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中国男性比女性多 3362 万人,总人口性别比为 104.88 ,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回答
中国男性比女性多出 3362 万人,总人口性别比达到 104.88,这几个数据背后隐藏着许多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社会、经济和文化议题。这不仅仅是冷冰冰的数字,它映射着中国过去几十年的发展轨迹,也预示着未来的挑战与机遇。

1. 长期存在的性别选择性生育的遗留影响:

最直接、最显而易见的原因,就是中国长期以来存在的性别选择性生育行为。在重男轻女的传统观念影响下,以及过去的计划生育政策压力,一些家庭倾向于生育男孩。尽管政策已经调整,但这种观念和行为的惯性依然存在,导致了出生人口性别比的失衡。

对社会结构的影响: 这种失衡导致了“光棍”现象的普遍化,许多男性在适婚年龄难以找到配偶。这不仅可能引发社会不稳定因素,例如婚姻挤压、婚恋压力增大,还可能影响到社会和谐与家庭的传承。
对婚姻市场的影响: 性别比失衡直接扭曲了婚姻市场,高价彩礼、婚介市场的火爆都与此息息相关。男性在婚姻竞争中处于劣势,这背后是经济压力、社会期望以及个人价值的复杂交织。
对人口结构长远影响: 即使未来出生人口性别比恢复正常,这种失衡带来的影响仍将持续一代甚至两代人。未来的生育率也可能因此受到影响,因为适婚女性数量的相对不足。

2. 劳动力供给与经济发展:

在传统的工业化进程中,男性在体力劳动和制造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虽然现在服务业和高科技产业兴起,但男性劳动力数量的充裕在一定程度上支撑了中国过去几十年的经济高速增长。

劳动力结构的变化: 随着经济结构的转型,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虽然男性劳动力基数大,但如何提升他们的技能水平,适应新的产业需求,是关键的挑战。
潜在的劳动力短缺隐患: 尽管目前男性数量占优,但考虑到人口老龄化和生育率下降的趋势,未来劳动力供给的压力依然存在。如果性别失衡的问题未能有效解决,未来某些领域可能会出现劳动力短缺,尤其是在一些传统上由男性主导的行业。

3. 社会稳定与群体性心理:

大量未婚男性群体的存在,必然会带来一定的社会心理影响。

群体性焦虑与不满: 婚姻的缺失可能导致一些男性产生焦虑、沮丧甚至愤怒情绪。这种情绪的累积,如果缺乏有效的疏导和社会支持,有可能会转化为社会不稳定因素。
婚恋观念的改变: 婚姻的稀缺性也可能促使人们重新审视传统的婚姻观念,更加注重物质条件、社会地位等因素,这可能会加剧社会阶层分化。

4. 政策与社会治理的挑战:

如何应对和缓解性别失衡带来的问题,是中国政府面临的长期挑战。

生育政策的调整与影响: 从“单独二孩”到“全面二孩”再到“三孩”,生育政策的调整旨在提高生育率,但要扭转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的局面,还需要更长的时间和更深入的社会观念改变。
社会保障与福利的考量: 适婚男性群体的增加,也对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以及心理健康支持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
消除性别歧视的任重道远: 根本上解决问题,需要持续推进性别平等,破除陈旧的观念,让女性的价值得到充分的尊重和认可。

5. 文化与观念的深层反思:

性别比失衡不仅仅是政策或经济问题,它触及了中国社会最深层的文化根源。

“传宗接代”观念的演变: 尽管社会在进步,但“传宗接代”的观念在一些地区和家庭中依然根深蒂固,这使得男孩在生育选择中仍然占据优势。
女性地位的提升与挑战: 随着中国女性教育水平和经济地位的提高,她们在婚姻选择上拥有了更多的主动权,这也间接影响了传统的婚配模式。如何在新时代构建更加平等、健康的性别关系,是一个重要课题。
媒体与社会舆论的作用: 媒体和社会舆论在塑造性别观念、引导社会认知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如何营造一个更加尊重女性、促进性别平等的舆论环境,对解决问题至关重要。

总结来说,中国男性人口多出女性 3362 万,性别比 104.88,这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社会现象,它提醒我们:

过去的政策和社会选择对当下产生了深远影响。
当前的性别失衡将继续影响未来的社会结构、家庭关系和经济发展。
解决这一问题需要长期的、系统性的努力,包括观念的转变、政策的优化和社会的支持。
这不仅仅是数字上的差距,更是对中国社会进步、性别平等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的深刻拷问。

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男性多了”这个表象上,更需要深入挖掘其背后的原因,理解它带来的连锁反应,并积极思考如何构建一个更加均衡、和谐的社会。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如果有人告诉你中国有三千万光棍,你就回复他一句话:对不起,我不买房。

这个新闻只是每年常见的去库存广告而已。

小时候就经常听见一个新闻数据,那就是说中国男性比女性多三千万,当时我想:这可麻烦了,不会成为不安定因素吧?

