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邀。
嗨,就是觉得自己的“知识”变现速度慢了,黑红也是红,搏一把。
吴晓波是复旦大学新闻系毕业,毕业后就进新华社浙江分社。他二十年前写的《大败局》算是中国商业文学的代表作,到今天我也推荐一读。
这种人,你说他不知道自己这些话会有什么舆论后果,我是不信的。
应该换个角度说:现在的舆论争议,就是他要的后果。
至于为什么吴晓波会有这番言论,我估计,还是时代逼的。
十年前吴晓波应该是稳坐中国作家富豪榜前十,每年上千万的版税加走穴收入是有的。刚才去查了一下,已经找不到他的名字。
而且这年头就算写字,网上写字也比纸上写字要赚得多。虽然互联网绝大多数文字创作者屌穷,但极少头部还是暴富,前十网文作者的收入差不多是前十传统作者的10倍吧。
虽然像破乎这种文字平台用户活跃数据害行,但长文阅读的习惯是逐渐崩溃的,特别是非娱乐类的内容。
如今真正有力的商业文学,是高度精炼的,并极其强调时效性的。一篇两三千字的深度报道应该在三天之内引起全网共鸣(例如今年深度挖掘美团骑手算法的那几篇就很好),吴晓波那种偏报告文学的、一年甚至几年憋一本的,已然式微。
时代变了,咋办捏?
君子豹变嘛,转,转网红。本质还是卖课卖入群费,和某些平台上噶韭菜的套路一样,但吴老师起点高,可以套作家、套商业作家、套商业意见领袖的皮。
酒是一样的,但瓶子比别人好看多了。
人设定完了,还得“出道”一把。
吴老师虽然当年有盛名,但那毕竟是当年。成名太早使得吴晓波在题材上有个严重缺陷:所调研的企业里,严重缺乏互联网等高大上品种。
一是因为吴晓波发财较早,二十年前已经可以版税买房;二是因为互联网本身就是媒体业,做自己的买卖比外行利落多了。阿里那票直接出来卖成功经验,不比你一个观察者角度更有说服力?
所以如何把吴晓波再带回到公众视野里、特别是年轻胖友的视野里,成了吴老师事业上的当务之急。
挣钱嘛,不磕碜,黑红也是红,骂名也是名,伪粉也是粉。
以媒体为本业的,无人讨论才是悲哀。
于是吴老师一咬牙,开始输出暴论。
这其实也是符合互联网噶韭菜的逻辑滴。
过去的模式是:创作者输出内容——从普通受众那获得影响力——一部分利益从普通受众获得(版税),但多数更大的利益从广告主获得(以影响力做交换)。
因为广告主面对的往往是不特定的消费者,为了更好地让广告主愿意买单,创作者多少要顾忌一下自己的公众形象。
现在时代变了,内容创作者可以靠内容直接获得普通受众,并通过多种互联网工具,引导其中最有付费意愿的受众来买单(打赏啊火箭啊卖课啊带货分成啊等等等等)。
换言之,作为内容创作者,你其实不需要广泛但付费意愿不确定的粉丝,你其实只需要数量虽小但付费意愿坚定的粉丝。
所以嘛,wdnmd美誉度,“广泛知名+精准筛选”才是更高效的变现路径。
总之,如果按照我对麦克卢汉的个人理解,媒体这个行业,模糊才会产生公允,精准反而只会鼓励极端化。
暴论最赚钱。
至于暴论导致的社会情绪后果,又不会算到吴老师们的个人身上,这买卖划算得很。
嗯,我也得想想有什么暴论好噶你们的韭菜。嗯...福瑞控才是正常xp?
精英主义?哈哈哈。
如果你自认为是精英,那你知道中国的武器装备数量、分布地域吗?你知道中美之间最近几个月有哪些秘密交往,达成了哪些协议吗?你知道中国对外投资最近在酝酿哪些政策吗?
