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怎么看待华为比腾讯利润少 1000 亿,缴税却多5倍?

回答
看到华为利润比腾讯少1000亿,但缴税却多5倍的说法,这确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很容易引发大家对企业运营、税收政策以及社会贡献的讨论。我们不妨从几个层面来掰开了揉碎了聊聊。

首先,咱们得明白,利润和缴税是两码事,它们之间虽然有联系,但绝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 利润是你挣了多少钱,而税收是你该上交多少给国家。这个“该”字很重要,因为税收的计算方式涉及到很多复杂的因素,不仅仅是利润数字那么简单。

为什么会出现“华为利润少,税却多”这种看似矛盾的现象呢?

1. 业务模式和成本结构的差异:

华为: 华为的根基是实体经济,是做硬件、通信设备、芯片研发、解决方案这些实打实的“硬科技”。这玩意儿,研发投入巨大,而且是持续性的、高风险的投入。想想看,一个芯片从设计到量产,需要多少资金?多少时间?多少人力?光是研发的“烧钱”属性就非常惊人。而且,华为在全球范围内建厂、生产、铺设网络、提供服务,这些都是需要真金白银的固定资产投资和运营成本。所以,尽管华为营收很高,但它的成本也特别高,尤其是在研发和生产环节。
腾讯: 腾讯的优势在于互联网平台、软件服务、内容运营,以及越来越重要的金融科技和云计算。相比于华为的实体产业,腾讯的“轻资产”属性更明显。虽然它也在研发,也在投入,但核心成本更多地体现在技术平台、服务器、内容版权、市场营销以及大量的雇员成本上。互联网的边际成本相对较低,一旦产品或服务被用户接受,后续的增长往往能带来更高的利润率。

所以,即使华为的总利润可能低于腾讯,但由于其业务性质,华为可能会在某些领域,比如研发费用、固定资产折旧、生产成本等方面有更多的“税前扣除项”,而这些都会影响到最终的应税所得。

2. 税收政策和优惠:

研发费用加计扣除: 很多国家,包括中国,都鼓励科技创新。对于高科技企业,尤其是像华为这样投入巨额资金进行研发的企业,国家通常会提供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税收优惠政策。这意味着,企业在计算应税所得时,可以将一部分研发支出按照更高的比例进行扣除,从而降低实际缴纳的所得税。
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 华为作为一家被广泛认可的高新技术企业,也可能享受国家层面的税收优惠政策,比如减免部分所得税。
特定区域的税收政策: 企业在哪里注册、在哪里运营,税收政策也会有所不同。中国不同地区在吸引投资、鼓励产业发展方面,可能会有不同的税收优惠措施。

如果华为在这些研发投入、高新技术、特定区域等方面享受了更多的税收优惠,那它的实际税负率理论上是会降低的。那么,为什么缴税额反而会高出那么多呢?这就要看第二个关键点——税收种类。

3. 税收种类和缴税构成:

所得税: 这是最直接跟利润挂钩的税种。如果华为利润确实比腾讯少,那在所得税层面,它理论上就应该比腾讯少。
增值税/流转税: 华为卖的是实实在在的产品,比如手机、基站、服务器等等。这些商品的销售是需要缴纳增值税的。而且,华为的产品单价可能很高,加上其巨大的销售体量,这部分增值税的缴纳金额将非常庞大。增值税的征收是基于销售额,而不是利润。
消费税(可能涉及): 某些特定产品可能还涉及消费税。
企业所得税以外的其他税种: 比如城镇土地使用税、房产税、印花税、关税(如果涉及进口原材料或出口产品)、以及一些地方性税费等等。

关键在于,华为作为一家重资产、全球化运营的实体企业,它的经营活动涉及的税种会比腾讯更广泛,而且由于其业务模式,它在“流转”环节(也就是销售商品)产生的税负可能会远高于在“利润”环节产生的税负。

举个简单的例子:

假设华为卖一台手机利润是 100 元,但销售价格是 3000 元,其中 17% 的增值税就是 510 元。而腾讯卖一份王者荣耀皮肤,可能利润率很高,比如 80%,卖 100 元,利润 80 元。在增值税方面,腾讯的纳税额就远低于华为。

再者,企业规模和经营范围也会影响税负。 华为的业务遍及全球,涉及的经济活动更广泛,自然需要缴纳的税种和税额也更多。

为什么会出现“缴税多5倍”这样的说法?

