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战巡算是巡洋舰吗?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也触及到了海军舰艇分类中一个挺有意思的节点。简单来说,战列巡洋舰(Battlecruiser)确实算是一种巡洋舰,但它又与我们通常理解的“巡洋舰”有着非常大的区别,甚至可以说是一种“怪胎”或者说是一种“过渡”时期的产物。

为了讲清楚这个问题,咱们得先聊聊什么是巡洋舰,再说说战列巡洋舰是怎么来的,以及它们为什么叫“巡洋舰”但又如此特别。

巡洋舰:战场上的“多面手”和“侦察兵”

在谈战列巡洋舰之前,咱们得先弄明白,在它出现之前,巡洋舰是干嘛的。

巡洋舰这个名字,顾名思义,就是“巡航”的舰艇。它的主要任务不是像战列舰那样一头扎进主战场跟对方的战列舰肉搏,而是承担更广泛、更灵活的任务。你可以想象一下,在战列舰们严阵以待的时候,巡洋舰就像是它们的“眼睛”和“耳朵”,在舰队外围进行侦察,搜集情报。

它的具体职责包括:

侦察和警戒: 这是巡洋舰最核心的功能之一。它们航速快,可以比战列舰更早地发现敌情,比如敌方舰队的位置、规模和意图,然后把情报传回给本方主力舰。
掩护和支援: 在主力舰作战时,巡洋舰可以利用自身相对较高的航速,对敌方其他类型的舰艇进行骚扰、攻击,或者保护己方舰队的侧翼。
独立的作战任务: 巡洋舰也常被派去执行独立的任务,比如封锁港口、袭击对方的商船(海上交通线),或者在偏远海域进行巡逻。这时的巡洋舰就像是一个海上游侠。
引导和通信: 在某些情况下,巡洋舰也可能承担一定的指挥和通信任务。

从舰艇的配置来看,早期的巡洋舰通常比战列舰小,火炮口径和数量也相对较少,但航速更快,续航能力也更强。它们的设计理念就是速度与灵活性优先,牺牲一定的火力与防护。

战列巡洋舰的“横空出世”:一个大胆的设想

到了20世纪初,海军技术,尤其是火炮和装甲技术突飞猛进。战列舰变得越来越强大,但同时体积也越来越庞大,航速也相对受限。这时,一些海军战略家就开始琢磨:能不能造一种舰艇,既能拥有像战列舰一样强大的主炮,又能保持巡洋舰那种令人望而生畏的高速度?

这个想法的代表人物就是英国的约翰·费舍尔海军上将(Admiral John Fisher)。费舍尔是个非常有远见的海军改革家,他深刻理解航速在海战中的重要性。他认为,在未来的海战中,速度将是决定性的因素。如果有一种舰艇,它能以战列舰的火力打击敌人,同时又比敌人的战列舰跑得快,那就能在战场上占据绝对优势,甚至可以像“猎犬追逐狼群”一样,轻松地追击和消灭落后的敌舰。

于是,在费舍尔的推动下,世界上第一批真正的战列巡洋舰——英国的“无畏”级(Invincibleclass)战列巡洋舰诞生了。它们的核心设计理念是:装备与当时最先进的战列舰同口径的主炮(比如12英寸炮),但采用更轻的装甲,以此来换取比战列舰更快的航速。

为什么叫“战列巡洋舰”而不是“快速战列舰”?

这就是问题的关键所在。它们之所以叫“战列巡洋舰”,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们继承了巡洋舰的“高航速”这一核心特征,并且在设计上,它们最初的定位也包含了很多巡洋舰的职能,比如侦察、封锁、以及独立作战。

你可以理解为,它们是在传统巡洋舰的基础上,“强化了火力但牺牲了防护”,使其能够与战列舰进行有限的对抗,或者说,能够在战列线外进行侧翼的炮战。

它们可以做到:

追击并摧毁对方的轻巡洋舰和驱逐舰: 凭借强大的火力,它们能轻易地将这些小舰艇送入海底。
与对方的战列舰进行远距离炮战: 如果能保持优势航速,它们可以拉开距离,利用自己的远程火力优势攻击敌方战列舰,同时避免被敌方战列舰的近程炮火击中。
充当舰队的“侧翼保护者”或“进攻矛头”: 在大规模舰队作战中,它们可以利用速度优势,为舰队提供侧翼的支援火力,或者冲在前面打开局面。

“战列巡洋舰”的尴尬与衰落

然而,这个“火力与速度的平衡”在实际运用中,很快就暴露出了严重的缺陷。

海军战术理论虽然在发展,但战列舰的装甲防护和炮击能力也在不断提升。 尤其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许多海战的实际情况都证明了,战列巡洋舰的牺牲装甲来换取速度的策略,在面对同样装备大口径火炮的战列舰时,是极其危险的。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著名的“多格滩海战”和“尤特兰海战”。在这些海战中,战列巡洋舰虽然能够追上并击溃一些较弱的敌舰,但在与对方同样强大的战列舰对抗时,它们相对薄弱的装甲往往难以承受炮弹的轰击。当炮弹击中弹药库时,往往会引发灾难性的殉爆。著名的“胡德”号战列巡洋舰就是因为弹药库被击中而沉没的,这成为了二战中英国海军的惨痛教训。

