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姓生500万,但数据肯定不是500万
判断依据以下几个细节:
1.过去几年二胎刚放开不久,有钱有闲的中年人二胎意愿强烈,甚至出现二胎压过一胎的情况。但随着时间推移,二胎利好逐渐出尽。
2.房价实在很高,打工时间实在很长,年轻人生一胎实在困难。
3.往年已经出现大量注水,参考重庆医院活产数据。
4.今年开始频繁出台各种有利于生育的政策,速度之快让人惊讶,很容易让人看清楚急迫性。
5.去年接种新冠疫苗的每个人都被提醒了:近期不要要小孩。两针间隔1-2个月,期间都不建议要孩子,这也会对生育造成很大影响。
综上所述,实际数字应该在500-600之间。
但这就太难看了,
所以合理安排是维持表面说得过去的必要方式。
我的一位师兄在社科院人口研究所工作,他前段时间发了一个朋友圈,说“今年的真实出生人口如果公布,房地产行业会瞬间崩塌!”
确实,建了那么多房子,未来都没人住了,能不崩盘么。
我思考片刻,微微一笑,想再拿出手机给师兄点个赞,结果那条朋友圈被他删除了。
~~~~~~~~~~~~~~~
数值我找这位师兄确认过,当然他也是局部调研统计的结果,并非来源于官方渠道。
额。。。我也非常吃惊,但稍作分析就发现尽在情理之中,其中今年最具特色的影响因素就是疫苗,打了疫苗一年内是不建议要孩子的,再加上去年和今年惨不忍睹的结婚人数。
~~~~~~~~~~~~~~~~
具体数值我是不能说的,因为师兄的也只是今年多地调研统计得出的结果,和最终国家公布的肯定不一样(笑)
怕被请去喝茶。
~~~~~~~~~~~~~~~~~
有不少人给我点了举报,我能理解,我观察发现举报攻击我的人,很多都是最近两年刚买了新房的朋友,因为我说房地产会崩盘,而一旦崩盘你们就成了历史最高位的接盘侠,到时候房价腰斩又腰斩,而你们还要一分不少的还完二三十年贷款。
这么一想都是可怜人,如果骂我能让你们舒服一些,那么请继续吧朋友。
~~~~~~~~~~~~~~~~~
二手房交易已经停贷了,再加上限售,你确定你现在卖的出去么?
二手房有价无市,17年之后高价接盘的英雄豪杰有点被国家瓮中捉鳖的感觉。
~~~~~~~~~~~~~~~~~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这句一千多年前的诗,很快就要成为现实了。
一切会来的很突然,但又都在情理之中。
咱们拭目以待。
~~~~~~~~~~~~~~~~~
更新了铁汁们,
在另外一个帖子:
经提醒补充一下
二月份,设置离婚冷静期
三月份,提案延迟退休,降低结婚年龄,改高中为二年制,小学延迟放学时间,女性生育纳入医保
四月份,延迟七普数据公布
五月份,二手房交易取消贷款,必须全款
六月份,三孩政策调控,大厂取消996和大小周制,中高考难度下调
七月份,打压教育机构,攀枝花提前发布生育补贴
八月份,修改计划生育法,取消社会抚养费,生育四孩不再有处罚
九月份,国务院决定废止《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条例》等行政法规
如果不是有个作死的滴滴出现,今年能看到的所有,可以说所有政策,都是针对生育率展开的,真实情况多严重?看政策频繁度就知道了。
刚刚毕业工作两周,作为程序员觉得工作太累了,虽然双休但995比较饱和的工作强度,能不能不要这么卷?除掉入职的新人集训,才研究了一周多点业务逻辑,就得作为主力上了,安排了一堆的锅。。。最初觉得程序员好歹能干到35岁,真正干起来能熬一个月是一个月,什么时候绩效完不成了就回家躺着算了,增加人口跟我没有任何关系。
不知道为什么喜欢看这种问题,跟看爽文一样
来自母婴用品厂家的专业数据,850万左右。
以前做仓储机器人,有个客户叫****,专门做母婴用品的,算是深耕细分市场的专业公司,他们每年都会去调研市场容量,这也是任何正规公司的正常,也是必要的行为,因此从他们那边拿到的信息肯定是有很大的参考意义的。
他们调研的对象主要是各个级别的医院,一线城市二线城市,乡镇,中部西部,现在不在医院生娃的部分应该忽略不计吧。我从那里得到的数据,对比20和19年的跌幅,和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是非常匹配的,也就是降低22%左右,而今年截止目前的数据,对比去年,下降幅度是25%,所以,我觉得850万是比较乐观的数据。
另外,补充一下,90后人口总计1.7亿,已婚的不到2000万,这还没算离婚的三成,这两千万每年能贡献多少孩子,就不必算了吧,然后就是,现在非婚生孩子能有多少呢?还整天统计局怎么着房价怎么着,醒醒吧!
新鲜出炉的,就问你讽刺么
我家猪生病了,不下崽子,不干活了,我赶紧找兽医来看看怎么回事,我也要问问猪那里不舒服。原来是猪吃的不好,营养跟不上,住的地方太乱了,我赶紧花钱买了点好的猪饲料,把猪圈打扫了一下。
谁知隔壁那哥们的猪也不下崽子,那哥们直接拿出鞭子出来使劲抽那个猪,竟然还找兽医来配种,让接着生猪崽子!!!我的妈呀,希望那哥们下辈子也当猪。
大熊猫数量上升到1800多,就由濒危(IUCN标准),降低为易危(IUCN标准)。
如果上升到18000多,估计也就是近危(IUCN标准)。
看来熊猫越多,对自身的价值影响越不好。
你们都是喊口号的
一到了现实生活中,就歇菜了
不是说来世还入种花家吗?
喊这个的,先自己做表率,让自己孩子入种花家呗。说什么来世的,太虚幻,不够实际。现在可是给你们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啊!
