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看了听了太多中小学生自杀的案例,发现一个“巧合”,自杀的多是男孩。
开始我以为因为自己家的是儿子,对这个问题才这么敏感。但21世纪教育研究院发表的论文《我国中小学生自杀问题的现状分析》也印证了我的观察。
研究人员通过网络抓取儿童青少年自杀信息,统计了2016年10月至2017年9月,确认392起自杀及自杀未遂事件,发现男女两性差别很大:
男性中小学生死亡及未遂案例的比例均高于女性,尤其是在自杀死亡的案例报告中,男性中小学生案例数量约为女性案例数量的1.5倍。
不仅仅是男孩,我国男性的自杀率也在不断上升,总体高于女性。
不仅仅是我国,整个世界的男性自杀率也高于女性。
西雅图华盛顿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2016年男性自杀率为每10万人中有16人,而女性为7人。再来直观地感受一下这些国家男女自杀率的差别:
为了寻找原因,我查阅了不少资料,其中有一个让人很意外,那就是男孩天生更脆弱:
面对父母的不良情绪,男孩更容易崩溃;
陷入不良情绪后,男孩更难恢复;
患脑部疾病的男孩更多;
有学习障碍的男孩更多;
Y染色体比X染色体更不稳定,更容易受侵害发生改变;
幼时与母亲依恋关系不好,会影响青春期男孩智力,但对女孩影响较小;
……
男孩更坚强,一直都是个伪命题。
哈佛大学著名婴儿研究学者Edward Tronick做过一个非常经典的实验:静止脸(Still-face),之后40年里,这个实验被不同的团队重复,并反复印证了同一个结果。
实验中,一开始孩子和妈妈正常地互动。
几分钟后,妈妈面无表情、严肃地盯着婴儿,并且不回应婴儿的任何行为。
虽然面对妈妈的变化,婴儿都会表现出惊慌、无所适从、崩溃。
但男孩在发现妈妈不开心后,反应会更大。他们爱哭、爱表现出愤怒,甚至扭着身子不看妈妈转向婴儿椅的方向。
他们还发现当妈妈不告而别,离开婴儿几分钟后再次回来时,男孩与妈妈重归于好所用的时间更长。也就是说,他们情绪恢复需要更长的时间。因为男孩在这样的情况下皮质醇水平(压力激素)会更高。
好多人都觉得男孩似乎天生就比女孩聪明,这种性别刻板印象毫无道理。事实上,有科学家扫描儿童的大脑,发现男孩的注意力活动较少,且负责学习时控制冲动的区域血流量较少。直白点说,就是男孩学习时更不容易专注,更容易走神。
这个现象也有数据支持,比如:
注意缺陷障碍和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男女患者比7:1;
学习障碍,男孩占了2/3;
行为障碍,男孩占了90%。
与传统观念中认为男孩比女孩更坚强不同,大部分男孩天生就比女孩更脆弱,更不擅长处理情感问题,更容易在学习上遇到问题。
但是,这一切都被忽略了。
“坚强症候群”:因为坚强所产生的各种症状聚集现象。
直到快40岁时,李某才听说了这个名词。那时他才知道,自己所有的问题都是源于“太坚强”了。
已婚,育有两女,事业稳定,在别人眼里他是妥妥的人生赢家。可是,没有人知道,每次坐飞机时,他都难以克制恐慌和焦虑。
他开始吃药、看心理医生,医生的诊断是“广泛性焦虑综合征”。检查身体,发现交感神经过度活跃,心脏弹性老化,抗压指数过低,压力指数达到中重度。
他事事要求自己完美,在家里是好丈夫、好爸爸,全身心守护家庭;在职场上,他事业心颇重又很好强。
即便探讨亲人过世,他的脸上依旧挂着淡淡的平静微笑:“我要永远温柔地对待太太和家人,也要用坚强、坚毅要求自己。”
和医生交流后,他最大的感受是“越谈越空洞”。他宁愿自己深夜里抽烟、喝酒,也不愿意求助妻子或家人。
医生说:“故作坚强,让他失去了感受爱的能力。”
可是,他这么全身心付出,妻子和家人却只觉得“有距离感”。他没有感受到爱,而家人也没有感受到爱。
一味强调坚强,没有让男孩活得幸福,却伤得迷茫。
沉默无法解决问题,只能让男人们陷入了男性互害的恶性循环。
去年BBC纪录片《被性侵的男性:打破沉默》,爆出了一个惊人的数据:
每个小时,约有8名男性受到侵害。一个人的一生中,约1/6的男性遭受过不同程度的侵害。
可是,与庞大的受侵害群体相比,能讲出来的男性却少之又少。
成都就有一名醉酒女强奸男性的案件,但是网络却有“姑娘送上门了多爽啊”的评价,甚至有男性在事发地点聚集,要求“被强奸”。
他们在嘲笑这个男生的同时,也断了自己求助的路,掐死了自己在焦虑、难过时表达的权利,也推动着一些男孩在求助和放弃生命之间,选择了后者。
所以,想要给脆弱的男孩多一点坚强,首先要给孩子开口的勇气。
《男孩思维方式大不同》一书里根据男孩特有的情感加工方式,介绍了几种方法,我整合出三个很实用的方法。
01讲故事
男孩更愿意把感受和外部事物联系起来,父母可以用讲故事的方式把其他东西结合到男孩的情绪体验上。
比如,看见一个脏兮兮的车就说:“哎呀,你看那个车好脏,它一定很不开心。可是,今天刮大风,灰尘怎么也挡不住啊。有时候,人生也这么无奈,明明好努力了,也没改变结果。”
这样比干巴巴地说“跟我说说,最近出了什么事儿”更能让孩子愿意开口。(当然,我觉得这一招也适用于女孩)
02给他一个沙袋
男孩更喜欢通过身体来表达和发泄情感,但需要告诉他们界限在哪里。
