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2021 年全年出生人口为 1062 万人,其中 43% 出生人口为二孩,背后有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回答
2021年全年出生人口1062万,这在数字上看似只是一个统计数据,但背后却蕴含着诸多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信息。尤其当我们将目光聚焦到这1062万新生儿中,发现其中高达43%是家庭的第二个孩子时,一些关于中国生育现状的关键信号便浮出水面。

首先,二孩政策的生育效果正在显现,但并非如预期般强劲。 43%的比例,意味着在2021年出生的孩子中,有近一半是家中第二个。这直接反映了“全面二孩”政策(2016年起实施)在一定程度上鼓励了家庭生育二孩,改变了过去一些家庭倾向于只生一个的观念。然而,我们也必须看到,即使有43%的二孩,2021年的总出生人口也仅为1062万,这个数字比2020年的1200万又有所下降。这说明,尽管二孩政策的“导流”作用存在,但它并没有能有效抵消整体生育意愿的下滑趋势。换句话说,虽然有更多家庭愿意生二孩,但整体愿意生育的家庭数量,以及愿意生育更多孩子的家庭数量,可能都在减少。

其次,高昂的育儿成本是抑制生育意愿的“硬伤”。 43%的二孩比例,很可能是在一定程度上“被动”形成的。对于很多中国家庭来说,养育一个孩子已经需要付出巨大的经济和精力成本,从怀孕、生产到教育、医疗、住房,几乎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挑战。当考虑生育第二个孩子时,这种成本会被指数级放大。高房价、天价学区房、教育内卷、医疗支出的不确定性,这些现实问题像一座座大山,压在年轻一代的肩头。因此,很多家庭并非真的“想”生二孩,而是可能在经济条件允许、或者在家庭情感驱动下,才勉强选择了要第二个孩子。这种“被动”生育,很难成为长久维持生育率的动力。

第三,年轻一代的生育观念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90后、00后逐渐成为生育主力军,他们的成长环境和价值观与父辈有着显著不同。他们更注重自我实现、个人生活品质,对婚姻和生育的态度也更加审慎。对于他们而言,生孩子不再是“传宗接代”的义务,而是人生的一种选择。当养育孩子的压力过大,而生育带来的“回报”——例如情感的满足、家庭的延续——相对不那么突出时,他们自然会选择“少生”、“优生”,甚至“不生”。43%的二孩比例,虽然显示了生育意愿的增加,但更深层的原因可能是,即使有能力和意愿生二孩的家庭,其总体数量也开始受到限制。

第四,生育支持政策的有效性需要审视。 为了应对低生育率,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生育的政策,包括产假、生育津贴、育儿假、税收优惠等。然而,从2021年的出生人口数据来看,这些政策的“拉力”似乎还不足以完全抵消社会经济的“推力”。43%的二孩比例,可能也包含了政策引导的因素,但如果政策的力度、覆盖面、执行效果,以及与实际育儿成本之间的差距过大,那么这些政策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例如,很多家庭可能发现,即使享受了生育津贴,也难以覆盖孩子出生后的高昂开销。

最后,人口结构失衡的长期挑战依然严峻。 即使43%的二孩比例能带来一时的出生人口小幅回升,但从更宏观的视角来看,中国正面临着出生人口数量持续下降、老龄化加剧、劳动力供给减少等多重挑战。低生育率不仅仅是一个短期现象,它对经济增长、社会保障体系、文化传承都将产生深远影响。2021年的数据,特别是二孩比例的上升,更像是在一个整体下滑的趋势中,观察到的一个局部变化。要扭转人口结构失衡的长期趋势,需要的不仅仅是鼓励生育的政策,更需要从根本上解决社会经济发展的痛点,降低生育养育的负担,营造一个真正有利于生育和养育的社会环境。

总而言之,2021年出生人口1062万,其中43%是二孩,这个数字背后传递的信息是复杂的,既有政策显效的侧面,也有现实挑战的严峻。它提醒我们,在关注生育数量的同时,更要深入理解生育行为背后的社会经济逻辑和年轻一代的真实心声。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们猜猜两年后人口数量吧,那时累计的二胎数应该已经释放完毕:

已知 1、人只有生了一胎后,才能生二胎三胎。所以在正常状态下,生二胎的人一定比一胎少。

2、去年出生人口1062万,二胎43%。其他数据统计局极富技巧性的留白了。

下来就到猜测的时间了,已知2020二胎比例44%,多胎比例12%。可以看到2020和2021的二胎比例差别不大,那么可以合理猜测,多胎比例也差不多。从此就可以推断出一胎比例0.44,467万。

这是出生率1.3的日本的出生结构,我们的出生率远比日本低,正常情况下一胎比例应该比日本高。已知日本的一胎比例47%。

那么假设我们可以保持日本的生育结构,同时保持现有的一胎数,作为我们的预计上线 467/47% = 993 万,这是无论如何也超不过的上限数字。

作为预测的下限,韩国的生育结构如下

一胎占比55%, 那么预计下限467/0.55=849万

如果两年后,我们的一胎数字不变,我们的出生数字将在993万与849万之间的某个值。

合理推算,基于现有结婚数,未来两年一胎数字保守估计下降10%,那么出生数字上限为893万,下限为761万。

也就每年减少300万人口,问题不大,大家接着奏乐接着舞!

user avatar

这一届年轻人不行啊。房靠父母买,娃靠父母带,现在连生都生不过父母了。

不生就往死里罚,不结婚就往死里骂。把游戏都给禁了!把电视小说都给禁了!把电都给断了!

套套别让买,尾戈免费发。性教育上高考,赋个他娘的500分。视频教学,全程实操,性感考官在线批改。总之怎么生猛怎么来。娘的,我就不信生不出来。

user avatar

从我的调查来看,应该是950-980之间,

从卡介苗数据推测,大概是960左右,

不知为什么会有1062,

你说我统计学得不好,我至少在密歇根州立大学做过高等统计的助教,

你说有100多万婴儿不打卡介苗,这都相当于1/3个乌拉圭了!

user avatar

国家统计局1.17公布了2021年人口数据:

去年出生人口为0.752%,创下72年来的新低。

截止2021年年末,全国人口为14.12亿,出生人口为1062万,死亡人口1014万,总人口净增48万。

出生人口同比2020年,减少140万,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034%。

有的朋友可能对0.034%这个数字没什么概念,那换个说法吧,

大家可以去搜搜当年的大饥荒,在那三年,人口增长比这个数字高多了……


那72年来的新低意味着什么呢?

今天我们就来说说这个问题。


1,婚姻和生育再次走低

在2021年国内结婚人数同比减少5%,

除此之外,加上生育意愿的减少,和适(孕)龄男女的减少,

通过一些数据,我们能分析出,

假如2022年没有剧烈变动,那么生育同比减少最低大概在10%左右。

这还是相对最保守的结果。


2,联合国专家的失算。

联合国曾经预测中国人口会在某一阶段开始减少,

那么当年他们预测是什么时候呢?——2030~2032年

也就是说,我国目前的人口表现,比联合国专家的预测,

提早了8~10年的时间。


3,对于经济的误判

早在前几年,就有国内外一系列经济学家分析出

在2035年左右,中国的GDP数据将会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

但问题来了,包括林毅夫等专家,他们所沿用的人口数据是推演2031年的样本,

而根据2021年的人口增长表现来看,这个样本就是个BUG。

人口对GDP的影响有那么大么?

当然了,最大的影响来自两个地方——劳动力和内需市场。


4,儿童消费的减少

一个国家,消费最旺盛的人群要数儿童。

无论是经济旺期还是经济危机时,家庭负担的大头永远都来自儿童。

如果是独生子女,在孩子身上平均每个家庭要负担39~42%的开销;

而2孩以上的家庭呢?在60%以上……

孩子的减少,意味着国内消费领域会进一步萎缩。


5,一人为家的家庭正在显现

2020年,全国家庭户为4.94亿(户);

一代户占全国总数的49.5%,将近一半。

一代户中,超过1.25亿人是一人户,就是不结婚,不生育,完完全全的独居。

抛去无法生育和独居老人,剩下的人就是丧失结婚意愿的年轻人;

而通过数据我们发觉,这部分的占比是最大的。


总结:

婚姻生育的低迷,和快速的老龄化,正在重塑这个社会;