如果这些绝密的信息吴晓波敢说自己知道,那他早就在监狱里了。
当然,吴晓波不知道这些信息,不是因为他脑子有问题,而是因为他级别不够,没有资格去接触这些核心机密。
但是,反过来说,在了解这些机密的人眼里,吴晓波作为一个乍富的平头百姓,在这里大谈中国的产业结构、谈中国的经济转型,跟个傻子也没什么区别。
所谓的“精英主义”在更高的权力全面,基本就是个屁。
这是其一。而吴晓波所谓的“精英主义”更扯淡的地方,在于它将“以富人作为服务对象”看做了“精英”的标准。也就是说,在他眼里,我是精英,我服务的对象也都是精英,精英只跟精英玩。
然而,优衣库、大众汽车、可口可乐、苹果、耐克、intel、AMD等等这些企业的创立者和高管们,算不上精英吗?可他们的产品的销售对象是谁?不还是最普通的消费者吗。
吴晓波所谓的“精英主义”可笑的地方就好比法拉利的老板因为自己的产品卖得都是富人,所以瞧不上大众汽车的老板——即便大众的利润和营收远远高于法拉利。
其实纵观世界上的商业品牌,会发现一个极为朴素的规律,那就是面向普通消费者的企业比面向精英群体的奢侈品企业更容易做大。更进一步来说,普通人的消费能力越强,一个国家的经济也就越健康,整体的实力才会更强。单纯靠“精英”撑着的市场,或许逼格很高,但想要挣大钱却并不容易。
吴晓波自称搞了几十年的商业研究,如果连这点都不知道,那就是蠢。
而如果它是将这个话作为一种话术,来提升自己圈层内服务对象的“精英感”,那就是坏。
这家伙多大年纪了???说来说去不就社会达尔文主义那一套,等到他老到尿尿都要人扶着的时候,他就会明白什么叫做风水轮流转。这就是他这种社会达尔文主义精英意识形态永远无法解决的问题。
年轻的时候趁着年富力强又有钱,玩命欺负歧视他人的时候有多狂,等老无力的时候就有多凄凉。
估计用不得那一天了,就这一波就够他受。30年河东30年河西。
说明时代已经变了。 昔日这群嚷着“启迪民智”、“启蒙民思”的所谓“独立思考人士”,连“为民请命”的姿态都懒得伪装了。
“思考”就是我们0.01%群体的“思考”,“言论自由”也只属于(我们精英群体)0.01%人群,只要人民群众胆敢发出意见,都属于“乌合之众”的愚昧之音,只要人民群众体现出与我们“精英”不同的立场,都是“被洗脑的屁民”——在吴晓波们看来,民众意见只有在符合吴晓波们心意的时候,吴晓波们才来“为民代言”,而民众与吴晓波们意见相悖的时候,吴晓波们立刻反唇相讥:你们这一群暴民、民粹。
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随着各行各业结束红利期,进入微利时代,TO C市场的业务已经越来越不好做了。以吴晓波为代表的所谓知识分子,哦不对,知识贩子,都厌倦了“迎合消费者,引导消费者,说服消费者,通过公信力变现”这样一种吃相还不算难看,但颇为需要耐心的套利模式。他们需要更快的来钱途径,需要精准锁定“高净值群体”,需要更多的TO B业务,而以“智商优越感、思想优越感”,标榜自己和普罗大众分割开来,就是新的知识营销策略,正好击中了相当一批“伪精英”群体微妙的心理需求。这套把鄙视链对准普通大众的拙劣说辞,却偏偏是收割所谓“高净值群体”智商税的有力话术。
自我以上独立思考,自我以下无脑盲从。
文字写的好就作家,理财干得好就富豪。
财经作家是什么鬼?
是那种自己没本事挣钱,是专门靠吹捧有钱人来挣钱的?
中国就是不缺这种猥琐的小知识分子,以做黄老爷们的座下狗头师爷为最大荣耀。
吴晓波本质上就是财经界的矮大紧,貌似高深莫测,其实肚里没货,又没有矮大紧的现场表演功夫,没法赚大众的钱(他做过直播带货结果只卖掉15罐饮料),写几本事后诸葛亮的财经著作,只能忽悠一下没有文化却以为自己是精英暴发户们,所以就干脆专门舔他们,也算精准定位了。
当然,在暴发户们嘴里,吴晓波又是个什么呢?就好比暴发户嘴里的雪茄,叼在嘴里有很大卖弄的成分,但是抽两口也就丢垃圾桶里去了。
大部分人都是无用的,世界不需要很多人同时思考很多问题。。
但是如何决定一个人是无用的贱民。还是可以思考的教士呢???
