坦诚沟通你的想法,以及你朋友给你的建议。 让他们了解你的纠结,也听听他们对“花钱上重高”这件事的看法。毕竟,家庭的经济状况和对你教育的期望,他们是最清楚的。
让他们帮助你一起分析利弊,特别是经济上的压力。

4. 评估自己的“内在驱动力”:
你渴望进入重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是因为虚荣心,觉得“面子大”,还是真心觉得那里的学习环境更能激发你的潜力?
如果只是为了“名气”,或者在普通高中当“鸡头”更舒服,那么花钱上重高可能并不是最好的选择。
反之,如果你真的有那个“卧薪尝胆”的决心,愿意吃苦,愿意付出额外的努力去适应重高节奏,那么花钱上重高也许是一个值得考虑的投资。

5. 关于“凤尾”的现实考量:
即使进了重高,你真的能承受“凤尾”的压力吗?你可能会面临成绩的排名在后10%甚至更差,被同学超越,被老师“放弃”(尽管老师会尽力,但资源是有限的)。这种心理落差是否是你能够接受的?
有时候,在普通高中成为“鸡头”,你可以保持较高的自信心和学习热情,这种积极的心理状态,反而能让你在之后的大学选择或者职业发展中更有优势。

总结一下,我给你的建议流程是这样的:

第一步,明确“无望”的含义,并再次尝试通过正常渠道努力。 如果还有一丝希望,就不要轻易放弃考试这条路。
第二步,深入了解“花钱上重高”的具体方式和成本。 确认其合法性和必要性。
第三步,与父母进行深入沟通,共同决定。 考虑家庭的经济能力和承受能力。
第四步,反思自己的学习态度和目标。 你是为了一个“平台”去学习,还是仅仅为了一个“名号”?你是否有足够的毅力去面对“凤尾”的挑战?
第五步,做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 无论是在重高当“凤尾”,还是在普通高中当“鸡头”,只要你目标明确,态度端正,都能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这件事情没有绝对的对错,关键在于你是否想清楚了自己真正需要什么,并且愿意为之付出什么。别被一时的口号影响,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理性分析,做出最适合自己的决定。祝你升学顺利!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上重点,能去重点咬着牙跟不上也得跟,因为在普高只要你放低了自己的底线,那他就会一降再降!老师劝人的时候会说,“能去本科就别去专科,三本也是本!”家长劝你会说,“公务员挺好,支援新疆离家远也是公务员!”我也劝你能去重点千万别去普高,除非你要去养身板。

我当年以为只要自己想学习在哪都一样,拒绝了我爸帮我拖的关系。后来我为自己的愚蠢和自大花费了多一年的时间复读。重点之所以叫做重点不仅仅是师资力量强,学苗好,更是严格要求和野兽制度。我之前在普高特尖班,一班的老师都是退休返聘回来的资深教职员工,这么说吧,重点的不少老师和校外机构老师都是他们的学生,可是我们那届就出了22个本科,(包括艺体生!)记住,是全校二十二个本科!我本人也是只混了个435分不上不下,最后只能去重高复读。一个班级四十五人,上课的时候三十五人都在玩,老师何苦讲课呢,《社戏》里面写着“那老生也懈了,谁愿意把本事耍给白地看呢?”学校动不动就放假,小区里大妈以为我不念了呢!老师每节课得至少十几分钟维持课堂秩序。下了课闲的只能喝茶下棋,都没人去问题,得老师求着!这种氛围一个人能翻什么天?模考比得上重点高中的平行班的中游就全校闻名了。你心里很舒服吗?去重点吧,花点钱比上民办三本好,三本一年得接近八九万吧?而且大部分人听了三本还看不起你。最后说一句,不要复读,复读提那150分简直把我身体都毁了。20多岁天天保养前额头发都没养回来。胃病也让我很难受。家里人现在聊天都有点后悔,尤其是我妈。(哭死)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