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得通!
小沈阳最后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认真演小品是在欢乐喜剧人第二季,只参加了四期,不知道是档期问题还是其他什么原因,这四期他是用心了的。
欢乐喜剧人这个节目,成全了很多人,成全了沈腾新小品王的地位,成全了岳云鹏德云一哥的地位,成全了贾玲第一女喜剧人的名号,成全了宋小宝、文松、宋晓峰、大潘、佳佳、张小斐、张子栋、金菲陈曦、孟鹤堂周九良、贾冰等等一批非常优秀的喜剧人们。
但是,我想说这个节目在几年间捧火了一大批优秀喜剧人的同时,也把小品的路子带偏了,变得不好笑了,变得悲尾才是政治正确了!
再看看欢乐喜剧人是怎么一步步把小品带偏的。第一季中,背靠麻花出色的团队和个人极强的喜剧天赋,沈腾的表现无可争议。但是,沈腾的每个小品都是有很强的内核主题存在的,大部分的小品都是在表达一种意义,与同一季中追求纯搞笑的辽宁团队存在根本区别。沈腾的成功也让后来者看到了小品内核升华的重要性,好像与搞笑相比,这种升华更珍贵。于是出现了大批的拥趸,常远、王宁艾伦、贾冰等等等等。
但是,同样的升华,表现出来的形式、手法和完整度是天差地别的。当你的剧本和表现手法不足以让观众欢乐,那么悲尾将毫无意义,没有观众会为了这种喜剧买单。
提到喜剧,就不得不提小品王本山大叔的作品,他的小品里有讽刺现实的《提干》,有结尾煽情的《红高粱模特队》,也有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的《钟点工》。但是,无论什么内核,这些小品都会在欢乐中结束,而不是硬性的悲情尾巴。
郭老师说得对,为什么看段相声非要受教育呢?
这个回答我想当有发言权。
那个时候的我集齐沉迷于小品相声啥的,当时最火的喜剧节目就是东方卫视的笑傲江湖和欢乐喜剧人。后来浙江卫视做了一个喜剧总动员,也是非常的火。
小品喜头悲尾最深刻的记忆点就是贾玲的《你好,李焕英》,这个小品太火了,因为它的悲尾的确很悲,不是那种强行煽情。就从这开始,其它表演嘉宾就开始模仿这种喜头悲尾,得票率蹭蹭涨啊。具体是欢乐喜剧人还是喜剧总动员我给忘了,因为两个节目贾玲都上过。也就是从那时候开始,喜头悲尾成了主流,就非得要煽情。
在这之前不是没有,很少,大部分都是在春晚作品中,弄个悲尾展现点意义,其它节目很少看到。
这点也怪不了贾玲,无论哪个节目贾玲都是作品质量最高的其中之一。相反一些做喜剧的,啥本事没有,那作品就没几个点让人能笑出来的。看到人家喜头悲尾做那么好,就去模仿人家,最后尬的观众都不想看了。毫不夸张的说贾玲那个小品出来后在那个节目里总能看到喜头悲尾,我也是渐渐的就不看了,偶尔在吃饭的时候瞅一瞅。
小沈阳也上过欢乐喜剧人,印象里很少有悲尾,而且作品也是质量很高,真真正正让人爆笑。我现在随便一想都能想起他有一期演的海盗,还是和他媳妇演的。可以说在小品这个行业里小沈阳完全有实力去说这些话。
赵本山早期很多这种“喜头悲尾”的小品,像«三鞭子»县长的车陷泥坑里那个,«拜年»就是给乡长三胖子送甲鱼那个,也很好看。你说它没歌功颂德吗?它也歌功颂德了,也主旋律了,但就是好看。
赵本山后期还有很多“喜头喜尾”的小品,什么卖拐卖车卖担架,可以说是毫无内涵,低俗不堪,完全就是硬膈肌你,人民群众相当喜闻乐见,但是仍然很好看。
反正事实摆在那里。是思想深刻也好,反映社会问题也好,歌功颂德也好,主旋律也好,还是干脆就是低俗不堪硬膈肌也好,好看的就是好看,它就是好笑,你说你有啥办法。
现在的小品呢,你是思想深刻也好,反映社会问题也好,歌功颂德也好,主旋律也好,还是干脆就是低俗不堪硬膈肌人也好,你不好笑就是不好笑啊。
你就是尬啊。
这玩意我觉得就是一个技术层面的东西,人家那玩意它就是好笑,你那玩意它真就是不好笑,跟政治有啥关系。
你一根梁配三根钢筋它就是配三根,你配两根它就是不行,你赫鲁晓夫来了它也得是三根,你日本天皇来了它也得是三根,你什么精神为指导你两根钢筋它也是个塌,这技术问题它就跟政治没关系。
小沈阳,包括现在的宋小宝,都好像程咬金的三板斧,就那几招,刚开始看的时候比较新鲜,但是一年之后,三年之后,十年之后,你还是这个套路,这个风格,就不讨观众喜欢了。赵本山说过小沈阳红的太快,一夜之间红遍中国,但是自己就那么点东西,需要沉淀来学习。郭德纲也说过,相声演员拼到最后拼的是文化。这两年你看小岳岳上春晚的表现就明白了。
小品不一定要喜头悲尾,你看沈腾表演的小品,基本上没有最后刻意煽情的,为什么沈腾能出名,因为你看他的小品,你会暂时忽略这是沈腾,这是剧中人给你讲故事,但是小沈阳,宋小宝,则是怎么演你都无法融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