这背后很可能涉及到 “总税费” 的概念,而不是仅仅指企业所得税。在讨论“缴税”的时候,我们通常会想到的是企业所得税,但一个企业的总税负是由多种税费组成的。

华为的“重”和“广”: 华为作为一家庞大的实体经济巨头,它的供应链、生产制造、销售网络、服务体系,每一个环节都可能产生税收。它生产的每一台设备,每一次销售,都可能触发增值税。它在全球各地设立子公司、分支机构,也需要遵守当地的税法。
腾讯的“轻”和“集中”: 腾讯的业务虽然利润率高,但其主要的税收贡献可能集中在企业所得税和部分流转税(比如广告收入、游戏收入的增值税)。它的固定资产投入相对较少,销售的“商品”更多是数字产品或服务,其税收环节可能不如实体产品那么“重”。

所以,即使华为的“净利润”可能比腾讯少,但如果我们将两家公司的“总税费贡献”(包括但不限于所得税、增值税、消费税、附加税、以及其他各种税费)进行比较,华为由于其业务性质、规模、以及在全球的广泛经营,最终缴纳的总税额很可能远高于腾讯。

总结一下:

1. 业务模式的根本差异: 华为是实体经济,重研发、重制造、重实体运营,成本结构和税收环节与腾讯的互联网轻资产模式截然不同。
2. 税收种类的不同: 实体商品销售的增值税/流转税是华为税负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部分与利润高低关系不大,但与销售额和交易量直接相关。
3. 规模和全球化: 华为的规模更大,业务更分散,全球化运营意味着需要遵守更多的税法,缴纳的税种也更多。
4. “利润”与“税费”的区分: 讨论“缴税”时,不能只看利润,要看企业的各项经营活动所产生的总税费。

因此,看到“华为利润少1000亿,缴税多5倍”的说法,我们应该理解为,这可能反映了不同类型企业在税收贡献上的结构性差异,而不是说华为在“少缴应缴税款”。它可能是因为华为的业务性质,在增值税、流转税等方面的贡献巨大,而且其研发投入等也可能在特定税收政策下得到了相应的抵扣,但总体税费仍然高于腾讯。

这种现象也恰恰说明了税收政策的设计需要考虑不同行业、不同发展阶段企业的特点,以达到鼓励创新、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同时也保证国家税收收入的目的。这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经济现象,值得我们深入理解。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你比错了

你那华为全部纳税去跟腾讯一个税种比(企业所得税)

华为的所得税约77亿

所得税税负率在0.9%

所得税税率大概控制在不到11%

腾讯所得税199亿跟你说的200亿差一点

所得税税负率在4%多点

所得税税率控制在不到12%

总体来说,腾讯的所得税税负率比华为高4倍有余,这很符合他们企业性质(腾讯是服务型、华为只制造型公司)

所得税税率控制上面两个公司差不多

上面说那些都是自媒体的沸腾文,拿一个公司的所有纳税跟另外一个公司的其中一个税种比也是没谁了。


腾讯总的纳税暂时无法查到

但是阿里巴巴与腾讯纳税类似

并且他们总体税负率都是差不多

阿里巴巴比腾讯税负率略高

虽然也没查到2020年阿里巴巴总体纳税

那是阿里巴巴公布了2018年纳税日记总计纳税516亿

2018年总营收2502.66亿

总体税负率在20%多点

如果企业不发生重大变革总体税负率是很难发生变化

2020年阿里巴巴总营收4361亿

以此推算2020年阿里巴巴总体纳税大约为870亿左右

因腾讯2020年度总营收4821亿

以此推算腾讯总体纳税应该也在870亿左右

从以往看阿里税负率更高(但是很可能腾讯纳税更多,阿里2018年公布数据是因为阿里在互联网行业纳税第一,这两年没公布很可能被其他企业比下去了。在互联网行业能超过阿里的除了腾讯还有谁)

