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2021年全国全年人口增加48万人?

回答
2021年,中国全国人口增加了48万人,这个数字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可能并不算特别突出,甚至有点“微乎其微”。但如果我们把它放在更宏观的视角下细细品味,它背后所折射出的信息和可能引发的思考,其实是相当丰富的。

首先,数字本身的“低调”意味着什么?

过去几十年,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每年新增人口都是以百万甚至千万计的。所以,48万这个数字,与之前的增长模式相比,确实显得非常“冷静”。这首先直接说明了一个趋势:中国的人口增长速度正在急剧放缓。

想想看,一个拥有十四亿人口基数的国家,一年只增加了48万人,这几乎可以用“原地踏步”来形容。这意味着,生育的动力和新增人口的数量,已经很难抵消掉死亡人口的数量了。换句话说,人口增长的“引擎”已经非常微弱,甚至可以说,自然增长率已经接近于零,非常非常低。

那么,是什么导致了如此“低调”的增长呢?

这背后是多重因素叠加的结果,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点来分析:

1. 生育率的持续低迷是核心原因。 这是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因素。虽然我们有了“三孩政策”,但从2021年的数据来看,它的提振效果似乎并未显现出来。为什么呢?

生育意愿下降是普遍现象。 现代社会的生活压力,特别是大城市的经济压力,让年轻人生育的顾虑越来越多。高昂的养育成本(教育、医疗、住房),以及职业发展可能受到的影响,都是让很多人“望而却步”的现实因素。
晚婚晚育的趋势。 年轻人越来越晚结婚,自然也就推迟了生育年龄,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压缩生育的窗口期,导致平均生育子女数量的下降。
观念的转变。 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和女性社会地位的提升,越来越多的人不再将生育视为人生的必选项,而是更注重个人的发展和生活品质。丁克(DINK Double Income, No Kids)家庭的选择也日益普遍。
政策的滞后性与配套不足。 即使有鼓励生育的政策出台,但如果相关的社会福利、育儿支持、家庭友好政策(如延长产假、增加育儿假、提供托育服务等)没有同步跟上,政策的实际落地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2. 死亡率的变化也需要关注。 虽然不像生育率那样是主导因素,但死亡率的变化也会影响人口的净增长。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条件的改善,中国人均寿命在延长,死亡率总体上是在下降的。但是,如果生育率降得比死亡率下降得更快,人口自然增长率依然会趋近于零甚至负值。2021年人口自然增长率的低迷,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生育数量的锐减,而不是死亡率的急剧升高。

3. 人口结构的变化是内在逻辑。 过去,我们是人口红利最明显的国家。但现在,随着生育率的下降,低生育率的长期影响开始显现。这意味着,未来劳动年龄人口的比例可能会下降,而老年人口的比例会上升。48万的增加,更像是旧的增长模式“惯性”的余晖,而新的、更低基数的增长模式正在形成。

“48万人”这个数字带给我们什么启示?

这个数字不仅仅是一个冰冷的统计数据,它更是一个信号,预示着中国社会和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并带来了一系列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挑战和机遇:

人口老龄化加速的预警。 48万的增加,意味着新增人口的比例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极小,同时,出生人口数量减少也意味着未来劳动力供应的减少。但与此同时,随着人均寿命的延长,老年人口的比例会持续上升。这无疑会加剧中国面临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对养老金体系、医疗保障、社会服务等方面都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型需求。 过去以劳动力数量优势驱动经济增长的模式将难以为继。未来经济的增长将更多地依赖于科技创新、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优化人力资本。国家需要加大在教育、科研领域的投入,培养高素质人才,以适应新的发展需求。
生育政策的效用反思与深化。 “三孩政策”的初显乏力,迫使我们更深入地反思当前生育政策的有效性。除了单纯鼓励生育的数量,更重要的是要创造一个真正有利于生育、养育和教育的社会环境。这需要政府在经济、社会、文化等多个层面进行系统性的改革和支持。例如,降低养育成本、提供普惠性的托育服务、改革教育体系、保障女性就业权益等,这些配套措施的力度和效果,将直接影响到未来的生育政策走向。
区域人口差异与城镇化进程。 即使整体人口增长缓慢,但不同地区的人口流动和生育情况依然存在差异。一些人口流出地可能面临更为严峻的人口萎缩问题,而一些大城市或经济发达地区可能依然是人口流入和生育活动的集中地。城镇化进程中的人口分布,也会影响到区域经济发展和公共服务供给。
社会观念的持续演变。 人口增长模式的改变,也反映了社会观念的深刻演变。年轻一代对生活品质、个人价值的追求,对家庭和生育的看法,都在发生着变化。如何理解和适应这些变化,并从中找到社会发展的平衡点,是我们需要持续思考的问题。

