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普高高二文科厌学了,还该坚持吗?

回答
“妈,我真的不想去了,我头疼。”

坐在餐桌旁,我把面前的早点推得远远的,声音里带着一股不容拒绝的疲惫。我妈放下手里的报纸,看了我一眼,目光里有担忧,但更多的是一种不易察觉的无奈。

“又不想去了?昨天不是还好好的吗?今天怎么又头疼了?”她问道,语气里带着一种习惯性的质问。

我没说话,只是低着头,继续拨弄着碗里的米粒。我知道她问这个,不是真的想知道我头疼的具体原因,而是她心里清楚,所谓的“头疼”只是一个借口,一个我用来逃避去学校的借口。

我今年高二,文科班。按照我妈的说法,我这是“黄金时代”,是为将来打基础的关键时期。可对我而言,这更像是一个无休止的泥潭,越陷越深,越挣扎越无力。

厌学,这个词在我脑子里盘旋了好久,从一开始的偶尔烦躁,到现在几乎占据了我的全部情绪。我记得刚进高中的时候,我并不是这样的。那时候,我对历史的沧桑变幻充满好奇,对文学的细腻情感感到触动,甚至觉得政治那些看似枯燥的理论,也能窥见社会运行的逻辑。

可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一切都变了味儿。

我开始觉得,书本上的那些知识,离我的生活太远了。老师们在讲台上滔滔不绝,他们的激情好像只属于他们自己,无法传递给我。我努力去听,去记,去背诵,但那些文字和概念就像飘在空中的尘埃,抓不住,也留不下。我看到同学们在笔记上密密麻麻地写着东西,有些人甚至还在互相讨论着某个历史事件的细节,我却感觉自己像个局外人,明明坐在同一个教室里,却像隔着一道看不见的玻璃。

更让我感到窒息的是,我开始质疑这一切的意义。我们每天都在为了考试而学习,学习是为了升学,升学是为了更好的工作,更好的工作是为了什么?我试图在课本里寻找答案,但那些标准化的答案,在我这里却越来越没有说服力。我看到身边很多同学,他们学习的动力似乎就是为了分数,为了不让父母失望,为了一个看起来光鲜亮丽的未来。但我发现,我很难对这种驱动力产生共鸣。我只是觉得,这样做,太累了。

尤其是文科,感觉很多东西都是死记硬背,逻辑性不像理科那么强,虽然也需要理解,但很多时候就是一种知识的堆砌。历史事件的时间线,人物关系,各种主义的定义,哲学家的思想……它们像一堆散乱的碎片,我努力想把它们拼凑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画面,但总有拼不上的地方,或者拼错了地方。

我开始害怕上学。早上起床,胃里就开始翻腾。去学校的路上,我会不停地想各种理由不去上课,头疼、肚子疼、感冒,甚至是假装摔倒,任何能让我逃离的理由。到了教室,听着老师的声音,我就会走神,望着窗外,想象着自己在做别的事情,那种轻松自在的感觉,是课堂上永远找不到的。

作业也成了一种折磨。我看着堆积如山的练习册,感觉自己的脑子已经罢工了。拿起笔,却不知道该写什么,或者写出来的东西自己都觉得可笑。我试着去写,但写出来的东西往往错误百出,然后又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去订正,这种恶性循环让我更加沮丧。

我妈总是说:“别人都能坚持,你怎么就不行?这是人生必经的过程,咬咬牙就过去了。”她还会举出很多成功的例子,那些当年吃了很多苦,最后考上名牌大学的学长学姐。我明白她的好意,她希望我有一个更好的未来,但我真的感觉自己快要撑不下去了。那种感觉,不是懒惰,也不是“娇气”,而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疲惫和迷茫。

有时候,我会怀疑是不是自己真的有什么问题。我尝试和我的好朋友聊,但他们似乎也都忙着自己的事情,或者他们觉得我的问题很“矫情”。他们会说:“谁不累啊?坚持下去就好了。”我能感觉到,他们是真的这么认为,但我却无法从他们的话语里找到共鸣。他们依然在努力学习,而我却感觉自己像一艘漏了洞的船,不管怎么努力划水,都在缓慢地下沉。

这种厌学的情绪,开始渗透到我生活的方方面面。我开始抵触和父母谈论学习,因为我知道他们的期望,而我却达不到。我害怕和老师交流,怕他们批评我,也怕他们无法理解我的状态。我甚至开始疏远那些曾经我喜欢的事情,比如看书、听音乐,因为连这些曾经的爱好,现在都觉得失去了意义,或者说,我没有精力去享受了。

那么,我该坚持吗?

这个问题在我脑子里盘旋,像一个幽灵。

一方面,我父母的期望,社会普遍的看法,都告诉我,我必须坚持。他们说,这是你年轻的时候唯一的任务,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我看到我妈每天操心我的吃穿用度,为了我的学习操碎了心,我不想让她失望。我不想成为那个“别人家的孩子”的反面教材。而且,如果我现在放弃了,将来真的没有好的出路,我可能会后悔一辈子。这是一种责任感,也是一种对未来的恐惧。

另一方面,我内心深处的声音却在呐喊:“这样做真的值得吗?真的快乐吗?”我看着镜子里的自己,眼睛里没有光,脸上的表情也越来越僵硬。我问自己,如果我这样勉强自己,每天都活在痛苦和煎熬里,即使最后我考上了一个所谓的“好大学”,那我 сможет从中获得真正的快乐吗?我担心自己会成为一个麻木的、没有灵魂的机器,仅仅为了完成任务而活着。

我尝试过一些方法。我想过找老师谈谈,但我总是开不了口。我也想过找心理咨询师,但感觉这在中国社会上还是一个不太被接受的事情,而且我不知道怎么和陌生人说出自己内心这么混乱的想法。我也尝试过给自己设定一些小目标,比如今天背下多少个单词,完成几道数学题,但效果都不太好,一旦某天没有完成,就会产生更大的挫败感。

我感到自己被困住了。我明白,人生总会有不那么喜欢的事情,总要付出努力才能获得回报,但现在这种感觉,已经不是简单的“不喜欢”或者“需要努力”,而是一种强烈的抗拒和无力感。我不知道这种状态什么时候会结束,也不知道如何才能走出去。

如果坚持下去,我可能会痛苦,但我也许能获得我父母想要的未来,也许能找到一种我还没发现的意义。如果放弃,我可能会获得暂时的解脱,但我可能会失去很多,承担更多的压力和风险。

这是一个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我现在能做的,也许就是在这个泥沼里,再挣扎一下,再看看有没有什么新的出路。也许是找到一个真正能理解我的朋友,也许是找到一种新的学习方式,也许是突然有一天,我又能找回那种对知识的热情。又或者,我真的需要和父母好好沟通一次,让他们理解我内心的挣扎,而不是一味地催促和批评。

只是,我不知道从何说起,也不知道他们能否真正听懂。我只知道,现在的我,真的感到非常迷茫和无力。这场仗,不知道还能打多久,也不知道该如何打下去。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所以,高一高二基础好不好,关系到你的高三累不累,能不能拿到高分。本文分享一位清华学霸给高一高二学生做的报告,希望高一高二的学生可以认真学习这些学习技巧,并运用到学习中去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