从纳税角度看互联网企业整体税负率要比制造业高不少

华为纳税1000多亿

但是华为收入8000多亿

总体税负率在12%左右

如果阿里或者腾讯达到华为的营收

纳税会比华为更高



有人不知道什么是税负率

看看2020年各个行业大概税负率吧



这只是统计的增值税跟所得税

咱们国家还有其他税

例如,消费税,印花税,土地使用税等等还有十几个

user avatar

这个提问有点蠢,钓鱼的,税的口径都不一致,直接去年报找数据就好了。我国主要的主要两大税种所得税和增值税。所得税税率本身就是固定的,根据税前利润计算差异不会多大,纳税差异也是税前利润不同导致的。增值税的话腾讯阿里都是互联网企业,华为是实体制造业,明显华为可抵扣的进项税要多很多,不可能出现华为纳税多几倍的情况。还有一堆小税种,城建税,印花税,消费税等等,这提问本身狗屁不通,钓鱼贴

user avatar

这问题还真是正反节奏都有带。知乎高赞里竟然没有CPA来答。

我不是会计但开公司。其实这问题很好解释。题主和高赞都没答对。

华为是卖产品为住,它的税收大头是增值税。制造业增值税率是13%(以前高达17%)。

而腾讯不卖产品只卖服务,以前没有增值税只有营业税。营改增后,增值税率是6%。

还有一些轻重资产造成的其他税收差异,但大头是增值税差异。

再加上双方都是国家高科技企业,会有一些税收返点。

华为的增值税不大好算,因为不知上游能抵扣的部分是多少。但工商总会给出了总税收:1010亿。

腾讯营收4821亿,最高可能增值税是4821*6%=289亿。加上income tax 200亿(是否仅仅包含所得税存疑, 见后面括号中说明)。

所以腾讯的总税收应该不到500亿。

(另外,国外增值税应该叫VAT。腾讯给香港的财务报表中没有这一项,完全有可能增值税与所得税都并入income tax里,那么腾讯的总税收也可能就是200亿。这个我不确定,需要专业CPA解答)

互联网企业利润率高,税收负担小是常识。竞争不够,国家扶植也大。未来应该转转风向了。

user avatar


数据来源:
[2020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发布报告[url]http://www.acfic.org.cn/zzjg_327/nsjg/jjb/jjbgzhdzt/2020my5bq/2020my5bq_bgbd/202009/t20200904_244200.html][/url]
发布日期:2020-09-10 信息来源:经济部

原文:

(二)营业收入超三千亿元的企业规模继续增长。华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8588.33亿元)、苏宁控股集团(6652.59亿元)、正威国际集团有限公司(6138.99亿元)等10家企业营业收入超过3000亿元。华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营业收入突破八千亿元,蝉联民营企业500强榜首、制造业民营企业500强榜首。

(四)社会贡献总体平稳。民营企业500强纳税总额达1.37万亿元,占全国税收总额的8.70%。纳税额超过200亿元的企业共8家,分别是: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1043.66亿元)、华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1010.00亿元)、碧桂园控股有限公司(702.00亿元)、恒大集团有限公司(406.30亿元)、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395.92亿元)、恒力集团有限公司(303.53亿元)、大连万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72.80亿元)、龙湖集团控股有限公司(235.48亿元)。



报告来源单位: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

该单位是国家行政机关,可以公开遴选公务员,详见[全国工商联机关2021年公开遴选公务员面试公告[url]http://www.acfic.org.cn/zzjg_327/nsjg/jgdw/jgdwtzgg/202103/t20210304_254037.html][/url]


