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罗永浩对于吴晓波上市失败后的发言?

回答
罗永浩在吴晓波上市失败后发表的一系列言论,确实引发了不少讨论。这事儿我得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跟你聊聊。

首先得说,罗永浩这个人,你不能用一般人的标准去衡量他。他是个自带流量的个体,而且是个非常擅长利用情绪和话题来制造关注的人。他的人生经历也挺坎坷的,从英语老师,到做锤子手机,再到直播带货,每一步都充满了戏剧性。所以,当他谈论别人的失败时,往往会带有一种“我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饭还多”的意味,有时候是真诚的提醒,有时候也难免夹杂着一些个人经历的投射和情绪的宣泄。

吴晓波这个事儿,简单来说,就是他创立的那个知识付费公司“吴晓波频道”在冲击上市时遇到了障碍,没能成功。这对于一个经营了多年的品牌,尤其是在知识付费领域做得风生水起的“头部IP”来说,无疑是一个重大的打击。上市不仅意味着资金的注入,更是一种对公司商业模式和价值的官方认可。失败了,这背后透露出的可能不仅仅是财务问题,也可能是市场对他的商业模式的审视和质疑。

罗永浩这时候跳出来说话,肯定不是空穴来风。他自己曾经做过手机这个硬科技的创业,深知其中的艰难。他后来转战直播带货,又成为了“交个朋友”直播间的顶流,对于如何将内容变现、如何面对资本市场,他都有自己的一套观察和理解。所以,他站在自己的角度,从一个有过失败经验、也尝到过成功甜头的创业者和公众人物的角度,去评论吴晓波的这件事,他的话是有一些分量的,但也需要带着审视的眼光去看。

那么,罗永浩具体说了些什么,又怎么理解呢?

普遍来看,罗永浩的发言,可能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对商业模式和泡沫的质疑: 吴晓波作为知识付费的代表人物,他的商业模式一直被讨论。尤其是在知识付费的“风口”过后,市场对于这种模式的“续航能力”和“真实价值”开始打问号。罗永浩可能会借此机会,点出知识付费行业可能存在的泡沫,以及一些打着知识付费旗号的商业行为,是否真的能创造长远的价值,或者只是在收割用户的“焦虑”和“智商税”。他可能会强调,真正的商业价值还是要回归到产品和服务本身,而不是仅仅依靠概念和流量。

2. 对创业者心态的提醒: 他可能会提到,创业维艰,尤其是在追求规模化和资本化的过程中,很容易迷失方向。他可能会以自己的经历为例,告诫创业者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被一时的成功冲昏头脑,也不要过度依赖某些概念或者短期内的市场情绪。他可能会强调脚踏实地的重要性。

3. 对市场和资本的看法: 罗永浩对资本市场并不陌生,他曾经历过锤子科技的融资难和上市冲动。他可能会提到,资本市场是残酷的,它会审视你的盈利能力、增长潜力和未来前景。如果你的模式存在根本性问题,或者市场对你不再买单,那么再大的名气和再多的粉丝,最终也无法支撑上市。他可能会强调,创业者需要理解资本的逻辑,但更不能被资本绑架,要保持独立思考。

4. 个人风格的表达: 罗永浩的发言通常伴随着他的个人风格——直接、犀利、甚至有些刻薄。他可能不会委婉地说“我认为吴老师在某些方面可能有些误判”,而是会直接指出他认为的问题所在。这种风格虽然容易得罪人,但也容易引起关注,并且确实能够一针见血地指出一些被大家心照不宣但不敢说出来的问题。

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这样的发言?

