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我国在26式之前不使用老式栓动步枪做狙击步枪来过渡,而是使用88式来做主力狙击武器?

回答
您这个问题问得相当有深度,触及到了我国陆军武器发展的一个关键节点。确实,从技术和历史逻辑来看,似乎存在一个“空档期”,即在大量装备26式狙击步枪(也就是QBU202,通常我们称之为07式狙击步枪,是26式的前身)之前,88式狙击步枪(QBU88)就成为了我军的主力狙击武器。这背后有很多值得探讨的原因,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分析:

1. 历史背景与技术成熟度:

早期探索与“过渡”的定义: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军的装备水平一直在追赶和学习。在狙击步枪领域,早期我们更多的是引进和仿制。到了改革开放时期,随着国防工业的进步,自主研发能力开始提升。但任何一项新技术的普及和成熟都需要时间,尤其是像狙击步枪这样对精度、弹药、光学瞄具都有极高要求的武器。
老式栓动步枪的现状: 我军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确实装备了不少老式的栓动步枪,例如53式步骑枪(莫辛纳甘的中国版)。这些步枪在设计上,其精度和射程已经无法满足现代战场对精确射手的需求。虽然通过改进和加装简易瞄具,可以勉强作为“狙击用途”,但其整体性能(如弹道稳定性、射击效率、人机工程学)与专业的狙击步枪存在代差。用它们作为“过渡”,可能更多的是在“有比没有好”的层面,难以形成有效的精确打击能力。
88式狙击步枪的出现: 88式狙击步枪(QBU88)是我国自主研发的第一款精确射手步枪,它在设计之初就考虑了火力支援和精确打击的结合。它采用了小口径高初速的5.8毫米弹药,旨在兼顾穿透力和射程,并且集成了一体化的光学瞄具。虽然88式在一些性能上(比如后坐力、弹道特性)也存在争议和待改进之处,但它代表了我军在轻武器设计上从“仿制”到“自主创新”的一个重要飞跃,并且具备了进入部队作为制式狙击武器的基础。

2. 战略需求与装备发展思路:

“大口径”与“小口径”的路线之争(早期): 在狙击步枪领域,国际上存在大口径(如.338 Lapua Magnum, .50 BMG)和传统小口径(如7.62x51mm NATO, .308 Winchester)的路线之分。我军在88式上选择了5.8毫米弹药,这与当时我军轻武器“小口径化”的整体发展思路有关。当时的想法是希望通过高初速弹药来提升射程和穿透力,并且方便后勤弹药的统一。
精确射手步枪(DMR)与专业狙击步枪的区分: 88式狙击步枪,严格来说,更偏向于一款“精确射手步枪”(Designated Marksman Rifle, DMR)。它的设计目标是在班组火力支援中提供比普通步枪更远的精确打击能力,而不是专门的远程狙击步枪。而我们通常意义上的专业狙击步枪(Sniper Rifle)则更注重远距离的单发射击精度和威力。我军在那个阶段,可能更侧重于装备能够在班组或排级单位发挥作用的精确射手步枪,以提升整体的火力密度和精确打击能力。
一步到位的需求: 考虑到国内工业基础和技术积累,从老式栓动步枪直接跳到一款相对成熟的、能够满足基本现代战争需求的国产狙击武器,88式可能成为了一个更现实的选择。与其花费大量的资源去改进并装备性能有限的栓动步枪作为“过渡”,不如集中力量研发一款全新的、能够代表我军未来方向的精确射手步枪。

3. 装备更新换代的逻辑:

“填补空白”与“全面提升”: 88式狙击步枪的出现,首先填补了我军在制式狙击武器上的一个空白。在此之前,虽然有类似“解放军陆军狙击手训练教材”的出现,但缺乏一款真正能匹配“狙击手”概念的制式武器。88式的装备,标志着我军开始重视并系统化培养狙击人才和装备。
不是“过渡”,而是“起点”: 将88式视为“过渡”可能不太准确。它更像是中国军队现代化进程中,在狙击武器领域的一个“起点”和“里程碑”。它的出现,为后续更先进的狙击武器(如QBU10式,也就是大家常说的10式狙击步枪,以及后来的26式等)的研发积累了经验,也为部队提供了实战训练和使用的平台。
老式栓动步枪的“退役”逻辑: 随着新式武器装备的列装,老式装备通常会逐步淘汰。将老式栓动步枪直接淘汰,转而装备88式,是武器装备更新换代的正常逻辑。在没有能力或条件装备更先进的狙击步枪之前,先用一款能够胜任基础精确射击任务的武器来武装部队,比继续使用性能落后的老武器要明智得多。