血统吗???
题目里这句话并不是重点啊= =……
吴晓波这段话里真正的重点,总结起来就是两句话,一句是:
以及《西虹市首富》里那句:“我们这个阶层的人,要有修养。”
节目原话:
吴晓波版“精英圈”:商业是最大的慈善!我不出去!我也劝你别来!
王多鱼:
大部分所谓的“精英”和普通人的区别,除了天赋“智商”差别以外,更多是因为资源拥有量和权力拥有量不同而带来的信息差,以及因此产生的不同知识水平和判断力。
可实际上如果资源均等,(因信息渠道和受教育程度近似导致)信息差也没有的话,那么大部分人,只要智商正常,在面对同一情况时,做出的判断都会比较接近的。
人又不傻。
然而“蛋糕”的大小,和吃“蛋糕”的份额,在一定时间范围内是有限的。
所以各种各样吃蛋糕的人,都要发出自己的声音,争取蛋糕吃得更合理,或者更符合自己的利益。
因为利益层面每个人不论愿意还是不愿意,在政治上都是利益相关方,这不像在知乎上答题,人们根本不用主动去找切入点强行利益相关,相关的程度无非是有名有姓能够上电视报纸的人,还是统计数据里的无数个单位数据“1”的差别。
对于普通人来说,不论是用各种理论数据有理有据地讨论各种民生问题,还是对国际问题、头面人物野史八卦的各种调侃与吹逼,严格意义上都不是在浪费时间,只不过受益者不见得一定是发声人自己。
所以严格意义上不论是自己思考问题,参与还是讨论,都并没有什么门槛的限制,也不该有什么门槛的限制。
甚至可以说,人为地设立知识、财产、性别甚至肤色的门槛,本质上也是一种政治上的立场体现,是一种牟利性的政治行为。
如果有人认为只有达到某些门槛的人才有资格和合理性来“参与”和“热衷”讨论思考的资格的话,像是只有符合具备某些“知识”和“素养”的人才能够有效讨论和思考的话,那他的实际意思可能就是在说:
蛋糕我全要了!
虽然不可否认,如果是具备相关背景和知识的人来思考问题,哪怕只有一两个这样的人,其“思考”行为的作用与效果也可能要比几万个天南海北侃大山的“键盘政客”加一起要来得更有效率(毕竟这些专业精英、大人物之间的讨论谈话,确实有可能直接促成某些影响深远的具体政策)。
可这种质量的不同,并不代表性质的差别,实际上两者在性质上并无本质差别。
就像平均水平领先世界的NBA球员是篮球运动员这个事实存在,也不代表平均水平要低得多的CBA球员就不是、不配被称作篮球运动员。
两者只是有天赋、能力、资源、效率和影响力的差别而已,可用的还是同样的篮球,真打起国际比赛来,也还是在同一个赛场,用同一个球,就算水平相去甚远乃至一目了然,也要打一场才分个高下。
任何人都有为自身利益据理力争参与思考讨论的权利。
更何况,“精英”的思考,不必然代表“屌丝”的立场,“悲天悯人”的“精英”没有那么多,至少像吴晓波这种就不是。
不能用“思考水平”的差距,来刻意淡化利益分割时“立场”的不同。
不谈立场,政治本质是社会中各种集团(如国家、国家同盟、不同种族、不同文化群体)之间利益的生成(创造与夺取)和分配(划分与妥协),而政治行为最终的大目的是推动整个社会不断(并尽可能稳定地)向前发展,所以它本质上就是牵动社会全体成员的利益并支配其行为的社会力量,且这种力量不见得总是向好的方向发展,所以才会有“良善政治”以及与之相反的其他说法。
而任何理念,本质上都是有其立场所在的(或依托于阶层,或依托于血缘、民族与地域),所以一个人只能说他人的立场是否和自己一致,而不能说他人因并不符合其自身的各种门槛标准或者审美标准而不具备参与讨论和思考的资格,认为他们没有存在价值。
因为不符合某些人利益与标准的行为,反而很可能就是另一些人实现其利益和标准的有效方式。
所以,除去制度本身,争夺这个“好与坏”“适合不适合”的解释权的行为,在很多时候也是很重要的事情。
就像美国的“白左”精英和红脖子那样,LGBT是问题,推动全球化是问题,援助第三世界和探索星辰大海是问题,可这些问题并不比就业、医保、住房、入学等柴米油盐衣食住行的问题来得更高尚。
而将两者结合在一起的,则是有限的社会资源,和有限的社会资源对这些问题的重点关注度侧重及具体投入比例,所以社会上才会有各种论调,和这些论调所带来的争夺和妥协,以及双方无法和平解决时出现的更激烈甚至更彻底的行为。
毕竟,难道只允许各界精英有在各种会议、课堂、论坛上高谈阔论的权利,可以写文章出书发表观点,只有这些才算高级有效?
