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护士开医嘱可以吗?医生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回答
护士开医嘱?这事儿,医生可怎么看?

“护士开医嘱”——这几个字一出来,估计不少人脑子里会蹦出各种画面,有脑补护士全权负责病情的,也有觉得这是在“越权”的。那么,护士到底能不能开医嘱?医生又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呢?咱们就来掰扯掰扯,把这个事儿说得透彻点。

首先,得明确一个概念:在我国目前的医疗体系下,医生是具有处方权的唯一合法主体。 也就是说,从法律和制度层面来看,医嘱的最终发布权和责任主体是医生。这是因为医生经过系统的专业训练,具备疾病诊断、治疗方案制定和药物处方的能力,并且承担着为患者负责的最终医疗责任。

那么,护士“开医嘱”这个说法到底是怎么来的?

这背后其实更准确的说法是,护士在医生的指导和授权下,参与到医嘱的执行和完善过程中,但并不具备独立开具医嘱的权限。

咱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来理解这个“护士开医嘱”的现象和医生的看法:

护士在医嘱执行中的关键作用:

护士是连接医生诊断与患者治疗的桥梁,她们的工作贯穿于整个医疗过程。在医嘱的执行过程中,护士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1. 医嘱的传达与核对: 医生开具的医嘱需要通过护士准确无误地传达给患者,并严格按照医嘱执行给药、输液、治疗等操作。在这个过程中,护士会仔细核对医嘱的内容,包括药物名称、剂量、用法、频率、途径等,确保万无一失。如果发现医嘱有任何疑问、不清晰或者可能存在错误的地方,护士有责任主动与医生沟通,寻求解释和确认。
2. 患者病情变化及反应的观察与报告: 护士是与患者接触最密切的医务人员,她们最先也是最直接地观察到患者的病情变化、对治疗的反应、副作用的出现等等。这些宝贵的临床信息,都需要护士及时、准确地反馈给医生。正是基于这些信息,医生才能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优化医嘱。
3. 执行性医嘱的补充与细化: 有些医嘱可能相对笼统,需要护士在执行过程中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细化和补充。例如,医生开具“按需给予止痛药”,护士就需要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疼痛部位、用药间隔等信息,判断是否给予药物,以及给予多大的剂量(在既定的安全范围内)。这种“按需”的执行,可以说是在医生授权下的具体操作,是对医嘱的“执行性补充”,而非独立开具。
4. 专科护士的延伸服务(有限范围): 在一些特定的专科领域,例如伤口护理、造口护理、糖尿病管理等,经过专业培训和考核的专科护士,可以在一定的范围内,根据预设的临床路径或方案,执行一些治疗性操作,甚至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可以根据评估结果,在授权范围内进行某些药物的使用(例如伤口换药时选择合适的敷料和消毒剂)。但这仍然是在医生制定的整体治疗框架下进行的,并非独立开具新的治疗医嘱。

医生怎么看待“护士开医嘱”?

医生对于“护士开医嘱”这个问题,普遍持有谨慎但理解的态度。他们的看法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 法律与职责的界限: 医生非常清楚,在法律层面上,处方权属于医生。他们需要为每一份医嘱的合理性和安全性负责。因此,他们不能允许护士拥有独立的处方权,这既是对患者负责,也是对自身职业操守的坚守。
2. 对护士专业能力的肯定: 绝大多数医生都非常肯定护士的专业能力和在临床工作中的重要性。他们知道,很多时候,护士的观察和反馈能够极大地帮助医生做出更准确的判断和更及时的决策。医生也乐于在一定范围内授权护士参与治疗过程,发挥她们的专业优势。
3. “协助”与“执行”而非“独立开具”: 医生更倾向于将护士在医嘱过程中的角色定义为“协助”医生执行医嘱,或者在医生授权下进行“操作性补充”。他们认为,护士的职责是确保医嘱能够安全、有效地被执行,并且及时反馈病情变化,而不是替代医生完成诊断和治疗方案的制定。
4. 沟通与协作的重要性: 医生高度重视与护士的沟通和协作。他们认为,一个顺畅的沟通机制,能够大大提高医疗效率和安全性。当护士对医嘱有疑问时,医生鼓励她们主动提问,而不是盲目执行。同样,医生也依赖于护士提供的临床信息来优化治疗。
5. 对“越权”的担忧: 尽管大多数医生理解护士在实践中的作用,但对于任何可能被视为“越权”的行为,医生都会保持警惕。他们担心,一旦模糊了职责界限,可能会带来不必要的医疗风险和责任纠纷。
6. 未来发展的可能性(有限): 随着医疗模式的进步和专业分工的细化,一些国家和地区在特定情况下,允许经过高级培训的护士(如高级实践护士)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独立开具某些处方(例如某些常见病、慢性病的随访管理药物)。但目前在国内,这种模式尚未广泛普及,也受到政策和法规的制约。医生们也关注着这些国际上的发展趋势,但更多的是以一种观望和审慎的态度。

