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中国参加东京奥运会的女运动员比男运动员的两倍还多?

回答
中国在东京奥运会派遣了431人的体育代表团,其中女运动员291人,男运动员140人,女运动员人数确实是男运动员的两倍还多。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性别比例呢?这背后其实是中国体育发展的一个缩影,涉及多方面的因素。

首先,中国竞技体育的整体战略和优势项目分布是导致这一现象的最根本原因。中国在很多传统优势项目上,女性运动员有着非常突出的表现和深厚的基础。比如:

体操、跳水、花样游泳:这些项目对身体柔韧性、协调性和技术精细度的要求非常高,而女性在这些方面通常更具优势。中国在这些项目上长期以来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培养出了大量优秀的女性运动员,因此也贡献了相当多的参赛名额。
举重、射击、乒乓球、羽毛球:虽然这些项目不完全是女性的专属,但中国女队在这些项目上的统治力非常强。举重项目中,中国女举几乎包揽了多个级别的金牌;射击项目中,中国女将们也是奖牌的有力争夺者;而乒乓球和羽毛球更是中国体育的国球和强项,无论男女都非常出色,但女性运动员在国际赛场上的稳定性和抗压能力,加上中国在这些项目上的投入,使得女运动员的整体实力非常突出。
排球、跆拳道、摔跤、赛艇、皮划艇等项目:中国在这些项目上也涌现出许多世界级的女运动员,并且这些项目在奥运会上的设项也相对较多,为女性运动员提供了更多的参赛机会。

相比之下,虽然中国男运动员在一些项目上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例如篮球、足球、游泳(部分项目)、田径(部分项目)等,但整体而言,在一些奥运金牌大户项目中,中国女运动员的优势更为明显和广泛。

其次,基层选材和人才培养体系的差异也起到了作用。

早期选材的侧重点:中国体育系统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对于一些女性更具优势的项目,例如体操、跳水等,进行了大量的早期选材和投入。这些项目的技术特点更适合青少年时期的女性身体发育特点,因此在选材时就会有更多的女孩子进入到专业训练体系中。
对一些“男性项目”的投入和发展相对滞后:虽然近年来中国一直在努力发展男子足球、男子篮球等团队项目,但与女足、女篮相比,在历史积累、基础人口、技战术水平等方面,整体发展仍需时间。因此,在这些“男性主导”的项目上,能够达到奥运会参赛标准和竞争水平的男运动员数量,相对来说可能没有女运动员在优势项目上那么庞大。

第三,奥运会项目的设置和中国对奥运战略的调整。

女性项目增多:近年来,国际奥委会为了推动性别平等,也在逐步增加女性项目的数量。虽然这个趋势相对缓慢,但对女运动员的参赛名额是有积极影响的。
中国体育的“有所为有所不为”:中国体育在奥运战略上,往往会集中优势资源发展那些最有可能夺金的项目。当一个项目的女性运动员整体实力远超男性运动员,并且该项目在奥运会上的金牌数较多时,自然会派遣更多的女运动员参赛。

第四,历史和文化因素也可能在潜移默化中发挥作用,尽管体育本身是纯粹的。但从社会文化层面来看,一些体能要求非常高、对抗性极强的项目,在传统的观念里可能更偏向于男性。而那些对技巧、柔韧性和耐力要求更高的项目,则更容易被女性接受和发展。当然,这只是一个非常宏观和笼统的说法,并非绝对。

总而言之,中国女运动员在东京奥运会上人数超过男运动员的两倍,是中国竞技体育长期发展战略、项目优势分布、人才培养体系以及国际奥林匹克运动发展趋势共同作用下的结果。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人数比例问题,而是反映了中国在不同体育项目上取得的成就和发展重心。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从04年开始,除去08北京东道主外,中国的奥运参赛规模一直是四百人上下雅典407,伦敦396,里约416,东京431,总体数量是比较稳定的,但男女比例越发失衡,伦敦是男171女225,里约是男160女256,东京是男133女298。不要小看这个失衡,它反映非常多的问题,我列举一些,当然,主要是我个人观点。

一,大背景:因金牌,而体育

中国发展体育的目的,与世界多数国家不同,不同有一个很大原因,就是国家历史过程不同。世界多数国家都是从弱→强这个发展过程,但中国不是,中国是强→弱→强,也就是说,我们这个民族有成功记忆,但成功记忆是需要唤醒的,而体育承担的作用,就是振奋人心,就是唤醒这种成功记忆。清楚了目的,就要找途径,也就是哪些项目有可能拿金牌,有可能振奋人心。经过层层筛选,我们确定了体操、跳水、举重、射击、兵乓球,羽毛球作重点发展项目,因为这些项目有几个特点,例如非对抗,非集体,有技巧,非职业。这些特点可以让我们扬长避短,快速达成目的。但为什么女选手比男选手两倍还多呢,这就是第二点,环境。