最近密集出台的政策表明,严峻的人口问题,已经让高层破防了。
忘记在谁的微博评论下,看到有网友说浙江省人民医院,上上周只生出8个孩子……于是特地上知乎搜了一下人口这个话题。
按知乎网友们有零有整的统计,估计2021年新生儿在950-980w之间。
根据7普,2020年死亡人口为997.5w。
也就是说,从今年起,人口大国将开启负增长。
但人口负增长还不是最吓人的,
这个下跌的趋势才吓人。
想想看:
1)今年打疫苗影响了生育率,难道明年就不打疫苗了?后年估计也要打……
2)目前的生育主力,是第三波婴儿潮,再往后,就算生育意愿有所增强,但也没这么多青壮父母了,育龄女性大量减少,孩子能多生吗?
3)二三胎储能会逐渐耗尽。生二胎的大部分是85年前赶上了房产红利的那批人,到2025年,最年轻的都有40了,健康风险太大。
有人算过,二胎储能只够消耗6年,2016年开始全面二胎,得,实际上从明年开始,就没多少二胎数可看了,遑论三胎。
4)低生育这个事,它是一个消极循环,越没人生,就越不敢生。
由于人口结构变化,未来的养老负担负担非常沉重,2050年的年轻人,会承受巨大的税收负担。
别人都不生,就你生,将来你孩子要交一大笔税给别人养老,想想都替他觉得累,那你肯定也不想生了。
我之前觉得,到2025年,新生人口大致会稳定在700-800w,现在看,还是乐观了,这势头要是不止一下,照这么个断崖式的跌法,到2025年时,新出生的孩子就低于500w了。
除了战争年代,历史上还没有哪个国家降得有这么猛。
总之,人口危机兑现的时间窗口也就这么几年了。
社会zhu义接班人长期被进城税劫贫济富,被迫低生育、低消费,但也在倒逼“看得见的手”转向收财产税。
下面两张截图,从一个极端角度描述了他们的心境:
有人说,老龄化对房价的影响不会那么快兑现。
这就是不会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的典型症状。
生育率急速下跌,首先影响的是人们对未来的预期。
少子化、老龄化、劳动人口下降,带来的预期是什么?
是劳动力成本上升,财政支出压力增大,货币政策空间缩小,总需求受到抑制……
你若是资本家,面对这样的预期,你会加大投资扩大生产?
对老龄化的预期,势必会造成资本外流,这是最直接的对经济基本面和房价泡沫的冲击。
所以政策必须得提前干预进来。
政治决策最难的,不是怕出错,而是无论怎么选都错的时候,如何两害相权取其轻。
房价问题,于青年来说,是生活成本太高;于国家来说,则关联着地方cai政和债务。
步子迈得太快,固然会扯到蛋,可拖下去,就是人口悬崖,最后不光免不了把蛋扯得稀烂,还会被敌对势力锁死在中等收入陷阱里。
有人说,老龄化难题,移民和人工智能可解。
首先,随移民而来的,是民族矛盾、政治分歧和身份对立,这些都是显见的社会不安定因素。
君不见,对黑人留学生的汹汹群议乎?
其次,移民不爱国。自古以来,外族势力,只要逮到机会,就要变卦作妖,往远了说,安禄山就是例子;往近了看,hk混乱那会儿,打头的好些人不就是各种东南亚移民么?
那么人工智能,能不能解决问题呢?
首先,在老龄化的社会,科技树很难点起来,因为创新这种事靠的是年轻人。
而且技术发展是资本增密的过程,老龄化所带来的悲观预期,只会导致资本流失,哪有增密?日本点不亮科技树,错过互联网大潮,就是佐证。
其次,就算人工智能搞起来了,所能解决的,也只是劳动力供给问题,但是搞不定需求不足的问题。
生产是为消费服务的,没有消费,你生产个毛线?
还没明白吗,需求不足、产能过剩是资本主义积累的最大问题。
人工智能所带来的劳动力替代,只有在人们生活方式发生改变,新的需求产生之后,才能发挥作用,否则,反而会在短期内造成更严重的失业,让总需求下降得更明显。
以上,要解决人口结构危机的难题,就必须要把矛头对准产生问题的源头,即年轻人生存成本太高,上升通道太窄,工作太卷,劳动收益相对资产收益太低……
矫枉必须过正,就看后续政策给不给力了。
虽然现在只是隔靴搔痒,但开始挠了,就说明他急了……
1400万可以不?
现在大家讨论最多的是影响生育率的是房价和教育培训,其实在我看来者都不是根本原因,取消课外教育培训生育率不会提升,房价就算是降低了生育率一样不会提升太多。
举个我自己身边的例子,我91年的,基本上身边以90后为主,而且算是大龄90后了。大学班上28个人,男生8个,女生20个。其中男生8个中,结婚4个,4个未婚,有小孩的仅仅只有1个,而这8个人都在所在城市有房(一个上海、一个沈阳、一个营口、一个重庆、一个深圳、一个大连、一个南昌、一个合肥)其中至少6个还有车,2个体制内的。
女生中交往稍微少点,但是生小孩的绝对不会超过5个。
2021年的韩国出生人数,我非常不看好
在韩国,2020年只有27.58万名婴儿出生,比2019年下降了约10%。同年死亡人口约为30.78万,同比增加3.1%。自有记录以来,韩国首次出现死亡人口多于出生人口的情形。截至2020年12月31日,韩国户籍登记人口约为5182.9万人,同比减少2.08万人。
根据韩国国家统计局2021年3月18日发布的《2020年婚姻和离婚统计数据》。韩国去年全年的结婚人数仅为21.4万。与2019年相比下降了整整10.7%(26,000例)。
这是自从1970年韩国开展统计相关数据以来的历史上最小数字。每千人结婚的数量为4.2,较上年下降0.5,也是1970年以来最低的。
韩国统计局人口趋势科说:“自2012年以来,结婚人数已经连续9年持续下降。出乎意料的是,很少有因为新冠疫情而推迟或者取消婚礼的情况,所以这份数据反映的数据比较符合韩国社会当下事实。”
国际婚姻也显着下降,因为新冠疫情,外国人的到来急剧下降。去年,与外国人结婚15,000次,比上年下降35.1%。
我来列举下韩国年轻人面对的困境和大山
1.韩国年轻人面临低收入的困境,在2020年公布的法案,韩国最低小时工资9160韩元(约合人民币51.77元),一小时的工资只能在首尔最有名的BHC炸鸡店买一份原味炸鸡,如一天工作八小时,双休去掉四大保险,那么韩国年轻人的炸鸡购买力大概是两百份BHC炸鸡
2.韩国年轻人面临工作难的困境,韩国的企业,哪怕是外籍劳工也要给劳动者购买韩国四大保险,所以很多优质岗位变成了临时工,大量工作的韩国青年从铁饭碗的工人变临时工,造成了韩国年轻人就业不稳定,呈现灵活就业化,韩国的年轻人找到优质岗位变的更难