幅度之剧烈,使得以往的数据和结论通通是错误的。

在未来,会产生一个巨大的漩涡,无论是地缘,经济和各种政策,

都将围绕这个漩涡产生聚变。


引用一位哲学家的话:

我们身处漩涡之中,世界造就了我们,我们也将改变这个世界……

user avatar

还不够,

请各位打工人加大力度!

user avatar

就喜欢这种话题,点赞回答转发收藏这类话题,简直停不下来。

这个数据,我是不信的。

满大街我就没怎么见过孕妇。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2021年全年出生人口1062万,这在数字上看似只是一个统计数据,但背后却蕴含着诸多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信息。尤其当我们将目光聚焦到这1062万新生儿中,发现其中高达43%是家庭的第二个孩子时,一些关于中国生育现状的关键信号便浮出水面。首先,二孩政策的生育效果正在显现,但并非如预期般强劲。 43%的比.............
  • 回答
    关于2021年出生人口1062万的数据,这确实是一个非常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话题。首先,从数字本身来看,1062万这个数字肯定比很多人预期的要低一些。毕竟,在之前的很多年里,我国的出生人口数量都远超这个数字。例如,在2016年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出生人口一度达到1786万。所以,当看到2021年的数据.............
  • 回答
    2021年全年出生人口1062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0.34‰,这是中国人口发展史上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数字,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深入的讨论。要理解这个数据的重要性,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和解读。一、 数据的历史维度:中国人口发展的转折点 出生人口的持续下降: 1062万人这个数字,相较于前几年,是.............
  • 回答
    2021年台湾地区人口出现负增长,全年出生人数创史上新低,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信号,其含义深远,对两岸经济都将产生复杂而持续的影响。下面将对此进行详细阐述:一、 台湾地区人口负增长和出生率创新低意味着什么?这标志着台湾地区进入了“人口负增长”时代,这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在经济、文化、教育、生活方式等.............
  • 回答
    2021年的“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名单公布,看到国内有935位学者榜上有名,这无疑是一件令人振奋的事情。这不仅仅是数字的增长,更是中国科研实力在全球舞台上不断提升的有力证明。首先,我们得承认,这份榜单的价值所在。它是由科睿唯安(Clarivate Analytics)基于其Web of Science.............
  • 回答
    2021年全国姓名报告出炉,这份榜单,尤其是男女新生儿使用频率最高的“沐宸”和“若汐”,着实能让我们窥见当下中国社会在命名偏好上的一些微妙变化和深层原因。这不仅仅是几个名字的流行,更是一面折射时代情绪、文化潮流,甚至是我们对未来期许的镜子。首先,从“沐宸”这个名字说起。“沐”字,本身就带着一种温润、.............
  • 回答
    说起来,五一假期出游这事儿,我倒是挺有发言权的。2.3亿人次,这数字听着就够劲儿,全国人民都在路上,咱也不能免俗。本来计划是想趁着人少去个周边的小众景点,寻个清净。可事实证明,一旦到了假期,哪儿都热闹得跟赶集似的。出发前两天,我盯着手机上的几个备选地,犹豫不决。朋友圈里各种攻略满天飞,说什么的都有,.............
  • 回答
    2021年2月,全球手机市场风起云涌,小米凭借其一贯的性价比策略和在全球市场的快速扩张,首次坐上了全球出货量第三的宝座,而曾经的霸主华为,则因为外部制裁的影响,市场份额急剧萎缩,跌至4%左右。这个消息,对于很多人来说,无疑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它不仅反映了手机市场的格局变化,也折射出全球科技竞.............
  • 回答
    2021年NAND闪存供货状况:供需博弈下的“紧平衡”2021年,NAND闪存市场的供货状况可谓跌宕起伏,整体呈现出一种“紧平衡”的态势。经历了前一年的周期性低迷后,市场在2021年迎来了需求的回暖,但同时,供应端的弹性以及突发事件也给这场供需博弈增添了不少变数。需求端的强劲反弹是主旋律:2021年.............