一个爸爸在孩子房间里放了一个沙袋,告诉孩子:“这是你的地盘,需要发泄的时候,可以揍揍沙袋。”
这个办法,让孩子知道压力山大的时候可以发泄情绪,但走出自己的地盘,就不能带着情绪对待他人。
03给他独立的空间
有研究显示,男性加工情绪信息时会比女性慢。所以,如果家长急于问孩子的感受,孩子可能自己也说不出来。强迫他们开口,孩子只会觉得被冒犯。
不如允许孩子先躲进卧室里,自行消化一下。等他们回过神来,觉得很安全的时候,再好好聊聊。让孩子知道背后一直有人等着他、关注他,比啰啰嗦嗦好很多。
总之,就是改变与男孩的互动方式。
在他们悲伤的时候允许你的男孩哭,而不是说“男孩子哭哭啼啼像什么样子”;在他们受伤的时候安慰男孩,而不是强迫他们说“我是男孩,没关系”。
“当我们还是孩子的时候,我们曾以为,等我们长大,我们就不再脆弱,然而长大就是一个接纳脆弱的过程,活着本身就是一种脆弱。”
接纳了脆弱,才是接纳真实的自己。允许男孩脆弱,他可能才能变得真正的坚强。
同理,接受了“男孩难养”的事实后,儿子可能就变得没那么难养了。与君共勉!
我是常爸,关注我,和我一起科学育儿!
参考资料:
http:// cdn.ccps.ducway.com/700 94934/611488000001/70095632.pdf
https://www. fatherly.com/health-sci ence/the-lessons-in-emotional-intelligence-fathers-need-to-teach-their-sons/
https://www. huffingtonpost.ca/2017/ 11/17/boys-emotional-support_a_23280737/
https://www. huffingtonpost.ca/2017/ 11/10/patriarchy-men-boys_a_23273251/
https://www. bilibili.com/video/BV1N T4y1g7Kb?from=search&seid=13861174954237566337
https:// tw.news.yahoo.com/blogs /society-watch/%E5%A0%85%E5%BC%B7%E7%97%87%E5%80%99%E7%BE%A4-%E4%BB%96%E5%A4%B1%E5%8E%BB%E6%84%9F%E5%8F%97%E6%84%9B%E7%9A%84%E8%83%BD%E5%8A%9B-044522800.html?guccounter=1&guce_referrer=aHR0cHM6Ly93d3cuZ29vZ2xlLmNvbS8&guce_referrer_sig=AQAAABMU-L5Dw7o-IjUOpkMiUvWRH31YqIi6kEziH-AwAqzZygAmxUD6VdO7ag9T-H8ZOGIuU2_4er4QAUhvLVRlMkHCmnS3tsak5pJ87eGCFCpc_XSYrLrNQhFy7p--xnPj_wnB7FQiCdfnBUbcC_LNthObKShcCTVWPG13m-p1qCdQ
早在1994 “学术、社会和情感学习”联合组织(Collaborative for Academic, Social, and Emotional Learning,CASEL)就在美国提出 SEL 的概念。
社會情感學習(Social Emotional Learning,SEL)近年來一直是全球最受關注的教育趨勢之一,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經合組織(OECD),教育研究與創新中心(CERI)等多個組織大力向全球教育部門推薦SEL。
2012年起,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與中國教育部合作將SEL項目引入中國,隨著2016年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框架的提出及逐漸落地,社會情感能力作為學生必備的、能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核心素養,必將成為不容忽視的中國教育潮流。
2002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向全球140个国家的教育部发布了实施社会情感能力学习(SEL)计划,从自我意识,意我管理,社会意识,人际关系及做负责任的决定等五个方面指导青少年和成人培养情绪智力,并在全球范围内推广。
2004年伊利诺斯州成为全美首个立法将SEL列入学校大纲的州,纽约、密歇根等州接踵加入SEL的行列,通过政策或立法来推进SEL。截止2005,SEL已覆盖全球数万所学校(英、美、澳、新、马来、港、日、韩及拉美、非洲。。。。。。)
2013年,祖国教育部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合作开展了“社会情感学习”项目,并在中西部11省16个县区500多所学校试点。。。。。。
What is SEL?
