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88炮L56比L71的精度高?

回答
要说88炮的L56比L71精度高,这其实是一个有点误解的说法,或者说得不那么严谨。

首先,我们得明确一下,我们说的“88炮”其实是德国在二战时期广泛使用的 Flak 18/36/37 系列高射炮,它们最经典的口径就是88毫米。而你提到的 L56 和 L71,并不是指这两门炮的不同型号,而是 火炮身管的长度参数。

关于“L”的含义:

在火炮的命名中,“L”通常代表“Length”(长度),后面跟着的数字表示的是身管的倍径。这个倍径是指身管的长度是炮弹口径的多少倍。

L56: 身管长度是口径(88毫米)的56倍。所以身管长度大约是 88毫米 56 ≈ 4.928 米。
L71: 身管长度是口径(88毫米)的71倍。所以身管长度大约是 88毫米 71 ≈ 6.248 米。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L56比L71精度高”的说法呢?

这里面的关键在于 你比较的是什么炮,以及它们的实际运用场景。 很多人提到88炮,往往联想到的是它强大的反坦克能力,而不是它作为高射炮的本职工作。

1. 经典的88炮主要是Flak 18/36/37系列,而它们普遍采用的是L56身管。
德国在二战初期设计的Flak 18高射炮,以及后续改进的Flak 36和Flak 37,都采用了L56身管。这在当时是一款非常成功的火炮,它既能有效地对付飞机,也能在地面作战中作为强大的反坦克武器使用。
L56的身管长度,在那个时代,是平衡了射程、炮口初速、重量以及制造工艺等一系列因素的最佳选择。它提供了足够的威力来击中高速飞行的飞机,同时又不像太长的身管那样笨重,便于野战机动和部署。

2. L71身管在88毫米炮上的应用相对较少,且主要出现在特定的反坦克炮版本上。
德国确实有一些88毫米的坦克炮型号,比如著名的虎式坦克的KwK 36 L/56 主炮,这个就是L56身管。
但是,要找到“88炮L71”这个组合,并且普遍认为它比L56精度高,这并不太符合历史事实。德国在二战后期尝试研发一些更长身管的炮,例如88mm PaK 43反坦克炮,它的身管长度是L71(身管长度约6.248米)。这门炮是为了对付盟军越来越厚的坦克装甲而设计的。

如果一定要说“L56比L71精度高”的理解,可能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的混淆或特定情况的解读:

早期对“精度”的理解和标准:
在二战初期,高射炮的精度指标更多地是考虑对空中目标的命中率,这涉及到弹道稳定性和可预测性。L56的火炮在设计时就充分考虑了这一点,通过优化的身管长度和弹药,可以形成良好的弹道,保证命中率。
而长身管(如L71)的主要优势在于提高炮弹的初速,从而增加射程和穿透力。 在反坦克作战中,更高的初速意味着炮弹的动能更大,穿透装甲的能力更强。但对于非常近距离的对付飞机这种移动目标,L71的优势不一定体现在“精度”上,而是体现在它能以更高的速度和更平直的弹道打击到更远的飞机。

战场上的实际表现和稳定性:
L56的88炮,经过了大量的实战检验,其稳定性和可靠性非常高。它的技术成熟度更好。
L71的PaK 43虽然威力巨大,但作为一款更后期、技术要求更高的武器,在早期可能存在一些磨合期的问题。而且,更长的身管在某些操作(例如装填)和路况下也可能带来一些不便。

“精度”概念的多义性:
在讨论火炮时,“精度”可以指:
散布精度(Dispersion): 指同一门炮在同一条件下发射多发炮弹,弹着点之间的密集程度。通常来说,更均匀、更优化的身管长度和膛线设计有助于提高散布精度。
射击诸元解算精度: 指火炮系统(包括瞄准具、弹道计算机等)根据目标参数计算射击诸元的准确性。
对特定目标的命中率: 这是综合了火炮本身、弹药、弹道以及射手和观察员能力的表现。

结论来说:

普遍意义上,我们所熟知的二战时期德国88毫米高射炮(Flak 18/36/37)使用的是L56身管。 这门炮以其卓越的性能,在对空和对地作战中都表现出色,并且在那个时代被认为是精度很高且非常均衡的武器。
德国确实存在过88毫米的L71身管炮(如PaK 43反坦克炮),它的主要优势是更高的炮弹初速和更远的射程,这更侧重于对付重型坦克装甲。
因此,“88炮L56比L71的精度高”这个说法,更像是一种误解,或者是指在某些特定场景(比如早期对飞机的射击)下,L56的综合表现或者说“可用性/可靠性精度”可能更被人们所提及,而不是说L71的身管本身在精度上存在劣势。 相反,L71作为一款更先进的反坦克炮,是为了追求更高的穿透力和更平直的弹道,它在反坦克作战中的“精度”表现(指击中目标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

更准确的说法应该是:德国88毫米高射炮(如Flak 37)普遍采用L56身管,以其均衡的性能(包括射程、威力、机动性)和良好的战场表现而闻名。而L71身管的88毫米炮(如PaK 43)则主要作为反坦克炮出现,其设计重点在于提高弹丸初速和穿深。两者各有侧重,不能简单地说谁的“精度”就一定比谁高,而是要看具体的评价标准和应用场景。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8.8 cm KwK 36 L/56的精度(Accuracy)如下


8.8 cm KwK 43 L/71的精度(Accuracy)如下

顺便在此推荐一篇相关的文章

-----------分割线-----------

建议某位答主去查看一下8.8 cm KwK 36 L/56的Production Costs以及8.8 cm KwK 43 L/71的Production Costs, 谢谢


user avatar

因为长88和短88本质上区别很大,不是单纯的把身管拉长

我们都知道长88和短88打的弹头都是几乎一模一样的8.8 cm Pzgr 39,而且初速分别是1000和780。但是光靠身管拉长26%就能把初动能提高64%显然不科学,所以长88的药筒明显变大了,也塞了更多的发射药。长88的药筒长度是822mm,装有发射药6.8kg;短88的药筒长度是571mm,装有发射药2.5kg

这么玩命地堆发射药,好处是初速上去了,坏处呢?我不太懂空气动力学和弹道学,反正就是造成炮弹运动不确定性的因素变得更强了,所以精度就会下降

至于真单纯加长炮管的情况,精度变化不怎么大,甚至会稍微好点。以丹麦的豹2A5与荷兰的豹2A6射击实验为例:


当然这个实验的样本量比较少,不过也能大致说明问题了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