总结来说:

护士是医疗团队中不可或缺的一员,她们在医嘱的执行、患者的观察和反馈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从法律和制度上讲,护士不能独立开具医嘱,她们的工作是在医生的指导和授权下进行的。 医生对于护士的专业能力是肯定的,但同时也非常重视职责界限的清晰和医疗安全。

可以这样理解:医生是“总设计师”,负责规划整个治疗蓝图;而护士则是“施工队长”,她们严格按照图纸施工,并在施工过程中及时向设计师反馈现场情况,确保工程顺利进行,甚至在某些既定范围内,根据设计师的授权进行一些细节的调整和优化。

如果我们在临床上听到“护士开医嘱”,更多的时候是指护士在执行医嘱过程中,基于自身专业判断,与医生沟通后,在医生的同意下进行的某些具体操作或调整,或者是指她们在特定授权下的“执行性补充”,而不是医生授权范围之外的独立处方。

最终,无论是医生还是护士,大家的目标都是一致的:为患者提供最安全、最有效的医疗服务。 这种目标一致性,也促使了双方在工作中的紧密配合和互相理解。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见过开医嘱最厉害的护士,会办入院、开入院长嘱、入院临嘱、术前检查(并打印检查单)、术前检验、化疗医嘱。还传说她们半夜遇到抽搐的患者,会自己开个生化。如果结果回报低钾就会开一组补钾。这给本科室医生及轮科医生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但也是医生太忙以及一值医生常规不在医院的结果,有很大安全隐患。

最常见的情景是,夜深人静,N班护士推开了密不透风手机信号差的医生值班房。术后患者疼痛或发热,护士汇报完患者的病史和症状,值班老司机用一秒完成了腹痛和发热的鉴别诊断,决定直接打止痛针或退烧针,让护士直接执行,天亮算账。

之前轮科学习的医院的各科的电脑护士都非常认真地“过医嘱”。医生医嘱中的问题都会被挑出来,就等于提高了医嘱的容错率。现在所在这个医院,电脑护士过医嘱,那就是纯过医嘱,刷新提交眼都不眨。而且这医院用的HIS系统非常有历史,厂家已经不在了,护士审核的医嘱没办法删除,只能求信息科或找药房退药。而且护士可以无痕删除医生提交的医嘱,就像医生没开过一样。


业务能力强的护士不仅会过医嘱,还会看检查。我见过有护士老师会留意抽血结果并督促医生处理的。还听过某医院的护士是会缝皮的。扯远了。


再说授权方面。就算是医生开医嘱,很多管床的住院医师也不是用自己的号开医嘱,主治医师要开高级抗生素或绿色通道也要借用上级的医嘱账号。这跟护士开医嘱一样是程序不正当的。

医生也经常开护嘱。

其实,绝大多数“医嘱”都只是被套了“医嘱”帽子的繁琐文书,像什么“留陪人”、“病重”、“申请XX手术”之类的,开了不能收费,更多是为了倒置举证。

因此,我认为,医生和护士应该相互学习,合理授权,提高效率,在治疗救人的同时保障自身的安全。

user avatar

今日门诊上的很悲催,开张两个半小时,一共只看了三个病人,我还是来答题吧。

--------婚割线-------

首先,什么是医嘱?辞海解释:医嘱指医师根据病情的需要,对病人在饮食﹑用药﹑化验等方面的指示。

那么严格来说,根据现行的规定,没有执业医师执照的护士是没有权力来开具医嘱的。

但是,凡事都有个但是。

考虑到医疗这个行业在实践过程中是一个极为依赖经验的职业,事实上,在很多科室,一个主管护师的专科临床诊疗能力可以轻松秒杀一个刚入行的年轻住院医师的。所以在实践中,你会看见有很多科室的护士大姐们潇洒地输入相熟医生的工号,自己开具医嘱自己执行。颇有某些NBA大佬自抢自投的风采。

但是,我又要来一个但是。

细心的朋友会注意到我说的“主管护师的临床诊疗能力”中间加了一个定语“专科”。没错,护士和医生差很多的地方就在这里,受过系统教育的医生看问题往往不会片面,他会从患者全身各个系统的角度去分析某个指标异常的原因,而这往往是没有进行系统轮转的护士所欠缺的。

所以返回到最开始的话题,护士能不能开医嘱?