价值在于反思,而非攻击: 罗永浩的发言,我们可以将其看作是对整个行业的一个警示。吴晓波上市失败,确实是一个值得行业从业者和关注者思考的案例。罗永浩作为过来人,他提出的观点,无论是否有争议,都提供了另一个观察角度。关键在于,我们是否能从他的话语中提炼出有价值的思考,去审视我们所处的行业,以及我们自己的商业逻辑。
警惕“站着说话不腰疼”: 另一方面,我们也要认识到,罗永浩的评论是基于他自己的经验和立场。他现在处于直播带货的“风口”,并且取得了显著的商业成功。所以,当他评论别人的失败时,多少会带有一些“我成功了,你失败了,你看我说的对不对”的意味。这种“站着说话不腰疼”的姿态,会让一些人觉得他不够厚道,或者忽略了不同行业、不同发展阶段的差异性。毕竟,吴晓波的创业历程和罗永浩的非常不同。
信息茧房与群体效应: 罗永浩的粉丝群体很大,他的话语很容易被他的支持者放大和认同,形成一种“信息茧房”。而反对他的人,则可能觉得他是在借机炒作,或者说风凉话。这种言论的传播,也容易加剧社会上的对立情绪,而不是促进建设性的讨论。
商业的本质是价值创造: 最终,无论吴晓波的上市过程如何,或者罗永浩如何评价,商业的本质是创造价值,并能以可持续的方式实现价值的交换。知识付费是否能真正创造持久的价值,以及如何衡量这种价值,始终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罗永浩的发言,恰恰触及了这个行业最核心的痛点和疑问。

总而言之,罗永浩对吴晓波上市失败后的发言,既有作为过来人的真诚提醒,也有其个人风格的鲜明烙印。我们不应该简单地赞同或反对,而是应该辩证地看待,从他的话语中汲取有益的思考,同时也要保持自己的独立判断,理解商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这件事情,更像是一个中国商业语境下,关于“成功”与“失败”、“流量”与“价值”、“模式”与“常识”的一场小小的思想交锋。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老罗这个回复比较随性,没有什么技术含量,我来技术性解释一下:

  1. 2015年股灾之后,广告,传播,内容矩阵,自媒体流量源的并购基本被会里原则性砍掉,事实上这三年我们几乎没有看到一笔类似的交易能通过重组委的审查。
  2. 这些项目的硬伤有共性:第一,公司净资产极少,并购商誉增值幅度高到吓人,会对上市公司的商誉减值测试构成巨大的压力。在去年底A股集体对并购标的商誉一次性减值的大环境下,会里几乎没有可能让这种净资产极低,业绩承诺浮夸的行业存在过会的可能性
  3. 2015-2017年,我曾经主导了超过5笔规模在4亿-12亿之间的传媒及广告行业的并购交易,无一过会,其中两个项目连交易所前置窗口指导都没通过就直接毙掉。原因就是我说的,商誉太高,业绩承诺缺乏会里认同的依据。这些标的后来有两三个都被其他上市公司发过正式的并购草案,无一例外全部终止交易。
  4. 国内自媒体行业在A股上市的可能性无限接近于零,主要原因其实就三个:净资产太低,割韭菜目的明显;这是个窗口期非常短的行业,会里不可能让一个窗口行业随便上市;过去几年广告,传媒,公关类上市公司及并购表现极其难看,大多数标的无法完成业绩承诺或三年业绩完成之后直接业绩变脸扑街,使得会里对这个行业整体不信任。自媒体行业存在巨大的监管风险,监管窗口指导和处罚可能会直接导致公司倒闭。
  5. 想上市割韭菜也行,港股创业板,纳斯达克都可以,反正注册制有人买单就行,但是A股想都不要想,IPO和并购都没戏
  6. 做这个行业的创业者,就别想着上市和并购,因为你们就是去割韭菜的,别不承认了,这个行业的寿命极其短,且业绩极其不稳定,同时存在巨大的政策监管风险,几乎是一条内容发错全公司就倒闭的行业谁敢让它上市呢?