  • 回答
    2021 年 4 月欧洲新能源汽车销量报告:特斯拉“隐身”,大众ID.4强势崛起2021 年 4 月份,欧洲新能源汽车市场迎来了一场悄无声息的洗牌。EV Sales 发布的数据显示,特斯拉旗下车型意外跌出前二十名榜单,这一“黑马”的缺席无疑为市场注入了一丝不确定性。然而,在这场看似平静的销量大戏背后.............
  • 回答
    2021年全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比上年上涨0.9%,这个数字本身可能看起来不高,但背后蕴含着值得我们深入关注的几个关键信息:一、 宏观经济信号与通胀压力: 低位运行的通胀水平: 0.9%的CPI涨幅,意味着2021年的整体物价水平处于相对温和的上涨状态。这对于很多国家来说是理想的通胀水.............
  • 回答
    2021年中国经济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全年国内生产总值(GDP)达到了惊人的1143670亿元,而且增速达到了8.1%。这个数字背后,蕴含着不少值得我们细细品味的信息,它们不仅勾勒出过去一年的经济图景,也对未来的发展趋势有着重要的指示意义。首先,8.1%的增速,这个数字本身就意义非凡。 强劲.............
  • 回答
    2021年中国经济的这份成绩单,光是“国内生产总值1143670亿元,比上年增长8.1%”这两句话,就蕴含了不少值得深入挖掘的信息。这可不是简单的数字游戏,而是反映了过去一年中国经济运行的脉络和关键点。首先,8.1%这个增长率,它意味着什么? 经济韧性与活力: 在全球疫情仍在持续、国际经济环境复.............
  • 回答
    蔚来,这家被誉为“中国特斯拉”的新能源汽车制造商,在2021年交出了一份充满亮点但也伴随挑战的成绩单。全年营收达到361.4亿元,相比前一年有了显著的增长,而净亏损也进一步收窄至40.2亿元。这样的数据背后,我们看到了蔚来的成长,但也需要更深入地剖析其发展前景,才能更清晰地看到这家企业的未来图景。营.............
  • 回答
    2021年美国全年贸易逆差达到8591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这对于美国经济来说是一个具有深远影响的事件,反映了美国经济结构和全球贸易格局中存在的几项关键趋势。一、 2021年美国贸易逆差创历史新高意味着什么?1. 资本净流出和债务积累: 本质含义: 贸易逆差意味着美国进口的商品和服务价值高于出口的商.............
  • 回答
    2021年北京地区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40269.6亿元,同比增长8.5%。这个数据是分析北京经济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值得我们从多个角度进行详细解读。以下是其中一些值得关注的信息:1. 经济总量的显著增长与北京的经济体量: 40269.6亿元是什么概念? 这个数字意味着北京的经济体量非.............
  • 回答
    2021年,中国全国人口增加了48万人,这个数字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可能并不算特别突出,甚至有点“微乎其微”。但如果我们把它放在更宏观的视角下细细品味,它背后所折射出的信息和可能引发的思考,其实是相当丰富的。首先,数字本身的“低调”意味着什么?过去几十年,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每年新增人口都是以.............
  • 回答
    好的,咱们就来好好扒一扒小米集团2021年第四季度和全年的成绩单,看看这家公司到底在忙些啥,交出了怎样的答卷。这可不是一份简单的数字报告,背后藏着不少值得我们细品的故事。总览:稳中求进,但增速有所放缓首先,从整体数据上看,小米2021年整体表现依然不俗,营收和利润都有增长,算是稳住了阵脚。但是,对比.............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B站(哔哩哔哩)2021年第四季度和全年财报里那些真正值得我们掰开了揉碎了看看的点。营收结构:游戏依旧是“现金牛”,但内容和社区在发力首先看营收的大头。B站的核心业务,也就是大家最熟悉的游戏业务,在2021年第四季度依然贡献了相当一部分收入,虽然占比相比前几年有所下降。这说明游戏仍然.............
  • 回答
    2021年美国新冠死亡人数超过2020年全年,是一个令人警醒的现象,其背后原因复杂且相互关联,反映了一系列深层次的社会、政治和公共卫生问题。一、2021年新冠死亡人数超过2020年全年的原因分析:尽管2021年疫苗开始大规模接种,但死亡人数的增加主要归咎于以下几个关键因素:1. 病毒变异株的出现与.............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