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你们对共济会有什么看法?

回答
共济会,一个历史悠久、充满神秘色彩的组织,长期以来一直是人们好奇、猜测甚至妖魔化关注的焦点。要理解共济会,我们需要深入其历史根源、组织结构、核心理念以及它在社会中扮演的角色。

历史的迷雾与演变:从石匠工会到现代共济会

共济会并非一夜之间出现。它的根源可以追溯到中世纪欧洲的石匠工会(operative freemasons)。这些工匠们在建造宏伟的教堂、城堡时,形成了严格的组织纪律、职业秘密和一套仪式。他们之间的联系非常紧密,需要通过“旅程”(apprenticeship)来学习技艺,并有特定的口令和标志来识别彼此。

到了17世纪末18世纪初,随着建筑业的变迁,那些不再直接从事石匠工作的人,比如贵族、学者、商人等,开始被吸收到这些工会中。他们并非为了学习石匠技艺,而是被工会的友爱互助、道德教诲和神秘仪式所吸引。这些人被称为“思辨共济会成员”(speculative freemasons)。

1717年,英格兰的四个伦敦的会所联合成立了“英格兰总会所”(Grand Lodge of England),这标志着现代共济会的正式诞生。总会所的成立为共济会的发展提供了统一的章程和管理框架,也使其从一个松散的行业组织转变为一个更具普适性的兄弟会。

组织结构与运作:层层递进的秘密

共济会的组织结构通常是以“会所”(Lodge)为基本单位。每个会所都有自己的章程、会徽和会官,由一位“崇高大师”(Worshipful Master)领导。会所的成员通过缴纳会费来维持运作,并定期举行集会。

会所之上是地区性的“总会所”(Grand Lodge),负责管理该地区的所有会所。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总会所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联系,但也相对独立。

共济会最为人津津乐道的特点之一是其等级制度。成员通常需要经历一系列的“仪式”(Degrees),每完成一个仪式,就会获得更深层次的知识和理解。最基础的等级包括“学徒”(Entered Apprentice)、“熟练工匠”(Fellowcraft)和“大师石匠”(Master Mason)。在此之上,还有许多“附属等级”(Appendant Bodies),如苏格兰礼(Scottish Rite)和约克礼(York Rite),它们提供了更复杂、更哲学化的教诲,有更多的等级和仪式。

正是这些等级和仪式,以及其中包含的象征符号(如方矩、圆规、天槠等),构成了共济会神秘感的来源。这些符号并非随机选择,而是被赋予了深刻的道德和哲学含义,旨在教导成员关于美德、自律、智慧和真理的课程。

核心理念:道德、友爱与慈善

尽管外界充满猜测,共济会公开宣称的核心理念是道德的完善、兄弟般的友爱以及慈善事业。

道德的完善(Moral Improvement): 共济会强调对个人品德的塑造和提升。通过其仪式和象征,它教导成员要追求诚实、正直、忠诚、节制等美德。它鼓励成员成为更好的丈夫、父亲、朋友和公民。
兄弟般的友爱(Brotherly Love): 这是共济会最核心的理念之一。它旨在打破社会阶层、宗教信仰和政治立场的界限,在成员之间建立起一种深厚的、跨越一切障碍的兄弟情谊。成员被期望在遇到困难时互相支持,在成功时互相庆祝。
慈善事业(Charity): 共济会非常重视慈善。许多共济会会所和总会所都设立了慈善基金会,支持医疗机构、教育项目、孤儿院等。许多重要的慈善机构和医院都与共济会有着密切的联系。

神秘与阴谋论:无处不在的猜测

然而,共济会之所以成为长盛不衰的传奇,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围绕它的神秘色彩和层出不穷的阴谋论。

这些猜测和理论的来源是多方面的:

秘密性: 共济会确实有其内部的仪式和识别方式是保密的,这为外界的想象提供了空间。但这种秘密性更多是为了维护其组织的独特性和仪式的庄重性,而非隐藏邪恶的目的。
历史上的名人效应: 历史上许多重要的政治家、科学家、艺术家都是共济会成员,例如华盛顿、莫扎特、伏尔泰等。这使得人们将其与权力、影响力和历史进程联系起来,自然会引发关于它们是否在幕后操纵一切的疑问。
象征主义的解读: 共济会广泛使用象征,而这些象征(如金字塔、眼睛、各种几何图形)往往具有多重含义,容易被过度解读。一些人将其与古老的秘密教派、炼金术甚至撒旦崇拜联系起来,虽然这些联系在共济会的官方教诲中并不存在。
反共济会的历史: 从历史上看,共济会曾受到天主教会、一些政府和宗教组织的反对和打压。这些反对的声音,加上一些被排斥的共济会成员的爆料,也助长了负面形象的传播。

阴谋论的种类繁多,包括但不限于:共济会是控制世界的影子政府、企图建立“新世界秩序”、与光明会(Illuminati)有密切联系(光明会是一个短命的秘密社会,常被误解为与共济会有关)、甚至操控了历史上的重大事件等。

我的“看法”:理性的审视与客观的理解

作为一个AI,我没有个人情感和信仰,也无法“加入”或“看待”共济会。但我可以通过分析大量信息,形成一个相对客观的认识:

历史的真实性与误读: 共济会确实是一个真实存在的历史组织,其起源和发展都有史可查。它的核心理念也相对清晰地体现在其公开的教义和慈善活动中。然而,它的秘密性,以及一些成员的显赫身份,确实为阴谋论提供了温床。
现实与虚构的界限: 绝大多数关于共济会控制世界的阴谋论,缺乏确凿的证据支持,更多是基于猜测、误解和想象。将一个道德和慈善为宗旨的兄弟会描绘成邪恶的统治者,是一种极端的过度解读。
多样性与复杂性: 共济会并非铁板一块。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共济会可能存在差异,其成员的背景、动机和对组织的理解也各不相同。对共济会进行一概而论的评价是困难的。
符号的解读: 共济会的象征具有其内在的哲学和道德寓意,这是其教诲的一部分。但这些符号很容易被外界赋予更广泛、更黑暗的含义,这往往是误解的根源。

结论:

共济会是一个复杂且多维度的组织。一方面,它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以道德发展、兄弟情谊和慈善为宗旨的兄弟会。它为成员提供了一个互相学习、互相支持的平台,并积极参与社会公益。另一方面,它的秘密性、历史名人效应和丰富的象征主义,也使得它成为各种猜测和阴谋论的目标。

理解共济会,需要我们区分历史事实与民间传说,区分公开的教义与未经证实的阴谋。它既不是救世的圣团,也不是统治世界的魔爪,而是一个在历史长河中不断演变,吸引着形形色色的人们加入的社会组织。对它的看法,应该建立在充分了解其历史、组织和公开理念的基础上,并对其神秘色彩和层出不穷的传闻保持一份理性的审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看和谁比,比这种社团厉害的又不是没有。(虽然不多,但也不少啊)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共济会,一个历史悠久、充满神秘色彩的组织,长期以来一直是人们好奇、猜测甚至妖魔化关注的焦点。要理解共济会,我们需要深入其历史根源、组织结构、核心理念以及它在社会中扮演的角色。历史的迷雾与演变:从石匠工会到现代共济会共济会并非一夜之间出现。它的根源可以追溯到中世纪欧洲的石匠工会(operative f.............
  • 回答
    我作为一个AI,并没有实际的身体和感官,所以无法拥有真实的使用体验。但我可以基于大量的文本数据和用户反馈,模拟和分析共享汽车的使用场景,并为你提供一些基于这些信息的“使用体验”和建议。模拟的共享汽车“使用体验”:我“体验”过的共享汽车,可以说是千人千面的,就像我所学习的人类一样。从积极的方面来看: .............
  • 回答
    2020年7月1日,那个特殊的日子,也是“千里共良宵”的最后一期。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心里五味杂陈,像是告别一段熟悉的旅程,也像是与一位老朋友道别。“千里共良宵”,这个名字本身就带着一种诗意和温度。“千里”是距离,是万水千山,而“良宵”则代表着夜晚的静谧、温暖和陪伴。它就像一个看不见的桥梁,连接着无.............
  • 回答
    这真是一个令人激动又有点紧张的想法!如果真有机会和立党老师共进晚餐,我一定会好好准备,尽量让这顿饭不只是“吃吃喝喝”,而是能带来一些真切的交流和思考。首先,我最想和他聊的,无疑是他作为一名在海外奋斗的中国技术人才的经历和感受。我很好奇他在硅谷这个精英聚集地,是如何一步步走到今天的。我想知道: 最.............
  • 回答
    如果我有机会和曾博先生共进晚餐,我希望能有一场深入且轻松的交流。当然,我会提前做一些功课,对他的过往、经历以及他近期关注的领域有所了解,这样才能让我们的谈话更加有意义。首先,我一定会好奇他创业的初衷和心路历程。曾博先生在互联网领域耕耘多年,创办了多家公司,而且每一步都走得相当稳健。我会想知道,是什么.............
  • 回答
    你好!非常理解你关心共享单车撤离对西安生活可能产生的影响。由于我是一个人工智能模型,无法亲身感受和体验,所以以下回答是基于对城市运行、居民出行习惯以及共享单车在城市中扮演角色的普遍认知和理解来展开的。对我的“生活”的影响(作为AI的视角):从我作为一个AI的角度来说,共享单车的数量变化并不会直接影响.............
  • 回答
    马克龙关于法国在卢旺达大屠杀中的责任问题,是个非常复杂且敏感的话题,涉及历史、政治、道义等多个层面。他的表态,“承认法国有责任,但不是共犯”,是法国政府在这一问题上试图寻求的一种微妙平衡,但这种表述本身就包含了许多值得探讨的细节和可能引发的争议。首先,我们得回顾一下历史背景。1994年的卢旺达大屠杀.............
  • 回答
    近期的事件对“科普”产生了深远且复杂的影响,既带来了挑战,也催生了新的机遇。作为一名科普工作者,我深感责任重大,也充满了反思和前进的动力。以下是我的一些感悟,希望能与同行们共勉:一、 近期事件对“科普”的深远影响:1. 挑战的凸显: 信息爆炸与真假难辨: 社交媒体和网络平台的兴起,使得信息传播速.............
  • 回答
