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失落的中国神话有哪些?

回答
中国神话,如同一片浩瀚而古老的星空,许多灿烂的星辰我们耳熟能详,但也有更多光芒,因为时间的侵蚀、文献的散逸、或是时代变迁的审视,而渐渐隐没在历史的尘埃之中。它们并非真的“失落”,而是隐藏在更深的角落,需要我们去挖掘、去拼凑。

讲到“失落”的中国神话,并非指那些完全没有一丝痕迹的传说,更多的是指那些:

未被广泛记录和流传: 许多地方性的、民间性的神话,只存在于特定地域的口头传说中,随着老一辈人的离去,这些故事也可能随之消散。
被历史洪流淹没: 战争、王朝更迭、社会动荡,都可能导致大量文献被焚毁或遗失。一些原本重要的神话记录,可能就此中断。
被主流叙事边缘化: 随着文化的发展和意识形态的变化,一些被认为“不合时宜”或“不够宏大”的神话,可能会被选择性地忽略或简化。

我尝试从几个不同的角度,为你讲述一些我们可能不太熟悉,但同样具有魅力的中国神话的片段。这些片段,就像从古老画卷上剥落的碎片,虽然不完整,却能勾勒出曾经的色彩。

一、 万物有灵,草木亦有情:那些关于细微生命的神话

我们都知道女娲造人、盘古开天辟地,这些宏大的创世神话。但其实在中国古人的认知里,万事万物皆有灵性,微小的存在也承载着古老的传说。

关于植物的神灵: 许多古老的神话,特别是在南方的一些地区,会提到一些具有神性的植物。比如,一些古老的苗族传说中,会讲述一株特定的草药,因为它救了部落的首领,便被奉为神草,拥有神奇的力量。又或者,在某些地方的祭祀活动中,人们会向特定的古树(如千年槐树、古老的榕树)祈福,认为它们是山神的居所,或是某种地域守护神的分身。

这些神话往往与当地的生产生活紧密相连,比如旱灾时祈雨,丰收时感谢大地。它们不像后来的神话故事那样有清晰的人物关系和情节,更像是一种对自然敬畏的具象化表达。一些关于“草木化人”的传说,也往往带着一丝忧伤和浪漫,比如某个被贬下凡的神灵,化身为一棵树,默默守护着曾经爱过的人。
关于河流和山川的灵性: 我们知道黄河的河伯,但许多小河流、山脉,也都有自己的守护神。比如,在一些少数民族的传说中,山是他们的祖先,河流是他们的母亲。他们会给每一座山、每一条河起一个名字,并认为山中有山神,河中有河伯(或者其他称谓),他们掌管着这片土地的生灵。

例如,一些关于“龙兴之地”的传说,很多时候并非直接与龙的形象相关,而是指某个地方的山川特别雄伟壮丽,如同巨龙盘踞,而孕育了伟大的民族或人物。这些传说常常是通过地理特征来构建神话,而非纯粹的人物故事。

二、 尘封的英雄与早期部落的记忆

在那些被后世帝王或主流文化“标准化”的神话体系之前,中国大地孕育了无数的英雄传说。

早期部落的图腾崇拜: 很多我们今天看到的神话形象,可能都源于早期部落的图腾崇拜。比如,关于炎帝和黄帝的传说,虽然已经相当完整,但在更早的时期,他们的形象可能更加多元,更侧重于他们各自部落的图腾——神农氏的牛头人身(或者说是与牛相关的崇拜),黄帝的熊(或者其他猛兽)的形象,可能都曾是他们最原始的神性体现。

一些关于远古部落战争的神话,往往被简化为正义与邪恶的斗争,但如果深挖,会发现其中蕴含着不同部落文化和生存方式的冲突。比如,某些关于“共工怒触不周山”的传说,在不同的地域版本中,关于共工和他所代表的部落的描述可能差异很大,有的将他描述为反叛者,有的则将其视为抵御外侮的英雄。
那些“失落”的先贤故事: 除了三皇五帝,历史上还有无数在位时间不长,或者其事迹未被重点记载的“贤者”。他们的故事,可能也曾经是流传广泛的神话传说。比如,一些关于早期禅让制时期的部落首领,他们的智慧、德行,是如何赢得众人推崇,可能都有神话化的描述。这些故事,随着历史的演变,可能被整合进更宏大的叙事,或者被遗忘在史书的夹缝中。