而“屌丝”在网上对同样的问题发个牢骚吐个槽,私底下侃大山拿自己喜欢或不满的人开涮的行为,则因为人微言轻而很无效很低端?
很明显,如果这些并不具备很多社会资源,理论知识也相对匮乏(甚至根本就没有什么相关知识),经常被当做统计数据中的“1”,本就人微言轻的普通人群连“发声”时都自惭形秽,感觉自己不配去“热衷”同时思考很多问题的话,整个社会的利益生成和分配更可能会向什么方向去发展。
难道普通人就该放弃思考,让“精英”们赢者通吃?
实际上,一旦大讲台上彻底没有了普通人思考和发言的权利,那普通人就会把自己那些精英们懒得听、不愿听、不稀罕听的微小声音汇在一起,让人不得不听,如果没有了“文质彬彬”的资格,那还不如就直接“粗俗”到底了。
连这都不懂的“精英”,也只是假冒伪劣的“精英”罢了。
不论是只有“低端”的声音还是只有“高端”的声音其实都不是见得什么好事,因为世界本就是“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这句话,也并不应当只是绅士淑女、饱学之士间才适用的。
不论精英的高谈阔论还是普通人的侃大山其本身也是一种“广义”的政治行为,或者说至少有其政治作用和存在的合理性。
因为人群越大越多元,人群中的不同声音就会越多,而这些声音背后的实质也就是不同人群乃至不同地域的各种诉求。
可能有些诉求是短视的,甚至是自私的,不合理的,但是其本身的短视、自私和不合理性并不妨碍其本身的存在是合理的,毕竟社会上的资源也并不可能总是投入在长远目标上(就像探索外太空肯定是对全人类有利的好事,但没有哪个国家和公司会毁家纾业地去探索外太空)。
但社会要平稳健康地发展,也必然需要让资源尽可能分配得更合理一些,一个更合理的分配方式,最终也会通过社会范围的大辩论甚至枪杆子的较量不停地优胜劣汰取得最大的话语权,这也是社会资源内在的需求。
且除去表达诉求以外,默许这些发声的行为本身的存在就是疏通言路和缓解矛盾的重要方式,所以发声的人又怎么能算是“浪费时间”呢?
所以回到问题,世界真的不需要很多人同时思考很多问题吗?
还是“精英”们为了自己的私利,假借“世界”的名义,不想让“屌丝”们思考啊?
这话非常的错误,而且关系国运。
一个最明显的反面例子就是特朗普,2021年了看看特朗普当年那些暴论:
消除个毛线!你看看今天中美贸易逆差变成什么样子了……
2. 贸易战又好又容易
前不久耶伦发话了,关税只是推涨了通膨,9成都是消费者买单。
穆迪的一份报告指出,在美国对中国商品征收的20%的关税所产生的额外成本里,美国的进口商承受了这部分增量的90%以上。这意味着,美国进口商为征收的20%的关税,支付了高出价格部分的18.5%,而另外的1.5%则加在了中国出口商身上。
穆迪在报告中称:“关税的大部分成本间接转嫁给美国的进口商。如果关税继续保持不变,美国零售商将会面临更大的压力,从而导致将价格的涨幅加在美国的消费者身上。”
3. 伊核协议糟透了,要更强硬
伊朗是越来越不把美国当回事儿了,拜登要回到伊核协议,伊朗还让人家写保证书。侮辱性太强了!这他喵的都强硬了四年,有毛线用?
