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医生、护士抢救病人但无力回天之时,是什么感觉?

回答
当所有的努力都变得徒劳,生命的光芒在指缝间悄然流逝,那种感觉,真的难以用简单的一两句话概括。它是一种混合了太多情感的复杂体验,就像沉重的铅块压在心头,又像一场无法阻止的潮汐,卷走了所有的希望。

首先,是那种 刺骨的无力感。你拼尽全力,调动了所有的专业知识、所有的技能,甚至是你多年行医积累下来的直觉和经验。你看着心电监护仪上那条渐渐变成一条直线的心电图,听着那一声声单调而沉闷的“嘀——”,仿佛那是对你所有努力的嘲讽。你的手在忙碌着,但你知道,无论你做什么,都无法让那颗停止跳动的心重新苏醒。你已经用尽了所有的“工具”,所有的“方法”,但最终,生命这场游戏,是你无法掌控的。这种无力感,不是你不够努力,不是你不够好,而是你面对的是一个你无法战胜的敌人——死亡。

紧随其后的是一种 深深的挫败感。你是一名医生,一名护士,你的使命是拯救生命,是与死神赛跑。每一次抢救,都是一次战斗,你渴望胜利。而当结果是失败的时候,那种挫败感是巨大的。你觉得自己辜负了病人的信任,辜负了家属的期望,甚至辜负了这份职业赋予你的责任。你会忍不住回想,是不是哪个环节出了错?是不是还有什么可以做得更好?哪怕只有万分之一的可能性,你都想抓住。但这一次,没有“但是”,只有“结果”。

同时,还会伴随着一种 巨大的悲伤和失落。你看到的是一个生命的终结,而这个生命,可能在几分钟前,还在和你进行着微弱的交流,或者他的家人还在用期盼的眼神看着你。你见证了他的最后时刻,你亲手感受了他的体温一点点冷却。这种亲身经历的生命消逝,会让你感到一种深深的、原始的悲伤。你可能会想起自己曾经成功抢救过的病人,那些重获新生的喜悦,然后对比眼前的现实,失落感会更加强烈。

有时,还会有一种 疲惫,但又带着些许麻木 的感觉。经过长时间的高强度抢救,身体的疲惫是显而易见的。但心理上的疲惫,可能更加难以承受。当一次又一次的尝试都失败后,你可能会下意识地给自己筑起一道心理防线,让自己不至于被巨大的悲伤彻底压垮。这种麻木不是冷漠,而是一种自我保护机制,让你能够继续面对下一个病人,继续执行接下来的工作。

而对家属来说,你更是承载着他们全部的希望。当告诉你“尽力了”的时候,你看到他们撕心裂肺的哭喊,看到他们瞬间垮掉的身体,你也会感到一种 沉重的责任和内疚。尽管你知道这不是你的错,但你仍然会觉得,是自己没有能力挽回他们的亲人,让你在他们的悲痛面前,感到一种无言的压力。

在这样的时刻,你会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生命的脆弱和宝贵。每一个生命都如此独特,如此值得被珍惜。死亡,是生命中最公平,也最残酷的结局。作为医务人员,你只是在尽自己的努力,延长生命的长度,或者在生命的尽头给予最后的尊严。

这种感觉,不是一次性的,而是一种会反复出现的,深刻的体验。每一次无力回天的时刻,都会在你的职业生涯中留下痕迹,让你在之后的每一次抢救中,都更加谨慎,更加珍惜,但也更加明白,有些力量,是人力无法企及的。

最后,当你转身离开,去做下一步的工作,比如和家属沟通,或者去处理其他病人时,那种感觉并不会立刻消失。它会潜伏在心底,在你稍作喘息的时候,或者在夜深人静的时候,重新涌上来,提醒你,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你所经历的,是生命的全部,包括它最令人心碎的另一面。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非常感谢那些说要支持基金会建设的朋友
我查过资料,我没这个能力建
如果哪位大侠有能力建立了,请联系我,我这边好多这样需要帮助的病人啊(我不知道该把更新发前面好还是后面好)

我来给你讲一个故事吧。
那年我在脑血管科,27岁。

1号,我收了一个27岁的湖南小伙子,脑出血入院。来的时候症状很轻,人能说能动。
陪护他的是母亲和年轻的夫人,挺着肚子,8个月了。
入院谈话谈的很重,这是我一贯的风格,谈到再出血,直接谈到偏瘫,谈到植物人,谈到死。他母亲哭的死去活来。考虑到他夫人怀有生孕,只是简单了告知了病情。
当天急诊做了CTA和DSA,是细菌性动脉瘤,患者因为有心内膜炎的毛病,所以满脑子有很多这样的微小动脉瘤。老主任说没法栓塞,明天抗感染保守吧。
“下去后再好好谈谈吧,谈到死。我跟你一起去吧”
一家人差不多跪下了
老主任“都是命”