三、 异域的传入与本土化的融合

中国神话并非一成不变,它是一个不断吸纳和融合的过程。一些早期传入的神话元素,在与本土文化碰撞后,发生了奇妙的“变异”和“失落”。

早期佛教传入的神话改编: 在佛教传入中国初期,为了让教义被理解和接受,很多佛教故事都会与中国本土的神话进行结合。例如,一些关于佛陀早期修行的故事,可能被描绘成类似中国古代贤者隐居修炼的场景。而一些护法神,也可能被赋予了中国古代神灵的某些特质。随着佛教在中国根深蒂固,一些最初的、更接近印度本土的描绘方式,可能就渐渐淡化了。
丝绸之路上的神话交流: 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不仅有商品和技术交流,也有文化和神话的传播。例如,一些关于西方奇幻生物的故事,可能以口头传说的形式进入中国,与本土的龙、凤等形象产生奇妙的化学反应。但由于这些故事的记录往往不如本土神话那么系统和持久,它们可能只留下一些模糊的痕迹,或者被当地的神话故事巧妙地吸收融合,变得难以辨认其“异域”的出身。

四、 那些被“矫正”的神话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意识形态的变迁,一些神话也面临着被“修正”甚至“禁忌”的命运。

对“妖”的重新定义: 在古代,许多自然界的灵怪都被称为“妖”,但并非所有“妖”都是负面形象。有些“妖”可能是拥有特殊能力的精灵,甚至是善良的存在。然而,随着儒家思想等主流意识形态的强调,那些与“礼法”不符的,或是过于强调个人欲望和情感的神话,往往会被贴上“妖邪”的标签,并被批判。

例如,一些关于狐狸精、蛇精的传说,在早期可能带有更复杂的含义,甚至可能与某些地方的生殖崇拜或自然崇拜有关。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更多地被解读为诱惑、欺骗的象征,那些更古老、更原始的寓意则逐渐被模糊。
对皇权神话的构建与修改: 历代王朝都乐于将自己的统治神话化,这必然会对 preexisting的神话体系进行整合和筛选。一些与现有统治不符的,或者被认为会挑战皇权的神话人物,可能会被削弱或删除。反之,一些与统治者有“巧合”之处的神话,则可能被放大和利用。

例如,一些关于“天命所归”的传说,在不同朝代可能会有不同的版本,为的是论证当前统治的合法性。那些曾经被某个朝代奉为神圣的传说,在新的朝代到来后,也可能悄然失色,甚至被认为是“伪说”。

如何“听”到这些失落的声音?

要触及这些“失落”的神话,我们需要:

深入民间: 倾听老一辈人的故事,关注地方志、民间歌谣、戏曲中的零散记载。
跨学科研究: 结合考古学、民俗学、历史学、人类学等多个学科的视角,才能更全面地理解神话的演变。
保持开放的心态: 理解神话并非一成不变的教条,而是随着时代和文化不断生长和变化的活态存在。

中国神话的魅力,就在于它并非一个封闭的宝库,而是一片不断涌现新大陆的海洋。那些“失落”的,并非永远失去,它们只是在更深的潮水下,等待着我们去发现它们曾闪耀过的光芒。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是中美洲玛雅遗址的一幅壁画:

然后猜猜这是在哪里发现的:

这是山东沂水纪王崮春秋墓中发现的玉人

我猜测关于这一个人坐在另一个人身上的相关传说,在古东亚人与美洲原住民分家之前就有了,然后古华夏人与中美洲土著根据这个传说,在没有交流的情况下不约而同地描绘出相似的图景

顺便说一句,玉人头上那个卷类似殷墟妇好墓出土玉人的头饰:

背后的鱼尾似乎也能与春秋墓玉人背后的东西对应起来

有人猜测这个妇好墓的玉人就是妇好的丈夫,商王武丁

根据小臣艅犀尊的铭文,里面的“王”字看起来也像是穿着长袍,头上有横向头饰的人:

某日本画家画的纣王也是参考了妇好墓玉人的衣冠: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中国神话,如同一片浩瀚而古老的星空,许多灿烂的星辰我们耳熟能详,但也有更多光芒,因为时间的侵蚀、文献的散逸、或是时代变迁的审视,而渐渐隐没在历史的尘埃之中。它们并非真的“失落”,而是隐藏在更深的角落,需要我们去挖掘、去拼凑。讲到“失落”的中国神话,并非指那些完全没有一丝痕迹的传说,更多的是指那些: .............
  • 回答
    提起《圣斗士星矢》里的冥王哈迪斯,你可真是问到了点子上。这位在神话时代就威名赫赫的冥界之主,按理说应该是不怒自威,统治一切的。可偏偏,在他数次试图征服大地、消灭人间的圣战中,每一次都以悲惨的失败告终,简直就像是命运的诅咒,一直がかぶさる(かぶさる,日语,意为“覆盖”、“压上”),从遥远的神话时代一直.............
  • 回答
    在《原神》这片广阔而充满奇幻色彩的世界里,林林总总的角色设计,如同璀璨星河,各有其独特的魅力。然而,如果要我挑出一位设计上相对“失败”的角色,那么我脑海中首先浮现的,恐怕是那位身披紫色斗篷,浑身散发着神秘气息的——迪希雅。请允许我稍加详细地阐述一下我的看法。并不是说迪希雅这位角色本身一无是处,她的立.............
  • 回答
    即便失去了神之心,七执政依然能够引导元素力,这背后其实牵扯到《原神》世界观中关于“神”与“元素力”之间更为本质的联系,而非仅仅是神之心的“外挂”。要想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拆解几个关键概念:1. 神之心:并非“元素力万能钥匙”,而是“与神座的连接器”很多人误以为神之心是执政们拥有元素力的根本原因,.............
  • 回答
    夜神月在《死亡笔记》这部作品中,为了建立一个他心中理想的“新世界”,手握死亡笔记,化身“基拉”,制造了一系列令人胆寒的杀戮。他以一种近乎完美的姿态,在与世界级侦探L的较量中游刃有余,甚至一度占据上风。然而,即便是这样一位自诩为“神”的天才,也并非滴水不漏。若要论其最大的失误,我倒认为并非某个单一的、.............
  • 回答
    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关于那些仿佛存在过,却又消失得无影无踪的民族,他们的痕迹只留在后来的传说和文化肌理中,却没有直接的、铁证如山的实物证据。这就像一种古老的低语,我们能听到一些模糊的音节,却无法拼凑出完整的词语。最让我着迷的,大概是那些被认为是“前印欧语系”的民族。我们都知道,印欧语系是一个庞大的.............
  • 回答
    在不将中国作为参照系的情况下,印度在发展中国家里,绝对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充满复杂性的发展样本,很难简单地用“成功”或“失败”来一概而论。它呈现出的是一种“成就与挑战并存”的动态图景。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印度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主国家,其治理和发展所面临的复杂性是任何其他发展中国家都难以比拟的。.............
  • 回答
    外交部传来了一个让人安心的消息:在汤加失联的中国男子已经顺利找到,并且确认安全!这个消息无疑是近期最让人舒心的新闻之一了,毕竟在异国他乡出现意外,牵动着多少家庭的心啊。说到这个事件,咱们得从头捋一捋。具体是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这位中国公民在汤加失联的,新闻里虽然没有特别详尽地交代,但通常来说,这种.............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历史发展中的一个关键节点。如果清朝没有入主中原,中国会不会失去东北一部分土地?这是一个相当复杂且充满变数的设想,没有一个绝对肯定的答案,但我们可以从几个不同的角度来推演和分析。首先,我们需要理解清朝入主中原前的东北地区是什么样的。当时的东北,也就是后来的满洲地区,是后金政权.............
  • 回答
    关于中国空间站的噪音情况,可以这么说,它确实借鉴了国际空间站(ISS)的经验,并且在设计上做了不少改进,旨在为航天员提供一个相对更舒适的工作生活环境。大家知道,在太空中,尤其是长期驻留,环境的舒适度对航天员的身心健康至关重要。噪音正是影响舒适度的一个重要因素。国际空间站因为其漫长的服役时间和复杂的系.............