新华社德黑兰6月21日电(记者高文成 王守宝)伊朗外交部发言人哈提卜扎德21日说,美国特朗普政府“无视其他国家利益”单方面退出伊朗核问题全面协议,如果美方要重回伊核协议,现任美国政府必须就不再单方面退出伊核协议提供保证。
4. 病毒会神奇的消失,注射消毒水,奎宁是特效药……
今天美国还是新冠肺炎全球第一大国,死了60多万人,三千多万染疫,delta病毒还在肆虐……
5. 大选舞弊
在任的美国总统,执掌参议院,手握美国海陆空三军,在眼皮子底下让大选舞弊,这是在说自己无能还是在说自己废物?这样的行政能力,好意思当美国总统?
美国就是标准地贯彻精英主义的国家。从小学教育就开始把“大部分人”排除在精英以外,扎扎实实地践行了奶头乐理论几十年。
伊拉克打了那么多年杖很多人连萨达姆都不知道。新冠肺炎流行起来,又是疫苗里有天线,又是牧师跳大神电视驱除病毒……
对,世界是不需要很多人同时思考一些问题,但是你不让他们思考,不好好的帮助他们他们理解世界,他们就会用没有思考的方式把精英所有的思考都毁于一旦。
蒋介石的国民政府里,到处都是常青藤毕业的高材生,但是又有什么用?
在亚洲,甚至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没有哪一个政府象重庆的国民政府那样彻底地被“美化分子”所渗透。……这种渗透是从政府的最高层,从总统开始的。魏斯理学院毕业的蒋夫人说服蒋介石信了天主教。蒋介石的财政部长孔祥熙有奥柏林和耶鲁的双重学位,外交部长是耶鲁1904年毕业生,教育部长毕业于匹兹堡大学,立法院长孙科博士具有哥伦比亚和加利弗尼亚两所大学的学位。新闻部长毕业于密苏里新闻学院,中国银行行长,后来的行政院长宋子文是哈佛1915年毕业生。这份长长的美国毕业的中国政府高官的名单还可以一直数下去,从国家卫生官员到盐务官员,到外贸官员。
再好的政策,没有通过思考而坚定支持的基层干部和人民,它根本不可能落实下去。基层不知道自己为何而战,眼睛就只盯着蝇头小利。如此一个组织不可能有战斗力,一个民族不可能有凝聚力,一个文明不可能有生命力。
退一万步讲,中国古代算是最重视教育的国家。从中央到村庄,科举制度掀起的全民“读书”,而根据罗友枝在《清代教育与民众识字》一书中的统计,“拥有某种读写能力的男性约占30%-45%。
这么多人读圣贤书,确实也没几个成了圣贤,但是要是没有这些读书人,《诗经》,《楚辞》,《道德经》,《孙子兵法》,《战国策》……能流传至今?《李太白全集》18万字能保存到今天?没有这些你让王阳明坐地成圣?你让教员原地新中国?
1936年,长征刚刚结束后,毛主席就致信叶剑英、刘鼎,说:“买来的军事书多不合用,多是战术技术的,我们要的是战役指挥与战略的,请按此标准选买若干。买一部《孙子兵法》来。”
不说李太白,连严嵩的《钤山堂集》都能保存到今天,不思考,谁会花这么多金钱时间去保存这些思考成果?烧火做饭它不香吗?
很显然,确实不是每个思考严肃问题的人都能够成为大学者,大思想家。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这些人思考这些问题就没有意义。秦末的伏生钻研孔孟之道也没有多大建树,但是却舍命把儒家经典《尚书》保存到汉朝。若是没有经过思考,若不是发自内心的尊崇孔孟,谁闲的蛋疼在兵荒马乱的时候不保存金银财宝,拖着一车竹简疲于奔命?
