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养猪的温氏股份四季度亏损8亿?

回答
温氏股份,国内养猪行业的巨头,在2023年第四季度交出了一份令人意外的成绩单——亏损8亿元。这个数字,对于一个平日里以稳健增长示人的行业龙头来说,无疑是投下一颗重磅炸弹,激起了市场和业内的广泛关注与讨论。

要理解这个亏损,得把目光拉回到生猪养殖这个复杂而又充满周期性的行业。生猪养殖,说白了,就是“养猪”这两个字。但要把它做大做强,背后是资金、技术、管理,更是对市场风云变幻的精准判断。温氏股份作为行业翘楚,过往业绩的亮眼,让这次的亏损显得尤为刺眼。

为什么会亏损8个亿?这背后不是单一原因造成的,而是多种因素叠加的结果。

首先,市场行情是最大的“变数”。 猪肉价格,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猪周期”,是影响养猪企业盈利的关键。过去几年,由于非洲猪瘟的影响,猪肉价格一度飞涨,养猪企业赚得盆满钵满,温氏股份也从中受益匪浅。然而,市场总是在不断变化,当生猪产能逐渐恢复,市场上的猪多了起来,供大于求的局面一旦形成,猪肉价格自然会承压下行。2023年,特别是下半年,生猪价格持续低迷,甚至跌破了许多养殖户的成本线。温氏股份作为一家体量巨大的企业,即使成本控制得再好,也难免受到整体市场价格下跌的冲击。

其次,成本的上涨是另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 养猪的成本主要包括饲料、仔猪、人工、兽药、环保投入等等。近几年,全球大宗商品价格的波动,特别是玉米、豆粕等饲料原料价格的上涨,直接推高了养猪的饲料成本。饲料成本占到养猪总成本的很大一部分,它的上涨直接挤压了利润空间。此外,为了提升养殖效率和环保水平,企业在生物安全、智能化养殖、环保设施等方面的投入也在不断增加,这些都会形成一定的成本压力。

第三,公司自身的经营策略和生猪出栏量也有影响。 温氏股份在2023年加大了生猪出栏量,这本意是为了抓住市场机会,扩大规模效应。然而,如果在出栏时恰逢猪价低谷,那么大规模的出栏就意味着大量低价销售,自然会拉低整体的营收和利润。同时,虽然温氏在成本控制方面有其优势,但在整体行业产能过剩、价格低迷的大背景下,即使出栏量大,也难以完全抵消市场价格下跌带来的负面影响。

第四,可能还有一些偶发性因素或者特定时期内的经营调整。 比如,某些地区疫情的反复可能导致局部区域的生产经营受到影响;或者公司在进行一些结构性调整,比如优化养殖布局,淘汰落后产能,这些短期内可能也会产生一些一次性的费用或成本。

那么,这个8亿的亏损,对温氏股份意味着什么?

短期冲击: 毫无疑问,这会对公司的股价和市场信心产生短期的负面影响。投资者可能会对公司的盈利能力产生担忧,从而引发抛售。
行业周期性: 这也再次印证了养猪业的强周期性。即使是行业龙头,也无法完全规避周期性带来的波动。市场参与者需要对这种波动有清醒的认识。
经营韧性考验: 连续的亏损(如果四季度亏损只是一个开端)将是对公司管理层经营韧性的一大考验。如何在低迷的市场环境中维持生存,并为下一轮的行情积蓄力量,是关键所在。
未来调整的信号: 这种亏损也可能促使公司进行更深层次的反思和调整,例如进一步优化成本结构,加大科技投入提升生产效率,或者调整其在整个生猪产业链中的布局策略。

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这个亏损?

