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韩非作的韩非子是不是万恶之源?

回答
韩非子这本书,是不是“万恶之源”?这问题可真够劲儿,直戳古今社会痛处。要说它是不是“万恶之源”,我觉得,这说法太绝对,也太简单了。它就像一把双刃剑,里面有好东西,也有容易被坏人拿去利用的东西。

你想啊,韩非子这个人,他生活在战国末期,那个时候,诸侯争霸,兵荒马乱,礼崩乐坏,大家都在玩命地扩张,为了生存,什么手段都用得上。韩非子他看透了这些,觉得靠仁义道德是不可能让国家强大的,得有实实在在的规矩和力量才行。

他骨子里推崇的是“法治”,就是一套明明白白的规矩,赏罚分明,谁也别想钻空子。他认为,人都是自私的,都想趋利避害,所以得用法律来约束他们。你看他书里写的那些,比如“严刑峻法”,就是要让犯法的人付出惨痛的代价,让别人看了害怕,不敢再犯。还有“重赏”,就是对那些遵守法律、为国家出力的人,给予丰厚的回报,让他们觉得这样做是值得的。

这套东西,在当时那种混乱的局面下,确实能把一个国家管得井井有条,士兵听指挥,百姓守规矩,国力也就能强盛起来。秦国后来能一统天下,很大程度上就是用了韩非子的那一套“法治”思想,你看秦始皇,那个狠劲儿,奖罚分明,把个天下收拾得服服帖帖的。

但问题就出在这儿了。韩非子他讲究的是“法”,讲究的是“势”,就是君王掌握绝对的权力,用法律和计谋来控制臣子和百姓。他不太看重人的情感,不太讲究什么“仁义道德”,他觉得这些都是虚的,是容易被利用的。他认为,君王需要“独断”,不能被臣子牵着鼻子走,更不能被所谓的“好人”蒙蔽。

这就容易出问题了。当一个统治者把韩非子的思想推向极致,把“法”变成统治百姓的工具,把“势”变成压制一切的力量,那后果就有点可怕了。

你想,如果一个君王,只讲究冷冰冰的法律,对百姓的疾苦视而不见,只知道强迫他们服从,那这统治得有多残酷?历史上那些暴君,哪个不是把法律用得滴水不漏,把百姓压榨得喘不过气来?他们可能也觉得自己是在“依法治国”,是在“维护稳定”,但老百姓可不这么想。

韩非子在书里也讲“君王要善于用人”,但怎么用人?他讲的是“制其言”,就是控制臣子的言论,让他们不敢说实话,不敢提出异议。他还讲“君王要深藏其机”,就是不能让臣子知道自己的真实想法,要像个老狐狸一样,让他们猜不透,摸不透。

这听起来好像是为了君王的安全,防止被臣子算计。但长期下来,你想,一个君王身边都是阿谀奉承、不敢说真话的人,他怎么可能了解真实的情况?他怎么可能做出明智的决策?这样的君王,最终反而会被他自己制造出来的“信息茧房”所困。

而且,韩非子他特别强调“功利”,认为一切行为都应该以利益为出发点。他甚至认为,人们做善事,也是因为有利可图,是为了获得好名声或者得到奖赏。这种看人的角度,确实很“现实”,也很“功利”,但如果把这种功利之心放大到极致,社会上还有人愿意做那些没有 immediate 利益却对他人有益的事情吗?比如舍己救人,比如默默奉献?

所以,你说韩非子是不是“万恶之源”?我觉得,它提供了 一套强大的工具,一套关于如何高效统治的理论。 这套理论本身,就像一把刀,你可以用它来削果子,也可以用它来伤人。

韩非子的思想,它把人性中比较“黑暗”或者说“现实”的一面,比如自私、趋利避害,给放大和强调了。它告诉你,不要指望人性的光辉,要靠制度和强制力来约束。

所以,当一个社会,过分推崇韩非子那种“弱民”、“愚民”、“穷民”的手段,把法律和权术变成压迫和剥削的工具,不讲人情,不顾百姓死活,那 韩非子的一些观念,就很容易被这些邪恶的统治者拿来当挡箭牌,或者被他们曲解利用,成为他们作恶的“理论依据”。

但是,反过来说,如果一个社会,能够理性地看待韩非子提出的“法治”精神,理解“赏罚分明”、“规矩是必要的”这些概念,并且能够与“仁爱”、“诚信”、“人道”这些价值相平衡,那么韩非子的一些思想,反而能帮助社会建立秩序,保证公平。