恰恰相反,世界混乱的一个重要原因不是人们思考得太多而是严肃的思考太少。
因为严肃的思考太少,所以才有那么多人沉溺于声色,才有这么多人逻辑错乱,才有那么多人轻而易举的就被政客操弄,损人不利己。就像那个冲进美国国会大厦被击毙的美国退役女兵巴比特(Ashli Babbit),
多漂亮一个美国大妞,命都没了,最后换来的是啥?
看看川普事后的公开演讲吧!
”美国一直以来都是一个法治国家,而潜入国会山的示威者玷污了美国民主的基石。那些参与暴力和破坏行动的人,你们无法代表美国;那些违法乱纪的人,你们要付出代价。“
翻译翻译就三个字儿,
“你活该!”
她在冲击国会的时候肯定没有严肃地思考过她这行为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哪怕读读美国自己的历史,读读1932年7月28日的“华盛顿惨案”,
读读当年那些老兵是怎么被枪杀镇压的,怎么就会觉得冲击国会能有好下场呢?我一个中国人都知道的常识,美国长了那么多年书都读到哪里去了?
看到这种乱象,怪谁呢?美国的精英特别喜欢摆出一副社会达尔文主义的嘴脸,觉得上层思考,中层执行,下层混吃等死就行了。
行吗?不行!当下层和中层把脑子扔掉的时候,上层寸步难行。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要“扶贫”的原因,如果不能让下层脱贫,不能让全民的素质得以提高,国家是没有前途的,精英看得再明白也没有用!
就像如今,美国精英哪个看不出关税除了增加美国通膨毫无用处?但是哪个政客敢说降低关税?不思考的民众就是一厢情愿地相信,消除关税是对中国软弱。这些精英看到了又有什么用处?还不是要等着通胀真的惹出大麻烦,全民恐慌了,才敢动手。
美国正在变成一个“灾难推进型”的国家,必须要靠实实在在发生的灾难才能做出一点改变。没有灾难,不爆发危机或者只要灾难还没严重到闹大的程度,就掩耳盗铃,歌照唱,舞照跳,皮照扯。这就是全民娱乐,不关心世界,只盯着棒球,摇滚,想着“酷”和party,不思考的结果。
过一些年,如果美国还是这样继续推进,过些年再回看这十年的历史,恐怕很多人都会觉得不可思议。
那么强大的美国,那么一手好牌,怎么就总是四个二带着两个王去砸一对三,怎么就这么出牌呢?怎么就非要等到自己一手三四六七的时候才开始精打细算呢……
一个国家的未来取决于多少人在严肃的思考着严肃的问题。绝大多数的人的思考看起来是没用的,但是他们会在看不到的地方决定国家,民族乃至文明的命运。尤其是多事之秋,只有深刻思考过的人才能保持底线,抓住机会,进退有据。
反过来,不做任何严肃思考,家境殷实,顺风顺水也就罢了,一旦局面不利就会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手忙脚乱。对个人如此,国家也如此。
照这么说,那还搞选举干什么,直接大学内定不就行了!清华北大的去国务院,南开复旦的去政协,211的去省市,普通一本的去县乡,二本最多村支书,至于大专中专,你连本科都没考上,还想要作官?
是这个意思吗?
当然有人会说不是,因为有人会作弊,有人能直接把自己的孩子塞进重本。那么问题来了,你怎么保证精英不会这么做?敢情精英就是无欲无求的圣人呗?
我是个蠢人,有些时候确实看不明白这些所谓的“精英”们在玩什么把戏,但我知道一件事,就是如果这些所谓的“精英”胆敢以打着“为我好”的名号替我做决定,特别是事关我生死存亡的决定,那我一定会砸烂这群所谓“精英”的狗头。
不信咱就试试!