总而言之,2021年全国人口仅仅增加了48万,这个数字虽然不大,但它像一个沉默的警钟,敲响了中国人口发展新时代的到来。它不再是我们熟悉的那个“人口大国”的增速,而是预示着低生育率、老龄化加速等一系列深刻挑战。这意味着,我们不能再用过去的思维方式来审视和应对人口问题。国家政策需要更加精细化、人性化地考虑育龄家庭的实际困难,社会经济发展也必须适应人口结构的变化,转向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率的模式。这是一个需要全社会共同面对和积极探索的议题。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两年中国汽车进入买方时代后,在车型细分化的大趋势下,有两个特点比较明显

第一,国家放开三胎后,车企密集投放的是20~40万级别的非刚需中高端MPV。丰田本田大众都在出新车,新本田奥德赛、起亚嘉华、另外国产MPV也在发力,广汽M8一车难求,连新造车势力的电动车也在瞄准MPV市场。

这段时间闹得最火的塞纳加价就是这个级别MPV上市火热的缩影,而且因为竞争对手太多,塞纳连加价都被打下去了。

第二,这两年8~10万级别奕炫、名爵5、影豹一系列A级运动轿车快速崛起,用户群体高度重叠,都是基层打工群体。

我们跟几个品牌的销售多次交流过,进店客户的特征明显:工厂或写字楼的基层员工,积蓄不多,没有自己的房子,不追求婚姻,就想买辆自己喜欢,在小圈子里有面子的新车。

车企为了能够抓取这个群体,也会特意找城市周边的二级汽贸合作,通过高额收益鼓励他们在当地的工厂、写字楼做广告。同时针对这个群体给出各种各样的买车政策,比如首付只要888。

新车市场是跟着大环境走的,经济结构决定车型的销售结构。

很明显可以看到塔尖的高收入阶层确实有欲望是多生子女,但是10万级别的MPV市场反而在急速收缩,尤其是原来二胎刚发布时还很热销的吉利嘉际、比亚迪宋max到今年都没声音了。

证明底层不仅对生三胎毫无兴趣,生二胎的积极性也没了。

而且真正危险的是原来很多专家教搜认为乡镇农村的低收入低学历年轻人还是会保持高昂的生育欲望,车市的第二个变化就已经很清楚了,现在得年轻人并不急于结婚,因为娱乐方式很多,抖音快手哔哩哔哩更不用说各种游戏和直播,甚至包括玩车,可以消耗时光的方式太多了。

更重要的是不结婚也攒不下钱,他们买不起房,没有积蓄。

这两年消费者最明显的细节就是储蓄在快速下降,10年前卖车能遇见几个有逾期的客都算稀奇,到今天逾期已不是问题,很多车企都放开了征信条件,有问题也可以申请。

所以从新车市场角度来说,48万新增很有可能只是开始。

好日子还在后面呢~

user avatar

幸好有大佬带我入了丧葬这行,这辈子我算是不担心了。

user avatar

参考阅读:

user avatar

楼炸早了,还有48W人的刚需呢~~

user avatar

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2021年死亡人口止住增长趋势暴跌20万,延缓了进入负增长时代的时间,为战略布局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

user avatar

法国近几十年来,工人从资产阶级那里学会了人工节制生育:或者完全不生孩子,或者不多于两个。工人们极端贫困。以致很难或者根本不可能养活大的家庭。结果,法国的人口几乎没有增长。法国资产阶级感到兵员不足了。它大声疾呼:“民族要灭亡了!德国人口增长比我们快!他们的士兵要比我们多!”顺便说说,即使参军的那些士兵,也是一年比一年糟糕:身材矮小,肺部虚弱,气力单薄。于是资产阶级“顿时慷慨起来”:亲自起来坚决主张为工人阶级进行某些改善,使之恢复一下元气,多生一些孩子。要知道,如果把母鸡杀了,那它就再也不会生蛋了。
——尼·布哈林、叶·普列奥布拉任斯基《共产主义ABC》1919年
第十二节 资本主义国家