3.韩国年轻人面临住房的困境,就如我上面所说,一个韩国年轻人拿着最低时薪在首尔是生活不下去的,如首尔的ONE ROOM大概是25-50W韩元(折合人民币2000-2500)左右,韩国年轻人月薪的20%被房东收走,首尔的年轻人面对找房难租房难租房贵的三座大山!而韩国首尔的房价对韩国年轻人来说是一座更高的大山,从韩国全国的房价来看,根据韩联社报道最低的均价是江原道的10247元每平米,最贵的是首尔49506元一平米。首尔的平均房价人民币大概是五万RMB,一个首尔的年轻人拿着最低时薪买首尔一百平的住宅需要要不吃不喝需要40年才能在首尔买房,首尔五万一平方的房价对生活在首尔的年轻人简直是噩梦一般,韩国资金筹集费用指数(COFIX)连续4个月下跌,以其为基准的浮动型住宅担保贷款利率将低至2.47%。高达2.47%的年利率成为了压在韩国按揭购房的年轻人一个巨大的压力。
韩国一个生活在首尔拿着最低时薪工作的年轻人租房要被房东拿走20%的收入买房需要不吃不喝40年,还有银行高达2.47%的利率,把韩国年轻人逼入了生存环境困局。
4.韩国年轻人职场被压迫的困境,我在财阀公司看过一些景象,我发现韩国有职场霸凌这样的现象,比如,新人A被团队领导B带去参加迎新会,领导B会让新人A劝酒,如果A不喝大让大家开心,那么A在职场里会被孤立甚至霸凌,领导B在小团体是最大的存在,前辈可以肆意指挥后辈,所以新人A往往刚入职会面临巨大工作和心里的考验
5.韩国女性就业的不平等,在韩国家长制的社会,往往女性的职位是客服,前台,销售等一系列脑力相关的工作,而大部分韩国女性结婚生育后后面临降薪甚至失业的情况,在家长制的社会,一个男性如果让自己老婆工作会引人笑话,所以韩国的女性婚后很多成了家庭主妇,再就业是非常难的,所以韩国之前爆发过女性就业问题,女性要有享受自由工作的权利而不是只能在家坐吃山空,所以韩国拍了(89年的金焕英?大概我有点忘了,之前在电视上很火),韩国妇女一直在争取跟男性同工同酬,男性能做的工作女性也要做,如水电工建筑工等等,韩国的女性维权组织一直在为女性跟男性同工同酬在努力。
6.韩国的教育问题,韩国的教育在青瓦台一再减负的策略下毫无进展,比如我的朋友金代理在88年的时候就去读书室考试院进行学习,在80年代虽然韩国严格禁止教师课外补习,可当时19岁的金代理依旧会报各种补习班和去读书室学习,住考试院等等。导致教育内卷化越来越严重
7.韩国的生育补贴政策,在青瓦台的卡卡们意识到出生率下降后,韩国再度提升了补贴福利
1、2022年开始将给0~1岁的婴儿家庭每个月补贴30万韩元(1792人民币),2025年上调到至50万韩元(3000元人民币)。
2、一次性发放200万韩元的生育补贴。
3、有不满1岁子女的父母,在申请3个月的育儿假时,每人每月最高获300万韩元的育儿津贴。
这三条政策看似福利,实则对于忙碌的首尔年轻人来说杯水车薪
上面例举了7条压倒在韩国年轻人头上的大山,还有更多的也没列举出来,韩国的年轻人生育率在21年我个人认为会迎来新的低谷,因为上述的问题虽然韩国政府全力补救,但是依然杯水车薪,韩国年轻人的压力和矛盾在疫情后越来越剧烈,从而导致的出生率也会非常的难看
2021的出生数据已经确定了,毕竟今年12月要出生现在全部已经在医院建档了。
这个全国级别的具体数据(虽然我不知道为啥要机密)不会放出来,知道的人说出来肯定要坐牢。
但是我们可以从政策反应上来观察。12月出生的在3月要怀上,5月就是大B超,6月排畸。算上汇总需要的时间,最高层在5-6月之交就会拿到准确的全年数据(误差不会超过10万级别)。
然后大家就看到6月份开始密集的政策连环拳:北京学区房抽签,学校推迟放学时间,寒暑假期托管,开放3胎,中小学教师流转,攀枝花试点补助3胎,整顿娱乐圈饭圈,未成年人游戏管理,租房保障房建设吹风,以及最大招:在没有广泛讨论和预警的情况下直接献祭了百万就业的教培行业,带来的黑天鹅几乎腰斩美股中概。
从政策面反应来看,网上认为的大幅下降是符合逻辑的。甚至你们要注意到当时是先发文件开放三胎然后才走法律程序修改计划生育,说明政府连一个月的流程都不想等了。所以如果认为2021年出生人口达不到1000万,从政策层面的结果来看,推测具有一定合理性,也符合疫情冲击叠加过去几年的下降趋势。
其实2021的宝宝都在妈妈肚子里已成定局,数据已经出来只是没有公布而已。
其实某一年的出生人口不是大问题,大问题是趋势和预期。历史上3年自然灾害的人口断崖(过后爆发性的生育),计划生育时期早在2006年就有1500万的记录,其实这个数据年率来说可能已经低于当时的日本,为什么当时政府和舆论很淡定呢?因为相信自己手上有牌,相信解除计划生育就可以提高出生率,相信婴儿潮世代还在进入生育期。所以哪怕今年真的出现史无前例的人口下滑,关键也要看因素是永久性的还是疫情的冲击。如果只是疫情冲击,会被事后补偿。所以最重要并不是2021年的出生人口,而是2022-2023的人口趋势。
而现在新的政策面起效的都是在针对2022年的出生人口,甚至2022第一季度的出生人口统计已经在最高层掌握中。除了教培游戏娱乐圈整顿是全国性无差别的政策,其他的地方性政策都是试点看看效果。刺激生育率和治病一样,地方性政策就像试药,只要看到更多的生育率药方(政策)被开出来,就知道生育率还在下降进行时。哪天政策没有这么密集的时候,生育率大概就触底了。
2021年10月1日2:40
别的不说,重庆市19年6月出生数量干掉了1-5月总和
而且6月的文件名加了“-1”,有理由认为存在着一份数据接近于1-5月的原始6月文件,而公开的只是个修了数据的副本
5月文件名:W020191230663106016989
公开的6月文件名:W020191230663115791040-1
推断原始6月文件名:W020191230663115791040
上图里还夹带了一个私货,懂的自然懂
19年重庆出生人口占全国的1.8%,折出来19年实际出生人口约911万,早负增长了
比对国家统计局给的出生数据,进行一个59%的实际出生人口修正,太低了,我们主动加偏,加多少呢,加到60%吧,这样子的话就是最大限度估计今年的出生人口数量
2017年1723,2018年1523,2019年1465,2020年1200,简单回归一下得到2021年应该是850万…………?