首先,不要“一叶障目”。 8亿的亏损是当下的一个时间节点上的数字,需要结合整个行业的大环境和温氏股份长期以来的发展来看。温氏股份作为一家有规模、有技术、有品牌优势的企业,即使在困难时期,其内在的价值和竞争力仍然存在。

其次,关注公司的应对策略。 市场最关心的是公司接下来会怎么做。是继续加大产能?还是收缩战线,控制成本?是加大研发投入,提升抗风险能力?我们应该关注公司管理层释放出的信息,以及他们采取的具体措施。

再者,这是行业发展的“挤压”效应。 很多企业在过去的高利润时期选择了扩张,但当市场风向转变,过剩的产能就会变成一种负担。温氏股份的亏损,某种程度上也是行业深度调整的一个缩影,那些管理不善、成本过高的企业,可能将面临更严峻的挑战。

最后,这是一个“机会”的信号。 对于有远见、有实力的投资者来说,当一个优质企业因为行业周期性暂时陷入困境时,反而可能是一个低位布局的机会。关键在于能否判断公司能否挺过寒冬,并在下一轮行情中重新崛起。

总而言之,温氏股份四季度亏损8亿元,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而是生猪行业周期性波动、成本压力以及市场供需关系变化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既是对公司经营能力的一次严峻挑战,也是对整个行业发展模式的一次深刻反思。未来的温氏股份,以及整个生猪行业,都将进入一个更加注重精细化管理、成本控制和技术创新的新阶段。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人要想出名,要么靠同行帮衬,要么靠同行陪衬。

养猪行业也是如此。今年一季度,业内大概只有带头大哥牧原股份(002714,以下简称牧原)是赚钱的。


其实在非洲猪瘟爆发之前,养猪界曾经的带头大哥——温氏股份(300498,以下简称温氏),现在却淡出视野,只能无奈地感叹“我不做大哥好多年”。

而就在昨晚,发布了2020年年报和今年一季报的温氏,再次给同行做了陪衬。

去年猪价处在高位,但是公司去年营收仅仅比2019年增加了2.47%;更惨的是,公司去年营收74.25亿元的净利润,比2019年同比减少46.83%。而今年一季报的情况甚至更糟心,不仅净利润同比-71.28%,甚至就连营收都在下降——168.16亿元,同比-3.6%。

图片来源:温氏股份2020年年报


想当年,温氏作为养猪一哥,曾是创业板市值第一的公司。可现在,15倍左右的市盈率,让人怀疑这是不是创业板公司该有的估值。

不过,眼下牧原的估值显然不便宜,而从生猪出栏而言,温氏再不济也是行业第三,那么这样一来,估值便宜是不是看好温氏的理由呢?我们可否把温氏当作落难王子,去押注日后的困境反转呢?

牛腩的看法是比较悲观的。

尽管随着非洲猪瘟出清了很多中小养殖户,行业向头部集中,过去猪周期持续3至4年的经验,可能会发生变化,但猪周期只会被拉长,而不会消失——周期的存在,意味着当前的涨跌趋势其实不重要,重要的是现在到了周期的什么位置。

而猪肉价格的位置,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

消费端,中国人的胃口大致是稳定的。在上一轮猪周期底部,价格最低、供给最多的2018年,我国生猪出栏数约6.9亿头。也就是说,7亿头的出栏量大概是中国猪肉消费的天花板。

那么,今年生猪的供给,能达到7亿头出栏的水平吗?

今年的出栏量,跟去年年底的能繁母猪存栏量有着密切的关系。根据农业部的数据,2020年12月末,我国能繁母猪存栏达到4161万头,相当于2017年的93.1%,也就是基本恢复到了非洲猪瘟爆发前的水平。


不过,这个数据要辩证地看。一般来说,正常的能繁母猪,一年生产2.2窝,每窝平均10头仔猪。通常情况下,仔猪中的母猪会被拉去育肥。但是2020年行业铆足了力气恢复产能,很多应该拉去育肥的母猪被留下作为能繁母猪,但它们繁殖能力只有正常母猪的70%。有草根调研数据说,这类母猪可能在能繁母猪中的占比达到45%。