我靠破千赞了,着实没想到啊。本人十分喜爱战锤40K那么讲个战锤的故事的吧。

帝皇坐上黄金王座后帝国的继任者们开始神话帝皇,让帝国的公民们认识到现在的一切是帝皇和阿斯塔特们带来的。却忘记了,帝皇本人认为是整个帝国内的人类创造了这一切,而他所做的一切是为人类这个整体。在帝皇统一泰拉后没有在帝国的行政体系中留下阿斯塔特们的位置。而是让凡人来掌握政权,于是部分阿斯塔特愤怒了,他们不理解帝皇为什么没有在帝国的行政机构里留下他们的位置,终于在混沌的蛊惑下荷鲁斯掀起了大叛乱,在平息叛乱帝皇耗尽了全部的精力,他的伙伴凡人当中的最忠诚朋友和他有相同理想的宰相马卡多也去世了。随即帝皇本人也坐上黄金王座去世了。在帝皇去世后部分阿斯塔特和行政系统里的部分凡人首领开始堕入混沌,他们开始于帝国当中于帝国外的混沌相勾结。摒弃了帝国真理,对于大叛乱他们隐瞒了真相并且宣扬是帝皇回到泰拉导致了大叛乱。对于帝皇他们只是高高挂起,全然不宣传帝皇真理,也忘记了混沌和恶堕的来自于人类精神的支持。同时对于大多数星球上人民的苦难,却以泰拉和500世界的奥特拉玛的上的贵族来告诉他们只要你努力的为帝国做贡献也可以成为像他们这样的人。对于他们的成为贵族用的手段却决然不提。对于那些宣扬帝国真理的人堕入混沌和恶堕的人则开始想尽一切让帝国的公民无法看到。但即使如此帝皇留下的帝国公理仍然没有磨灭。他们在一些帝国的公民和阿斯塔特的心中永留。

user avatar

竟然是增加的!


房价还可以稳中有升


计划生育工作赢了!

user avatar

忍不住狂喜,房价还得涨,房租也不能低,跟上,全部跟上!

user avatar

各地核酸全员筛查,号称不落一人。可是看看数据觉得很有意思。

一,天津号称1400万人,但是这几次的全民核酸,只有1250万上下。天津市少了150万人。人去哪了?

少了十分之一强,这不是小数字啊,

天津每十个人就跑了一个,不在天津?

总之细思极恐。


二,郑州,统计人口数据是1260万,但是不落一人的全民核酸是1118万人。也是少了140万人。


三,武汉,人口统计1244万,核酸筛查1123万,少了120万。

四,西安,全员核酸采样1231万,人口数据1295万。这个还好,只少了60多万。

五,哈尔滨比较惨,号称1000万人口,全员核酸只有790多万,少了200万人。

六,深圳比较给力,人口数据1760万,实际核酸采样2218万,多了450万。

七,乌鲁木齐号称400万人口,核酸采样230万,几乎打对折。


照理说,大城市应该是人口流入大于人口流出,现在这些大城市人口数据也对不上,小城市和农村人口可能更对不上了。目前可能也就是北上广深人口会比统计数据高吧。

如果按着这个比例推算,中国实际人口,最多也就只有12.5亿。14亿人口不存在的。

user avatar

“中国人口出生率下降根本不值得担忧,可以说,中国未来几十年乃至一百年内都不缺劳动力。”王培安对人口出生率下降现象,毫不犹豫做出正面回应。——2018年3月6日

user avatar

以下哪件事会更早发生?

1. 中国GDP超美国

2. 印度人口超中国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