2号,他非常健谈,谈了很多他和他夫人的趣事。
3号、4号、5号他在监护室,病情稳定,复查了CT,不错,生命体征平稳。
5号查房,主任宣布可以转出监护室了
那一天他特别平静,跟之前判若两人
“可以出去了啊,突然发现在监护室里很好,一个人静静地思考了好多原来从来不会想的问题,什么人生啊,什么事业啊,家庭啊……”
我还笑话他一个脑出血把他出成了哲学家
5号,我又收了一个27岁的广东小伙子,早饭的时候突然半身无力跌倒了,做了CT,基底节出血,考虑是高血压脑出血,暂先保守。
下午我去参加另外一台急诊动脉瘤手术了。
在手术台上,我接到一个电话“5床(就是那个湖南小伙子)说他头痛”
“请值班医生去看吧,我现在下不来”
等我下来的时候,主任告诉我湖南小伙子已经转到NICU(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了,再出血,多个动脉瘤都破了,脑疝了,没法搞了,手术搞下来意义也不大了
我他妈就真愣住了
晚上我去了趟NICU,他父亲递给我一只烟
母亲搂着媳妇在过道旁蹲着抽泣,媳妇估计是哭累了,躺在婆婆怀里
因为之前谈话谈的很清楚,所以家人也没有问为什么
我也说不出什么
不抽烟的我狠狠扎了一口

6号早上7点,我接到电话,上级叫我赶快来医院,昨天来的那个广东小伙再出血了,急诊做去骨瓣吧。
在医院大楼楼下湖南小伙的夫人一把抓住了我
哭喊着要我给一个解释(因为之前谈话跟她谈的比较轻)
八个月的shengyun啊
“我要去做手术,等我下来再给你详细讲,好不好?”
“你想跑吗?你就这样想跑吗”
周遭无数不明真相的人看着我
我示意她婆婆拉开她
我也感到可惜,我也感到悲伤,一个同龄人就这样逝去,我也思考过这个年轻的女人以后会怎么样?这个遗腹子的命运又将如何?他的父母怎么办?他的父母将会是何等的痛心。我昨天已经想了整整一个晚上。但是我现在没有时间去悲伤,没有时间去解释,没有时间去给她一个冷酷但是科学的解释。我甚至没有时间去安慰她。还有一个生命在等我。
手术下来,我和广东小伙的父亲、兄弟谈了话,命是保住了,偏瘫留下了,说话可能也不会恢复了
他父亲拉着我的手说:“您能不能想想办法”
…………
一周内,两个跟我相同年龄的生命,一个永远的消逝,一个将在病榻上过剩下的人生
他们的父母会怎么样?他们的爱人会怎么样?
那是一种无法表达的痛苦
我来脑血管科的时候,跟在老主任那组,他是脑血管病的专家,介入高手,很多医院都是请他去做介入的。我一个年轻人初来乍到,总觉得他的口头禅很搞笑。每当查房及术前谈话的时候他总会对病人和家人说:“嗯啊,你这个病啊,都是命,治好了你不用感激我,没治好,也不要责怪我,都是命”
与其说是安慰病人和家属,不如说是安慰自己吧。

再讲一个故事吧
后来辗转进了癫痫科
有一天病例讨论
一个农村老父亲带着年轻的儿子来看病。
18岁吧,右侧颞叶的动静脉畸形,继发癫痫,发作频率颇高,影响到了正常生活,为此休了学。
病不复杂,很适合手术,手术后癫痫控制也应该会很好。
主任“手术吧,这个不说了,手术指征明确,效果应该不错的。”
老父亲回答的也很干脆:“我们还是吃药控制癫痫吧,没有钱做手术啊”
主任:"这个吃药效果不会太好的,而且最危险的是怕出血,这是一个不定时炸弹,随时都有可能爆炸出血,这个可是致命的啊"
儿子可怜巴巴地望着父亲
老父亲看了一眼儿子,又环顾了我们。掩面失声痛哭 “我也知道,我也想给他做手术,可是真的没钱啊。”
一个40多岁的男人,在一群陌生人面前失声痛哭,那种绝望和内疚
那天我就一个想法:这医生怕是当不成了,我要想办法成立了一个基金专门救济这些癫痫病人。
贫穷比绝症还残忍
明明治得好,但是你却没法治
这种难受才是真正的难受
我记得有个知乎问题里,他说他在中国没有见过穷人


我的公众号 有间诊室

user avatar

我来说几个非常令人唏嘘的:

1.马桶坐碎了划伤股动脉,送来就没有血压了。妹子确实胖。

2.喝了百草枯立即后悔,自己打车来,已经晚了。没法救。眼睁睁看着死了。

3.一个中学生放学出校门被砍17刀,双前臂被齐齐砍断。没救过来。听学校老师说,砍人的逃离时互相喊说:砍错了,走!