所以保守地进行粗略估计,平均每头能繁母猪一年能生15头仔猪(有的高产母猪一年能生30头仔猪),那么考虑到去年年底4161万头的能繁母猪,将对应着6.24亿头生猪——马上就要摸到7亿头消费天花板了。

在牛腩看来,自爆发非洲猪瘟以来,我国猪肉供不应求的情况,今年很可能将出现转折。国内猪肉价格已经连续12周下降了,而这仅仅是开始。

那么,A股的养猪公司会减少产能吗?不会

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投资者向牧原提问,公司2021年的出栏目标5500万头是否属实?若以牧原去年出栏1800多万头作为基数——今年的产能足足增加了2倍。对此,牧原的官方回复煞有介事地说“上述信息为公司内部工作会议资料,公司正在核实上述信息外传的途径。”


再看看温氏的情况。根据公司2020年报,去年年底能繁母猪存栏量110万头,今年年底的预期目标是180万头。如果我们取平均数145万头,那么就对应着2175万头生猪,这将是去年出栏量翻倍还不止——然而,温氏上一次生猪出栏2229万头以上,却是在供过于求的2018年。

图片来源:温氏股份2020年年报


如此看来,头部养猪公司,可能都在动2021年产能翻倍的心思。但问题是,如果大家都这样想、这样做,那么行业迟早要滑向价格战的深渊。

若是这样的话,哪怕是对牧原的业绩增长也不要太乐观,更别提这两年错失行情的温氏了。或许有人会说,温氏不是还有养鸡吗?但牛腩同样觉得养鸡也不乐观,原因有以下3个方面:
1. 温氏2020年养鸡就没赚钱,养鸡业务在营收中占比约3成,但其成本却占了总成本的4成,故而毛利率仅有0.38%;
2. 现在白羽鸡养殖周期只需要42天,养鸡的周期不仅比猪周期更短,而且更难把握;
3. 鸡肉和猪肉互为替代品,猪肉价格的下降,会降低消费者对鸡肉的需求,而且中国人在饮食习惯上也更喜欢猪肉。

牛腩认为温氏要是能从落难王子,重新变为白马王子,那肯定是最好的;只是猪周期很可能已经过了景气的顶点,而行业大趋势不是公司单方面努力就可以改变的——温氏即便是有困境反转的潜质,当入场的时机恐怕也不是现在。

当把以上这些因素都考虑进去,我们还会觉得温氏估值便宜吗?

不要单纯因为估值看起来便宜就去买,因为业绩一旦走了下坡路,现在便宜,以后会更便宜。

不过,生猪即便是供过于求,并不代表整个产业链都没有机会。对此,牛腩建议关注2个方向:

1. 下游肉制品。生猪价格的下跌,会打开下游肉制品公司的利润空间,而且现在很多人都觉得做饭麻烦,吃现成的肉制品,要比自己做饭方便得多;
2. 上游饲料、兽药。生猪存栏量的增长,会刺激对上游产品的需求,此时上游就开始赚下游养猪企业的钱了。

养猪是门周期生意,终究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

相关阅读:猪肉暴跌!新希望VS牧原,业绩冰火两重天?

