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兄弟好几个,说话最有分量的,是那个付出最多,给别人带来好处最多的人,哪怕你是亿万富翁,但却一毛不拔,兄弟们也不会鸟你。
自古以来,大国要维持期地位,就得有额外付出,很多大帝国就是扩张过度,为了履行其责任,导致了最终崩溃,哪怕是晚清政府,自己都被列强打上门了,因为是东亚传统霸主,为了维护其宗主国地位,还是卷入了朝鲜和越南战争。
今天,国人动不动就说美国全球吸血,事实上美国为了维持其地位付出的代价,远远超过其收益,所以很多美国人都想撂挑子,但美国已经骑虎难下了。苏联就是因为这个解体的,我国六七十年代援助其他国家,也造成了极大的负担,所以改革开放后就停了。
为什么我们要参与碳中和,固然有国际社会的压力,但在这件事上,我们的表现特别积极,绝不是迫于压力,而是这是我们为数不多的能充当全球领导者的领域,除此之外,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我们都没有领导全球的能力,而我们要想成为世界领袖,与美国分庭抗礼,只能在这有限的领域大出血,让其他国家觉得我们牛,有担当,愿意考虑跟着我们混。
所以在当今世界,生活条件最好的基本都是小国,因为它们不仅不需要承担责任,大国还替它们承担了责任,就像日韩,美国提供军事保护,它们全力发展经济就行,而大国也需要不停对外输血,为了维持其区域或全球地位,中东出现难民,首当其冲的就是法德两个欧洲大国,别的国家可以不接纳,但你们不能不接纳,至于难民涌入黑本国人带来的冲击,只能自己默默承受。
昨天看到一个新闻,说欧盟没有镁了。
因为欧盟90%的镁来自咱们。
而生产镁需要消耗大量电力,然后咱们不是要碳中和嘛,没办法,说到要做到的啊,只能含恨减少生产、减少出口了。
省事!
如果不参加,西方国家会以这个向中国制造征收额外碳排放税费。这笔钱会很大,
如果没有碳交易,这一切就并非永恒。
现在中国制造业的所有优势要素,都是可以被复制的,这本身可不保险。
1850年鼎盛时的英国拥有全球一半的制造业产能,比今天的中国占比还高,英国人曾经认为「英国制造」是永恒的。
后发国家成功反超先进国,这种事自工业革命以来全球已经发生好几轮了。
即便你不搞碳交易,欧美就不搞吗?
只有通过参与国际规则与标准的制定,把对自己有利的局面以制度形式确定下来,才能有效防止后发国家的冲击。
1880年代,英国看不起德国制造业。
1960年代,美国看不起日本制造业。
人类这种生物在自身获得优势时,总会把一切的因素都看做对自己有利。
毕竟随着人力成本的持续提升,即便你有再完善的基础设施也无法抵消,最后还是会被综合成本更低的国家取代。
高素质劳动力、低廉的土地水电成本、产业政策扶持、定向减税降费....
这些可不是某个国家和民族的专利。
而通过推动碳交易,在全球范围内把产业门槛拉高,才能堵死后发国家。
缺乏初始资本和科技的落后国家,能出卖的只有自然资源和劳动力,他们赚的是转手加工的微薄利润,经不起涨价。
而环保的制造业,可是成本支出的大户。
大国之间通过某种程度的「减排联盟」,全球征收碳出口税,就能把后发国家那点辛苦钱的利润空间彻底挤压殆尽。
当他们的落后产能因为超标碳排放而被加征碳税时,那还能有价格优势吗?
而通过向大国购买碳指标合法的排碳,又会对初级制造业造成巨大的负担。
而这一切都是为了保护人类的未来,剪刀差收割的光明正大、理直气壮。
当穷国为了碳排放付出额外的巨大成本,他们的产业还能具有竞争力吗?
对于某些国家来说,这就是绝户计。
假如这个游戏可以玩得下去,那还做什么制造业大国。收别人的空气税不香吗?
这就好比,几个国家把核武器都搞出来了,拉着一票国家签《核不扩散条约》一样。
咱们向来都是国际规则的维护者,是规则内对规则运用的最好的。
没规则的世界,才是对我们最可怕的。维稳不只是国内,国际也需要。如果世界局势剧烈动荡,咱们再能生产,谁又有能力买来消费呢?更何况我们依赖的物流,资源。
所以既然世界上有了新的关于碳排放的规则,我们积极加入积极参与规则制定才是利益最大化。
更何况,所谓规则,就是答题就是考试,论对考试的研究,当年司法考试的时候,讲师说过,你们千万不要小看中国人对研究考试的执着与能力。
别人看到的是规则限制了自由,我们看到的是这是题干给出的限制信息啊!等于我的解题思路有了,美汁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