比如,现在很多国家都在搞法治,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其实也吸收了法家的一些思想。关键在于, 怎么去用它,谁在用它,以及抱着什么样的目的在用它。

所以,我认为,韩非子这本书,它本身不是“万恶之源”。它更像是一个 思想的“集中营”,里面装着很多关于权力、人性、社会运作的深刻洞察。这些洞察,如果被善意和智慧所运用,可以建立一个有序、强大的社会;但如果被贪婪和残暴所裹挟,它也可能成为压迫和罪恶的温床。

关键在于,我们能不能从历史的经验中吸取教训,既看到韩非子思想中对建立秩序的价值,又能警惕它可能被滥用的危险,从而在实践中找到一条更符合人道主义精神的道路。把责任完全推给韩非子,就像批评一把锤子,说它是“打人的源头”,这有点冤枉了锤子,也忽略了那个挥舞锤子的人。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麻烦你把《韩非子》看一篇,再来提问。如果《韩非子》是万恶之源,那么“当涂”,即那些当权的官二代,就是万善之源了?你喜欢有功不赏,有过不罚,升官全靠拼爹的世袭制?

说说么现在反对儒家的人很多,其实么,早就被儒家的思想给洗了脑。儒家叫自己的弟子,学好本领去给国君做官。春秋时的爵位是世袭的。当法家说要论功行赏的时候,等于抢了当权派儿孙的官位。所以儒家花了两千年来抹黑法家。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韩非子这本书,是不是“万恶之源”?这问题可真够劲儿,直戳古今社会痛处。要说它是不是“万恶之源”,我觉得,这说法太绝对,也太简单了。它就像一把双刃剑,里面有好东西,也有容易被坏人拿去利用的东西。你想啊,韩非子这个人,他生活在战国末期,那个时候,诸侯争霸,兵荒马乱,礼崩乐坏,大家都在玩命地扩张,为了生存.............
  • 回答
    关于韩非的身份,他在历史上确实是战国末期韩王的儿子。这一点并非野史,而是有史料记载和学界普遍认同的事实。要详细讲述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展开:1. 韩非的家世背景:韩王之子韩非,约公元前280年至公元前233年间生活在战国时期。他的出身相当显赫,是韩国的公子,也就是韩国国君的儿子。这个信息.............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鲍鹏山先生之所以认为“驭民五法”是中国古代社会政治中最阴暗最核心之处,这背后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人性洞察以及对国家机器运作本质的揭示。他并非简单地指责法家思想,而是将其置于中国古代政治的宏大叙事中,剖析其极端性和对社会个体生命的深刻影响。要理解鲍鹏山先生的观点,我们首先要明白“驭民五法”大致指的是什.............
  • 回答
    韩愈被贬潮州后所作的《潮州刺史谢上表》,这篇奏章的性质,实在是个引人玩味的问题。有人说是“高级黑”,有人说是“求饶”,我觉得这两种解读都未能完全点透其深意。在我看来,这更像是一篇精心编织的“自辩书”,既有对君王恩威的“感恩戴德”,又巧妙地诉说了自己的“无辜”和“忠心”,同时不失文人的风骨与傲骨。咱们.............
  • 回答
    在探讨韩国和日本如何向国民解释其与美国的“父子”关系时,需要理解这并非字面意义上的血缘父子,而是一种比喻,用来形容两国在政治、经济、安全等领域对美国的深厚依赖和高度认同。这种“认父”并非由美国单方面施加,而是两国基于历史、现实及未来考量,主动选择的一种战略定位。要详细阐述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到两国国.............
  • 回答
    对于嘲笑日韩“没有自主国防”、“认美国作干爹”之类的言论,我的看法是,这些说法过于简单化和情绪化,未能全面、客观地审视日韩两国复杂的安全现实和外交战略。这种嘲讽往往忽略了历史、地缘政治以及国家利益等多重因素的考量。一、 “没有自主国防”的曲解与现实首先,“没有自主国防”这个说法本身就是一种刻意的标签.............
  • 回答
    商鞅和韩非,这两位法家思想的杰出代表,在中国历史上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但要论及对历史的贡献,他们各自的侧重点和影响的深度略有不同。商鞅,字公孙鞅,是战国时期秦国的政治家、军事家,更是大秦帝国崛起的关键奠基者。他的伟大之处在于,他并非仅仅提出了理论,而是将法家思想付诸实践,并且是在一个积贫积弱、面.............
  • 回答
    如果韩非最终登上韩国的王位,战国的历史走向必然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但这种变化并非仅仅是“一个人说了算”,而是涉及到他所推崇的法家思想在实际政治中的应用,以及由此引发的一系列连锁反应。首先,韩非登基,韩国的国内政策将发生根本性的变革。韩非是法家集大成者,他所追求的是“以法治国”,强调“法、术、势”三.............