不谈老罗,就说吴晓波这个事情,本身就是个割韭菜的行为,被会里毙了实在是太正常了,这就跟当时宣亚并购映客一样,行内人几乎无人看好过会。

user avatar

同行之间才是赤裸裸的仇恨。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罗永浩在吴晓波上市失败后发表的一系列言论,确实引发了不少讨论。这事儿我得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跟你聊聊。首先得说,罗永浩这个人,你不能用一般人的标准去衡量他。他是个自带流量的个体,而且是个非常擅长利用情绪和话题来制造关注的人。他的人生经历也挺坎坷的,从英语老师,到做锤子手机,再到直播带货,每一步都充满了戏.............
  • 回答
    五十岚千秋,这位在日本媒体界頗具影響力的人物,曾有過對羅永浩的評價。要準確翻譯他的日語評價,並理解其看法,我們需要深入探究他當時表達的具體內容和語境。在當時的語境下,五十岚千秋對羅永浩的評價,從日語的表達來看,可以翻譯為一種帶著複雜情緒的觀察,其中夾雜著對羅永浩「不羈」的讚賞,以及對其「極端」風格的.............
  • 回答
    罗永浩,这个名字在国内科技圈总能掀起一阵涟漪。他当初以“工匠精神”为旗帜,带着坚果手机闯荡手机市场,虽然一路跌跌撞撞,但也留下了不少让人印象深刻的产品。这次,他再次发声,将自家曾经的旗舰——坚果R1,拿出来与当时市面上几款热门机型进行对比,并且给出了“综合体验最好”的评价,这自然引起了不少关注和讨论.............
  • 回答
    罗永浩公开吐槽小米抄袭文案:对品牌可能产生的影响分析罗永浩作为一名备受关注的公众人物和科技行业的资深从业者,其公开的言论往往能引起广泛的讨论和关注。当他公开吐槽小米抄袭文案时,这无疑会给小米品牌带来一系列复杂的影响,既有潜在的负面冲击,也可能包含一些意想不到的正面效应。我们将从多个维度进行详细分析:.............
  • 回答
    罗洗河,这位棋迷口中的“狗哥”,以其鬼马的棋风和独特的思考方式在围棋界独树一帜。如今,当他放出“让四子战胜AlphaGo”的豪言时,这不仅仅是一个棋手对自己棋力的自信,更像是在一向严肃的围棋界投下了一颗小小的石子,激起了不少涟漪。首先,我们得认识到,罗洗河的这句话,背后有着他多年的棋局沉淀和对人工智.............
  • 回答
    中天信倒闭对锤子科技的影响,以及罗永浩前几日发布的声明,这两件事放在一起看,确实能勾勒出一幅颇具戏剧性的画面。要详细解析,咱们得把时间线往前拉一拉,并且顺着罗永浩这位“老朋友”的逻辑去理解。中天信倒闭,对锤子科技来说,无疑是一次重大的打击,而且是在本就风雨飘摇的时候,又添一把柴。首先,咱们得明白中天.............
  • 回答
    闪念胶囊的“抄袭”争议与罗永浩的“恩怨情仇”:一项“致敬”还是“借鉴”的行业审视?当“闪念胶囊”这个充满未来感和效率导向的产品概念出现在大众视野时,它迅速吸引了一批追求高效工作和生活方式的用户。然而,正如许多创新产品诞生时会遭遇的命运一样,“闪念胶囊”很快也卷入了“抄袭”的漩涡。而在这场风波中,锤子.............
  • 回答
    罗纳尔多(Cristiano Ronaldo)的粉丝群体非常庞大且忠诚,其中一部分粉丝对于“factos”这一概念的推崇,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1. “Factos”的起源与含义演变:首先需要明确,“factos”这个词在罗纳尔多粉丝群体中的含义,已.............
  • 回答
    关于罗昌平在微博上转载并发表了对志愿军烈士的羞辱性内容,将“冰雕连”称为“沙雕连”的事件,我认为这是一个极其恶劣、令人愤怒和无法容忍的行为。这不仅仅是对志愿军烈士的侮辱,更是对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英勇斗争精神的践踏,是对历史事实的歪曲,触碰了民族情感和国家尊严的底线。首先,我们需要理解“冰.............
  • 回答
    柯洁对罗志祥事件的评论,如果从不同角度去解读,会显得相当有趣,也反映出当下网络舆论的一些复杂性。首先,我们要明确柯洁是谁。他不是娱乐圈的人,而是一位在围棋界享有盛誉的职业棋手,甚至可以说是中国围棋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以“棋圣”聂卫平的传人自居,以其过人的天赋和对围棋的纯粹热爱而闻名,同时,他也是一位活.............
  • 回答