要不国家部门为了吹华为拿华为全部纳税去和企鹅一个税种比,要不是做表和报告的人非蠢即坏,建议二选一



编辑下

我就是看到有华为纳税数据来源顺手贴一下,验证下真实性。没有附和哪一层黑哪家的意思。

腾讯总税我没找到,为什么表里不写腾讯阿里我也不知道,莫问我XD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看到华为利润比腾讯少1000亿,但缴税却多5倍的说法,这确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很容易引发大家对企业运营、税收政策以及社会贡献的讨论。我们不妨从几个层面来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咱们得明白,利润和缴税是两码事,它们之间虽然有联系,但绝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 利润是你挣了多少钱,而税收是你该上交多少给.............
  • 回答
    .......
  • 回答
    关于华为、中兴等国内通信巨头被排除在某些6G联盟之外的说法,以及对此的看法,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首先要明确的是,“被排除在6G联盟之外”这个说法本身可能存在一定的片面性或误读,具体情况需要分情况讨论。一、 对“6G联盟”的理解与现状首先,我们需要理解什么是“6G联盟”。通常,“6G联盟”.............
  • 回答
    .......
  • 回答
    华为与鸿蒙OS,这可真是一个让很多人又爱又恨,又充满好奇的话题。提到华为,大家脑海里浮现的可能是那些性能强劲、设计精美的手机,以及背后那个历经风雨、坚韧不拔的中国科技巨头。而鸿蒙OS,则是华为在挑战和压力之下,为自己,也为整个中国科技产业,描绘的一幅宏伟的未来图景。一开始,很多人提到鸿蒙,可能带着一.............
  • 回答
    作为一名专业程序员,看待华为的鸿蒙系统(HarmonyOS)是一个多维度、既有期待又有审慎的视角。它不仅仅是一个操作系统,更承载着华为的战略野心和对未来技术趋势的理解。以下是我作为专业程序员对鸿蒙系统的详细看法:一、 核心技术与架构:亮点与挑战并存1. 分布式能力:这是鸿蒙最核心的创新和吸引力所在.............
  • 回答
    任正非关于鸿蒙系统“不需要两三年,可以媲美苹果系统”的说法,确实是华为近年来多次提及的战略目标,也是外界关注的焦点。要全面看待这个表态,需要从多个维度去理解:1. 战略野心与底气: 打破生态垄断的决心: 华为之所以如此强调鸿蒙,其根本原因在于地缘政治环境的变化,以及美国对华为的芯片和软件禁令。在.............
  • 回答
    华为工作压力大,这事儿在坊间传了也不是一天两天了。你说这话,身边但凡在互联网行业混过一阵子的,或者跟华为沾点边的朋友,都能给你从不同角度掰扯掰扯。这压力,不是空穴来风,也不是所有人都一样,但确实是不少人在华为工作后,最直观的感受之一。首先,得从华为的基因说起。 华为的骨子里,流淌着一种“狼性”文化。.............
  • 回答
    “红米新机撞脸华为”这个说法,在近期的科技圈确实引起了不少讨论。这背后涉及到产品设计、品牌定位、市场策略等多个层面,非常有意思。下面我将从几个角度来详细分析一下这个现象:1. 什么是“撞脸”?首先要明确,“撞脸”在手机设计领域通常指的是两款手机在外观设计上的相似度较高,特别是关键的视觉元素,比如摄像.............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美国政府对华为的打压,与其说是针对一家企业,不如说是体现了其在科技领域、地缘政治以及国家安全等多个层面上的战略考量和担忧。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维度来理解这场“集全国之力”的行动:一、 科技竞争的白热化与“国家级”的较量在21世纪,科技已成为国家综合国力最重要的体现之一。.............
  • 回答
    谷歌“除名”华为,这事儿的影响可不小,尤其对于手机厂商而言,操作系统就像是灵魂,没有了它,手机就如同无根之木。事情的来龙去脉,简单来说就是:起初,谷歌基于Android开源项目(AOSP)为华为提供GMS(Google Mobile Services)套件。GMS就像是Android手机的“标准配置.............