所以我们也不要用不靠谱的数学了,在大是大非面前,我们以最大的善意直接沿用2019和2020两年的出生人口差,所以一个合理的(编造)出生数字是935万,再针对这个数字进行一个60%的“真实系数”修正,得到
这就是我给出来的2021年预测出生数。
简单推演到这呢就全部结束了,很多误差都没有计入,很多变量都没有控制,这个结果仅供大家一乐。如果你要说我不专业,那我就是不专业,你要说我苟罕见五十万,那我就是苟罕见五十万。国庆答题很不合适,言而总之,享受当下,及时行乐。
2021年10月2日7:59
评论区有同学发现了盲点,就是说我这截图里面有两份6月文件,“-1”大概是系统自己加的
因为我也记不起来为什么会下了两份6月文件,重新检查了一下卫健委主动公开内容-统计信息-数据资料
发现公开文件确实没有“-1”,合理的推测就是我点了两次下载
不过不影响6月的数据是异常的,整个推理过程没什么大问题。
2021年10月3日7:11
中国人的小康生活都是看得见的,这帐篷数量远超美国房车营地里的房车数量,我相信我们正在赢,并且会一直赢下去。
有点空对数据的误差进行一个简单统计和修正,当然,切勿当真,看一乐呵就好。
由重庆市1-5月的出生数,代上统计局“生产”出的1.8%重庆占全国总比例,得到19年的911万真实出生数。由于一些省市(以提前老龄化的东北为典型)出现了20%-30%不等的出生数量断崖(即便是生产出来的数据),所以其他省市数据具有更大的修正,即重庆实际出生数占全国实际出生数1.8%的比例偏小,即全国实际总出生数需要向下修正。
16-20年线性回归方程
y=290113.4 + -143 x
17-20年
y=329887.7 + -162.7 x
20年的1200万减去143万,
20年的1200万减去163万,
直接代入x=2021得到y1和y2
四个数字,1057万,1037万,1110万,1070万
2021年统计数据应该就在这四个数字组成的区间。
前文中 59%的“真实系数”修正 是经由19年推算911万除18年统计局1523万得来, 运 算 错 误
911/1465=0.6218
所以“真实系数”结果是62.18%
1037x0.6218=644.8
1110x0.6218=690.2
1037-143=894
1110-143=967
894x0.6218=555.8
967x0.6218=601.3
推算的2021年出生人口为644-690万,2022年为556-601万。
如人口大省河南,2021上半年新生儿数量为41.10万,比2020年同期减少近9万人,下滑17.91%,人口小省宁夏,2021年1-7月新生儿数量刚过4万,同比减少约6300人,下滑13.4%。
大城市如成都,2021上半年新生儿数量为75762人,同比减少12000多人,下滑13.81%;再如杭州,2021上半年新生儿数量为29524人,同比减少3000多人,下滑9.93%。
人口净流入的大城市尚且如此,很多人口净流出的县城下降幅度更大,如上图,众多县份的新生儿数量同比下滑都在20%以上。
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2020年我国新生儿数量是1200万,那么,按上表推算,2021年新生儿数量跌破1000万将是大概率事件。
当年的国家卫计委在放开全面二孩政策前所做的出生预测,认为2017年新生儿数量会在2023.2万--2195.1万之间,2018年在2082.4万--2294.3万之间,2019年在1982.2万--2172.7万之间,2020年在1845.5万---2035.9万之间,2021年在1641.7万--1740.9万之间。
然而,实际数字为:2017年1723万、2018年1524万、2019年1465万、2020年1200万,2021年或低于1000万。中国新生儿数量下降之快超出了所有人口学家的预测。
这对人口结构以及经济可持续发展是会产生巨大负面影响的:首先,奶粉纸尿布母婴行业首当其冲,再往后,学校招生、劳动力缺乏、市场规模萎缩、养老压力巨大……比如,买房的人未来显然会越来越少。
所以,全面三孩政策今年开始施行了,打击教培行业、打击学区房等减轻家庭养育、教育成本的一系列组合拳令人目不暇接。
只是,人口出生率哪有那么容易回升。最简单的,生了三个孩子,孩子们要有自己的空间,该有一个三居室或四居室的房子吧?那么,房价呢?