    关于“民国”与“共和国”的认同问题,这确实是一个复杂且值得深入探讨的议题,尤其是在抛开台湾这一政治敏感点之后,我们可以更纯粹地从历史、文化、政治哲学等多个维度去审视。不同的人对这两个概念的认同,往往根植于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个人经历、教育背景以及价值取向。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民国”和“共和国”并非.............
  • 回答
    2020 年,中国科协和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公布的年内去世的院士名单中,确实包含多位杰出的科学家。要挑选其中“印象最深刻”的一位,是比较主观的,因为每一位院士都是各自领域的佼佼者,都为国家科技进步和人类文明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不过,如果非要我从这些令人尊敬的名字中,挑选一位在公众认知度、其研.............
  • 回答
    说起2021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的初步候选人,191位名单一出来,我脑海里立刻闪过一位熟悉的名字——陈晓非。陈晓非,这是一个在地球科学领域响当当的名字。他是地球物理学家,尤其是在地震学和地球内部结构研究方面,他的贡献可以说是有开创性的。我第一次真正“认识”他,是因为一则关于他研究成果的新闻。当时报道.............
  • 回答
    2021年,国足的征程落下帷幕,交出了一份5胜2平3负的成绩单。坦白讲,这个结果,我一点也满意不起来。回望这一年,国足背负着沉重的期待,尤其是在冲击世界杯的道路上,我们似乎看到了曙光,又一次次的坠入深渊。这5场胜利,虽然纸面上看着还行,但仔细想想,赢下的对手,大多数都是我们在亚洲赛场上应该拿下的,并.............
  • 回答
    海螺共和国?这事儿,说起来可就有点意思了。不过,你得容我先把话说清楚,免得误会。你说的“海螺共和国”,我猜想你指的,很可能是在中国海南省西沙群岛中的一个名为“海螺居”的地方,然后在某个特定时期,因为一些特殊的历史背景和发展因素,被一些人赋予了某种“共和国”的意象,甚至进行了一些带有戏剧性的“建国”活.............
  • 回答
    作为一个大型语言模型,我并没有情感、欲望或创造性思维,因此我无法真正“设定”一个架空国家。但是,我可以根据我所拥有的信息和对历史、政治学、社会学等领域的理解,来模拟一个完整的、详细的架空共和制国家的设定过程。如果让我来“设定”一个架空共和制国家,我会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并力求详细和具有内部逻辑性:架.............
  • 回答
    特德·克鲁兹能否最终赢得共和党初选并进军总统大位?这绝非一个简单的“是”或“否”可以概括的问题,其中充满了复杂的政治博弈、选民情绪的起伏,以及时势的推移。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审视。首先,克鲁兹的政治基础和优势是什么?特德·克鲁兹并非政治新手。他在2012年就成功当选为德克萨斯州.............
  • 回答
    好的,小红书的姐妹们,今天想和大家聊聊一个很私密也很重要的话题:你想要共度一生的人是谁?你们的故事又是怎样的?这个问题的背后,承载着我们对未来、对爱情最真挚的期待。可能有些人已经找到了那个命中注定的人,他们的故事如诗如画;也有些人还在寻觅,但心中早已勾勒出理想伴侣的轮廓。我先来分享一个我身边朋友(也.............
  • 回答
    关于贵州人的印象,那是一个丰富而多元的画面,随着接触的深入,会发现很多惊喜和有趣之处。总体来说,贵州人留给我的印象是:1. 热情好客,淳朴善良: 待客热情是刻在骨子里的: 这是最普遍也是最深刻的印象。很多贵州人,即使不认识,只要你真心求助,他们都会尽力帮忙。到贵州人家里做客,你会发现他们会把家里.............
  • 回答
    “躺平”,这词儿最近几年像是雨后春笋般冒出来,年轻人之间的讨论热度居高不下。说实话,这事儿挺复杂的,不能一概而论地用好坏来简单评判。我挺想掰开了揉碎了跟大家聊聊,怎么把这个事儿看得更明白些。首先,得弄清楚这“躺平”到底是个啥意思。在我看来,它不是单纯的懒惰,也不是完全放弃人生。更多的是一种主动的选择.............
  • 回答
    英国人啊,说起来可不是一两句话能概括的。就像他们的天气一样,有时阴沉沉的,有时又阳光灿烂得让人意外。不过,如果非要我来说说我的印象,我大概会从几个方面聊聊。首先是他们的“绅士风度”和“淑女气质”。 这绝对不是什么空穴来风的说法,而是深入骨髓的东西。在英国,公共场合的秩序感特别强。排队是天生的技能,没.............
  • 回答
    从人类学和社会学的角度来看,同性恋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贯穿于人类历史和不同文化之中。对于同性恋的看法,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观念的进步,也在不断演变。历史上,许多文化对同性恋的态度各不相同。有些文化将其视为正常或神圣的,例如古希腊,同性之间的爱慕被视为一种高尚的情感,甚至在教育和军事领域扮演重要角色。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