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怎么反驳《大明王朝1566》里嘉靖的长江黄河论?

回答
反驳嘉靖皇帝在《大明王朝1566》中提出的“长江黄河论”,需要从多个层面入手,深入分析其逻辑漏洞和背后隐藏的荒谬之处。嘉靖的“长江黄河论”是为他推行“以利兴利”政策,即以搜刮民脂民膏来充实国库,镇压反对派,维护自身统治而服务的。因此,反驳他,实际上就是反驳这种不顾百姓死活、竭泽而渔的统治理念。

以下将从多个角度详细阐述如何反驳嘉靖的“长江黄河论”:

一、 驳斥其“天命论”和“自然规律”的伪装:

嘉靖喜欢引用“长江黄河,唯我所用”来类比国家和皇帝的权力,将搜刮民财的政策说成是顺应天命、符合自然规律。这是他维护统治合法性的一贯手法,也是最容易被戳破的虚伪之处。

“长江黄河”的本质是什么? 长江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孕育生命、滋养万物的源泉。它们有自己的生命力,自己的循环,自己的涨落规律。河流的富饶,在于它滋养了两岸的土地和人民,使之生生不息。
嘉靖的“以利兴利”是什么? 他的“以利兴利”并非是“滋养”和“孕育”,而是“榨取”和“消耗”。他将国家比作长江黄河,企图将百姓的财富比作河流的源头,源源不断地抽取、控制,最终是为了满足他个人的权力欲望和政治目的。
反驳点:
偷换概念: 嘉靖将“天然河流的滋养性”与“国家机器的榨取性”混为一谈,这是典型的偷换概念。河流是自然存在,为万物提供生命,而国家的职能应该是服务于民,不是榨取于民。
非但“顺天应人”,反而是“逆天而行”: 真正的“顺天而行”是顺应民心、爱护百姓,让百姓休养生息,国泰民安。嘉靖的搜刮政策,表面上是充实国库,实际上是竭泽而渔,是消耗国力,是制造民怨,最终必然导致社会动荡和王朝覆灭,这才是“逆天而行”。
河流的“自我循环” vs. “单向榨取”: 河流的价值在于其循环和再生,它吸收降水,汇聚支流,然后滋养下游。而嘉靖的政策是单向的榨取,是从百姓那里抽取财富,而不提供相应的回馈和保障。这种榨取是不可持续的,最终会枯竭。

二、 驳斥其“为国库充盈,才能抵御外患”的逻辑:

嘉靖常以边疆危机和内忧外患来论证自己搜刮政策的必要性,强调“国库充盈”是抵御外敌和维护国家安全的根本。

边患的根源在哪里? 严嵩等人利用边患为名,进行军饷贪污和敲诈勒索。嘉靖对边患的关注,也很大程度上是被严嵩等人所利用。外患固然存在,但 внутрішніх 的腐败和民生凋敝,才是最大的隐患。
“国库充盈”的真正含义是什么? 在嘉靖的语境下,“国库充盈”并非是百姓安居乐业、经济繁荣的体现,而是通过巧取豪夺、压榨百姓来实现的。这样的国库,名义上充盈,实则空虚,因为其基础——人民——已经被掏空。
反驳点:
治标不治本: 搜刮民财,一时可以充盈国库,但长此以往会使百姓贫困,社会矛盾激化,反而会削弱国家的根本。一个民不聊生的国家,即使国库暂时充盈,也难以抵御真正的外患,因为没有人愿意为这样的国家去拼命。
腐败的根源: 嘉靖的“以利兴利”政策,实际上是为腐败提供了合法的外衣。严嵩等人正是利用了这种政策,以“为国聚财”的名义进行贪污,加剧了财政的空虚。他的政策反而是滋生腐败的温床。
国家力量的真正来源: 一个国家的真正力量,并非仅仅在于钱袋子,更在于人民的凝聚力、生产力以及对国家的认同感。当人民贫困潦倒、心生怨恨时,任何物质上的充盈都无法掩盖其内在的虚弱。一个国家,失去了民心,就失去了根本。

三、 驳斥其“朕即国家,朕的利益即国家利益”的绝对权力观:

嘉靖皇帝的“长江黄河论”本质上是将国家和百姓视为自己可以随意支配的工具和资源,其核心是维护绝对的君主权力。

国家是什么? 国家是人民的集合,是社会契约的产物。国家存在的意义是为了服务于人民,保障人民的福祉,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皇帝与国家的关系: 皇帝只是国家的管理者,是为人民服务的“公仆”,而不是国家的所有者。将“朕”等同于“国家”,是将私人的权力欲凌驾于公共利益之上。
反驳点:
权力是人民授予的: 尽管在封建体制下,权力似乎是父传子、君臣相授,但从更深层次的社会契约和历史发展来看,统治者的权力最终来源于人民的认可和授权。当统治者背离人民的利益时,这种授权就失去了合法性。
“以利兴利”是自私的体现,而非“国家”的利益: 嘉靖口中的“国家利益”,实际上是他自己享乐、延寿、巩固权力的利益。他搜刮民脂民膏,是为了修建道观、炼丹服药、赏赐亲信,这些都与“国家”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发展无关,而是他个人欲望的膨胀。
王朝兴衰的历史规律: 历代王朝的兴衰规律早已证明,当统治者将个人私利置于国家和人民利益之上时,王朝必然走向灭亡。嘉靖的“长江黄河论”正是这种亡国之兆的体现。