这是最终预计,本回答不再更新了。
不断更新,可持续关注:(11月17日)预计2021年出生人口974.4万,即下降19%。
这仅仅是从收集到的部分地区的公开数据去推测。不过从部分地区披露的在孕人数或其他类似指标的数据来看,“后市”并不乐观。
本人做了今年各地出生人口和生育登记情况的汇总,截至目前汇总表收录了70个县级及以上地区的相关数据,并在本回答下根据汇总数据调整对2021年全国出生人口的预计。
再次强调,汇总表谢绝任何形式的转载。本人尚且没有从这些工作中获取任何利益,那么请一些能够获得利益的个人和群体,至少别懒到洗稿也洗得不彻底。
另外,河南省2021年以来逐季度的同比增速不断下降,三季度的单季度同比增速已经达到-20.76%,前三季度累计出生人口规模同比下降18.82%。
看到问题下一些回答还认为2021年出生人口会多于2020年。其实官方已经吹风今年出生人口会继续下降,现在讨论的不是增减的问题,是减多少的问题。
2021年上半年推算(根据河南省公布的新生儿筛查情况推算,下同)河南省新生儿数量,比2020年上半年推算数量下降约18%。
河南省的数据对理解全国情况有很大的参考意义。对于全国来说,如果全年数据按照河南省这个降幅,那么2021年出生人口就是1202万*82%=985.6万。当然后续还有待观察。
结合2020年死亡人口997.5万、老龄化继续加深致使年死亡人口出现上升来看,人口总量负增长的历史性拐点极有可能在2021年到来。
另:为什么说2020年出生人口是1202万、死亡人口是997.5万?请看下文:
这题只能匿名答
我是最老的那批90后,生孩子已经生了3年,还没出来。
我不是那些躺平的,我已经是算有主观意愿,愿意生的了。但是夫妻双方天天加班到半夜,有时候时间没了,有时候实在太累,腰部小马达发动不起来,反正各种原因经常错过每月一次的机会,身体累男女各方面生物学指标都不够好。今年,就算老子想花钱做,都请不到假去医院,今天做个b超,明天验个生化,不是我傻不会合理安排检查时间,是很多检查是要等结果出来才能下一步,或者很多检查要求女方特定时间,懂吧,结果一个月后,凑齐所有检查给医生,医生又说有时效,去特么的吧。
生你MLGB,人活一辈子,手里赚点钱,自己死前花完了不好么....我死都死了,我在乎你资本家的孩子长大还有多少韭菜地呢...我准备把这辈子活好,什么国家,什么民族,什么什么人类不人类的,别说虚的了,那些在这时跟我都没一分钱关系。什么时候给钱求我生,什么时候强制让资本家准时下班,钱还不能少,什么时候当官的跪下求我生,我再考虑努力生吧。
否则,老子对社会的贡献就是花钱,拉动经济,死前花光完事儿。也算是我弥补下生不出孩子没法让我孩子给大家交社保,给资本家割韭菜的过错。
补充一下,我们不是不孕不育,指标不好是事实,我蝌蚪活力不高但也能到及格线,老婆查了也没问题,就是排卵也不稳定不是月月有,加上是这个月加班,下个月感冒,下下个月吃药,下下下个月出差…总之总有事情耽误,到后来已经懒得算日子按时做作业了,没心了,佛系吧,真生出来一个就养,生不出来就算。之前还有点心去做,最近越来越想的开,老婆跟我一样,反正已经绝了死气白咧去上医学手段做一个的心了。至于最后是不是真丁克了就在看这两年。佛不出来就准备找父母聊聊了,别等孙辈了。我们也准备重新开始认真避孕了,省的真到40岁蹦出来一个,麻烦,没劲儿养。
我反正匿名,评论也没关,该骂骂该抖机灵抖机灵,我无所谓,提供评论区给各位玩耍。我大部分评论都看了,毫无波澜。有评论关心我有这种想法我是什么“阶层”,我觉得我们目前配不上中国“中产”水平,毕竟我俩加一起才勉强是一个知乎人均。肯定有骂的,我就想再说点现实的,所谓底层所谓中产所谓小资,都是韭菜,都是顶层收割对象,无非是青菜吃叶,白薯吃根,南瓜吃果的问题,谁都逃不掉是顶层的食物,吃的部位不同而已,谁也别嫌弃谁,都是同志。你赚的少,房租收割你,赚的多点,教育医疗收割你,再多点直接金融收割你。
就酱。
大家好,8月12日,没想到那么多朋友看我写的这篇半是发泄半是事实,不负责任就为情感宣泄的狗屁文儿。评论里有人看我笑话,我也看评论打的不亦乐乎哈哈。虽然刚30出点头,但是都看开了,轻易都不生气,跟我劝大家的一样,人就活一辈子,再有钱咋样,弄点现代兵马俑带下去?所以,开心最重要!~推荐大家关注我评论推荐的,何妨吟啸且徐行 同志。他的观点都很新颖也很震撼人心~我的评论区简直成了他个人show~
大家好8月15更新。看到评论有种言论是不生留不下基因,几十年百年后这个世界留不下任何跟我相关的东西。希望大家接下来评论方向就此展开~为我想一想…我如果人没了…我为啥要管有没有人记得我…赞够50个活粉儿送地狱新手装?100个送地狱开局10连?500 送橙色神将小弟,1000个原地复活?!1000个这个有吸引力…不过号称大几千万成吉思汗后代都没复活老祖宗,我更不配担心这个了。
大家好,又过了一个月9月14日更新。没想到一个月又多1000多赞啊...你们是要把我树成典型啊,竖起来然后下面上柴火?上周刚刚年度体检完啊,肺结节,肝血管瘤,刚30出头,我又多俩东西,生啥啊生,老婆好像还多了卵巢囊肿,生啥啊生。就这样吧。大家加油,身体要紧,30岁开始保养吧。百度躺平吧似乎没了,隐居吧好像还在,工作累了,看看也舒压。
9月18日啦,明天中秋假期开始啦,虽然假期3天还是大概率要在家加班...今天想摸个鱼。
先更新一下老婆的医疗动态。不管是生孩子,还是囊肿的事情,医生都叫先再监测排卵,医生开了三次,要间隔两天连续3次。结果,老婆的生理周期,刚好是,十月国庆医院休假前三天,啊哦,做不到了。啊哦,十一月老婆公司电商领域,你们懂得,又啊哦了。你看吧,大部分妇科的检查都逃不开监测排卵这个事儿,结果吧,保守估计,3个月后了~又一次,入门就拖3个月,就这样吧!