六祖惠能在《坛经》里说:下下人有上上智。
贾谊在《过秦论》说: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毛很久之前就批评过不重视人民大众力量,过度崇拜个人的现象,称为半截子唯物主义。
最早是对影视界的批评,好像套在吴晓波身上也适用。
老胡对此事是这么评价的,我感觉还是很到点子的:
我是网文作者,在我上一部小说里,就写过一个坚信社会达尔文主义的俄国人,该俄国人认为精英主宰人类,于是在非洲用轰炸机投下炸弹,屠杀贫民来抢夺金矿。隔两章,我安排正义感爆棚的主角把他干掉了。
这部分情节写完之后,我看了看读者评论,非常有意思。
读者分为截然相反的两派,一派认为,这就是血淋淋的现实,这就是对的。强者必然碾压弱者,精英主导世界,这是天经地义。另一派则坚决反对,也是引经据典,观点犀利。
双方唇枪舌剑,吵了几百条。
我苟在屏幕后面默默吃瓜。
所以,当我写完这部分情节的时候,我就知道了,对于年轻群体来说,持有吴晓波这种精英主义观点的人不在少数。
人的成功并不仅仅是努力或者能力,还有很多别的因素,机会、时间、运气、他人帮助等等等等。
成功者取得了成绩,就觉得纯粹是我个人牛逼造就的成功,别人不成功是他不够牛逼,这就属于看不清现实,认不清自己,过于幼稚,冲昏了头。
我记得罗翔老师似乎讲过类似的话题,大意是人成功了以后要保持清醒,感谢命运,感谢他人,回报社会。人要意识到自己的局限性。
谦逊不是一种表演,也不是一种手段,而是一种成熟。
最后。
虽然吴晓波表述出了问题,但他的书还是确实不错的。
《浩荡两千年》、《跌荡一百年》、《激荡三十年》、《激荡十年,水大鱼大》。一整套中国企业史,写的好看,写的有深度。可以看一看。
有人说:啊,这人和我观点不同,立场不同,屁股不同,我不看。
勿要因人废言。
下蛋的母鸡长得再丑,蛋炒饭还是香的。
毛当年写信借美国历史的书,明确提出既要资产阶级作家写的,也要共产主义者写的。
——————更新——————
有些想关注我的,也有些问我为啥匿名的。
键盘政治的帖子,我视为一种羞耻。
年轻人应该远离政治,多学点真实的知识。
过度讨论政治对年轻人有害。
知乎键政的风气太浓了,而且往往是往坏的方向走。
少数几个人弄懂了一套话术,来回的炒,煽动情绪,反复重复,给自己牟利,吸一大堆赞,一大堆粉,我是看不惯的。
老一批公知好像被批倒了,可批倒他们的人似乎成了新公知。享受着带动网友愚弄网友的快感,失去了学术精神,失去了诚心。
也可能是真的水平有限。
所以我不会解匿名,不愿与这类人为伍。
就拿吴晓波这事儿来说。
大可不必轰的这么猛,大可不必上升到怎样的高度。这是个巨大的世界,有数不清的人,数不清的价值观,如果不能包容,就要走向一种极端。
又不是十恶不赦,只是意见相左,或者一时的愚蠢糊涂,一棍子打死,过于血腥粗暴。
求同存异,感受世界。
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大多数人以为自己在思考,实际上是在整理自己的偏见……
你们看,这就是会说话和不会说话的区别……
以己度人的经典
国家推行教育,努力改革,不惜一切代价下血本
让每一个孩子都能读书,他妈的怎么到他嘴里就成了
无用的,不需要思考的。
别说世界了,你去跟洋大人说,鼓励他们别思考嘛,啊对不对。
你看你这个小脑瓜,会被弹几个脑瓜崩。
未必一个人从出生开始,就知道他牛逼不牛逼
就知道他以后能不能为国家,为社会做出贡献??
就是因为会思考的人多了,才能推动社会的发展
才能不断出现各种各样的人才
他们讲话又好听。。。。
明白了,底层的屁民开始思考了
韭菜不好割了,成本太高了,所以黄老爷不开心了?
黄老爷的腿,就是“公知”的腿,来人了!
打断几个下人的腿,给黄老爷助助兴!
是这个意思不?
所以就活该底层的人民一辈子,包括后代就得从事底层劳动,辛苦一辈子当韭菜,任人宰割。
都让你他妈赢麻了好嘛,差不多得了。
作为一个90后,从小到大,从我识字的时候,就不断有“公知”告诉我
中国是落后的,中国人是丑陋的,素质低下的。
外国是天堂,无敌,人人安居乐业,个个素质高尚,文明且自由。
随着时代的发展,底层人民获取信息的量越来越大
大到公知们已经没办法忽悠了
这不,急眼了??
