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我国在清朝时仍旧用弓箭?

回答
清朝仍旧使用弓箭,这事儿说起来,可不是什么“落后”或者“守旧”那么简单,里头门道可多了,得一点点掰开了讲。咱得明白,弓箭这玩意儿,在中国战场上用了几千年,那可不是说淘汰就淘汰的。

首先,得说说弓箭的“实用性”。在清朝那个时候,虽然火器已经有了,而且在那时候叫“火器”,但它远没有后来那么普及,更没有现在这么厉害。当时的火器,比如火铳,装填麻烦,射速慢,而且对火药的质量要求很高,天气一潮湿就容易出问题。相比之下,弓箭就好使多了。

弓箭的优点可多了去了。第一,它是“静音武器”。想象一下战场上,弓箭手一旦到位,那是“嗖嗖”几声,而且能做到“万箭齐发”的那种效果,敌人很难提前发现你的部署,也无法通过声音来判断你的位置和意图。这就给射击和战术带来了很大的灵活性。而火器呢?那时候的火器那是“砰砰”巨响,暴露目标不说,而且硝烟弥漫,对射手自身也有些影响。

第二,弓箭的“隐蔽性”和“灵活性”也是一大优势。弓箭可以从很远的地方射击,而且弧线弹道,能翻越一些障碍物,这在复杂的地形,比如山地、森林里,那是火器没法比的。你想想,你趴在一个山坡后面,偷偷摸摸射几箭出去,敌人还不知道在哪儿呢。火器呢?你得架起来,露头,才能打。

第三,弓箭的“持续作战能力”那是杠杠的。弓箭手只要有箭,就能持续射击。而火器,尤其是早期火器,弹药(就是你说的炮弹或者子弹)不多,而且装填慢,打完一轮就得等。弓箭手可以带很多箭,而且箭矢在战时可以补充,比如缴获敌人的箭,或者就地取材制作。这使得弓箭部队在持久战中,依然能保持强大的火力输出。

第四,弓箭在“骑兵战”中,那真是如鱼得水。你想想,一个骑兵,策马扬鞭,一边奔驰,一边拉弓射箭,那速度、那机动性,配合得好,简直是无敌的。清朝的满族骑兵就是以弓箭闻名的,他们的骑射技术那是练到了极致。在草原或者平坦的地带,骑兵部队用弓箭进行骚扰、追击、侧翼包抄,那是火器完全替代不了的。骑兵骑着马,你用火器去打,目标移动快,而且你得停下来瞄准,那效率就低了去了。

第五,经济和技术因素也很重要。制造弓箭的材料相对容易获得,而且技术门槛相对较低。虽然优质的弓箭需要精湛的工艺,但相比于需要冶炼金属、制造火药、精加工枪管的火器,弓箭的普及程度更高,成本也更低。这意味着在清朝,可以大量训练和装备弓箭部队,形成规模效应。

再说了,清朝统治者本身就出身于骑射民族,对弓箭的运用有着深厚的传统和认识。他们懂得弓箭的战场价值,也熟悉这种作战方式。所以,在军队的编组和战术设计上,弓箭部队自然占有重要的地位。满洲八旗军队,就长期保留和重视弓箭的使用。

当然,这并不是说清朝就完全排斥火器。实际上,清朝对火器的引进和发展也从未停止过。从明朝时期就有的火铳、红夷大炮,到后来引进的各种火器,清朝政府都在努力学习和应用。但火器的普及和技术进步需要一个过程,而且它本身也有其局限性。

所以,弓箭在清朝战场上继续发挥作用,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它并非单纯的技术落后,而是当时军事技术、战场环境、战术需求以及文化传统共同塑造的结果。直到后来,随着火器技术的飞速发展,尤其是膛线、定装弹药等技术的成熟,弓箭的军事价值才逐渐被火器所取代。在那个时代,弓箭和火器是并存的,甚至在某些情况下,弓箭还能发挥火器无法替代的作用。这就像是现在我们有飞机,但自行车、公交车依然存在一样,它们各有各的用处,适用于不同的场景。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先秦时期我国已经开始大规模使用弩箭,比如秦国。并且在后来发明了连弩,火铳等较为先进的武器,可是弓箭为什么一直存在?且大规模使用,弓箭有什么特殊之处?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