注: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

更多内容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星空财富”(ID:xingkongcaifu1)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温氏股份,国内养猪行业的巨头,在2023年第四季度交出了一份令人意外的成绩单——亏损8亿元。这个数字,对于一个平日里以稳健增长示人的行业龙头来说,无疑是投下一颗重磅炸弹,激起了市场和业内的广泛关注与讨论。要理解这个亏损,得把目光拉回到生猪养殖这个复杂而又充满周期性的行业。生猪养殖,说白了,就是“养猪.............
  • 回答
    对于一些养猫的宠物博主,在镜头前展示自己养猫的日常,却被曝出存在虐待其他动物的行为,这件事真的让人感到非常愤怒和心寒。首先,最直接的感受就是深深的背叛和失望。这些人通常以“爱动物”、“分享快乐”的标签出现在大众视野,吸引了大量的粉丝,其中不乏很多同样热爱动物的人。我们相信他们,是因为他们展现出的对猫.............
  • 回答
    养猫不绝育,这事儿在猫奴圈里,绝对是个能引发不少讨论的话题。一千个人心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待这件事,观点也真是五花八门。首先,从 “不希望猫咪承受痛苦” 的角度来看,有些人认为绝育手术毕竟是一项手术,即使很成熟,也存在一定的风险。他们会觉得,如果猫咪身体健康,没有因为生殖系统的问题而受到困扰,为什.............
  • 回答
    这事儿,说实话,挺让人生理不适的。就跟吃着一块红烧肉,突然发现里面裹着一只老鼠一样,那种心理落差和恶心感,不是一般人能承受的。咱们先不提那些因为猎奇心理或者觉得蜘蛛“酷”而养宠物蜘蛛的人。光是想想,一个活蹦乱跳的小生命,一转眼就成了另一个“宠物”的食物,这画面感就足够冲击。首先,从 伦理和情感 的角.............
  • 回答
    如何看待部分铲屎官喜欢把宠物养得巨胖的行为?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其中涉及情感、认知、社会文化等多个层面。笼统地说,把宠物养得巨胖的行为,从健康和负责任的角度来看,是不应该提倡的,甚至是应该被谴责的。 但理解其背后的原因,才能更全面地看待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分析:一、 铲屎官.............
  • 回答
    关于苏宁领导提到“0点睡觉是养生的”这种说法,这确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也容易引发大家的讨论和思考。咱们就来好好聊聊这个事儿,尽量说得细致点,把这事儿掰开了揉碎了分析分析。首先,要承认的是,从传统养生的角度来看,尤其是中医理论里,确实强调“子时”(晚上11点到凌晨1点)是阴气最盛、阳气初生的时候,.............
  • 回答
    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Rodrigo Duterte)在2016年首次上任不久后,确实发表了对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Barack Obama)的极具争议性的言论,称其为“狗娘养的”(putang ina)。这一事件在国际上引起了轩然大波,也让杜特尔特这位新任总统迅速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要理解杜特尔特这个.............
  • 回答
    最近b站上关于“淋雨的蝎子”这位UP主卖周边的事情,确实引起了不少讨论,也夹杂着一些不同的声音。要怎么看这件事,我觉得得拆开来看,从几个不同的角度去理解。首先,从UP主和内容创作的角度来看,这算是比较正常和成熟的商业化模式了。很多成功的UP主,尤其是能长期稳定输出内容,并且积累了大量忠实粉丝的,都会.............
  • 回答
    这句话,它像一把小锤子,敲在了当下社会一些隐秘却又真实的角落。初听之下,带着点黑色幽默,又有些无奈,甚至是有点嘲讽。它不是在抱怨,更像是在观察,把两个截然不同的群体,用一种极其简练且带有对比的方式呈现出来。“平时很丧的同龄人买口罩”这句话里的“同龄人”,可以是我们自己,也可以是我们身边的朋友,是我们.............
  • 回答