正因为这种致命的缺陷,以及后来发展出的更符合“速度与火力兼备”理念的“快速战列舰”(如美国的衣阿华级战列舰,它们既有战列舰的火力,又有接近战列巡洋舰的航速,而且防护也更优秀),战列巡洋舰的设计理念逐渐被淘汰了。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战列巡洋舰这种舰种基本上就消失了。

总结一下,战列巡洋舰为什么算巡洋舰?

1. 继承了巡洋舰的“核心特征”: 它们拥有比传统战列舰更快的航速,并且在早期设计中,确实也承担了部分巡洋舰的侦察、独立作战等任务。
2. 名称上的归属: “战列巡洋舰”这个名字本身就包含了“巡洋舰”的字样,表明了它在舰艇分类体系中的位置。它们可以被看作是巡洋舰概念的一次极端化、强化化的尝试。
3. 历史上的定位: 在诞生之初,它们被视为一种能够与战列舰“协同作战”或“追击弱敌”的舰艇,介于主力舰和传统巡洋舰之间。

但同时,它们又与传统巡洋舰有着天壤之别: 它们拥有战列舰级别的巨型主炮,火力远超任何传统巡洋舰。这种对火力的极致追求,以及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所付出的代价(薄弱的装甲),使得它们在战场上的实际表现,更接近一种“牺牲防护的战列舰”或者说是一种“火力强大的重型巡洋舰”。

所以,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可以说:战列巡洋舰在名称和部分职能上属于巡洋舰的范畴,但它们的设计理念和战场表现,已经远远超出了传统巡洋舰的定义,可以说是巡洋舰家族中一个特立独行、也有些令人扼腕的“另类”。 它们是海军技术发展史上的一个有趣的“怪胎”,反映了那个时代海军将领们对于速度与火力的极致追求,也为后来的舰艇设计提供了宝贵的教训。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给你们说,遇见战巡的话题在哪里都是激烈争吵的根源,不信你看这题下面一个个回答全都一个样2333

打不起来算我的,谁不挨骂我撸袖子。我已经预料到有人排着队来骂我了(๑‾᷅^‾᷅๑)

“蛐蛐战巡这种畸形儿?”

以及,本答案配合另一个问题共同服用:

zhihu.com/question/3459

不想趟浑水但是人邀请了好几天 ,放着不太好。这事没的说,bc肯定是主力舰,但是巡洋舰能不能是主力舰?能吧,你看那田纳西又大又圆,但是,能吗...?

如果一巡洋舰变成主力舰了她还是巡洋舰吗?

说实话我觉得不太合适。但是这个烂账不是bc开始的,从装巡越造越大这个烂摊子就开始了。要明白这个争论本质是个什么问题:装备的发展不因为人的主观意志而转移,越造越偏这个事无法避免。

巡洋舰最初在1877年出现是合并了护卫舰和轻护的,这是个美丽幻想。因为一等巡洋舰很快被迫越造越大一路走到了装巡甚至无畏化的战巡——必须大型化,这是个正常军备竞赛的演进——而战争爆发后三等巡洋舰不够小需要新的真正的sloop。

第一种我们现代认可的巡洋舰标准的巡洋舰是杰里科提出的现代巡洋舰,一方面结合了装巡的装甲变成了轻(装)巡,一方面结合的侦巡的舰队速度和殖民地巡洋舰的巡航能力,是一种比较泛用军事存在。这就是C级一路走下来到D,E,霍金斯,郡级,约克,利安德,阿瑞托沙,城——这条轨迹。

现代化巡洋舰出现以后,一方面向上脱离:战巡走到了高速战列舰这步属于主力舰(战巡不隶属巡洋舰队,隶属战列巡洋舰队),一方面也向下脱离:sloop和corvette也取代了三等巡洋舰成了小型舰艇的主力,外加半路杀出的高速舰队小型舰——驱逐舰。走到1921条约系统的时候是这样的情况。

所以还有一问题,巡洋舰变大不是巡洋舰了,凭什么巡洋舰变小还是巡洋舰。1877系统下三等巡洋舰这种sloop或者corvette明显不满足日后巡洋舰的定义,但是我们还是认可,这就是原教旨巡洋舰。那是不是黑天鹅级,hunt class这些escort destroyer或者sloop都得当成巡洋舰回去?