看到评论最近的观点,想跟大家更新一点个人对“养儿防老”的浅见。我是这个大时代的一个小小普通人,我不配高屋建瓴,我只能说说身边,毕竟眼光只局限在周身几米范围了。
我爷爷前几年走了,爷爷奶奶俩人分别各自生活。爷爷病到最后时刻,我姑我爹回去照顾的,前面都没人在,都要上班,都不在一个城市;奶奶健在,一人在老家县城,没人照顾,前一段我爹命我我托人装了网络摄像头,我爹和姑姑会时不时照看,他们两人每年回去1-2次看老人家;我外公去世更早,我外婆,虽然跟我妈我舅同在一个城市,但是基本走动也是按月计算,大部分时间老人家自己生活;我媳妇爸爸生她时候年纪大,媳妇基本应该是没见过爷爷奶奶。我见过的,就是媳妇外婆,前两年去世,90大几,快100岁。但是在脑子清醒时候就住养老院,媳妇几个阿姨轮流去看望,后来脑子不清楚了,就更只能靠养老院照顾了。我去看过,养老院的生活就是,醒来,吃饭,坐着看电视,吃饭,午睡,坐着看电视,吃饭,睡觉。循环...
这就是发生在我身边的事儿。
我爹妈明年退休啦,我爹老家是国内最知名旅游目的地之一,所以他们理所当然计划回去老家养老,房子买好了,院子买好了,就等回去了。可见的未来一段时间,我父母也不用我养老。年级再大,怎么样呢,也不知道,老家那地方老爹认识人多,估计也不用我操心...我工作也腾不开手,如果他们不决定回来我的城市,那大概率,是又一个循环,又一个以年计算的周期循环吧....
这就是发生在我身边,我身上的老年生活印象。养儿防老是啥呢...都有养老金,生活就是一天天的重复...
有孩子,大概率还不如更有钱能带来更多安全感。
我记得前几年都说日本的西瓜贵,买西瓜都是一片一片的卖。国内一直都是整个整个的搬回家,接着嘲讽隔壁一波。
可近两年,我发现超市,甚至小摊上也开始卖半个西瓜了,一开始我以为是价格高了,结果发现并不是这样。
随着出生人口减少,单身人口增多,买一个瓜吃不完,租的房也许没有冰箱,也开始买半个西瓜了。原来一切都是注定的。
我猜是900~950万这个区间里,你以今年上半年的估测数据去推的话可能算高了。
每次看到这个问题时,我就夜不能寐,躲在被窝里差点笑出声来。
李克强总理曾经提出过一个克强指数,用来反应真实经济情况。因为你数据可以作假,用电量做不得假吧?
我们要学会举一反三,学习李克强总理的思路,去看一看与婴幼儿相关的消耗品销量就可以了。因为生育数据咱们拿不到,上市公司的财报咱们还是看得到的。如果上市公司连这个都敢造假,那么这个公司基本离倒闭不远了。
看过这些数据之后,相信没人能笑得出来。
问:我国2021年出生人口数是多少?
统计局:2021年我国出生人口与死亡人口相近,随着三孩政策的落地,未来我国人口形式将继续保持稳中向好势态,……
问:我国2021年死亡人口数是多少?
统计局:相比2020年死亡人口略有提高
问:2020年死亡人口数是多少?
统计局:相关数据将与七普数据一起发布,因为xxx,请耐心等待
……………………
2022年出生人口数是多少?
2023年出生人口数是多少?
统计局:你从头再看一遍
多少不好说,但为了缓解我国人口多,资源太少的困难,请各位务必不要再生了!
生的越少越好!哪怕生育率只有0.5,中国人依然很多,毕竟,我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你不做到处是人做
你们这么爱国,为什么不生孩子,你们希望这个国家没有年轻人吗?
现在,哪个小红粉说我是汉奸,我这么回复他的。
来了来了。9.27 国五元:提高妇女生殖健康水平 减少非医学需要的人工流产
(在网上看过一张图,人大里企业家的比例越来越多了)
要我说你们这些年轻人就是懒,动不动就想躺平!
想想我二十年前创业那会,每个月只赚几百块,你们现在每个人都好几千了!
为什么同样都是人 差的这么多!
房价贵吗?便宜的很好吗!才几百万!
你们每个月五千工资不吃不喝,五十年八十年的不就买得起了!年轻人就是要多历练,别老想着享受,不吃不喝不花钱也不难,把钱乖乖买房,吃点苦怎么了!
再说了!你要是哪天猝死了,不就没有买房的烦恼了吗?既燃烧了自己,还解决了买房的烦恼!还不赶紧感恩啊!对了,别s公司里,影响不好,要s就s远点
当然包包化妆品手机啥的还是得买的,不能亏待自己,工作那么累了,每天偶尔买个几千块的东西犒劳一下自己也没什么!花呗也别关,多出去旅游,网红打卡点也多去一下,奶茶也别停
买房很难吗?很难吗!
肯定是房价太便宜了,动不动就想躺平。想我年轻那会,一天上班24小时都很正常,你们996就受不了,真是一代不如一代!为了监督你们,我们这些企业家还得抽空专门来公司监督你们!你是不是应该好好反省一下自己?
996是为我吗?还不是为了你们自己美好的未来!
要我说就是现在祖国强大了,你们这些年轻人就是开始想着偷懒了。又不结婚,又不生子!玩也不爱玩,就天天宅家里!
必须加收税费!
30不结婚加收单身税,一年5w,每年百分五递增!5w很多吗?不多吧!5w这是鞭策你们,这是恨铁不成钢,我们心里还不是为了你们着想!
丁克收丁克税!一年10w,一胎减一半,二胎全减完!或者干脆调整全民税率五倍上去,有孩子的可以减税!
怎么样!是不是一下就有压力了!一下就有动力了?即解决了你们的房价问题,还证明了你们自己,我们的出生率还上去了!多棒啊
问题这不就马上解决了嘛!是不是马上就想开始发光发热!为自己美好的未来奋斗了呢?
所以要我说,你们这些年轻人就是压力太小了!生在福中不知福!