我相信年龄稍微大一点的80后、90后,应该都记得很清楚,就是从小时候就看见新闻说:中国男多三千万。

结果到现在,我的想法改变了,因为我发现:怎么每年、每代人都精准多三千万?

你这个数据怎么就这么有觉悟?恐惧营销去库存也不是这么玩的啊,买不起就是买不起啊。

比如2016年各大主流媒体报道,说中国80后男的比女的多三千万,可能有15%都找不到对象。

到了2019年,还是国内各大主流媒体报道,发了一篇通稿,把主人翁换了,内容变成了:90后、00后的男性比女的多三千万,性别失调严重...

后来2020年00后性别失调严重话题,甚至还上了热搜:

我们来看看这篇通稿的内容,怎么写90后、00后的:

三个亮点:

1、90后性别失调很严重。【数据1】

2、00后比90后性别失调更严重。【数据2】

3、这个数据1、2的来源是《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院长》翟振武分析出来的。

他还分析得出来过什么结论?他当初说一旦开放二孩,人口将爆破式增长,甚至中国可能面临社会崩溃的风险。

原文:2014年3月的《人口研究》上翟振武表示,全面放开二胎的话,将累计多出生9700万人,每年出生人口峰值将达到4995万,生育率将达到4.5。

结果开放二胎以后,前段时间出生人口数据我们都看见了,不是爆破式增长,是跌破了警戒线,这专家简直是反向预测大师...

就是说:2019年这个标题《3100万剩男?80后90后请往后稍稍 00后才是最慌的》的文章,是每日经济新闻采访翟“大湿”以后,再由全网各个主流媒体通稿扩散出来的新闻。

懂了吧?换句话说,这个新闻的根源数据来源就是翟“大湿”预测,那你信翟“大湿”吗?

我就好奇两点:

1、反正我至今没看见他预测的出生9700万人人在哪?如果一个人有如此严重失误的预测,他后面分析确定还靠谱吗?

2、请告诉我,我们是如何精准保持每一代人都男多女少三千万?80后正当年的时候,说80后多三千万,现在80后基本全部都结婚了,没法战略忽悠了。

就开始扯90后、00后,甚至还分析说00后是性别失调最严重的人群...

我说这不是违反常识吗?应该是越年纪大越保守,越年轻的新生代越开放,怎么到翟“大湿”这里又变成了反向预测?变成了00后才是最保守的一代人?你信吗?

我反正观察到的现象都是,年纪越大,比如基本都是姥姥那辈的人,才越把儿子看的重!后面从80后到90后、乃至00后,基本重男轻女、传宗接代的思想是完全消失了。

别说什么传宗接代概念了,现在的年轻人是连一胎都不想生,还会在乎是不是生的儿子吗?你怕不是搞笑吧...

也别说农村,现在农村的新生代夫妻也更喜欢女儿,因为儿子真的生不起啊!一个儿子一套房子,谁生得起?

下次有人告诉你说,中国男性比女性多三千万的时候,你可以这样回复他:

“谢谢,我没钱,我不买房。我都躺平了,婚都不想结了,随你怎么恐惧营销,多一个亿我都还是买不起。”

恒大暴雷你别指望我接盘。

个人觉得:恐惧营销真没意思,你越恐惧营销,年轻人越不会奋斗,只会更加的颓废,这种内宣伤害大于鼓舞。

当然三千万光棍也不是谣言,而是回形针式的科普,就是这些媒体说的是事实,但是他只说部分事实。

1、多三千万男性,是全年龄层多三千万,不是适婚男多三千万,难不成20岁女孩去和80岁老爷爷谈恋爱?

2、是960万平方公里的整个中国多三千万男性,均摊到你所在的片区,男的可能就多几个人。

3、自然条件下,男性出生率本来就高于女性多一点,因为男从小就手贱、调皮,所以死亡率高于女性,所以天生就会多一些,这属于大自然的平衡。

真相是什么?真相就是实际上中国男女比例基本是均匀的。

而且现在女性的婚恋压力越来越大,甚至是沉重,因为并没有男多女少,所以导致女性择偶可选项实际上很少,而且时间很紧迫。

下面才是真相,希望广大姐妹们收到,忠言逆耳,利于行啊!不要在给假数据欺骗了。

这才是中国的现实婚恋情况:

1、婚姻市场对男性更友好,对女性充满了歧视。

为什么?因为男的可以打光棍到40多岁,只要他40岁事业成功,他就不愁结婚,换句话说,女性虽然起点比男性高,但是大自然是平衡的,男性在打持久战方面,更有优势。

80后男性,未必匹配的就是80后女性,他甚至可以匹配00后的大学生。

但是反过来,女性一旦错过了黄金生育年龄,在婚姻市场上面就会饱受歧视,这就是事实,只是很多人不愿意承认(我个人认为这种歧视行为是错误的)。

女孩年轻时候,比男性是更容易找对象,但是给你选择的时间很短,必须在27岁之前搞定,27岁之后举步维艰。

我不歧视27岁的女性,但是婚恋市场会歧视,我没办法,只能说:可能这就是人生吧?

2、大城市严重的男少女多,已经是非常残酷的存量搏杀了。

中国目前所有的大城市,基本都是男少女多,原因不复杂,女方不用买房,所以在当地找对象就好了,然后很容易就可以留下来。

但是男的很难逃过买房这一关,所有混不好的,都回老家了。如果还有人在给城市女性白领鼓吹什么男多女少,制造幻觉,这种宣传实在是害人一生。

换句话说,中国男女婚恋,其实是在差不多的起跑线。

1、比例基本均匀。

2、女方起点高,但是技能时间短,过了27岁就压力大。

3、男方起点低,买房压力大,但是一旦渡劫成功,选择面极大,而且时间充沛。

这才是中国三千万光棍的真相,这才是婚恋市场的真相。

来源 公众号 每日怡见
user avatar

能不能给个确切的数据,一会儿3000万,一会儿1000万,不就是为了制造男性焦虑,为了让男人内卷,为了娶老婆,男人就得做牛马。玩不起,我们不玩了行不?

user avatar

香港女多男少,没有男权压迫,一样是女人看不起男人。这个性别比,大家笑笑就行了,高低和各位都没关系,现实是不会变的。

user avatar

婚恋市场会进一步有利于女性,不过婚恋这一块我倒是无所谓,反正我不结婚。我最担心某些男性舔狗为了讨女人欢心,到处拉偏架,强行替女人出头,这会严重侵犯我的权益。

user avatar

帐不是这么算的。

看上去男性比女性多3000多万,其实最终能进入婚恋市场的,男人比女人少3个亿都不止。


没房没车甚至没工作没收入的男性,有资格谈婚论嫁吗?

不用说女性朋友、丈母娘老丈人、女拳大师们不考虑,这些男性自己也越来越有自知之明,不去打扰小仙女的雅兴。

月收入不足1000的6亿人里,至少得有3亿男性吧?

都不用说月收入1000了,哪怕加一个0,月入一万的工薪族,虽然看数据他们已经超过了90%的执政阶级,还完房贷还剩几个钱买车、结婚、养娃?


“有房有车无月供,存款XXX万”,这几乎已经是网上主流的女性最低择偶标准了吧?

但是男性的最低择偶标准么,基本就是“女的、活的”了,甚至可能有些男性网友会觉得二次元纸片人也可以做老婆。


所以,以最终进入婚恋市场的人数来看,女性最少7亿,男性最多1亿,即使再放宽标准,女性人口也比男性多3-5亿。

建议下次各路标题党提问的时候,改一改,“女性比男性多3(或5)亿”,更能吸引眼球。

user avatar

有个朋友是一名狱警

某天喝酒聊起来了

他说,

我上班十年了,

发现中国消亡最快的一个职业,就是小偷。

10年那会,新入监里面盗窃至少三分之一,

还有三分之一的故意伤害(杀人),抢劫。

剩下的就零零碎碎一些,比如拐卖,强奸,职务,金融,涉黑涉恶涉枪涉毒……

十年后,发现盗窃连十分之一都没有了。

我说,那肯定是啊!

现在谁身上也没钱,都手机了,再说,现在赚点钱不难,卖把子力气就不愁没钱赚。

他说,可惜他们练了几十年的技术了。

大家笑。

他说,现在社会扫黑除恶,里面涉黑涉恶猛增。前两年打击集资诈骗,金融诈骗扎堆。这些虽然短期多,但都不可持续,一阵子就能把地方上几年十几年存货消化一空。

我说,那有没有一种情况,是这些年来稳步增长,而且未来会成为主要问题的。

他想了想说,强奸罪。

————————

3000万光棍问题,背后折射的则是贫富差距和城乡差距,依然是财产关系的不平等,相信在发展中会得到缓解。

加大跨国婚姻支持力度,以及放开婚配关系中的外国人居留条例,会有一些作用。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