还真有人认这套。

这事是舰艇分类里最烂的烂账没有之一。

高赞和邀请鄙人的答主写的很好,说的一针见血,费舍尔老爹是个,从挂着风帆的铁甲舰时代活到了航母出现的,深谙海军进步的老油条,THE OLD ADMIRAL,他本人也一针见血。但是费舍尔更多的是提出了高速战列舰的诉求。像我说的,这里没有这么简单。比如你不能说装巡是巡洋舰但是BC不是,或者重巡全都是但是战巡不是,这内在逻辑有一些问题。而实际上,战巡如果真的是快速战列舰他就会直接被称为“快速战列舰”——比如胡德,就被美媒称为“第一艘快速战列舰”——为什么是胡德,为什么不是虎,不是狮,不是无敌号而是胡德号?当然是因为之前的战巡不是快速战列舰,其防御和火力达不到这个要求。之所以战列巡洋舰被叫做战列“巡洋舰”而不是高速“无畏舰”这里是有理由的。战巡只是通往高速战列舰的第一步,不是最后一步。因此我姑且把这个氛围往回拉一点,解释下战巡为何为战巡,这不是反驳,只是往后稍微扯一点点论调,稍微平衡下。

无疑,战巡在费舍尔在期待里就是他的fusion ship,完美白莲花。因此有2种需求,既要能够压倒装甲巡洋舰,这种基于前无畏舰时代的超级巡洋舰;也要充当快速战列舰的角色,走上战列线。很多人争论战巡的存在意义究竟是什么,这里不是选择题,当然是两者都要干。而且很好解释:只是为了压倒装巡不上战列线(和无畏化的bc或者bb交火),狮级压根就不需要存在,无敌级足以压倒除(包括)布吕歇尔的一切装巡。而无敌级出现的时候无畏舰才刚出现,谈什么无畏舰线列对射呢?这都是显而易见的东西。BC作为一个整体既是要对付前无畏和装巡,也要多付无畏和战巡。

费舍尔的想法很简单:航速。他的要求中,大多数都在无畏舰身上满足了,唯有提速海军不答应。杀死前无畏舰这种短距离交火铁王八的鱼雷武器先不谈,在他看来,即便是有了全装12寸火炮的无畏,航速仍然是第一要务。防御差打不了不去打,反正有航速选择权在己方。而如果愿意打,比如日德兰诱敌的贝蒂,那也是自己的选择,沉船点天灯全是可选项。这个事很简单:多格海岸到两次赫德兰掠袭证明没航速压根连战斗都没有,24节都嫌弃,20节的战列舰就是压根追不上:对面看到兵力劣势就直接撤退了,必须追上强迫战斗爆发。所以当无法面面俱到的时候,先把航速拉起来。这个大环境基于RN的战列舰队是占优势的,“煮老了的鸡蛋互相抡锤子”(费舍尔语)这个活动里RN有优势,但是十几年来的巡洋舰竞赛却没有绝对优势。这时候航速就是需求。而最终越来越快的战列舰——伊丽莎白女王级;和越来也大的战巡——声望级继续放大,合流了,变成了QE级继续放大的胡德号。这是第一艘快速战列舰,也是最后一艘战巡。是新时代的开路人,也是旧时代的残党。

多说一点:

这两种职能应该说战巡做的都非常优秀。毫无疑问战巡通过全装主炮彻底终结了1890年以来的装巡大战,而战巡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的惨重损失也证明了其主力舰的优秀。不要怀疑这一点:战舰会损失是因为其使用频繁,R级没有在丹麦海峡被击沉是因为他们永远不可能追上俾斯麦,而铁公爵级在日德兰没有被击沉是因为他们不可能如此高速前出和敌军前卫舰队激烈交火并且成功诱敌。不要怀疑这一点,某种意义上,一艘能被击沉的舰艇才是有用的舰艇,停在港口里一辈子无法追上敌人和敌军交火最后自沉或者被拆掉的舰艇有什么意义?这种舰艇离开了近岸封锁,护航或者阻止敌军强行进攻关键地区的职能外无法有效作为交战力量出现——他们需要固定的作战空间,而大洋是浩瀚无垠的。在需要的时刻出现在需要的地点是军队的天职,在战列舰尚且无法做到的时候,战列巡洋舰能做到。当VV带着强大的意大利重巡和战列舰队狂轰滥炸轻巡洋舰的时候,超无畏R级能赶到吗?是声望号强行逼近敌军主力舰第一时间投入交火,逼退敌人。如果真的无法平衡,必须在速度(或者说,空间)和防御中2选1,那么对于面对着广袤帝国的英军来说速度第一,在战场上战死的殊荣不属于慢速舰艇。(其他国家可能并非如此)