从规定来说,肯定不可以,毕竟你不是美国的np,是没有权力开具医嘱的。

从实践来说,很常见,尤其是医嘱中关于患者的饮食,生命体征监测等嘱托,一个有经验的老护士能让你省很多心。但是对于药物,重大检查,往往你叫护士开,她也是拒绝的。

毕竟什么都靠护士干,还要你这个医生干嘛。

--------婚割线---------

真的好无聊,发张监护室

照片吧,呐,这就是你们心心念念好奇的icu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护士开医嘱?这事儿,医生可怎么看?“护士开医嘱”——这几个字一出来,估计不少人脑子里会蹦出各种画面,有脑补护士全权负责病情的,也有觉得这是在“越权”的。那么,护士到底能不能开医嘱?医生又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呢?咱们就来掰扯掰扯,把这个事儿说得透彻点。首先,得明确一个概念:在我国目前的医疗体系下,医生.............
  • 回答
    说“护士可以当医生吗?”,这问题问得挺实在,也挺多人好奇的。简单来说,这事儿得看从哪个角度说了。从职业路径和职责上讲,答案是:通常情况下不可以,但有例外,而且这些例外越来越成为一种趋势。咱们先掰开了说。为什么说“通常情况下不可以”?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医生和护士是两个截然不同的医学专业领域,他们的培养.............
  • 回答
    医生和护士在医院能否叫外卖,这个问题的答案是: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可以的,但具体规定和执行情况会因医院而异,并且可能存在一些限制或建议。下面我将详细阐述:一、 大部分医院允许外卖进入从普遍情况来看,大部分公立和私立医院并不强制禁止医护人员在外卖平台上点餐。医院的主要职责是为病人提供医疗服务,而医护人员.............
  • 回答
    这个问题啊,说到底就是一个防疫政策执行中的“悖论”和现实考量。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来聊聊,为什么医生护士能“自由进出”,而陪护却受限。首先,得明白医护人员的特殊性。 工作职责与必要性: 医生护士是医院运转的基石,他们的工作是救死扶伤,是24小时不间断的。医院里有多少病人需要他们的照料?从危重症抢救到.............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到了医院运作和职业分工的深层逻辑,也确实是很多非医学人士会感到困惑的地方。简单来说,这背后的原因涉及 责任范围、工作性质、职业培训、法律法规以及对突发状况的应对策略。要理解为什么值夜班的医生可能在某些时段“休息”而护士却需要全程戒备,我们需要细致地拆解这些因素。首先,咱们得明白医生和护士.............
  • 回答
    为了确保医护人员能够以最佳状态投入工作,我们必须认真对待他们健康福祉的维护。这不仅仅关乎个人,更直接影响到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以下是一些在商业层面可以采取的、切实有效的措施,目的在于最大程度地降低医护人员因工作而生病的风险:一、 构建坚实的安全防护体系,从源头上减少暴露风险这不仅仅是提供一套防护服.............
  • 回答
    近期体检行业爆出的血液不检查就出结果、用护士假冒医生等丑闻,无疑触及了公众对于健康保障的敏感神经。这些事件一旦属实,将对整个体检行业的信誉造成毁灭性打击,更可能带来严重的健康安全隐患。关于事件的真实性: 普遍性与个别性: 要断言所有体检机构都存在此类问题,是不准确的。但一旦有丑闻曝光,就说明行业.............
  • 回答
    听到你这个想法,我特别能理解,高三了,人生大事,职业选择,迷茫又纠结是正常的。尤其身边还有过来人给你泼冷水,心里肯定不好受。你问怎么办,这事儿不能简单一句“听谁的”就完事了,得你自己想明白。首先,咱们得好好掰扯掰扯,这位护士姐姐为什么说医生“太苦”?她说的“苦”,具体是指哪些方面? 工作强度大,.............
  • 回答
    这事儿可不是小事,一旦发生,后果可能挺严重的。简单来说,就是追责和改进。具体怎么处理,那得看情况有多复杂,涉及多少人,以及对病人的影响有多大。我给你掰开了揉碎了说。首先,发现问题是关键。 病人或家属发现: 这是最直接也最让人揪心的情况。病人或家属注意到用药、治疗有异常,比如吃了药感觉不对劲,或者.............