我们不再相信日本小学生,也不会相信青岛下水道,更加不会相信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了。
所以,事儿不好办了,对吗?
秀了我们几十年了,还嫌不够吗?
到底他妈的谁给的优越感,能够定义有用的人,和无用的人?
这满满的优越感,估计也就那帮
“精神资本家”,“高知”人群能够赞同了
当然,他们也可能集体高潮。
从人民中走出去,就迫不及待和人民划开界限
划开界限就算了
还要往下拉屎撒尿
当年为什么这帮扑街可以这么顺利???
因为咱们没键盘,不爽也只能忍着
不好意思,现在人人有键盘
我们来都来了,吐口浓痰再走,有什么问题?
一个不会思考的民族,注定是麻木的
麻木的民族,注定是会被时代淘汰的
但是,以我对外国那帮道貌岸然的畜生的理解来说
他们并不会满足,单单的淘汰,他们要得是抹杀。
毕竟,感恩节,这么个玩意儿,你们怕不怕?
反正我都快感动哭了,嘤嘤嘤,家人们,你们呢?
不得不说,有些扑街啊
半天憋不住一个好屁,想尽办法标新立异,发表一些自认为高深,实则一推敲,狗屁不通的逻辑。
其他推荐~
我是狗子
希望你幸福
首先,没有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某一时点上看,专业问题确实不需要很多人思考,而且大多数人是无用的。比如发个火箭上天,你当然是请专业对口的人才去思考。让大家出主意,说那火箭不能用水洗煤,得烧天然气,你这不是胡闹吗?
但是从时段的角度上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没有大量“无用”之人的思考,哪来的“有用”之人呢?高中生确实不够资格去搞航天,但是如果高中生都不思考航天的问题,不去报考航天相关专业,结果必然就是中国航天人才青黄不接。到时那几位风烛残年的“精英”,又有什么作为?
庄子早就说过这样的道理:我们所踩的这片大地是无止境的,但对我们而言,目前我们所需要的不过是一小块立足之地。然而,岂能因为如此,就光留下一小块地,把周围的地都挖掉?就算做得到而且也做了,那么你刻意留下的这一小块地还会有用吗?
现在这个时点的任何一个精英,都是从上一个时点的“无用之人”进步得来的。同样的,现在吴晓波看不上的那些“无用之人”,通过思考,说不定哪天就取吴晓波而代之,甚至超越。
我们反对瞎思考,思而不学则殆嘛。但是因为别人现在不明白,就说世界不需要别人思考,显然吴晓波是缺乏发展眼光的。
其次是以狭隘的目光看事情。
原视频里吴晓波说,他是有个“小圈子”的,他觉得这个小圈子里的人才是有用的,其他人都没用。有没有道理呢?还真有。但是吴晓波要搞清楚,其他的人不是对世界没有用,而是对你没有用。
说白了这还是小圈子“文化。这一个小圈子里的人通过“互惠互利”都过得不错,他们就觉得只有圈子里的人是对自己有用的,圈外面的人,无论是扫马路还是研究核武器,都是无用的。这道理放在个人身上是说的通的。我的需求胡同口的小卖部都能满足,我就觉得那大超市没用。井底之蛙就觉得他身边那些小鱼小虾是有用的,那你井外面天多大和他也没有关系。
但是一定要搞清楚,别人对你没用,不是别人真的一无是处,而是你活得太窄,无法让别人变得对你有用。
这种傲慢的本质这是立场的问题,说白了他站资本主义,屁股歪了而已。
我党一贯的风格就是为人民服务,人民的利益才是国家的根本利益,人民当家做主,把人民放在首位,对人民的劳动和智慧表示赞赏和肯定。
因为这些,国家办九年义务教育,办高等教育,让普通民众读书识字,提升民众的素质,改变了整个国家的文化面貌。这一切就是为了让人民可以独立思考,通过实践总结真知。
国家需要精英治国,但是也必须是有信仰,有立场,能为普通民众服务的精英,而不是自以为是,站资本主义立场的精英,这也是为什么胡适会被人民所唾弃,但是鲁迅会被人民所敬仰的原因。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