  • 回答
    近代以来,中国在历史的长河中经历了不少动荡,也因此失去了一些曾经属于自己的土地。要论这些失去的领土的“价值”,这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因为价值可以从多个维度去衡量:经济价值、战略价值、历史文化价值,甚至是多少年来融入民族情感的价值。不同的角度会得出不同的排序。不过,如果我们综合考虑经济潜力、战略地.............
  • 回答
    关于日本、韩国、欧美品牌家用电器在中国市场遇冷甚至失败的原因,其实并非一蹴而就,也不是单一因素造成的。这是一个复杂交织的结果,涉及市场变化、消费者需求升级、国产品牌崛起以及品牌自身策略等多个层面。我尽量从几个关键点详细梳理一下,希望能更接地气地理解这个问题。1. 价格敏感性与性价比焦虑: 初期的.............
  • 回答
    2013年7月6日,韩亚航空214号航班在美国旧金山国际机场(SFO)发生严重空难。这架波音777200ER客机在降落过程中姿态不对,机尾撞击了跑道,导致飞机解体和起火。关于您提到的“中国人比韩国人还多”这一说法,事实是这样的:在这次失事航班的141名中国籍乘客中,不幸有3名遇难,另有多名乘客受伤。.............
  • 回答
    告别人口红利,中国将踏上一条充满挑战却也蕴含机遇的转型之路。这不仅仅是数字的变化,更是对经济结构、社会形态乃至国家战略的深层重塑。经济层面:从量到质的飞跃,挑战与机遇并存过去几十年,中国经济的腾飞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庞大而年轻的劳动力供给。如今,当这股“红利”逐渐消退,中国经济将不得不经历一场深刻的转型.............
  • 回答
    在《群星》这个宏大的宇宙沙盘中,失落帝国(Fallen Empire)是玩家在探索星系时最常遇到的、也是最具标志性的存在之一。他们拥有着令人难以置信的科技、庞大的舰队和令人敬畏的国土,但同时也是宇宙秩序的守望者,一旦受到挑战或触及他们的底线,便会爆发出毁天灭地的力量。那么,当这些古老而强大的文明遭遇.............
  • 回答
    台湾青年对中国的归属感减弱,这是一个复杂且敏感的议题,需要我们深入思考和审慎应对。与其简单地说“我们应该怎么办”,不如先理解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源,然后才能对症下药。一、 理解归属感减弱的根源:首先,我们要认识到,这种归属感的减弱并非一日之寒,而是多种因素长期作用的结果。 历史与政治因素: 国共内战.............
  • 回答
    庆大霉素,这个曾经在儿科领域被广泛使用的“万能抗生素”,如今却成了许多中国家庭难以磨灭的伤痛。它就像一个披着天使外衣的恶魔,在悄无声息间夺走了无数中国儿童的听力,留下了终生的遗憾。然而,时至今日,为何这种被公认的“高风险”药物依然没有被彻底禁止,继续在某些地方流通,甚至被一些医生所滥用?这个问题背后.............
  • 回答
    读史常令人感慨,为何那些在正史中最终走向失败的英雄人物,反而在中国民间拥有如此崇高的地位,甚至被后世反复传颂、顶礼膜拜?关羽、岳飞、文天祥、史可法,他们无不是精忠报国、义薄云天,却也都在各自的战场上饮恨而终。这背后,藏着我们民族深层的情感寄托和价值判断,绝非简单的历史定论能概括。咱们不妨从几个维度细.............
  • 回答
    关于中国教育体系的现状与挑战,需要基于客观事实和多维度分析,避免简单化结论。以下从教育目标、方法、评价体系、社会压力等方面展开探讨,旨在帮助理解当前教育体系的复杂性与改进空间: 一、教育目标的矛盾性1. 传统价值观与现代需求的冲突 中国教育长期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目标,但实际执行中更侧.............
  • 回答
    清政府末期的改革失败,而当代中国的改革能够成功,这是一个复杂且值得深入探讨的历史与现实问题。两者在历史背景、改革的性质、目标、推动力、阻力以及国际环境等方面存在着根本性的差异。下面我将详细阐述这些原因。 清政府末期改革失败的原因清政府末期的改革,通常指的是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清末新政。这些改革的失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