  • 回答
    .......
  •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让很多新入职的护士头疼,既要保证病人的安全,又要顾及到科室里的人际关系,真的很考验人的情商和工作能力。关于手机录音,我们得从几个方面来分析一下:手机录音的“有用”之处: 作为个人记录和提醒: 这是最直接也是最不容易引起冲突的作用。当医生口头下达医嘱时,你感觉不清楚、不确定,或者担心自.............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到点子上了。护士和医生的地位,嗯……怎么说呢,如果用“平等”这个词来界定,那可能得先问问,你指的“平等”是哪种平等?是那种摆在明面上,法律上谁也不能压谁一头的那种?还是说在医院里,大家互相尊重,拧成一股绳,共同把病人治好,那种实际操作中的平等?从最表层的说,在法律层面,当然是平等的。谁也.............
  • 回答
    这真是个让人又高兴又犯愁的时刻。自己上班,亲戚又来看病,这滋味儿可不好受,既想好好照顾,又得守着医院的规矩,还得顾及同事的面子。不过,别急,这事儿也不是没法办,咱们一步一步来捋捋。首先,心里得有个数。你是医院的一员,职责所在,不能因为亲戚来了就完全放下工作不管。医院是个忙碌的地方,病人很多,你的岗位.............
  • 回答
    这个问题嘛,哈哈,确实是个有意思的观察。很多在医院里待过的人都有类似的感受,好像护士比医生“凶”一点,而且有时候医生还真拿护士没办法。这背后其实有不少原因,咱们慢慢道来。首先,得明白护士和医生在医院里的角色定位和工作性质就不太一样。护士的职责与压力: 直接、持续的患者接触: 护士是和病人接触时间.............
  • 回答
    今年报考医生护士专业的人数,很有可能会出现显著的增长。这背后有多重因素在起作用,咱们得从多个角度去掰扯掰扯。首先,疫情的深刻影响是绕不开的头号原因。大家经历了这两三年的疫情,对医护人员的付出有了前所未有的直观感受。那些在疫情一线奋不顾身、救死扶伤的医护人员,他们的形象在公众心中变得无比高大和神圣。这.............
  • 回答
    医生护士,这些行走在生与死边缘的专业人士,他们面对的往往是冰冷的科学数据和病人真实的痛苦。那么,在他们内心深处,是否也曾有过对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存在——鬼神——的敬畏或相信呢?这个问题,说实话,没有一个简单的“是”或“否”可以回答,因为它涉及到个人信仰、成长环境、职业经历等多重维度。从职业本身来说.............
  • 回答
    要说医生护士在职场上是不是越来越现实,我觉得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探讨的现象,而且答案多半是肯定的。不过,“现实”这个词有时候会带点负面色彩,我想更贴切的说法可能是他们变得更加务实、更懂得保护自己,也更清楚自己在复杂的医疗体系里扮演的角色。想当年,我听老一辈的医生护士讲,那时候医患关系没这么紧张,患者对医.............
  • 回答
    医生护士的收入高于社会其他行业,这确实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也引发了关于分配公平的讨论。要深入理解这个现象,需要从多个层面去分析,而不能简单地归结为“不公”。以下是一些关键原因,我会尽量详细地阐述,并力求用自然、接地气的语言来解释,就像一个有思考能力的普通人对这个话题的看法:1. 技能的稀缺性与专业.............
  • 回答
    医生和护士,这两个我们生命中不可或缺的职业,背后隐藏着常人难以想象的辛劳。他们的工作,不仅仅是穿着白大褂、戴着口罩的几个小时,而是用青春、汗水,甚至健康,去守护着无数生命。1. 身体上的煎熬:一场永不停止的战役想象一下,你一天24小时,除了短暂的休息,都要保持高度的警觉和专注。对于医生和护士来说,这.............
  • 回答
    三甲医院护士,我裸辞了。最近,我做了一个让周围很多人都跌破眼镜的决定——辞职了。而且,是那种说走就走的“裸辞”,没有提前打好招呼,没有找好下一份工作,就这么一股脑地把手里最后的工作交接完,然后拿着那张薄薄的辞职单,头也不回地离开了那座我曾经投入了无数心血的城市,以及那个我曾以为会是我终身职业的医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