  • 回答
    要理解司马迁和韩非对“游侠”评价的差异,我们需要先分别审视他们的时代背景、思想主张以及他们各自所处的历史语境。韩非生活在战国末期,当时各国征战不休,社会动荡,法家思想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韩非是法家集大成者,他强调君主集权、严刑峻法,认为国家稳定与强盛的关键在于制度的完善和法律的约束。在他眼中.............
  • 回答
    韩非子这句“国小而不处卑,力少而不畏强,无礼而侮大邻,贪愎而拙交者,可亡也”着实是一句掷地有声的警示,道出了国家生存发展中最根本的道理。这话韩非子说得透彻,直指要害,我来试着掰开了揉碎了讲讲。首先说这“国小而不处卑”。这话什么意思呢?一个国家小,就像一个个人,体量不大,根基不深。这时候最要紧的是什么.............
  • 回答
    韩非子,一个在战国时期光芒四射的思想家,他的才华和抱负,毋庸置疑是顶尖的。当他带着他那套深邃而严密的法家思想来到秦国时,无疑是将自己的毕生所学,一股脑儿地倾囊相授。秦国,一个崇尚法治、渴望强大、并且已经开始走上统一之路的国家,对于韩非子而言,简直就是他思想实验的最佳试验田,是他政治蓝图最完美的画布。.............
  • 回答
    韩非和李斯,这两位中国历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他们的政治思想与实践却与他们的师门——儒家,渐行渐远,最终被奉为法家集大成者。这其中的演变,并非简单的“背叛”或“转向”,而是对他们所处时代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与回应,以及对不同思想流派汲取与整合的必然结果。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探究他们师从荀子时的思想.............
  • 回答
    韩非子关于贫穷者的论述,确实与我们当下普遍提倡的扶贫济困理念有所不同。他认为贫穷者不可帮扶,甚至将贫穷归结为懒惰,这背后有一套深刻的法家思想逻辑。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到韩非子的时代背景、他的核心思想以及他对人性、国家治理的理解。时代背景与法家思想首先,我们得明白韩非子所处的战国时期。那是一个礼.............
  • 回答
    关于“韩国人是香蕉人吗?”这一问题,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澄清和分析,避免刻板印象或误解: 1. “香蕉人”这一说法的来源与含义 网络梗或刻板印象: “香蕉人”这一说法可能源于网络上某些段子或调侃,试图用“香蕉”这一形象来比喻某些外貌特征(如大眼睛、扁平的面部轮廓等)。但这种说法本身并.............
  • 回答
    韩国的军事现代化进程确实非常显著,尤其在陆军装备方面,K1、K2、K21等主战坦克,以及K9、K30等自行火炮和K11装甲车,确实代表了世界先进水平。但若要判断韩国陆军是否能成为“亚欧第一”,需要从多维度分析其军事实力的实际情况,避免简单以装备先进性直接推断整体实力。 一、韩国陆军的装备水平与技术优.............
  • 回答
    韩国前总统李明博(Lee Myungbak)因涉及多起贪腐案件被判处17年有期徒刑,这一判决在韩国引发了广泛讨论,既反映了司法系统对权力监督的决心,也凸显了韩国政治生态的复杂性。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此案的意义和影响: 一、案件背景与法律事实李明博于2008年至2013年担任韩国总统,其卸任后因多项.............
  • 回答
    是的,韩国人普遍知道他们的国家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财阀(재벌, Chaebol)的影响和控制。这是一个在韩国社会中被广泛讨论和关注的议题,并且对韩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有着深远的影响。要详细了解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财阀的定义与历史渊源: 定义: 财阀是指由一个家族拥有和控制的.............
  • 回答
    韩红慈善基金会是中国一个非常知名的非营利组织,由著名歌唱家韩红发起和领导。关于它是否值得捐款,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详细分析:一、 基金会的公信力和透明度: 良好的声誉和公众形象: 韩红作为公众人物,在慈善事业上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尤其是在抗击疫情、扶贫济困等方面,她的基金会都展现了强大的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