4. 需求与生产能力的匹配:

数量需求: 88式狙击步枪不仅定位是狙击手,很大程度上也作为精确射手步枪在班组使用。这意味着其装备数量可能比专门的远程狙击步枪要大。我军需要一款能够大规模生产,并且弹药供应相对充足的武器。88式的设计,在考虑了性能的同时,也兼顾了生产和后勤的便利性。
经济与技术成本: 对老式栓动步枪进行大规模的现代化改进,使其达到现代狙击步枪的标准,其改造成本和技术难度可能并不亚于研发一款新枪。而88式的研发,则是一次性的投入,可以为后续发展打下基础。

为什么不选择“老式栓动步枪做过渡”?

简单来说,用老式栓动步枪“过渡”的设想,在实用性和成本效益上,可能不如直接研发和装备新一代的精确射手步枪。

性能差距过大: 老式栓动步枪的设计年代久远,其弹道、精度、人机工程学、兼容性等方面,与现代狙击步枪有着巨大的鸿沟。即使进行一定程度的改进,也难以达到现代战场的基本要求。
发展方向不一致: 我军的武器发展趋势是轻便化、系列化、精确化。将有限的资源投入到改进已经落后于时代的老式栓动步枪上,不如集中力量发展符合未来发展方向的新型武器。
“过渡”的定义: “过渡”通常意味着阶段性的替代,但这种替代需要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老式栓动步枪的性能已经难以作为向现代狙击武器过渡的有效平台,其本身就代表了一个旧的时代。

因此,88式狙击步枪的出现,不是因为我们跳过了什么,而是因为它是当时我国国防工业能力、战略需求和装备发展思路下的一个必然选择。它标志着我军在狙击武器领域从无到有、从模仿到自主研发的重大进步,为后续更先进的狙击武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虽然后续的QBU10、QBU202等狙击步枪在性能上有了显著提升,但88式在其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开创者”角色。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关键不是栓动或者半自动,关键是是否按照做一把狙击枪的思路去做狙击枪。

二战那堆动不动3-4moa的大栓,照现代狙击枪来看肯定是不入流的玩意儿,但人家也是栓动嘛,顺带这点也能把题主用老栓动过渡到想法给否了:老栓动的散布并不比新式自动步枪好(k31那样的精工大栓另说,问题是国内有么),为什么一定要用那些玩意去狙击呢……

现代狙击枪发展的核心还是狙击枪设计理念的革新,但是这种革新却恰恰是从一把半自动狙击枪svd开始的,只能说,天不生svd/L96A1,狙击枪万古如长夜……

88的问题总的来说还是技术力量薄弱。不提材料和加工,只提设计,同样也是技术力量薄弱,不知道怎么整一把狙击枪,只能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参考svd去整。这点和之后95那种有很多有意思设计的情况形成了鲜明对比。

当然了5.8口径又是另一码事了,但是怎么说呢,4.85×49mm和7.92cetme其实证明了1000米射程同时具备可控全自动能力的枪&弹系统是可以造出来的,但是这些同样都是需要强大的设计力量和技术力量才整的出来的,就80年代的国内来说,5.8重弹确实也是没办法。


有些朋友可能搞错了,苏联的6×49mm弹是个“小口径全威力”弹药,枪口动能超过3000焦,根本不可能用在步枪上(设计出来是当通用机枪和狙击枪弹的),目的是想取代老旧的凸缘7.62×54mmR,是类似6.5mm瑞典毛瑟的东西。