战列巡洋舰同时继承了巡洋舰的2种优秀性能:速度和距离。一方面在保交活动中极为高效,是继承与海外护卫舰的一脉相承的巡洋舰艇;一方面,战巡同时在无畏舰无法做到高航速的环境下充当高速主力舰的职能。航速和续航力,交通线和主力决战,这都是巡洋舰的职能,而其无法和新式快速战列舰相比是无可厚非的,现代化新式高速主力舰是一种全新的东西,下一个时代的产物,能够同时获得战巡和无畏舰的优点,这是时代的进步,战巡无法匹敌是无可厚非的。是的。

1916年5到6月交替的旷世决战日德兰战役中,英军损失的主力舰几乎全部是巡洋舰:3艘战巡和3艘装巡被击沉,而被条约迫害致死的BCS在WW2中也在42年前就损失了三分之二的舰艇,百分之七十的重火力。这是失败也是成功:能面面俱到的真正现代高速战列舰固然好,做不到时宁可优先选择能够进入战斗的舰艇。这一点萨默维尔和坎宁安在回忆录(别人和自己写的)里都反复强调过,眼睁睁看着敌军跑过来干掉前卫舰队溜之大吉的R级也就只能干干近距离封锁法国军港这种地理位置固定的硬活了。



不考虑导弹巡洋舰这种乱贴标签的东西,火炮巡洋舰这个舰种,横跨了一百一十年的时间,从19世纪60年代远洋铁甲护卫舰开始,到20世纪70最后的火炮巡洋舰落幕,足足一百余年。要非得说其功能和定位,技术指标没有发生变化,那是不可能的。1897年你找到一位海军军官让他描述巡洋舰,和1967年找一位军官描述,肯定得不到同一个答案。我写驱逐舰的时候说过:驱逐舰我们在定位和技术指标大大变化的时候找“相同”点,那么巡洋舰的相同点自然就是航速和续航性,对应舰队和交通职能。巡洋舰的历史就不想废话了,我们看几个“舰艇分类问题”的常见讨论。


风帆时代是没有“巡洋舰”但是有“巡洋”的舰艇的。那些去“巡洋”的舰艇包括sloop of war, brig和cutter,frigate,等等等等。在这个时代里,那些在主要战区运行的“战斗舰队”ship-of-the-line是非常畸形的海上怪物,和要去“巡洋”的sloops之间的性能有巨大的裂缝。比如1805年英军俘虏的西班牙一等战列舰,大名鼎鼎的Santísima Trinidad圣特立尼达号,改造之后火炮数量高达140门,;而1854年成立的湘军水师使用的“舢板船”只装备4门火炮,一营官兵即可以操作十几艘巡航长江。同在19世纪上半叶,大型战舰和小型战舰的差别就是这么巨大——35倍的火炮数量差距!大型舰艇追不上小型舰艇,而小型舰艇不敢和大型舰艇对抗。

但是,蒸汽时代里,这些动辄一百余门火炮的巨型炮舰很快获得了蒸汽机,之后是铁甲。1859年,法军根据克里米亚战争经验制造了远洋战列舰光荣号。光荣号只有五千三百吨,36门大炮,远远小于普通蒸汽战列舰的大炮数量——比如1859年11月下水的英军维多利亚号蒸汽战列舰,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超级战列舰,有接近七千吨排水量,121门火炮,远远多于法舰。但是法舰有铁甲,而维多利亚号没有。这种远洋战舰打破了游戏的平衡,于是1859年5月,早在维多利亚号完成前,勇士号下水。我们来看看这艘舰艇有什么样的特点:首先,他比战列舰更加强大,任何蒸汽战列舰都没有勇士号的排水量更大,而任何蒸汽战列舰都没有可能轻松将铁甲厚重的勇士号击败。其次,大多数蒸汽战列舰都没有能力追上他,他比敌军任何战舰都要更快。但是因为安装了铁甲,他只有一层甲板——只有四十门左右的大炮,所以他不能算是ship-of-the-line,于是他是一艘大型铁甲护卫舰。

这些舰艇很快被复制,按照英军的“造船+造缩小版”的传统套路下水了勇士,黑王子(黑亲王),防御,抵抗,赫克多级,阿基里斯,等等等等。当然还有木质战舰的改造,比如皇家橡树。

那么,问题来了,“装甲护卫舰”是护卫舰吗?

答案可以是否定的。为什么——因为这些舰艇不是设计之初就设计成护卫舰的。如果有可能,设计师不一定不会使用多层甲板安装重型火炮,是因为重量和重心问题没有可能安装如此数量的火炮,于是才出现单层甲板的设计。这些舰艇设计之初就是用做主力舰的,仅仅只是因为技术革新让这些新技术不可能应用于战列舰——只能应用于护卫舰——才出现了“装甲护卫舰”。从本质上来讲,这些铁甲舰就是超级铁甲主力舰,无论其最终形态如何。而实际上,也有大量的真真正正的战列舰被拆除甲板改造成了装甲护卫舰或者叫铁甲护卫舰,正更加说明这些舰艇是主力炮舰,战列舰。

