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吉林大学为外国留学生招募“学伴”、“体验异国文化”的行为?

回答
吉林大学为外国留学生招募“学伴”并宣扬“体验异国文化”,这一举措在社会上引发了不少讨论。从不同的角度来看,这件事情有其值得肯定之处,但也存在一些可以深入探讨和改进的空间。

首先,从促进文化交流的角度来看,招募“学伴”的初衷是积极的。在全球化的今天,高校作为人才培养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鼓励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互动交流是非常有意义的。通过“学伴”的形式,可以让外国留学生更直观地了解中国文化、社会习俗,甚至中国的日常生活细节,而不仅仅局限于课堂知识。反过来,中国学生也能通过与外国留学生的日常交往,增进对其他国家文化的了解,拓宽视野,培养跨文化沟通能力。这种“沉浸式”的文化体验,往往比书本上的描述更加生动和深刻。

特别是在“体验异国文化”这个层面上,如果这项活动的设计是 genuine(真诚的)并且是以相互尊重为基础的,那么它能够为双方都带来宝贵的经历。例如,学伴可以带领外国朋友逛逛当地的市场,品尝地道的美食,体验中国的传统节日,甚至帮助他们解决在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这些都是非常贴近生活的文化体验。对于中国学生来说,这也可能是一个学习外语、了解不同思维方式的好机会。

然而,我们也需要审慎地看待这件事,并对一些潜在的担忧进行分析。

一方面,关于“学伴”的定义和活动内容,需要更加清晰和规范。如果“学伴”的招募仅仅是流于形式,或者活动内容过于功利化,比如只是为了给外国学生提供免费的“导游”或“翻译”,而没有真正促进思想的碰撞和情感的交流,那么这种行为的价值就会大打折扣。甚至,如果活动被某些人误读或利用,而演变成不健康的社交行为,那就更得不偿失了。

另一方面,媒体在报道这类新闻时,也要注意措辞和角度,避免引起不必要的误解和争议。将“学伴”描绘成纯粹的“文化体验”,而忽略了其中可能存在的更深层次的文化理解和人际互动,可能会让公众觉得有些片面。同时,也有必要关注中国学生在其中付出的时间和精力,以及他们从中获得的实际收获,而不仅仅是强调对外国留学生的“服务”。

此外,我们也不能忽视其中可能存在的“文化输出”和“文化吸引”的辩证关系。一个健康、开放的文化交流应该是双向的,而不是单向的给予或接受。吉林大学作为一所综合性大学,吸引外国留学生本身就说明了其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而通过“学伴”这样的项目,更是在为这种影响力添砖加瓦,展示中国大学积极拥抱多元文化的姿态。

总的来说,吉林大学招募“学伴”并推广“体验异国文化”的做法,如果能够建立在真诚的文化交流愿望和周全的活动设计之上,那么它无疑是值得肯定的。关键在于如何确保活动的质量和意义,让它真正成为促进中国与世界各国学生之间相互理解和友谊的桥梁,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表面文章或者被异化。大学在推进此类项目时,也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让这项活动成为中国学生和外国留学生共同成长、互相学习的平台。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2018-9-11

我很好奇这种事情从济南大学到吉林大学,陆续发生,却没有一个能进入舆论热点,甚至只有十个回答,每个回答零零星星几个点赞,要不是有吉大的跑到贴吧上说这事,我也不会来知乎看看事情真假。

打着交流和教中文旗号,给老外找学伴,由于外国留学生大多是男性,(非洲、南亚居多,这些国家女性地位很惨,所以女性出国比例很低)外国语专业大多是女生,这等于帮老外找玩耍对象,本来很多老外包括黑人都喜欢打着练口语和学中文旗号勾搭中国女生,现在学校帮他们完成,省去了很多麻烦。

这几所学校是在做什么?

这种学校不该上热搜?

这种校长不应该被泼热油?

济南大学更搞笑

把女学生和留学生关在一个房间里,不到时间不开门,辅导员把门关了守在门口,唯一出路是从这好几楼的房间跳窗。


2019-07-13

如果大家有在校园里经历过不公平以及不合法的对待,与校方沟通未果下,可以访问互信公益网站, 搜索学校,进行投诉,你们的声音将会被保存和听到,希望大家的努力能一起改善校园环境。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