Social and emotional learning (SEL) is the process through which children and adults understand and manage emotions, set and achieve positive goals, feel and show empathy for others, establish and maintain positive relationships, and make responsible decisions
社会和情感学习(SEL)是一个过程,通过这个过程,儿童和成人理解和管理情绪, 制定和实现积极的目标,感受和表现出对他人的同情,建立和维持积极的关系, 并做出负责任的决定。
祖国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
“树立科学的质量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
强调“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
足见祖国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高度重视以及学生的社会情感发展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2013年,祖国教育部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合作开展了“社会情感学习”项目,并在中西部11省16个县区500多所学校试点。。
7年了。
//////////////////////////////////////////////////////////////////////////////////////////////////////////
散文很散, 敬请海涵。俺知乎阅读总量只有 0.6亿,远远未跨出一小步 (n<1亿)。才升10级人有点飘。盐值低迷(半年了还900+),草地匍匐50000米单膝跪求大家关注。
1964年2月13日,毛泽东在春节座谈会上说:“旧教学制度摧残人才,摧残青年,我很不赞成。学制可以缩短。现在课程多,害死人,使中小学生、大学生天天处于紧张状态。课程可以砍掉一半。学生成天看书,并不好,可以参加一些生产劳动和必要的社会活动。学生要有娱乐、游泳、打球、课外自由阅读的时间。”“现在的考试,用对付敌人的办法,搞突然袭击,出一些怪题、偏题,整学生。这是一种考八股文的方法,我不赞成,要完全改变。”
1964年3月10日,毛泽东阅北京铁路二中校长魏莲一关于减轻中学生负担问题的来信,批示:“现在学校课程太多,对学生压力太大。讲授又不甚得法。考试方法以学生为敌人,举行突然袭击。这三项都是不利于培养青年们在德、智、体诸方面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得到发展的。”3月14日中共中央下发这一批示。
来源: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年谱(1949—1976)》第五卷第 315、322 页。
从小让孩子做好心理准备,告诉孩子,现在不算累的,等你二十几岁,你会背上上百万的负债,还三十年。如果在算上刚毕业被骗个一两万房租,那应该是三十二年左右。你现在是压力最小的时候了,你要好好珍惜。
很多小学生的家长不知道,他们的小孩不管怎么学,也是考不上清华北大的,即使考上重点名校,也有可能因为错误的做题家观念,导致他想去打拼,然后一不小心进了黑厂,整天加班,幸运的35岁被劝退,倒霉的四十几岁猝死。
没有别的办法了吗?当然有。
我们应该用船新版本的心理教育呵护学生心理健康,不要学习,而是要做好皮肤保养,锻炼,服装搭配,微笑练习和有针对性的整容。
在最美的年纪,拍最美的照片,最美的视频,发到网上,接下来要做的事情就是等待。等待被发现,然后称赞小孩纯真的笑容,清澈的眼神,这样一来,很快就有好公司来和孩子签约了,不用做题,那是小丑才做的事情。
现在的发展路线是让长得好看的人有饭可吃,将颜值作为成功重要指标,取代做题,而医学美容又这么发达,还怕没有出头天?
小孩应该多睡觉,应该无忧无虑,这样眼神才会清澈。笑容才会甜美。才能有机会靠脸吃饭。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