当然答案也可以是肯定的因为无论这些舰艇最终设计的目的是什么,其最终都是一艘护卫舰。这艘护卫舰或许比战列舰更加强大,但是他仍然是护卫舰,只不过是“比战列舰更强的护卫舰”。这些战舰和那些动辄三层甲板的一百余门大炮的蒸汽或风帆战列舰从任何角度上都不是一个东西:舰艇设计,防御,火炮布置,全部都不一样。仅仅因为他们执行相同的职能就将其称为战列舰是不合适的。这是一艘护卫舰,哪怕他在主力舰队中参战,那么也只能说装甲护卫舰取代了战列舰的地位,而不能说装甲护卫舰是战列舰——无论这些舰艇曾经是什么,他们现在的最终形态是护卫舰型。


同样的问题也可以问装甲巡洋舰。

1877年真正的巡洋舰出现以后(前),很快大型巡洋舰越变越大。首先是帝俄海军开始开拓装甲巡洋舰作为主力舰的可能性,之后日本海军兴高采烈地加入了这种探索,最后美国人也热情洋溢地加入了狂欢。

怀特的英式巡洋舰毫无疑问是真正的“巡洋”舰。我们举例对比一下同期的英国主力舰和巡洋舰:1893年著名的君权级开工,1896年老人星级开工,这是直接相关的毫无疑问的前无畏舰,真正的主力舰。我们注意到,93年开工的,相对较大的君权级大多数都部署在海峡舰队,这是直接和强大的法国海军对峙,保卫英吉利海峡的主力舰队。这些舰艇比怀特预计的设计要大得多,排水量一万六千吨,主炮为2座12寸大炮,副武器使用12门6寸炮,当然还有28门更小的火炮和鱼雷。而老人星级设计用于中国站,同样是12寸火炮和6寸炮。这也是当时英军主力舰的标配。从防护上看,虽然主装选材有巨大变化,但是老人星水线装甲6寸,君权9寸,是标准的主力舰配置。君权级航速16节,老人星18节。而标准87系统下的英式“一等巡洋舰”有明显的不同:比如英仙座,强盛和之后的大多数舰艇首先不选择12寸主炮,而是使用9.2寸炮,2座单装分别在舰尾和舰首;其次其航速往往在20节左右,甚至更高,防御则差,比如强盛级最薄处水线甲只有2.5寸而98年的克莱西级最薄处只有2寸。

标准的一等巡洋舰在这种情况下显然是一种比战列舰更快,续航性更好,火力更差,防御更差的舰艇。而这些舰艇虽然用于主力舰交火,但是有明显的保交职能。相比下,很多装甲巡洋舰则从一开始就是计划被当成主力舰的。比如1905年的筑波,作为一艘1905年的装甲巡洋舰,其航速只有20节,显然是不可能追上高速德法巡洋舰的。但是其装甲防护水线处最低也有4寸厚,主武器使用战列舰标准的12寸主炮。毫无疑问,这就是一艘主力舰。没有9.2寸炮,没有交通线,这就是主力舰,用于主力交火。她们将通过比敌军战列舰更高的航速取得有利位置,并且摧毁敌军的装甲巡洋舰。

同样的也可以是1905年建造的俄海军留里克号。按照英军标准——实际上也确实在英国建造的——这毫无疑问是一艘“装甲巡洋舰”或者说有水线装甲的大型一等巡洋舰。而留里克号航速21节,虽然比驻波略快,也只是勉强跟上其他大型巡洋舰而已。其装备4门10寸主炮,明显压倒标准一等巡洋舰的2门9.2寸炮。留里克服役后作为波罗的海舰队的旗舰直接和主力舰队编组。毫无疑问,这也不符合英军标准的一等巡洋舰范例,属于主力舰范畴。当然还有美国装备10寸主炮的田纳西级超级装甲巡洋舰也属于这个范畴

那么问题来了,“装甲巡洋舰”是巡洋舰吗?

答案可以是否定的。首先,这些舰艇作为一等巡洋舰的实际上从舰型设计和航速,吨位上实际上已经明显开始向战列舰倾斜,其中许多也确实用于战列线的战斗。相比起77系统下较小的宝石级这种真正的脱胎于护卫舰的巡洋舰,这些舰艇从任何角度看都更接近于二等战列舰而不是一般的巡洋舰,1890开始的超级装巡大战引导着英德,美日,法俄开始疯狂建造各式各样的装甲巡洋舰,而美日俄等国的一部分巡洋舰很明显地区别于英德严重针对于贸易线的“巡航”舰艇。相比起在大洋上的续航力,他们更在意主力交火中的航速;相比起跑赢压倒敌军巡洋舰,他们更在乎压倒敌军战列舰。从任何角度看这些舰艇的本质都是“更快速的主力舰”,而不是“更强大的巡洋舰”。实际上很多舰艇要么被认定是前无畏舰时代的翘楚,要么被重新划分为“实际上是战巡”。