希望快点吧。前几天看到永辉超市发的传单,收银员18到45岁,什么电商合伙人18到35岁。一个破超市还这么敢限制招牌年龄,说明还是人太多了
2016年的涨价去库存堪称“空前绝后”
嗯、真的绝后
不知道。我已在人世,只能让他们剥削了,但是他们休想去剥削我的下一代。
这一刻,我们都变成了曼岛TT的车手,谁松油门谁是狗。
普通人为啥要关心这个问题 有很多人拿着几千块钱的工资 糟心这种问题 说句实在话 东亚这种情况 最好的方式是早挣钱早移民 不给国家添负担 这就是普通人这辈子最大的贡献了
留给中国队的时间不多了…
2021年,实际数据不到600万,十年后的八普可以见证。
几方面原因:
一,先说影响最大的因素,也就两三年的时间,农村结婚从天价彩礼变成了城市楼房,农村男孩在县城买房才能结婚,能在县城买房结婚的农村青年不足30%。农村人口比重估计还有50%左右,这50%生产人口下降7成,这是最近几年人口出生暴跌的最关键因素。
我老家两千人的村子从三年前还有七八个孩子出生,现在两年没有一家结婚,当然也就没孩子出生了。
二、二胎高峰期的过去。经过五六年的二胎政策,二胎意愿库存基本消耗殆尽,二胎能有一胎的60%就算不错。
三、适龄生育人群数量进一步减少,每年的对应的适龄女孩从90年的1000万降到93年的800万。
四、房价的高不可攀,教育费用的层出不穷,导致生育率进一步下跌。
2022年,疫苗影响巨大,备孕人群的推迟和犹豫二胎的取消,实际数据不会超过400万。
未来十年,每年的出生人口平均在500万。死亡人口,平均在1500万。2030年,人口会减少一个亿。
据传,婴儿必打疫苗销售数量今年下降40%,医院的妇幼名医日门诊数量从顶峰的七八十人到不足二十人。
现在这个数据已经不重要了,不必要猜测,因为官方已经表示2021年比2020年出生人口有所降低,最近密集出台的政策就是破防的体现,中央已经很重视这个问题。
关键是稳预期,预期不稳,整个社会都面临心态的转变。就像有个答案说的那样,现在大中专院校招生900万每年,那十几年后怎么办?现在还扩不扩招?现在的职校中专怎么办?是不是要逐渐合并。与别的发达经济体不同的是,因为前几年计划生育放松,短短几年出生人口就从接近1900万变成900万左右,这种短期内幅度的降低是历史罕见的。别的经济体人口低增长到负增长,是个缓慢的过程,而大陆这种断崖模式真的没有遇到过,现在不能逐渐裁撤大中专院校,因为最近十几年实际出生数量维持在较高位置,那十几年后可能突然就招不到多少学生了,这种冲击从经济学社会学上没有遇到过现实案例,学术圈应该早点做理论研究。
可以肯定的是,最近几年的断崖式增长率带来的冲击波,会逐渐席卷所有行业,不给你准备的时间。如果数量在最近几年不能维持住八百五十万左右,那很多匪夷所思的政策会出台,或者说,可能整个政府会围绕这个数字打保卫战,层层压实责任,坚决不能再次破防,甚至新的一票否决制度会再次出现。所谓女权或女拳,到时候自然会成为专政的对象,整个社会风气会转向何方,拭目以待。这个数字红线如若突破,那事实上就宣告了养老制度的破产,经济转向全面收缩,整个社会风气转为积累,大规模投资比如偏远地区基建成为事实上的浪费。不知道社会风气会怎么变化,只能闯出条新路,不闯,本世纪中叶这代年轻人长大,给你来个出生500万左右,那老龄化率会整个突破人类社会模型,怕是想成为韩国而不能呀。
整个社会科学领域的教授博士,请你们也多研究研究这些课题,别再弄过去几十年的模型啦,翟振武这类不知道哪天就被搞掉。社科领域得拨乱反正,或者说整个学术圈都得整改,不是英语学的好文章发的多就对,好自为之。各级企业也别KPI啦,能维持就超过绝大多数竞争者,心气就是这样,整个社会台湾化还不错噢。可能躺平才是出路,不提竞争,不搞效率,共同休息,工作按需分配,劳动成为实现人生价值的方式,可能才是社会主义的最高奥义呀。
我来说一件小事,管中窥豹。
2021年四月,我在中部特大城市的市中心市妇幼呆了五天五夜。
护士站的黑板上的生娃数字几天以来一直保持在35个左右。(那个时候我本身也比较关注这个问题,想拍照下来存证,想想还是算了)不知道这个数字是按照月还是一星期来算?基本没有超过35个这个数字。当时,我本人也比较震惊。
没有出现扎堆生孩子的情况,只要去生就会有床位,普通房间有三个床位。我姐跟我说,十年前,生孩子要是抢不到床位,只能睡走道。现在呢,空房间,空床位特别多。因为人口这个话题本人也比较关注,所以晚上我时不时到处溜达看看,房间门都是玻璃门,可以大概知道有没有妈妈入住,本人所在的房间另外两床空了三天。
因为我所在的房间挨着大门,所以每天从楼上生完孩子都会经过我的门口,我五天五夜没合眼,生完孩子,大多家长会在门口看孩子(疫情期间,只能陪护两个人,)从每天出生的婴儿是大概是不到10人的。
一个中部特大城市人口上千万的市中心的市妇幼,除开其他城区家庭会去同济,协和或私人医院生孩子。大部分普通家庭还是会优先去市妇幼生孩子。而一个大城市市妇幼出生的孩子如此之少,就可以得出今年的出生人口结果了。一个千万人口超大城市的市妇幼的出生人口都如此拉垮,二线城市以下不是数字很不好看?
而现在,我们的国家可能太低估了结婚的成本,就拿一个最普通的家庭来说,彩礼,三金衣服鞋子,摆酒,定酒店,定车,其他费用,婚纱照(我到现在婚纱照还没拍,手上没钱),还有买房后装修,最少十几万,生孩子,奶粉,尿不湿,都非常耗钱,一个普通家庭别说生孩子了,结婚都没钱,那来的钱去生孩子?一个普通专业刚毕业的大学生,能找个三千五的工作,(有五险一金,不是所有公司都缴纳公积金),那真是祖坟冒青烟,实习完了还怕被辞退。就是不吃不喝,一年存个三万五,也就只能勉强买个三金。结婚?做梦了吧?他个年轻人自己赚钱自己花,下班回去游戏啤酒周黑鸭,不香吗?结婚后,还要考虑父母帮忙带孩子,处理婆媳关系。没条件不能结婚咱们就不提了,就说可以结婚的,鸟找伴侣还得先铸巢,如果确实找不到解决房价的方法,起码在房贷利率给年轻人减减负吧。想结婚买房,银行利率起步6%以上。不懂这样对待年轻人的操作。
所以一个最普通家庭要结婚生孩子,成本如下。
1.婚房首付60万,装修15万(简装)月供五千左右。
2.婚纱照,度蜜月,3万左右。
3.每月生活成本3千左右。
4.结婚费用20万左右。
5.奶粉尿不湿衣服保健品等3千左右。
这是能娶到老婆生孩子最低的一个水平,如果没有家底,父母帮助,结婚生孩子,光靠自己一个月三千多的工资怎么可能呢?