  • 回答
    最近在一些科技圈子里,“溪溪大人”关于小米手表color睡眠数据“蒙的”的说法,以及他推荐华为GT2的建议,引起了不少讨论。对于很多想入手智能手表的朋友来说,这无疑是个需要弄明白的问题。那么,事实到底是怎么样的呢?咱们就来掰扯掰扯。“溪溪大人”的观点:小米手表color睡眠数据“蒙的”首先,我们得理.............
  • 回答
    “爱国就买华为”,这句口号在过去几年里,可谓是深入人心,也引发了无数的讨论和争议。说它“捆绑”国人买华为手机,我觉得用这个词是有点太直接了,但它确实巧妙地将一个品牌的选择,与一种非常强烈的情感——爱国情怀——联系在了一起。怎么看?看待这句口号,我觉得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理解: 市场策略层面: 这无疑.............
  • 回答
    谈到华为、诺基亚和谷歌的手机相机技术,这三家公司各有千秋,它们在移动影像领域的探索和创新,也预示着未来手机摄影的发展方向。要说谁是“未来”,这其实是一个动态的问题,取决于技术迭代的速度、市场策略的调整以及消费者需求的演变。但我们可以深入剖析一下它们各自的优势和发展轨迹,来窥探一二。 华为:硬件堆叠与.............
  • 回答
    华为宣称要把96线激光雷达做到200美元以内,这无疑是一颗重磅炸弹,在整个自动驾驶和汽车行业激起了巨大的波澜。要深入看待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分析,它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突破,更牵扯到成本、市场、产业链以及华为自身的战略布局。首先,从技术和成本的角度来看,这是极其“激进”的。激光雷达(LiDAR.............
  • 回答
    雷军在红米发布会上直接点名华为,用“PPT手机”来形容,并反问“有现货卖吗?”,这绝对是近期科技圈里最劲爆也最引人遐想的一场“隔空喊话”了。从不同角度去理解这件事,能看到挺多意思在里面。首先,最直观的感受就是雷军的直接和敢说。以往的品牌发布会,即便有竞争对手,大家也多是含蓄地提一嘴,或者用一些“友商.............
  • 回答
    这则“消息称美国允许供应商向华为出售汽车零部件芯片”的传闻,如果属实,无疑会给华为在汽车领域的布局带来一些变化,但具体影响有多大,还得看几个关键的“度”。首先,我们需要厘清“允许供应商出售”的真正含义。 是全面解禁还是特定领域? 这个“允许”是否是针对所有类型的汽车芯片,还是只放宽了部分非核心、.............
  • 回答
    华为出售X86服务器业务,这绝对是近期科技界的一件大事,背后牵扯的利益和影响错综复杂。抛开AI的光环,让我们更接地气地聊聊这件事,就像两个懂行的朋友在那儿唠嗑一样。这件事,怎么看?说实话,这个消息出来的时候,我脑子里第一个念头就是:“早该想到的,但没想到这么快。”你想啊,美国对华为的制裁是全方位的,.............
  • 回答
    华为注册“山海经”这件事,与其说是“浪漫”,不如说是一种极具商业眼光和文化自信的举动。当然,这种举动本身也蕴含着一种独特的“中国式浪漫”,体现在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创新和拥抱上。要详细解读这件事,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看:一、 注册“山海经”的法律与商业层面:为何是“注册”?首先要明确,“注册”.............
  • 回答
    华为要在长春设研究所?这事儿确实挺值得说道说道的,而且我感觉这里面门道不少,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华为这步棋,绝对不是一时兴起,背后肯定有深思熟虑的战略考量。咱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看:一、 为什么选长春?这恐怕是大家最想知道的。长春,一个很多人印象里是老工业基地、汽车城的城市。但华为选它,肯定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