四、 通过《大明王朝1566》中的具体情节进行反驳:

《大明王朝1566》本身就是对嘉靖“长江黄河论”最深刻的讽刺和反驳。剧中许多人物和事件都生动地展现了嘉靖政策的危害。

郑泌昌、严嵩的“以利兴利”: 他们将嘉靖的“以利兴利”变成了赤裸裸的贪污和勒索。他们在运河、国库、税收等各个环节“兴利”,但这些“利”都被他们自己攫取,国家和百姓反而更加贫困。这充分说明了嘉靖的政策本身就容易导致腐败。
浙江百姓的苦难: 浙江的饥荒和百姓的困苦,是嘉靖“以利兴利”政策的直接后果。为了缴纳国库亏空,浙江百姓被榨干了最后一滴油水,最终爆发了民变。这说明,所谓的“国库充盈”是以百姓的生命和尊严为代价的。
徐阶、高新武等人的抗争: 他们试图通过改革和赈灾来解决民生问题,但他们的努力却被嘉靖的政策所阻碍。嘉靖宁愿牺牲百姓的生命,也要维护他那套“搜刮”的逻辑。这说明,嘉靖的政策是阻碍社会进步和人民福祉的绊脚石。
胡宗宪的困境: 胡宗宪作为沿海官员,深知边患的复杂性和民力凋敝的严重性。他试图平衡朝廷和地方的关系,但嘉靖的“以利兴利”政策,使得他即使有心也无力解决根本问题。他的困境正是嘉靖政策无效性的体现。
最后,嘉靖的权力也无法阻止黄河的决堤: 尽管嘉靖嘴上说“长江黄河,唯我所用”,但当洪水来临时,他个人的权力也无法阻挡自然的伟力,也无法挽救被他榨干的民力所带来的灾难。最终,他所依赖的“江河”也会反噬。

总结:

反驳嘉靖的“长江黄河论”,需要揭示其 虚伪性、危害性、荒谬性。

虚伪性: 他将个人的贪婪和权力欲伪装成“国家利益”和“天命”。
危害性: 他的政策导致了民生凋敝、社会动荡、腐败丛生,最终会危及王朝的统治。
荒谬性: 他试图用个人的绝对权力去控制和支配自然和人民,这是对社会发展规律和人道主义的根本违背。

通过以上层层剖析,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嘉靖的“长江黄河论”是多么的站不住脚,它不仅仅是一种错误的经济政策,更是一种扭曲的统治哲学,是对国家、对人民的无情剥削和压榨。一个真正强大的国家,其力量源泉在于人民的富裕和安乐,而不仅仅是国库里的几个钱。嘉靖的“长江黄河论”,最终只会将大明王朝推向深渊。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嘉靖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

如果说长江、 黄河都灌溉了两岸土地,所以不可偏废的话,哪也得看看收益背后要付出多少成本吧?

从明朝开始,为了治理黄河水患,就设置了河道总督这一职务。到了清朝,河道总督的职务进一步扩大。之后,清朝又设置了专门管理江苏境内运河及其他河道的南河总督,设置南河总督的原因是当时黄河夺淮入海,如果不加以治理又会危害江苏百姓。

那么,明清两代投入巨量资金治理黄河,换来的是什么呢?依然是“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而黄河只要稍微出点问题,动辄就有几百万人受灾。

而长江呢?中国古代有个说法,叫做“有河患,无江患”,也就是说黄河有水患而长江没有水患。当然这里并不是说长江真的没有水患,而是说长江水患的频率和烈度都远远不及黄河水患。而从明清两朝的官职来说,有河道总督和南河总督,却没有专门负责长江治理的“长江总督”,也足可见对于当时的政府来说,长江水患的威胁要小得多。

如果单纯从收益率来说,治理长江所耗费的成本更小,但能获得的收益更高,而治理黄河需要投入天量的资金,收益却远远不如长江。更不用说黄河只要一个没注意好,那就是决口奔涌、水淹数省。面对这样的对比,如果还坚持用效费比更低、更难控制的“黄河”而不是“长江”,那嘉靖背后的想法自然就值得琢磨了。

user avatar

这是嘉靖拿海瑞当白痴了,查查黄河治理史就知道1565年,潘季驯正好去治黄河了,这66年嘉靖就开始胡说八道

海瑞:“陛下,我朝自洪武以来,黄河开封段重大水患者几何?而治理水患每年耗费几何?若黄河长江清浊无异,为何黄河频繁改道,为何黎民百姓苦不堪言?同为灌溉之用,为何自上古三代以来,黄河水患从未休止,而为何自李冰诸葛亮后,都江堰一千余年而历久弥坚?