    青岛养殖基地三年收一茬“知了猴”并以95元/斤的高价上市餐桌,这是一个非常有争议且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下面我将从多个角度来分析,并推荐一些吃法。 如何看待青岛养殖基地 3 年收一茬“知了猴”及 95 元/斤的售价?要看待这个现象,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 1. 成本与定价分析: 养殖周期长: 知.............
  • 回答
    我刚听说了咱们村王大爷家的情况,心里头老不是滋味。他今年都七十好几了,老伴儿前两年也走了,就剩他一个人。你说这日子过得,可真是愁得慌。年轻时候在地里刨食,累死累活,也没啥积蓄。现在老了,身体也不中用了,干不了啥了,可这兜里比脸都干净。最让人心疼的是,他家压根没听过什么“养老保险”,更别提什么“退休金.............
  • 回答
    青岛一小区祭出“全面禁养宠物”的大招,理由也很直接:小区里养狗的太多了,而且不牵绳、随地大小便的行为屡见不鲜,这事儿都快被投诉到炸了。这事儿说起来,咱老百姓心里都有点自己的看法,这小区管理也是个大难题,两头都得顾着。小区“禁养令”背后的无奈与纠结:首先,咱得理解物业或者业委会为啥会走到这一步。想象一.............
  • 回答
    看到武汉那位幸运的家长抽中了250斤草莓,然后为了孩子的分享习惯,把这堆积如山的草莓全部分给了幼儿园的同学们,我心里是挺触动的,也觉得这事儿挺有意思的。首先,这真是一件让人羡慕又觉得温暖的事情。250斤草莓,这可不是个小数目,想想那画面,一大箱子一大箱子金灿灿、红艳艳的草莓堆在那里,光是想想口水都要.............
  • 回答
    武汉男子“血液透析出2升油浆”的事件,在令人震惊之余,也为我们敲响了健康的警钟。这起事件的发生,并非空穴来风,而是长期不良生活习惯累积的恶果。要详细解读这件事,并探讨如何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深入分析。 一、 武汉男子“血液透析出2升油浆”事件的深度解读1. “油浆”的本质是什么?首.............
  • 回答
    西安一名女子被流浪狗咬伤,即使注射了狂犬疫苗,仍然不幸身亡的事件,引发了公众对狂犬病防治、流浪动物管理以及相关部门责任的广泛关注和讨论。以下是对该事件的详细分析和看法:事件经过(根据公开报道梳理):1. 事件发生: 报道指出,一名西安女子在一次外出中被一只流浪狗咬伤。2. 就医与接种疫苗: 女子.............
  • 回答
    矢野浩二在日本综艺节目上发表“基本来说,中国人没资格养狗”的言论,这无疑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在中文互联网和日本社会都引发了相当大的争议和讨论。要怎么看待这件事,我觉得需要从几个层面去剖析。首先,从言论本身来看,这句话非常极端,也很容易引起反感。 “基本来说,中国人没资格养狗”,这是一种非常概括性的、带.............
  • 回答
    这个新闻事件确实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它触及了许多敏感且复杂的话题,包括:一、 事件本身与公众反应: “女模特每月10万养三胞胎” 这个表述本身就极具冲击力,因为它暗示了一个高昂的育儿成本,而主人公的职业“女模特”和孩子的数量“三胞胎”以及生育方式“人工受精”都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公众反应.............
  • 回答
    仓鼠吧和其他一些宠物论坛上充斥着大量的“科养理论”,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探讨的现象。怎么看待它们,我认为可以从几个角度来理解和评价。首先,得承认的是,“科养理论”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是出于对仓鼠健康和福祉的关怀。 以前可能很多人对仓鼠的认知比较浅显,认为随便一个笼子、一把粮就能养活,甚至有些地方还会提倡一.............
  • 回答
    南非饲养员将豹子“撸成猫”的现象,说实话,挺让人挺玩味的,也挺让人担忧的。这事儿一传开,我脑子里就冒出来一个大大的问号:这会不会真成了有钱人新追逐的“野生宠物”风潮?咱们先说说这“撸成猫”这事儿吧。豹子,那可是顶级的掠食者,一身彪悍的肌肉,一对锐利的爪子,还有那标志性的斑纹,自带一种野性的、危险的美.............
  • 回答
    中秋节快到了,又是一家人团圆的日子。说到孝敬父母,我身边确实有不少年轻人,一边对自己抠门得不行,一边却愿意给爸妈花大钱,这大概就是他们常说的“穷养自己,富养妈”吧。说实话,我挺能理解这种心情的。毕竟,爸妈这辈子为我们操碎了心,吃的苦、受的累,我们都看在眼里。年轻时他们把最好的都留给了我们,等我们长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