二,大环境:差别小,对手少

两百年前英国人达尔文提出了进化论假说,他主要以动物为例,但人作为动物中一种,实际是无法置身事外的。我们可以清晰发现,有的族群胳膊长,有的族群腿短,只不过当代的政治环境,多数人极力避谈这些问题,但不谈,不等于不存在。在体育比赛中,族群优势是非常明显的,除非身处劣势的A族群出一个天才,而恰巧身处优势的B族群这代人都平庸,才能用个体爆发抹平族群差异,但这种情况,始终是极小概率的。绝望中的希望是,相对男性,女性族群差异小很多。举个例子,日本男足世界排名第28,日本女足世界排名第10;韩国男足世界排名第39,韩国女足世界排名第18;中国男足世界排名第77,中国女足世界排名第15。日本男排世界排名11,日本女排世界排名第5;韩国男排世界排名第19,韩国女排世界排名第14;中国男排世界排名第26,中国女排世界排名第2。日本男篮世界排名第42,日本女篮世界排名第10;韩国男篮世界排名第30,韩国女篮世界排名第19;中国男篮世界排名第29,中国女篮世界排名第9。广义来说,中日女篮,中日女排,中日女足,都算世界范围内不错的球队。但除了日本男排,中日韩其它男子球队在世界范围内,全是弟中弟,包括日本男足,也是上限很低的球队。从中田,小野,中村,稻本,到香川,本田,长谷,长友,再到现在的南野,富安,镰田,没有丝毫进步突破。一言概之,不是中日韩不会搞体育,也不是缺乏经费资源,而是体育运动中最根本的问题,也就是身体问题,不是钱和态度能解决的。而女性在身体方面的差异,就比男性小很多。加之全世界大量穆斯林国家女性极少参与体育,所以对手又少了很多。这就再次提升了成功的可能性。

三,说未来;尝试勇敢起来,尝试直面问题

男性参赛运动员越来越少,绝不是进步的表现,相反是出了很大问题。过去的金牌策略有其存在必要,但也有问题,问题就是金牌策略搞一万年,也不能真正发展体育,因为出发点就不是。过去我们是选择性勇敢,未来我们需要真正勇敢,这话怎么理解,我举个例子。我县城有套房,张三上海汤臣一品有套房,从数量看,我们是一样的,但实质并非如此,汤臣一套房的价值,可能是县城的十倍百倍。我们兵乓球强,他们足球强,从数量看,我们都有一种运动强,是平等的,但实质不是,就像同为制造业,人家汽车强,我们高压锅强,是一样的。我们不能总用数量的平等,去掩盖忽视实际存在的巨大差距。男子体育是体育的最高舞台,虽然很多运动有起点差异存在,但也有很多运动没有,或差异很小,例如集体运动中棒球,曲棍球,板球。如果不直面差距,只片面找平,最终结果就是差距越来越大,在一段时间,我们可以为了某个目的发展体育,但体育终归是相关每个人的,人心振奋起来了,也需要好的身体去干活。

user avatar

美国也是女性运动员多,俄罗斯也是女性运动员多,英国也是女性运动员多,中国也是女性运动员多,很多年来的金牌奖牌榜排头国家都是女性比男性多

女性比男性多,正是体育强国的特征


那些即使算强但没那么强的,像德国像日本像韩国,还真就是男比女多,要不要嫁个韩国人被揍的鼻青脸肿?


咋样,跟你想要挑的事儿差了十万八千里不爽了吧

user avatar

男“运动员”都跑到哪个领域去了,大家心里没点数?

2020年奥林匹克数学比赛,中国队员:

2020年奥林匹克物理比赛,中国队员:

2020年奥林匹克化学竞赛,中国队员:

2021年计算机奥林匹克比赛,中国队员:


总计男女比例 18:1

user avatar

因为我国奥运夺金政策

就是大力发展女性项目,技巧项目,冷门项目,单人项目等……

user avatar

中国的奥运战略,准确说就是奥运金牌战略,就是:小,巧,难,女,少。即:小众项目,技巧性项目,难度大的项目,女子项目,人数少的项目。同样的投资,你投资一亿去搞跳水,和你投资一亿去搞足球,那效果大不一样。

用这个标准去套男子项目,会发现很难。知名的团体项目,大家都在发展。所以就是小众技巧的项目,比如乒乓球,羽毛球,体操,跳水,射击,还有冲金可能。

女子项目就不一样了。女子的团体项目,在世界范围内还是比较小众的,从事的职业选手少,赞助也少,竞技水平就处在一个水平面上。所以女子项目,能冲金的人就多多了。

user avatar

我吐了,热评看了一圈下来,没有一条真心的夸赞一下中国女运动员属实厉害的。

你们都在害怕承认什么?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