黄河水浊,实为水患之本,乃国之大事,不可不察也。

黄河之水灌溉故为其利,然治理之费,入不敷出,空伤国帑,实乃得不偿失,潘季驯去年主持黄河水患治理,陛下一问便知

臣断言,五百年内,四海升平,黄河清淤治沙之工程必成万世之功。届时若黄河化碧,黄海澄清,微臣愿改名为海清!”

核心在于戳嘉靖肺管子,嘉靖和海瑞抬杠的理论基点,其他回答也说了,就是老子是皇帝,你们都是老子的狗,得为老子办事儿

毕竟“你是为dang说话还是为老百姓说话”这种屁话现在也不是没有人说

那就告诉嘉靖,你黄河水浊,吃的是你皇帝老儿自己的钱,你丫自己看着办

user avatar

电视剧基本是挑明了说嘉靖是在诡辩,张黎和刘和平在访谈中完全挑明了嘉靖是在诡辩

难听点说就是胡搅蛮缠加抬杠,但是陈宝国老师饰演的嘉靖表演这一段时,理直气壮,中气十足,有条不紊,这才让这段话显得唬人

什么叫泛滥——水淹没山头是泛滥,水淹了平原盆地不是泛滥。威胁他道长的权威了才叫泛滥,毁堤淹田把两县百姓送去喂鱼那不叫泛滥。嘉靖玩的一手偷换概念+转移话题,把贪官多了危害百姓的话题转移成了清官直臣多了会让他皇帝本人权威受损,所以皇帝才要用清官贪官互相制衡。

什么叫黄河也灌溉了两岸数省所以必须用黄河?因为黄河水浊,把水渠都堵了,这当然不对,但你上游要植树保土吧?别忘了开封古城现在可还在黄土下边埋着呢。嘉靖不仅不植树还带头在黄土高坡玩爆破。

这里把黄河水虽浊却不得不用偷换为我不仅要用黄河还要加大力度促进水土流失,不然长江就会泛滥,为了不让长江泛滥道长决定让黄河也冲到浙江制衡长江,这是啥道理?

所以剧中海瑞说嘉靖以一人之心夺千万人之心,嘉靖却只关心自己的权威和享受,所以恶化了整个政治生态,为什么会有“黄河”?是严嵩生下来就想当奸臣贪官吗?是因为不逢迎道长的意思就过不下去,所以徐阶上位后也只能当甘草,不给嘉靖修大殿这财政预算嘉靖就不给批,六部新年甭开工,国家好坏百姓死活关道长逑事,所以把谁放在那个位子上都是奸臣,张居正也得满脑子斗人而不是做事。

因此不要把嘉靖的话理解成清官和贪官相互制衡是为百姓好,如果朝廷上下都是实心任事的清官怎么可能对百姓不好?只会让皇帝不能随心所欲而已,刘和平的意思挑的很明白,党争也好,奸臣也罢,根子在皇权专制,皇帝就是要清官贪官,忠臣奸臣斗蛐蛐才能维持自己的绝对权威,严嵩如是东林党如是和珅亦如是,斗蛐蛐带来的极大内耗自然导致家家干净,而历史上真正的明君,汉文帝汉宣帝汉光武,唐太宗宋仁宗元世祖,是懂得如何和大臣达成平衡和妥协,保障社会运转有序的因此张黎和刘和平才呼唤“君臣共治”(原话明示冲塔就不放了)。

当然,如今部分键政,键史学家,没看懂这部剧,或者只看了网上只言片语的截取,鼓吹嘉靖这才是真正的帝王心术、大帝风范,是真正的治国之道,并大加推崇,却说海瑞是假公济私只想要权的伪君子,不知道刘和平是该哭还是该笑。

user avatar

嘉靖:长江水清,黄河水浊

海瑞:京师冻死了人,如何评价?

嘉靖:………………

嘉靖:圣人出,黄河清。可黄河什么时候清过?

海瑞:黄河清没清过,我不知道。可天子脚下冻死人,我刚见到。

嘉靖:…………

嘉靖:黄河灌溉了数省之田地,长江也……

海瑞:那京师的百姓怎么冻死了?

嘉靖:……岂可因水清而偏用,水浊而偏废……

海瑞:那京师冻死人是谁的责任?

嘉靖:反啦!!!!!

user avatar

“到得江心,且问你是要吃板刀面还是馄饨?是吃清汤的还是浑汤的”?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