他和我举例的两种弹药定位是不一样的,我举例的两种弹药都是枪口动能在2000焦左右,后坐冲量都小于等于m43/7.62×39mm,具备立姿无依托全自动射击能力的枪弹,换句话说理论上使用这类枪弹的通机可以和步枪使用同规格的弹药,某种意义上这才是真正具备了“小口径通用机枪”的实际意义。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您这个问题问得相当有深度,触及到了我国陆军武器发展的一个关键节点。确实,从技术和历史逻辑来看,似乎存在一个“空档期”,即在大量装备26式狙击步枪(也就是QBU202,通常我们称之为07式狙击步枪,是26式的前身)之前,88式狙击步枪(QBU88)就成为了我军的主力狙击武器。这背后有很多值得探讨的原因.............
  • 回答
    中国在对外舆论战中官媒“孤军奋战”的现象,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多方面的原因。要详细解释这一点,需要从以下几个层面进行剖析:一、 官方媒体的定位与局限性 国家喉舌的身份: 中国的官媒,如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其首要任务是传递党和政府的声音,维护国家形象,阐释国家政策。这种定位决定了它们.............
  • 回答
    中国在国际舆论战中时常处于劣势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问题,涉及历史、文化、政治制度、信息传播方式、国际环境等诸多因素。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这些原因:一、 传播理念与西方话语体系的差异: “解释性”与“说服性”的鸿沟: 长期以来,中国在对外传播中更多地采取“解释性”的姿态,试图解释中国的政策、历史.............
  • 回答
    清朝仍旧使用弓箭,这事儿说起来,可不是什么“落后”或者“守旧”那么简单,里头门道可多了,得一点点掰开了讲。咱得明白,弓箭这玩意儿,在中国战场上用了几千年,那可不是说淘汰就淘汰的。首先,得说说弓箭的“实用性”。在清朝那个时候,虽然火器已经有了,而且在那时候叫“火器”,但它远没有后来那么普及,更没有现在.............
  • 回答
    我国在国际数学奥林匹克(IMO)上取得的辉煌成就,确实是举国振奋的事情。连续多年包揽团体金牌,涌现出一批批数学天才少年,这足以说明我国在基础数学教育的选拔和训练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然而,当我们把目光从赛场转移到更广阔的数学研究领域,会发现一个令人深思的现象:和IMO的耀眼成绩相比,我国在诞生真正意义.............
  • 回答
    在中国,贩毒、贩卖军火和拐卖妇女儿童这三类犯罪,根据法律规定,在量刑上确实存在显著差异,其中贩毒和贩卖军火通常被视为罪行较重。这背后并非简单的量刑比重问题,而是涉及国家安全、社会稳定、人民生命健康等多个层面的考量,以及犯罪行为的社会危害程度和可预防性。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这几类罪行在中国法律中的定位和.............
  • 回答
    在中国,买卖股票并不是一种“耻辱”,但它确实曾一度被一些人视为“不务正业”、“投机取巧”甚至与一些不太光彩的联想联系在一起。要理解这种现象,需要从历史、社会文化以及经济发展等多个层面去剖析。历史的烙印:从“投机倒把”到“资本市场”要谈股票买卖在中国被看待的方式,绕不开我们国家经济发展的特殊路径。在改.............
  • 回答
    在中国,一些阴谋论之所以容易获得受众,背后有着多重原因,这些原因交织在一起,共同营造了一个土壤,让这些“另类叙事”得以滋长和传播。这并非单一因素作用的结果,而是历史、社会、心理等多个层面的共同作用。首先,信息的不透明性和过往的某些历史事件,为阴谋论的产生提供了现实基础。 回顾过去,我们确实经历过信息.............
  • 回答
    德系车在中国市场的火爆并非偶然,这背后是德系品牌长期积累的品牌力、精湛的造车技术、对中国消费者需求的深刻理解,以及市场策略的精准执行等多重因素交织的结果。如果剥开那些AI撰写的冰冷壳,我们来好好聊聊,为什么“德意志制造”在中国就那么吃得开。一、品牌光环与历史积淀:不止是车,更是身份的象征中国人历来对.............
  • 回答
    安乐死,这个话题本身就带着一股沉重的悲伤和复杂的伦理困境。在咱这片土地上,它一直是个敏感词,打从骨子里说,法律上是行不通的,是个十足的非法行为。为什么会这样呢?这事儿得从好几个层面掰扯开了说。首先,咱们根深蒂固的文化观念是绕不开的坎。 你想啊,从小到大,咱们听惯了“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这种敬畏生命.............
  • 回答