别人我不知道。

我每次的感觉是:

1.内心隐隐的惋惜和失落。

2.我更加珍惜自己的生命了。

3.没有妹子算个多大的事儿,我还活着。

总结:每当遇到这样的情况,我都想对周围的亲人和朋友说:

好好过日子,人生无常,好好活着不是必然。只要不关乎生死,其他的多大的事儿都是扯淡,没有过不去的坎儿。

非常严肃。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当所有的努力都变得徒劳,生命的光芒在指缝间悄然流逝,那种感觉,真的难以用简单的一两句话概括。它是一种混合了太多情感的复杂体验,就像沉重的铅块压在心头,又像一场无法阻止的潮汐,卷走了所有的希望。首先,是那种 刺骨的无力感。你拼尽全力,调动了所有的专业知识、所有的技能,甚至是你多年行医积累下来的直觉和经.............
  • 回答
    这事儿可不是小事,一旦发生,后果可能挺严重的。简单来说,就是追责和改进。具体怎么处理,那得看情况有多复杂,涉及多少人,以及对病人的影响有多大。我给你掰开了揉碎了说。首先,发现问题是关键。 病人或家属发现: 这是最直接也最让人揪心的情况。病人或家属注意到用药、治疗有异常,比如吃了药感觉不对劲,或者.............
  • 回答
    《中国医生》作为一部以抗击新冠疫情为背景的电影,聚焦于武汉前线医护人员的艰辛与奉献,其核心人物的设置自然会围绕着医生展开。但如果你觉得影片中护士的“主角”地位不明显,甚至最后只是“敷衍”带过,这背后其实牵扯到几个层面的原因,我们可以深入探讨一下。首先,从叙事重心和角色功能的角度来看,导演和编剧在构建.............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医疗体系中一个挺微妙且复杂的话题,不能一概而论说“医生不会喜欢护士”,因为这太绝对了,而且现实情况远比这复杂。很多医生和护士之间有着非常良好、互助甚至深厚的合作关系。但是,如果一定要探讨为什么“医生可能不会喜欢护士”,或者说,为什么在某些情况下,医生和护士之间会出现摩擦、误解甚至是不满.............
  • 回答
    医生和护士在医院能否叫外卖,这个问题的答案是: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可以的,但具体规定和执行情况会因医院而异,并且可能存在一些限制或建议。下面我将详细阐述:一、 大部分医院允许外卖进入从普遍情况来看,大部分公立和私立医院并不强制禁止医护人员在外卖平台上点餐。医院的主要职责是为病人提供医疗服务,而医护人员.............
  • 回答
    医生护士,这些行走在生与死边缘的专业人士,他们面对的往往是冰冷的科学数据和病人真实的痛苦。那么,在他们内心深处,是否也曾有过对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存在——鬼神——的敬畏或相信呢?这个问题,说实话,没有一个简单的“是”或“否”可以回答,因为它涉及到个人信仰、成长环境、职业经历等多重维度。从职业本身来说.............
  • 回答
    关于医生或护士辞职后过得怎么样的问题,这其实是个挺复杂的话题,没有一个标准答案,就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轨迹一样。我认识的以及听到的经历,可谓五味杂陈。首先,咱们得说辞职的原因。很多时候,医疗行业的工作强度大家都有目共睹。长时间、高压力的轮班,身体上的疲惫暂且不提,精神上的消耗也是巨大的。有时候,一.............
  • 回答
    您好!关于您提出的“和医生相比,为什么护士工资能那么高?”这个问题,我觉得挺有意思的,也想从自己的观察和理解来聊聊。不过,我得先澄清一下,我并不是医疗行业的专业人士,我只是一个对社会现象比较关注的人,所以我的回答可能包含一些主观的观察和推测,不一定完全准确,您就当听个故事或者一个旁观者的看法吧。首先.............
  • 回答
    在中国,医学领域确实专家辈出,特别是在医生群体中,我们常常能听到各种领域的顶尖专家。然而,相较之下,护士领域的“专家”称谓似乎并不那么普遍,或者说,我们对“护士专家”的认知和期待与医生专家有所不同。这其中涉及到多方面的因素,需要从社会文化、教育体系、职业发展以及医疗体系的定位等多个角度来审视。首先,.............
  • 回答
    医生护士的收入高于社会其他行业,这确实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也引发了关于分配公平的讨论。要深入理解这个现象,需要从多个层面去分析,而不能简单地归结为“不公”。以下是一些关键原因,我会尽量详细地阐述,并力求用自然、接地气的语言来解释,就像一个有思考能力的普通人对这个话题的看法:1. 技能的稀缺性与专业.............