答案也可以肯定的。首先,这些舰艇脱胎于一等大型巡洋舰而不是战列舰。我们可以认为巡洋舰因为其要对抗的敌人而走入了大型化的发展过程,却不能简单地认为这些巡洋舰已经不是巡洋舰了而要被归类为战列舰。实际上也有大量排水量一万四千吨左右的,真正致力于压倒敌军掠袭舰的一等巡洋舰,这些巡洋舰的存在说明大型化的巡洋舰并不完全是高速战列舰化的成果。巡洋舰作为一个舰种有不同于战列舰的职责,即便是这种职能需要不弱于战列舰的战斗力。这些舰艇本质就是大型化的巡洋舰,而不是“缩小化的战列舰”,无论他们看起来如何像战列舰,他们本质都是巡洋舰。


“战列巡洋舰”是巡洋舰吗?

如果,我们认为,“装甲护卫舰”也是护卫舰,只不过护卫舰承担了主力舰的一部分职能;如果,我们认为,“大型装甲巡洋舰”也是巡洋舰,只不过他们承担了高速战列舰的工作,那么,ok,战巡就是巡洋舰,同样,重巡也是,轻巡——轻装甲巡洋舰——也是,载机巡洋舰也是,导弹巡洋舰也是。

这就是巡洋舰这个舰种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接到不同的要求发展出不同的形态。有装巡,轻巡——有重巡,有一等二等三等巡洋舰,有防空巡洋舰,有侦讯,有战巡,这是巡洋舰的发展。

如果,我们认为,“装甲护卫舰”本质就是主力舰,虽然他名字叫做也看起来类似护卫舰;如果,我们认为,“大型装甲巡洋舰”本质就是高速战列舰,只不过他们使用了巡洋舰的名字和编制,那么,ok,战巡就不是巡洋舰,只是战列舰航速无法达标时拆分技术指标的做法。同理,一部分重巡也不是:那些用于主力决战的重巡是二等主力舰。同时一小部分侦巡也不是,她们是驱逐领舰。载机巡洋舰更不是,她们是载机舰。一部分三等巡洋舰也不是,他们是sloop或者海防舰。

这就是一艘舰艇无论从哪一条发展路线上发展上来,最终必须对号入座这个时代里舰艇需求。无论是低干舷近海炮舰还是远洋铁甲护卫舰,无论是中心甲堡战列舰还是炮廊炮战列舰,都是主力舰,无论以什么样的名字出现。

这两种无所谓高下对错,都对,但是内部逻辑是自恰的。不能说轻装巡是巡洋舰突然装巡就不是了,或者田纳西级这种标准的超级高速战列舰是巡洋舰,无敌级这种很明显算不上高速战列舰的战巡却不配叫巡洋舰,这都是逻辑不通顺的。

这几年研究一等巡洋舰的文章莫名其妙的增长,说什么的都有,无所谓,有人愿意说舰队潜艇是战列舰继承人我都信,说明白就行。但是你不能指着北卡说是战列舰,指着华盛顿说是出租车。这是个很简单的方法论问题:

战巡是战——也是巡。20世纪初的海军希望战列舰有巡洋舰的速度而非巡洋舰扛起战列舰的武装,但是技术在当时无法允许。当然,再怎么强调大型装巡和战巡快速主力舰的本质都不为过,只是不能简单地认为大型装巡和战巡就是高速战列舰——她们只是通往高速战列舰这个费舍尔美好明天的第一步,而这条路曲折而漫长。

user avatar

大佬们对这个月经问题说的很透彻了,本菜鸡倒是想提另外一点:不同国家的情况可能差距巨大,换句话说进化到最终形态为“战巡”的船很可能并没有共同祖先……

舰船分类法在战巡上有点强行“把蝙蝠和翼龙装一个筐子里因为它们都用长翼膜的爪子飞行”的意思——长得像、名字像、用途像的不一定是一个爹生的……

比如列克星敦,看源头的话其实与卡文迪许和古鹰的亲缘关系更近些,而伊兹密尔则更像是个换炮加航速的改良甘古特,更别说奥匈四炮BC这种封闭洗脸盆里的特化奇葩了……

(卡拉乔洛为什么不是BC?因为RM叫它BB;四炮BC为什么是BC?因为k.u.k.Kriegsmarine叫它BC,就是这样)

还有1047这个自称战巡的沙恩亲戚、CA猎手和喀琅施塔德/Object 82这种不知是啥的怪胎(喀琅施塔德最后可是要上六门380的,与一票12寸CB们外观差距极大)……还有纪伊这个与天城差异极小的“高速战列舰”……还有金刚这BC光速变BB的先例……光说正统的英德战巡这两支都差别不小(KM倒真是实诚地一个萝卜一个坑的拿战巡去顶装巡的位子),更别说米俄日等等一票牛鬼蛇神的了……