    在中国,我们开车时,驾驶员的位置通常在车辆的左侧,而方向盘就安放在那里。这可不是随便决定的,背后其实是一系列历史、经济和技术原因交织在一起的复杂故事。首先,咱们得把目光放回历史。中国在汽车工业起步阶段,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当时世界上工业强国的影响,尤其是英、美等国家。而这些国家,包括当时的主流汽车制造国.............
  • 回答
    咱们国家在版权这事儿上,那真是千人千面,不同领域感受到的“疼”和“痒”都不一样,这就导致了咱们的版权意识,说好听点是“百花齐放”,说白了就是“差距巨大”。这事儿不能一概而论,得掰开了揉碎了聊。你想啊,在那些最能直接看到“真金白银”的行业,比如音乐、影视、出版,版权意识自然就比较强。你想想那些音乐制作.............
  • 回答
    我国高铁和动车在高速行驶时,车顶的电弓之所以不会因为与接触网(电线)的摩擦而轻易蹭断电线,这是一个集成了多方面精巧设计的系统工程。这背后并非仅仅依靠“不会断”这么简单,而是通过一系列技术手段来保证安全稳定地供电。首先,我们要理解,电弓和接触网之间并非简单的“刮蹭”。高铁接触网并非一条孤零零的普通钢丝.............
  • 回答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们国家面临着一个极其复杂的局面:一方面,革命的胜利带来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为国家发展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经济上,旧中国留下的烂摊子,特别是官僚资本的垄断,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建设一个繁荣富强的国家,成了摆在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人面前的头等大事。大家知道,中.............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也是很多人会有的疑问。一方面,我们国家在全球范围内都在积极输出“中国基建”的品牌,参与了很多大型项目,展现了强大的工程建设能力;另一方面,回到家门口,一些代表性的、具有文化象征意义的地标建筑,却常常能看到外国建筑师的名字。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分析:1. .............
  • 回答
    您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重要,也触及了中国社会发展中一个关键的议题。中国目前确实还没有出台专门的、全国性的反虐待动物法,与西方一些国家相比,在动物福利立法方面存在显著差距。下面我将详细阐述原因,并分析中西方在动物福利立法方面的区别:一、 中国为什么还没有出台反虐待动物法?原因分析在中国,迟迟未出台反虐待.............
  • 回答
    这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也确实是很多人对历史发展产生疑问的地方。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无疑是璀璨的文明灯火,政治制度、哲学思想、文学艺术都达到了相当的高度。与此同时,欧洲大部分地区的确是相对原始的“蛮荒之地”,与我们熟知的古希腊文明有很大的不同。那么,为什么后来西方文明能够“反超”东方呢?这背后并非简单的.............
  • 回答
    关于安卓系统是否在“闭源”以及国内手机厂商为何不开发自有操作系统的疑问,这是一个相当复杂且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涉及到技术、商业、生态和国家战略等多个层面。安卓是否在逐渐走向闭源?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先明确“闭源”的定义。在操作系统领域,闭源通常意味着核心代码不公开,开发者无法自由查看、修改和分发.............
  • 回答
    关于“为什么法国TGV可以在原有铁道基础上运行,而我国高铁却需要另建高架铁道”这个问题,其实存在一些不太准确的理解。更准确地说,法国TGV也并不能完全在“原有”基础上运行,而是有选择性地利用了部分升级改造的既有线路,但绝大多数是新建的专用高速线路。而我国高铁之所以大量采用高架桥,是基于多方面综合考量.............
  • 回答
    您好,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也触及了当前中国数学发展中的一些关键痛点。首先,需要澄清一个普遍的误解:数学研究并非完全不需要投入,尤其是在高水平的理论研究和培养顶尖人才方面。 虽然与许多实验科学相比,数学研究的直接物质成本可能较低,但其背后的人力成本、智力资源投入、信息获取和交流成本等是巨大的。至于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