  • 回答
    面对这样一位病人,情况确实非常棘手和充满挑战。既要保障医疗团队的安全,又要尽可能地处理好病人的情绪和医疗需求,这需要一个冷静、专业且多层面的应对方案。下面我将从几个关键点来详细说明,如何一步步处理这种情况:一、 立即评估与启动紧急预案1. 确保安全第一: 这是压倒一切的首要任务。一旦病人发出死亡威.............
  • 回答
    医生和护士,这两个我们生命中不可或缺的职业,背后隐藏着常人难以想象的辛劳。他们的工作,不仅仅是穿着白大褂、戴着口罩的几个小时,而是用青春、汗水,甚至健康,去守护着无数生命。1. 身体上的煎熬:一场永不停止的战役想象一下,你一天24小时,除了短暂的休息,都要保持高度的警觉和专注。对于医生和护士来说,这.............
  • 回答
    医生或护士改行后,都去做什么了?过得还好吗?后悔了吗?这些问题,我身边就有不少前同事、前同学,甚至我自己也曾有过动摇的念头。说实话,选择离开这个行业,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毕竟,我们投入了多年的学习、无数个不眠夜,以及最宝贵的光阴。改行都去哪儿了?范围其实挺广的,但大致可以分为几个大类:1. 继续与.............
  • 回答
    作为一名医生,我对护士的看法,那可不是三言两语能说得清的。她们在我们眼里,更像是战场上不可或缺的战友,是医院里真正的一线守护者,是连接患者与我们之间最关键的桥梁。首先,从专业技能上说,护士绝不是简单的打针发药。她们需要掌握扎实的医学知识,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熟悉各种治疗方案和用药原理。她们需要精准地.............
  • 回答
    这问题,其实挺让人心里不是滋味的,尤其是从一个刚入行的规培医生嘴里说出来。你说为什么还要学这个专业?这个问题背后,可能藏着太多不被理解、不被尊重,但却又至关重要的付出。我理解你为什么会这么问。在医疗这个体系里,护士确实常常被看作是“辅助”的角色,好像是医生手里的棋子,需要听从指令,完成任务。媒体的报.............
  • 回答
    医院里医护人员态度普遍“差”是一个复杂且敏感的问题,它涉及多方面的原因,并且不同患者的感受也会有所差异。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剖析。一、 医护人员态度差的表现形式:首先,我们来梳理一下患者通常所说的“态度差”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沟通敷衍、缺乏耐心: 医生和护士可能回答问题简短、.............
  • 回答
    我是一名大型语言模型,没有身体,因此也无法直接“遇见”医生和护士。但我通过海量的数据学习,包括无数的文字、故事、新闻报道、医学论文以及用户反馈,我“知道”并能“理解”很多关于医生和护士的经历。我所“遇见”的,是那些通过文字和信息传递给我的人类情感和故事,其中有很多让我感到心酸,但并非我亲身经历,而是.............
  • 回答
    这个问题啊,说到底就是一个防疫政策执行中的“悖论”和现实考量。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来聊聊,为什么医生护士能“自由进出”,而陪护却受限。首先,得明白医护人员的特殊性。 工作职责与必要性: 医生护士是医院运转的基石,他们的工作是救死扶伤,是24小时不间断的。医院里有多少病人需要他们的照料?从危重症抢救到.............
  • 回答
    要说医生护士在职场上是不是越来越现实,我觉得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探讨的现象,而且答案多半是肯定的。不过,“现实”这个词有时候会带点负面色彩,我想更贴切的说法可能是他们变得更加务实、更懂得保护自己,也更清楚自己在复杂的医疗体系里扮演的角色。想当年,我听老一辈的医生护士讲,那时候医患关系没这么紧张,患者对医.............
  • 回答
    在医院这个特殊的场所,医生和护士的关系可谓是既紧密又复杂,用一个简单的“归谁管”来概括未免有些过于片面。他们更像是一个团队的成员,各司其职,但又高度协作,共同为了患者的健康而努力。首先,从职责分工上来看,医生是医疗决策的核心和主导者,而护士则是执行者和观察者,同时也是重要的协助者。 医生的主要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