我们可能已经到了历史的关键时刻,我们也是历史的见证者。
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存人失地,人地皆存。
想要年轻人生孩子,就要实实在在的给年轻人一个活下去的希望,拿出实实在在解决办法。年轻人的婚姻观和生育观已经变了,不要等出生人口只有500万,在来补救就晚了。
另外,我数学不好,但是我帐我想不会算错,假设人口真跌倒500万,那损失,招兵,国防,养老金,经济损失那不是以万亿计算?
————————————————————————
我的第一套房,享受着国有银行6.37%的利率,还了三年多十几万全部是利息。,每月房贷5300多,工资收入全部还了银行,。(至今房产证还没办,房产证又要花一万二左右),工资也三年多没涨了,为了补上这个大窟窿,我下班回家不休息,继续打工赚钱,周末两天不休息,继续打工。每天早上五点起来做卫生,洗衣服,帮忙喂奶,做早餐,倒垃圾。这些弄好后才去上班。
我好累啊,已经对现在的生活麻木了,我已经很久没有看电影了,也不敢消费,现在买菜也贵,买几个小菜,一次就是几十块钱,水果也是捡最便宜的买。也不怎么买衣服,T恤穿了三年了。早已经没有了梦想,我所热爱的,早已经粘满了灰尘。那已经对我来说是奢望,遥不可及。但是我知道,男人要有责任,我不能倒下。
我也想过,为什么非要在大城市呢,小城市也一样过的很好,我试着在老家县城呆三年,做了两年淘宝客服,工资两千五拿了两年,但我真的不想两千五的工资拿一辈子,县城结婚也一样要买房子和车子。并不会因为在县城,这些就能免了,反而因为这个问题,女方更加看重。
我不知道什么时候能解脱呢?我不知道。我只知道,天亮了,又要忙碌一整天。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所有赚的钱,都不是我的。
研究一下卡介苗签售量。 2016年前,大约平均每年签售900~1000万支。因为卡介苗一辈子打2~3针,每支可以打5针。 而900万~1000万支 乘以 5/3 为恰好为 1500~1600万,与当年官方出生人口一致。 而18/19/20年的卡介苗签售量降至500~600万支,其中19/20年的签售量仅500万出头(20年513万?19年538万?),如果同样乘以5/3的系数,那么仅对应 800~900万的人口规模。
近日,贝因美发布了2021年上半年财报,期内公司主营收入11.21亿元,同比下降24.59%;净利润3352.47万元,同比下降21.85%。占比最大的奶粉类产品营收下降,是导致贝因美业绩下滑的主要原因。根据贝因美财报,贝因美按产品分为奶粉类、米粉类、其他类,其中奶粉业务是其主要收入来源。上半年,贝因美奶粉类产品营收约10.07亿元,同比下降25.46%,占比89.81%;米粉类营收为1200万元左右,同比下滑34.15%,营收占比为1.08%。 (转载)
从管理学系统思考的角度来讲,有可能比预计的更糟,特别的糟
因为20年几乎没有(严谨一定要严谨)什么实际上鼓励生育的政策
21年真正算是鼓励生育的政策也就是“双减”了,但是这个东西奏效还没影呢
也就是说到现在也根本没有直接鼓励生育的政策
但是阻碍的事情却一大堆,
比如疫苗,打了疫苗不能要,而又天天催着打,现在不打疫苗不能进公共场所了,直接全民结扎
比如失业,今年各行业都不好过,其实说起来一年比一年难过,去年在家待业很久的也不是少数
比如房价,虽然除了个别地区今年没涨甚至还有点下降,但是前些年早就透支了,现在剩下的都是买不起的了,买不起房子结什么婚?
比如就业,就业和失业分开看,现在就业行情可以说差到操蛋了,不信自己招聘网站看一看,哪有什么像样工作
马太效应能止住趋势就是赢,但是现在来看,一边倒啊
原谅我不厚道的窃喜了,毕竟要是一大堆新生儿我到50了找不到工作咋办?
要我出主意,我觉得可以模仿涨价去库存这种神之操作
我们来一招结扎提生育,到了30必须结扎,不可恢复那种,这样就能催着人在30之前赶紧结婚生孩子,你生一个还不行,万一资质不行呢?必须生两个以上,有个或者多个备份。这样一来生育率立马高高的。
我和老婆是大学同学,但是我后来出国又读研和工作,回国又互相调整了几年双方的工作和生活状态。
28那年结婚,我和老婆同岁。
虽说我其实不是很想要孩子,因为我觉得这事过于草率对孩子不公平。但是更多的也就顺其自然了。丈母娘总问我们孩子的事,我说随缘。
结婚比较晚,加上工作比较忙。
不备孕基本怀不上。避孕都免了。
34岁,我才有了现在的孩子。你说我会不会二胎?我就是想要,自然的情况下估计也没戏……
都别说大家不结婚不想生,现在大家这么忙,身体这么累,想生也生不出来。大龄生孩子,对孩子风险也大。为了孩子好,不生就不生了。
别强求。
有的时候真的觉得,社会的演进太巧了,
其实在2019年,工业社会普遍的怀孕数量就纷纷创下新低了,而这时还没有疫情,这也反映在2020的出生人口(5/6是2019怀上的)。
也就是说,在工业盛世已经在缓缓走向结束、人口即将负增长的当口,突然来了一个疫情疯狂“加速”,把一切的速度都大幅提升。所以2021会创下更极致的新低,后面还有2022、2023。。。无穷无尽的新时代。
下表没有特别注明的“新低”指的是超过30年的新低。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