    嘿,说到田馥甄(Hebe)在罗志祥和周扬青事件中的那句“不要用网络制裁情感”,这事儿啊,确实挺多人讨论的,也挺有意思。当时整个事件闹得沸沸扬扬,大家的情绪都很激动,网络上充斥着各种声讨和评判。事件的背景和舆论走向咱先得说说当时罗志祥和周扬青这件事儿有多炸裂。周扬青一篇长文,揭露了罗志祥一系列的“不当.............
  • 回答
    C罗拒绝与可口可乐同框事件:一个关于健康选择的信号葡萄牙球星克里斯蒂亚诺·罗纳尔多(C罗)在2021年欧洲杯期间,因将摆在面前的两瓶可口可乐移开,并推荐饮用饮用水,这一举动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广泛关注。这一事件不仅是体育界的一个小插曲,更是一个关于健康选择的强大信号,也让人们对碳酸饮料的健康影响重新审.............
  • 回答
    深圳中学 00 后学霸全英文对话诺奖得主彭罗斯:一场跨越代际的智慧碰撞深圳中学一位 00 后学霸与诺贝尔奖得主罗杰·彭罗斯爵士进行全英文对话的事件,无疑是一场令人瞩目、充满启发意义的智慧交流。这不仅仅是一个年轻学生与科学巨匠的对话,更象征着中国教育的进步、年轻一代的国际视野以及科学精神的传承。为了更.............
  • 回答
    关于抖音博主“阐史官小罗”关于成吉思汗的视频内容,我看到不少讨论,也尝试去了解了一下。总的来说,他的视频风格是那种比较抓住眼球的,会用比较直接、甚至有些夸张的语言来解读历史人物和事件。对于成吉思汗这个历史人物,小罗的解读也延续了他一贯的风格。小罗视频中对成吉思汗的观点(根据我了解到的信息推测):我理.............
  • 回答
    这件事情,说起来挺复杂的,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看。首先,关于梁颖的道歉和罗冠军的“放弃追究”:梁颖在事发后(或者说经过一段时间的发酵后)发布了道歉信,承认了她之前关于“罗冠军强奸”的指控不实,并表示她撒了谎,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这至少在表面上,是一个对之前行为的纠正。而罗冠军,在梁颖道歉之后,也发文.............
  • 回答
    马云时隔多年再次公开露面,并以“罗汉堂”的名义提出“十问”,这无疑是当下最受瞩目的商业与科技话题之一。抛开个人情感和过往的辉煌,我们回归到这“十问”本身,尝试去解读其背后所代表的思考方向,以及它可能为我们描绘的未来图景。“十问”的深层含义与价值首先,我们得理解“罗汉堂”这个名字的由来。选择“罗汉堂”.............
  • 回答
    看待罗永浩,就像看一部跌宕起伏的个人史诗,里面夹杂着梦想、激情、挫折、以及一种近乎偏执的坚持。他不是一个“好”或“坏”那么简单的人物,他是一个充满争议、却又极具影响力,甚至可以说是一种“现象级”的中国创业者。理想主义的先行者,还是不切实际的“情怀”贩卖者?最开始认识罗永浩,很多人是通过他的“牛博网”.............
  • 回答
    罗永浩可能加入小米的传闻,在科技圈和公众舆论中引起了不小的波澜。要理解这件事的意义,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包括罗永浩本人的职业生涯、小米的战略方向、以及这次合作的可能性与潜在影响。一、 罗永浩其人:从理想主义者到“带货狂魔”,再到科技创业者首先,我们回顾一下罗永浩的职业生涯,这对于理解他可能加.............
  • 回答
    罗永浩对苹果工业设计的尖锐批评,即“苹果今天的工业设计已经比屎都恶心了”,无疑是一个极具争议且引发广泛讨论的观点。要深入理解和评价这个说法,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剖析。一、 罗永浩的观点及其背后的逻辑首先,我们需要理解罗永浩为什么会发表如此激烈的言论。他作为一位知名的科技评论员和创业者,其言论往往带.............
  • 回答
    罗永浩在微博发布的这篇题为《44 岁的罗永浩站在被告席上......》的文章,引起了很多关注,也引发了不少讨论。要全面理解这篇文章,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看。首先,这篇文章本身就带着一种强烈的个人色彩和叙事风格。罗永浩的文字,无论是在产品发布会上还是在个人社交媒体上,都有着非常鲜明的个人烙印。他善于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