一句话,现在说的“战巡”里有“无畏巡洋舰”也有“巡洋战舰”还有“专业巡洋猎手”以及凑合省钱省力的货色……当然了RN正统根正苗红战巡的思路还是很清楚的,但是个人觉得拿着这标准去一个个套过去就难免会出“除你BC籍”的问题了……

所以说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方法难道不是把BC从低于BB与巡洋的二级分类中解放出来与之并列吗(笑


个人观点,笼统地讨论BC是不是cruiser没有任何意义,但是探索下不同起源、不同用途的船为什么会趋同进化到BC/类BC形态这个筐里还是有点意思的——当然这就不是一句“主力舰高速化的历史潮流”或者“CA是怪胎,cruiser只要大巡+CL即可”就可以概括的了……

换句话说,BC/类BC形态是否为某些特殊时代的某种用途舰艇的最优解(综合考虑总体技术水平、攻防机动、价格与建造速度)?这是一个有意思的问题。至于BC到底是不是cruiser,who care?




以上均为个人胡编乱想,欢迎各位在评论区友好交流(鞠躬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也触及到了海军舰艇分类中一个挺有意思的节点。简单来说,战列巡洋舰(Battlecruiser)确实算是一种巡洋舰,但它又与我们通常理解的“巡洋舰”有着非常大的区别,甚至可以说是一种“怪胎”或者说是一种“过渡”时期的产物。为了讲清楚这个问题,咱们得先聊聊什么是巡洋舰,再说说战列巡洋.............
  • 回答
    二战大西洋海战中,要论战略意义,航母无疑占据了压倒性的优势。虽然战列舰和战列巡洋舰(我更愿意将它们视为高速战列舰,因为很多所谓的战列巡洋舰在设计理念上已经向战列舰靠拢,并且很多在二战中承担了类似战列舰的角色,而纯粹的战列巡洋舰如胡德号在实战中其定位也有些模糊)在早期确实是海上力量的核心,但随着战争的.............
  • 回答
    好的,咱们这就来聊聊高速战列舰和战列巡洋舰这两类舰船,它们都是海上巨兽,但“血统”和“天赋”却不太一样。别看它们名字里都有“战列”二字,但真要论起打仗来的分工和侧重,那可是有讲究的。咱们先说战列巡洋舰(Battlecruiser),这名字就透着一股子“又快又猛”的劲头。你可以想象一下,它就像是个身手.............
  • 回答
    日德兰海战的硝烟早已散尽,但围绕这场海战的讨论,尤其是关于英国和德国战列巡洋舰的优劣之争,却从未停止。许多人将这场海战视为英国战列巡洋舰不如德国战列巡洋舰的铁证,但事实真的如此简单吗?海战的背景与双方的战术意图日德兰海战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皇家海军和德国公海舰队之间规模最大的一次海战。英国的目.............
  • 回答
    在星际争霸的世界里,人族的主力舰确实是战巡(Battlecruiser),而不是我们熟悉的“战列舰”(Battleship)。这背后其实有很多设计上的考量,也和游戏的背景设定有着紧密的联系。让我来给你好好掰扯掰扯。首先,我们得明白,星际争霸里的科技树和现实世界中的海军舰艇发展可不是一回事。游戏里讲究.............
  • 回答
    德意志第二帝国海军在1907年做出一个颠覆性的战略选择,将所有的造舰资源倾注于建造战列巡洋舰,而非传统的战列舰。这一假设性的局面,如果真的发生,将会彻底重塑德国海军的作战能力、战略定位以及最终走向。它带来的不仅仅是舰船数量和性能上的差异,更可能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触及海军战略思想、工业生产、乃至外交.............
  • 回答
    在波澜壮阔的海战史中,驱逐舰以其灵巧的身姿和凶猛的火力,常常扮演着“战场幽灵”的角色,既能为舰队提供屏障,也能在关键时刻给予敌人致命一击。然而,要说驱逐舰凭借机动性,硬生生地将比自身吨位大出数倍、火力更猛的战列舰或战列巡洋舰拖入同归于尽的境地,这在历史上确实是个极为罕见,甚至可以说近乎神话般的场景。.............
  • 回答
    假如没有华盛顿海军条约,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格局,尤其是海军力量的发展方向,确实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大舰巨炮”主义的命运也可能截然不同。首先,我们得明白华盛顿海军条约到底做了什么。在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惨烈之后,各国都意识到了军备竞赛的可怕消耗,尤其是海军,造价高昂且维护复杂。条约的核心目的就是.............
  • 回答
    关于《战狼2》中军属、烈属被“整”的情节,在现实生活中是否常见,以及详细讲述,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需要从多个层面来分析:1. 《战狼2》中的情节设定与现实的差距: 影片中的“整”: 在《战狼2》的剧情中,冷锋的战友牺牲后,他的战友家属(军属或烈属)受到了不公正的对待,甚至被欺凌,这成为冷锋最.............
  • 回答
    战锤40K的世界,那是一个被黑暗笼罩、战火纷飞的时代,人类文明早已不复往日的辉煌,而是挣扎在生存的边缘。我们所熟知的“黄金时代”,那是人类帝国在大远征时期,由基因原体和人类皇帝共同领导,科技与文明达到顶峰的辉煌岁月。然而,随着荷鲁斯之乱的爆发,帝国分裂,辉煌不再,取而代之的是漫长的黑暗与绝望。那么,.............
  • 回答
    你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从某些角度来看,确实会让人产生“人类帝国行政效率比美国差”的印象,但要详细分析这个问题,就需要深入理解人类帝国的运作逻辑和它的特殊性,这和现代国家的行政效率有本质的区别。首先,我们要明白,人类帝国并非一个“现代国家”的范畴。它是一个横跨百万个星系、存在了超过一万年的庞大政治实体,.............
  • 回答
    这场跨宇宙的史诗级对决,绝对是科幻迷们津津乐道的终极幻想。一方是拥有千年历史、横跨银河、奉行铁腕统治的“人类帝国”,另一方则是融合了古老神秘力量、尖端科技和无数异星文明的“星球大战全势力”。究竟谁能在这场席卷星辰大海的战争中脱颖而出?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需要我们深入剖析双方的实力构成,从各个维度.............
  • 回答
    战锤系列之所以能触动人心,引发如此广泛的共鸣,绝非仅仅因为对集体主义的强调,而是因为其构建了一个极其复杂、充满矛盾且极具感染力的宇宙,并将人类(或近似人类的种族)置于其中,通过一系列生动、血腥且常常令人绝望的故事,折射出我们内心深处对于归属感、牺牲、荣耀以及生存的原始渴望。我们先抛开“集体主义”这个.............
  • 回答
    在浩瀚的虚构作品海洋中,人类帝国如果放在其他作品里,绝对算得上是那种让人又爱又恨,又忍不住要探究其深层动机的“终极反派”,而且是那种“自己是好人,但手段极其残忍,并且毫无自知之明”的典范。想象一下,把人类帝国扔进《星球大战》的宇宙。他们会不会是那个比帝国更加极端的组织?在星战里,帝国追求的是“秩序”.............
  • 回答
    《战狼2》的剧情在现实中是极端罕见且高度虚构的,尽管电影中某些元素借鉴了现实中的一些情况,但整体而言,其情节的展开方式和主角吴京所扮演的冷锋的角色,在现实世界中几乎不可能以如此高效、个人英雄主义的方式实现。下面我将从几个主要方面详细分析《战狼2》剧情的现实可行性:1. 撤侨行动的规模与复杂性: .............
  • 回答
    《战狼Ⅱ》开头,冷锋在战友家人生命安全受到威胁时,一脚踢死恶棍的行为是否犯法,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因为它涉及到正当防卫的法律界限。为了详细解答,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一、 核心法律概念:正当防卫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中国法律中关于“正当防卫”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条规定:>.............
  • 回答
    要说《战狼1》的成功,那可不是一蹴而就的,背后有很多你看得见和看不见的因素在推波助澜。要让我来分析,我觉得有这么几个点是关键:1. 士官长的“战狼”情怀,精准戳中了观众的民族自豪感。吴京饰演的冷锋,从一个因为冲动惹事被开除的特种兵,到后来在边境线上与雇佣兵浴血奋战,他身上那种“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
  • 回答
    在战锤 40,000 的广阔宇宙中,所谓的“正常”是指那些忠诚于帝皇、遵循星际战士行为准则的基因原体后裔。然而,混沌的力量如同一股无处不在的阴影,时刻觊觎着这些身负重任的战士,将他们拉向堕落的深渊。星际战士的腐化是一个复杂而多层面的过程,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1. 来自深处的诱惑.............
  • 回答
    在战锤40K的浩瀚宇宙中,机械教对肉体的改造和升华是其核心教义之一。“机械神”(Omnissiah)的启示引导着他们不断寻求通过机械部件取代脆弱血肉,以达至永恒和完美。因此,要问机械教是否有将全身所有血肉完全替换为机械部件的人,答案是肯定的,并且这种存在是他们追求的终极目标之一。这些人通常被称为“赛.............
  • 回答
    在战锤40K的宏大叙事中,关于灵族圣殿中那些为“金色王座”上的帝皇献上灵能的灵能者们,他们的命运究竟是荣耀抑或惩罚,这是一个复杂且充满争议的问题。答案并非非黑即白,而是交织着牺牲、责任、信仰与扭曲的现实。从荣耀的角度来看:首先,成为帝皇灵能基座的一部分,本身就被描绘成一种至高无上的责任和荣誉。他们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